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煜乌夜啼算来一梦浮生 [复制链接]

1#

每当世人提起南唐后主李煜,总会想到这样的评价之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也曾对李煜如此评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的确,成为亡国之君后,李煜的词作眼界大开。这也许就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只有在经历人生的痛苦转折后,才能写出更好的词句,这让我想起了很多佛教故事。想要成佛,首先要经历很多磨难,只有在磨难中坚持住,才能修成正果。

李煜,终其一生,快乐的日子很短暂,在书海当中自在遨游,和僧人谈古论今,是何等惬意的生活。可是,一朝国破家亡,虽然没有成为阶下囚,但是,看人家的脸色过日子并不容易。

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短短八个字,足可以概括李煜投降后的生活。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李煜《乌夜啼》

昨夜风雨交加,本来就烦躁得难以入眠,可是,屋外的风声、雨声和树叶被刮起的哗哗声,吵得词人更加烦躁。屋外是一幅凄凉的秋声图,可屋内的景象,也同样让人无法安眠,残存的烛光摇摇欲坠,昏暗的烛光,本会让人昏昏欲睡,可是,词人没有丝毫的睡意,在床上辗转难眠,烦躁。不仅是这个晚上,投降后的每一日,每一夜,烦躁都如影随形。此时已是夜久更深,秋风秋雨在窗外不停地提醒词人,这个难眠的夜晚马上就要过去。可是,凄苦的生活是不是也即将结束呢?

显然不是,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有多少,可能会无穷无尽吧。人往往会在特定的时候想起以前的事情,这些事情也许是悲伤的,也许是充满了欢笑的。

欢笑?多么讽刺的事情啊,短暂的欢乐时光,是不是要以余生的凄苦、忧愁作为代价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命运未免也太残酷了。

无法平静的内心,让他再也躺不住了,坐起身,此时,能做什么事情呢?可能只有回忆了吧,虽然回忆是极痛苦的,却也无法克制。

感叹,人生很多时候正如一场梦。梦境不也是这样吗?虚无缥缈,短暂、易变,而且不能把握。世事无常,生命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曾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千古名句,蕴含了苏轼对坎坷人生的无限感慨,颇有些超凡脱俗、大彻大悟的味道。

无论是谁,哪怕是古今大家,都只有在遭受过坎坷命运的折磨后才能有此感叹:“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为一个在凡尘中打拼的人儿,有时甚至会想,不要大起大落的生活,也不要成为大家,只要在自己编织的梦中过美好的生活。可有时也想,命运不是谁能左右的,自己的想法未免有些小家子气。

李煜的梦,依然如现实一般,美好的事情少,更多的时候是愁苦。怎样才能把梦做得美一些,以此来缓解令人窒息的现实生活呢?可能就只有酒了吧,醉生梦死间,忘却困境。

借酒消愁愁更愁,无论如何,总归要面对现实。美酒带来的美梦易醒,可如噩梦般的现实却难以逃避,不知何时才是个尽头。因此,李煜词中无处不在的梦境也就有了最为合理的解释。

无可奈何,想留却不知道怎么留,只能无奈而又悲伤地放任自流。虽然充满了不舍,可是,李煜知道,再多的努力也是徒然。

这首词全词写得很静,充斥着绝望和孤寂,又有着对残酷现实的了然和无奈。这正如江水一般,也许表面很平静,可是谁又知道,下面的水流有多湍急,这算是用默默无语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了吧。

每当读起这首词的时候,总会感受到一丝丝禅意。即使它没有如同美玉般的妙句,可整合起来,却也浑然天成,美不胜收。

“醉乡路稳宜频到”,多么随意的一句话,可能每一个醉酒之人都会说出来吧。使人听后会嘲笑这个醉酒的人,可是,后面的“此外不堪行”又让人把这嘲笑生生地咽下。紧随其后的是为之心碎、感叹,到底是怎样的无助之人,才能说出如此的话呢?

璀璨的浮华,转瞬即逝,留下的是更多的哀愁,最终,璀璨在风中、雨中、树叶的哗哗声中瞬间破碎。

李煜的回忆,是杯冒着阵阵热气的清酒。双手紧握住,想要驱走心中的寒,殊不知,手握得越紧,伤得越重。

窗外的风夹杂着秋雨,婉转地飞舞着。它似乎在唱着一首缠绵、哀婉的歌,这首歌是为李煜所唱,也只有当事人听得懂,感受得深。

回首往事,萧萧秋雨,淅沥在他乡,就此停歇,真是让人愁断肠。

窗外的雨声渐渐急了,正如歌曲的音律一般,弹得让人心慌。

浮华、轮回、过往,一切已成空,静静地听着,任凭心绪也似秋雨一样杂乱无章。

表面的平静,掩盖不了坎坷的过往。论权势,他生在帝王之家,也曾权倾南唐,论才华,他满腹经纶,时而谈古论今。可是,最终,他手中的权力消逝,南唐灭亡。是否他的文字也因此而荒废了呢?

