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19.html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兰花自古以来就有高洁典雅的意思,与梅花、翠竹和菊花,合称“四君子”;并且以此形容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和品德。
▲兰·青年画家苏毓作品
梅兰竹菊的分别代表着傲、幽、淡、逸,千百年来,因了这些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在国人眼里,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通过“四君子”呈现的自然之美,把人格力量、道德情操注入其中,赋予文化内涵,以此托物言志,寓兴自我,成为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常用的题材,在诗文和字画中,长盛不衰。
▲梅兰竹菊·青年画家苏毓作品
其实很多年前,我就跟兰花有过亲密接触。当时我年岁尚小,不知事,在山里放牛、割草的时候,经常碰到不知名的野花,光秃秃的看不见叶子,孤零零的花朵就开在茎上;粉的白的居多。
后来知道了,那是兰花,我们乡下统一俗称“草兰”。之所以不见叶子,是被牛羊吃掉了,或者连同山草被割了。有时也能碰到带叶子的兰花,但都没有什么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和叶,据说这代表了“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
我本山人,不知道那么多。只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时挖点兰花回家栽种,万一陶冶了我的情操呢。
很多年后,“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的兰花,突然身价倍增,以几千上万每苗为计。得知此事,追悔莫及,小时候养了那么多兰花,如今都去哪儿了,不留神错失了几个亿啊。
尽管与兰花有如此渊源,实际上我并没有好好观察过兰花,有花无叶、有叶无花,即便花叶并存,所见也极其有限,品种单一,长势气人。日前行游维西,寻访滇金丝猴,适逢云南省第十二届兰花博览会在此举行,让我大开眼界。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中国兰花之乡”,身处三江并流复地,独有的高山峡谷和立体气候,使维西成为“物种基因库,天然大花园”,境内有多种野生观赏植物和高山花卉;其中,以兰花最为知名,是细叶莲瓣兰的原生地和主产地。
兰花曾经是当地百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通过养兰花、卖兰花,起了高楼、盖了大厦,买了轿车,供了学子……养兰成为发家致富的好途径,兰花房、兰花车遍地开花。后来经济式微,兰花市场低迷,养兰的人少了。然而在兰博会上,依然可以看到群众的热情。
据维西县委书记格桑纳杰介绍,维西境内现已查明的兰花已有个原生种,80余个特色名兰和多个新种。目前,全县有兰花产业专业合作社一个、多养兰专业户、从业人员;共种养兰花30余万盆,兰花年交易额多万元。
有过错失几个亿的悲惨经历之后,我对兰花带来的经济效益其实是持怀疑态度的。直到我在兰博会上看见了“翠一品”,标价十万一苗。据了解,十万是兰花市场低迷或者说爱兰人回归理性消费的价格,此前曾经叫到十万一苗。
我不懂兰花,专家形容翠一品“色之翠绿,形之清逸,神之从容、大气,质之柔润,花守之佳”。按此计算,一盆兰花八至十苗,那收入就相当可观,兰花房、兰花车指日可待。
翠一品:十万一苗
作为一个外行,就兰花本身而言,我以为当天展出的太白素、大雪素、维西红荷、白玉素馨兰、高山素馨兰、银边雪兰、绿玉合瓣兰等上百个兰花品种,每一个都很漂亮,恰恰是十万一苗的翠一品,觉得不过如此。
翠一品:十万一苗
人不可貌相,想必兰花也一样吧。我不懂,不代表它没有价值。你觉得呢?
各种金奖、特金奖的兰花,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不多说了,我要回山找兰花。既然《快速致富一百法》还没有出版,找兰、养兰,也不失为发家致富的好路,记得来串门哦。
幽兰
陈毅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图文原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云南大理人氏,老黑影像志创始人,今日头条、搜狐、腾讯原创作者,乐途旅游专栏作家,企鹅地方观察员;一点资讯、凤凰、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