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m.39.net/pf/a_5112756.html编者按
为准确了解制造业发展环境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在开放条件下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的对策,为中央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中国经济时报选取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西、陕西8个制造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为样本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期为嘉定篇。
工作人员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演示与机器人打乒乓球。
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以汽车产业为“引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双轮”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静宇
这里是中国内地第一辆轿车的诞生地,这里是我国首颗由商业航天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及制造的高性能微纳卫星——“嘉定一号”的诞生地,这里是上海市第一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诞生地……
嘉定,上海的西北门户,是一个与汽车有着不解之缘,东接大虹桥商务区,西与江苏接壤,长三角地区重要节点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科技卫星城”、国内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全国最大汽车产业基地”等一张张城市名片,彰显着嘉定特有的风采。
号角已经吹响,嘉定又一次踏上新的征程。年3月,上海市政府批复同意《上海市嘉定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嘉定将以汽车产业为“引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双轮”,努力迈向国际一流高端制造业。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全线高端医疗设备。(图片来源:嘉定经信委)
优化提升“看家本领”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汽车不仅是上海的支柱产业之一,更是嘉定的优势产业。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深入嘉定采访的时候,嘉定区经济委员会刚对辖区内的企业做完新一轮调研,数据仿佛印在了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惠芬的脑海里。采访刚一开始,她就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制造业产值占嘉定区GDP总产值的55%左右,三产占到45%。截至年底,嘉定区共有企业18.8万户,其中,制造业企业有多户。在这1万多户制造业企业中,私营企业占大多数,是户。外资企业大概有户,私营企业占整个嘉定区制造业企业的比例是81.4%。”
上海提出到年制造业比重不少于25%。嘉定区政府的目标一致:作为上海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耕汽车产业领域,优化升级汽车产业结构和布局,集中做想要做、做得了、能做好的产业,在上海提出保持25%的制造业份额中占据更多的份额。
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尤其是汽车产业。跟着别人走路,永远走在别人的后面;跟别人走同样的路,难免拥挤、容易踩踏;走有自己特色的路,虽然会有各种坎坷,但最后一定是“风景这边独好”。
路怎么走才顺畅?嘉定已经有了设想:把汽车产业链做长,把价值链做完整,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嘉定拥有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目前,嘉定集聚了上海大众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多家、研发机构多家,汽车专业人才3万多名,涵盖研发设计、软件开发、金融服务、博览贸易等功能的汽车全产业链基本成形。面对能源、环境等问题,汽车电动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特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上海嘉定区委书记章曦表示,“要完善产业链布局,推进多个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建设,并以整车项目带动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新能源车核心产业链。”
嘉定推动传统汽车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有优势。嘉定区经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根据市场的需求可以随时转型升级。比如自动驾驶,不管是科研机构,还是产品试验,包括生产制造,嘉定都有基础与优势。”
过去30年,汽车改变了嘉定;未来30年,嘉定要改变汽车。嘉定区将不断拓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计划到年,嘉定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方兴未艾的智能网联技术、新能源方案、新商业模式的兴起,正在给嘉定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海光机所激光钕玻璃项目团队,自主发明并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首条大尺寸激光钕玻璃连续熔炼线,实现大尺寸激光钕玻璃的批量生产。(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刘慧摄)
在响应“上海品牌”中彰显嘉定制造实力
如果说汽车产业是嘉定发展的“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嘉定的“双轮”。
嘉定区在以汽车产业为龙头发展的同时,重点打造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四大新兴产业集群。
章曦表示,在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嘉定既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又要谋长远发展,要抓住当前汽车产业“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契机,尤其是在自主知识产权领域,抢占汽车产业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在嘉定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还要坚持产业发展“两条腿”走路,发展“两高四新”产业,构建产业生态链、完善创新服务链,加快产业集聚并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在响应“上海制造”品牌中彰显嘉定的制造实力。