显然不是,李煜的文字浸染了每个读过它的人,使其为之疯狂,为之感叹,一代骄子,一代江山,葬矣。而我们,何其有幸,能在逝去了的历史的见证下,阅读他那一卷一卷用心血写成的词,以此来缅怀他。

朝代的更迭,只是历史的抉择,在优胜劣汰之下,注定会有像李煜这样的失意人。即使有很多无奈,也有无限的勇敢,这位集才情于一身的皇帝,除了愁,他还能做些什么呢?

还是那一夜,嘉敏又进宫去了,这时的李煜已经无法去问她为何在宫中久久不归,他不能问,更不敢问。带着这浓郁的愁绪和思念,李煜下了床,书桌上有时刻准备着的纸和笔,写下了这首《乌夜啼》。

“起坐不能平”,李煜的眼神在这句词上辗转流连,叹息,现实和梦境早已混成一团,分辨不清。在梦中,有着歌舞升平,有着大周后,还有着小女儿姿态的嘉敏,更有着还算稳定的统治。

生与死,梦境与现实,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甚至可以说,梦境更值得留恋。来到开封之后,从最初的痛苦,到现在的麻木,即使如此,李煜过的不是蒙昧的生活,他只是把对故国、过往的思念隐藏起来了。忘记,是万不可能的事情,李煜只能把他越积越深的愁苦,埋藏在强颜欢笑下,越埋越深。

每次读到这首词的时候,都有越来越深的体会,夜深、人静、无人陪伴,听窗外的秋雨,三杯两盏的愁酒,一夜宿醉,美梦如期而至。尝到了美梦的甜头,便不愿在孤苦悲伤的现实中徘徊,而是让自己醉得夜里不懂白天的白、醉得白天不懂夜的黑。从前的李煜喜爱饮酒,但那时,通常都是把酒言欢,说不出的逍遥自在;而现在,只能算是一个借酒消愁的落魄醉汉,虽然为之心痛,但是却也无可奈何。

在了解李煜之初,心中总会描绘着他的容颜,虽然已经过去千年,但是,在我的脑海中,他还是那个充满了愁绪的无奈之人。静静地伫立在牢笼般的亭台楼阁上,虽然他既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也没有把国家治理好的壮志,但我深知李煜的痛与哀愁:江山易主,物是人非。他总是一言不发,好似浓郁的哀愁已经让他失去了语言能力,只能悲观地想象着故国的满目疮痍,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充满了伤痛的心,千疮百孔,回想过去,不堪回首。

虽说他把所有愁思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角落,可是,他还总是言愁,即使故国早已成为了历史,回想往事,痛彻心扉。我相信李煜的感染力,即使身在千年之后的我,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愁与恨。

李煜的恨与哀愁,统统都在不堪回首的往事中。他的往事,可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掩埋在历史的尘埃里。但是,何其有幸,我能够品读他的词,念他的名,咀嚼他的过往,就让金陵的那些风风雨雨变成震撼千年词坛的佳句。在每一位有心人的唇齿间婉转回荡,把他的眉,他的眼,他的所有,全部都刻在心上,铭记。

每到夜晚的时候,人总会进行自省,李煜也是如此。我想,此时,李煜一定是又想起了从前的繁盛与奢华了吧。也许,想的次数多了,就连自己都觉得索然无味。世间的所有事情,最开始有多么灿烂妖艳,日子长了,颜色都会变得暗淡无光,当时燃烧得再怎样浓烈,也是会有尽头的。

如此想来,尘世只不过是朵巨大的花,有它自己的规律,当人们惬意地坐看云卷云舒之际,哪承想,自己也是这风景的一部分。

李煜明白得有些晚了,所有事情已成定局。感慨,成了他唯一能做的事情,时间慢慢消逝,世间的一切,无论繁盛与萧条,都会卷入历史的长河。千帆过境,自己只是岸边积砾中的珠玑,谁还会知道自己曾经的辉煌与哀伤呢?

人世茫茫,众生苦恼。这样普度众生的口吻,我想似乎要更甚于慧能禅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觉悟,也能比得上李叔同先生抄写《晚晴集》时的闲适与释然。

其实李煜只是深有所感而已。人常道:“要想度人必先度己。”若连自己都无法说服,对众生说教,也不过哗众取宠。悲悯是比怜悯更沉重的词。怜悯就像是一场泼天洒地的久旱甘霖,未发一语泪先横流。悲悯则是相逢落魄歌女,未必天涯沦落,却已悄然无息,心弦暗断。

李煜是悲悯的,命运不该给他套上沉重烦琐的桎梏,这对于任何有心人皆是如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