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礼乐征伐不再“自天子出”,反而因诸侯势力强大,周王室也不得不向这些强大的诸侯国低头,礼乐征伐演变成为了“自诸侯出”,天下进入了“礼崩乐坏”的时代。
我们都知道,战国的历史一般被划分为前中后末四个阶段,在此声明,本文所写的战国开端是以《资治通鉴》一书划分春秋战国的时间为标准,也就是公元前年,魏斯、韩虔、赵籍被周威烈王分封为诸侯的那一年开始,并未按《左传》划分春秋战国的时间为标准。
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在战国的前中后末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一流强国都是哪些国家吧。
01战国初期:魏国独霸
魏国的强大,源于一代雄主魏文侯,他在位期间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给了李悝、吴起、西门豹、翟璜等出身平民或是小贵族的杰出人才有了用武之地,进而提出“三晋一家”的国策,联合赵、韩两国,四面出击:向北灭掉了不可一世的中山国,向南重创了疲软的老大帝国——楚,向东击败了富庶的齐国,向西占领了秦国大片国土。
魏武侯即位之后,虽然其的执政能力与军事指挥能力皆不输于父亲魏文侯,但是却在用人和对待赵、韩两国的问题上犯了大错。
先是不再像父亲一样,敢于不问出身只看能力,生生地打断了魏国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使得任人唯贵、任人唯亲成为了魏国不成文的国策,埋下了魏国灭亡的祸端,而后又主动放弃了“三晋一家”的国策,并且开始对赵、韩两国用兵,让魏国树敌于天下。
再加上一个爱惹事的魏惠文王,使得魏国先是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损失惨重,随后楚国、赵国、秦国又趁魏国虚弱之时给了魏国一记重拳,魏国的霸业终于倒在了四面树敌之上……
02战国中期:齐、秦、楚三强并立,而后楚国衰败,赵国加入
魏国在马陵之战后,遭遇了一系列的失败,魏国霸业轰然垮台,取代其霸主地位的便就是主导了马陵之战的齐国,但是此时的秦国和楚国也不甘落后,一个经历了商鞅变法,国力蒸蒸日上,另一个则是处于宣威盛世之中,国力强盛。齐国虽强,但是秦、楚两国也不弱,就这样,天下形成了三强并立的局面。
在此期间,三大强国都比较克制,基本没有发生过啥直接的利益冲突,一般都是打击对手的“小弟”,直到公元前年,张仪欺楚,楚怀王怒不可遏,以举国之兵进攻秦国,史称秦楚丹阳、蓝(兰)田之战。
在此战后,楚国国力大损,几乎退出强国之列,加上楚国君臣从此之后又陷入了一种政治上的投机心理,楚国俨然没有了大国气象。十年之后,又因楚怀王在外交上处置失措,招致了秦、齐、魏、韩四国围攻,楚军主力全军覆没,国内叛乱四起,楚国彻底失去了强国之基,日益衰败。反观这时的赵国,因为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国力蒸蒸日上,虽远不及秦、齐两国,但也不容小觑。
因而,在楚国彻底衰败之后,天下格局大致发生了如此变化:秦国因商鞅变法的彻底施行,国力虽不及齐国,但也已经相差不大,可以与齐国并列在一流强国中的超级强国之列,而作为后起之秀的赵国则是成为了一流强国中的普通强国。(注:这是从整段历史来看的,而不讨论如秦武王死后,秦国内讧的那段时间里,秦国国力肯定是不如有赵武灵王执政的赵国这种“特例”。)
公元前年,因齐闵王贪婪无度,招致了列国围攻,齐军在济西之战中惨败,齐国几近亡国,霸业轰然垮台……
03战国后期:秦、赵争霸
在齐国垮台之后,秦国好像除了秦相、穰侯魏冉得到了一块飞地之外,在伐齐之战中并没有获得什么实际利益。
其实不然,秦国获得的最大利益就是彻底打垮了曾经压在自己头上的那座大山,从此之后,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几乎没什么国家能够独自抵挡得住秦国的猛攻,当然赵国除外。
在霸业覆灭后,齐国拥有的两个头衔——天下霸主,山东六国第一强国,天下霸主这一头衔被秦国取走了,山东六国第一强国这一头衔自然是落到了赵国手中,赵国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唯一一个能够和秦国打得你来我往的国家。
奈何赵武灵王之后的赵王一代不如一代,到了赵孝成王时期,赵国先是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又在邯郸之战中惨胜,赵国国力一落千丈,跌出了一流强国之列,天下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时期。
04战国末年:秦国独强
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随后,赵国虽然在邯郸之战中取胜,但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再也无法与秦国针锋相对,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一流强国只剩下了一个秦国。
就算是秦军在邯郸之战中损失惨重,但对于已经走向强大的秦国来说,还没有伤筋动骨,而后,又经过了十几二十年的休养生息,秦国国力再度恢复到了顶峰时期,而六国日益衰微。秦王政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用了近十年的光阴,最后灭掉了山东六国,完成了统一,结束了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天下翻开了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