发展路径是什么?朝以汽车为特强产业的高端制造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有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这“三个方向”转型。关键是什么?突出动力转换、效益为先,把质量效益结构作为生命力所在。以科技创新驱动精准转型,以区域统筹带动精准转型,以政府精准服务推动精准转型。
“上海现在有两个国家级的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其中一个就在嘉定。集成电路是物联网产业,嘉定有这么多的科研院所,要借助科研院所的科技研发能力做地方的产业化。此外,还有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可以在资金方面为集成电路产业服务。”陈惠芬说。
热带雨林式的产业生态迸发出蓬勃向上的动力。记者在嘉定区看到,园区孕育的激光元器件、燃气轮机、质子治疗装置等一批前沿技术及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领先地位。
正科芯云公司运营总监齐畅对记者表示,嘉定工业区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特别是嘉定的汽车产业已形成集群规模,未来这些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将为芯片产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另外,芯片产业的门槛较高,需要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撑,嘉定有十余所科研院所,这些优势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是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东风日产等国内外汽车集团的变速器总成及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公司共获专利授权项,拥有国家首批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试验中心。(图片来源:嘉定经信委)
力补短板继续发扬“店小二”精神
在寸土寸金的嘉定,发展受到土地资源的严重限制,这是制约嘉定高端制造业发展最大的困难。记者了解到,前几年,嘉定区规划的国有建设用地总规模为平方公里,但现在实际已用建设用地面积远远超过了平方公里。
随着嘉定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加速,加之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一部分传统制造类工业企业正在向更加偏远的区域搬迁,能够留在嘉定区中心的企业大多是一些企业总部、研发型项目以及高科技产业。
即便如此,嘉定依然舍小利谋大局。为吸引科研院所回归,嘉定区在土地供应已达到“天花板”的情况下,规划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区。从年起,嘉定通过各种渠道筹措了近亩交通便利的土地,以科研用地的方式划拨给科研院所。这些土地如果发展房地产,价格至少超过亿元。
前几年,嘉定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资源分布散、统筹协调弱、项目落地难等瓶颈问题,最终的体现是优质制造业项目落地少,发展后劲不足。为此,嘉定区尝试开展产业发展区域统筹工作,通过上下“准入一把尺、规划一张图、资源一个库和开发一盘棋”统筹发展新格局,促进各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缩小差距,推动嘉定经济发展壮大。
对此,陈惠芬深有感触,“嘉定南部街镇有项目但没有产业用地资源,北部街镇有资源但没项目信息,但双方之间沟通不够,之前此类项目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可能流失,现在通过设立的嘉定区区域统筹管理平台,可以在资源库中实现项目需求的精准匹配,最终实现项目精准落地。”
陈惠芬说,嘉定将继续聚焦营商环境,用心倾听、换位体验企业需求,发扬“店小二”精神,把企业当作“客人”,围绕企业人才服务、员工住宿、交通出行等问题,提供精准化对接,贴心式服务,让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指数”。
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目标
产业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嘉定的“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政务平台加快建设,这些举措促使一批重大项目跑出上海市审批新速度,助推嘉定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嘉定聚焦创新制度供给,推动“放管服”改革朝三个方向深化--审批全流程、管理全周期、服务全方位,做好“6减、6加、6集成”,即流程再造6个减、创新服务6个加、功能优化6个集成。
如何“放”?嘉定通过简政放权推进改革。比如,在产业项目审批改革上,重点实施审批流程再造“6个减”,在土地出让阶段,探索实施环境影响、节能评估等“多评合一”。
如何“管”?要管得更科学。依托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嘉定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提升监管常态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
如何“服”?在创新服务上,嘉定重点实施精准服务。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一口发证”的审批服务,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记者在嘉定走访时发现,今年两大高端制造业项目相继落户、开工,其中,国轩高科全球总部基地,计划总投资达30亿元,今年底建设完成,年投入使用。整个项目落户过程中,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十分感叹“嘉定速度”,“从1月3日下午完成土地出让,到1月7日下午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刨去周末,只用了不到两个工作日的时间。”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嘉定,不仅要“速度”,还要“加速度”。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从年10月开建的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项目上就能体现出来。原本需要15个工作日才能走完的审批流程,该项目仅仅只用了不到48小时。
“加速度”的背后,是嘉定政府部门“以小时为单位”的高效运作。国轩高科全球总部基地项目审批涉及10多个部门,政府部门主动提前介入,梳理出审批涉及到的上百个细节问题,把诸多原本按部就班的环节总体“前置”,加之建设工程项目联审平台变“串联”为“并联”的整合效应,这才让企业体验到“嘉定速度”的“快感”。
不仅仅是嘉定,在全国的城市中,上海最优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落户的关键因素。正如章曦所说,“嘉定发展要赢得主动,不能简单依靠优惠政策的比拼,更不能依靠低要素成本,唯有优化营商环境才是最持久的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