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了解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干地黄,生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

简单了解一下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和食疗: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干地黄、生地、熟地、地黄炭。

本文主要内容:

一、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干地黄、生地、熟地、地黄炭的性味归经、功效。

二、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干地黄、生地、熟地、地黄炭有何不同。

1、有关命名。2、有关功效。

三、相关名方简介,供参考。

何谓九蒸九晒?

四、介绍民间食疗简方供参考。

五、提供《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特征表》,供参考。

他乡生地,故乡熟地。

因为喜欢猜灯谜,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生地、熟地是两个中药名:1、异国他乡(打一中药名)谜底:生地2、故乡(打一中药名)谜底:熟地3、低头思故乡(打一中药名)谜底:怀熟地4、天涯思故乡(打两中药名)谜底:生地、怀熟地

3、4、出现了两次“怀熟地”,怀字指的啥意思?此处怀指河南焦作地区,古称怀庆府。

几千年前的经典《神农本草经》就把“覃怀地”(怀川)所产的四种中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都列为上品。现今的地域特产“四大怀药”,就是指产于河南焦作地区(古怀庆府)的上述四种中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以药材道地、疗效神奇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瑰宝,独领风骚数千年。

上一次在写茯苓时提到,地黄和茯苓一样,在栽种过程中,吸收土地的“精气”非常厉害。

看看古人如何说地黄:

明代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但种植地黄之后,其土便苦,次年止可种牛膝。再二年,可种山药。足十年,土味转甜,始可复种地黄。否则味苦形瘦,不堪药也。”

采收完地黄以后,这地就不能马上继续栽种地黄了,古人给出复种地黄的时间是十年,否则种出来的地黄“味苦形瘦”,不可以入药。

有现代医家提到一个药农的神奇经历:年采收地黄以后,到了年才敢继续在那块地里栽种地黄。然并卵,结果仍然是毫无收获。

19年,这可能是不多见的较为极端的例子。地黄吸收土地的“精气”可以如此厉害,以至于人们拿“生地”来说事:得是在“陌生”的“地”里才能栽种。

地黄吸收土地“精气”的说法也体现在鲜地黄的储存过程:新鲜的地黄必须埋在沙土里保存才得以保鲜,不然,离开土地的鲜地黄很快就变成深色、黑色。地黄花,花果期4-7月。下图是地黄花特写镜头,绒毛恐惧症慎入。

地黄花特写镜头。

地黄开花,初初一看,以为是地里有成群的大黄蜂一掠而过:变形金刚又来维护地球和平了。

鲜地黄

生地黄中药饮片

熟地黄中药饮片

九蒸九晒熟地黄

图片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一、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干地黄、生地、熟地、地黄炭的性味归经、功效。

分隔线内容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版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

分隔线

地黄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切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

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鲜地黄12~30g。生地黄10~15g。

熟地黄

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

(1)取生地黄,照酒炖法(通则)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2)取生地黄,照蒸法(通则)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甘,微温。归肝、肾经。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9~15g。

分隔线

地黄炭

地黄炭:取干地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发泡鼓起,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再炒至水气逸尽,置适宜容器内,密盖,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

用于凉血、止血。

二、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干地黄、生地、熟地、地黄炭有何不同。

1、有关命名

地黄品种的命名以版中国药典为准。以下内容更多是了解以前各时期地黄命名的不同。

首先,生地=生地黄;熟地=熟地黄。这些是相关简称。

地黄的块根,新鲜使用的习称“鲜地黄”。

将鲜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称为“生地黄”或简称“生地”,将生地黄照酒炖法或照蒸法,。。。,后晾晒制成熟地黄,简称熟地。见版中国药典“地黄”和“熟地黄”项下。

以前的中国药典,生地黄有一个别名,叫做干地黄。版中国药典取消了干地黄。

就是说,在中国药典里,生地黄、干地黄,曾经是指同样一种东西、就是现在说的统一名称:“生地黄”。

有关干地黄,在中医药史上有不同的所指。“唐宋时期及以前,没有熟地的说法,只有新鲜的和晒干的,”(《中药学》),新鲜的称为生地黄、晒干的称为干地黄。

后来出现了熟地黄,这个时候的生地黄,就是与熟地黄对应了。

干地黄的记载,可能《本经》最早。《本草纲目》提到:"《本经》所谓干地黄者,即生地之干者也,其法取地黄一百斤,择肥者六十斤,洗净,晒令微皱,以拣下者洗净,木臼中捣绞汁尽,投酒更捣,取汁拌前地黄,日中晒干或火焙干用。"

按《纲目》的描述,古代干地黄似乎和现代生地黄的制法有区别(前者投酒、晒干或焙干。区别于现代生地黄的炮制,是焙干、不涉及投酒。)。

这样看来,明代《纲目》之干地黄,貌似接近现代的熟地黄,唯前者是投酒+晒干或焙干、后者酒制过程是“酒炖”或“蒸制”。

有区别,有相似,怎么看?

《本草拾遗》所言,最明确:“干地黄,《本经》不言生干及蒸干,方家所用二物别。蒸干即温补,生干即平宣。当依此以用之。”区别就是蒸干或生干两法。也就是“熟”和“生”之分。

进一步了解九蒸九晒熟地黄,就更容易理解:九蒸九晒可以增加熟地黄和血、温补之功效(详见下文九蒸九晒名词解释)。

2、有关功效:

三者味甘,药性、归经都有差别:

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

按中药性味归经的描述,性寒用于热证,味甘则补。功效也有了不同: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在中药学的分类里,地黄(鲜、生地黄)是清热凉血类的中药,熟地黄是补血类的中药。

地黄炭炮制方法如上。地黄炭功效凉血、止血。

注意事项:

1、生地黄: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2、熟地黄: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比如下文介绍的九蒸九晒熟地黄),以免黏腻碍胃。

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地黄炭煎煮法参考中药的普通煎煮法,点击如下链接直接查看《如何合理地煮中药》文字版和视频版。

怎样合理地煮中药?(文字版)

《如何合理地煮中药》视频版(新版)

三、相关名方简介、医家医案,供参考。

1、六味地黄丸:

补真阴,除百病。钱氏仲阳因仲景八味丸减去桂附,以治小儿,以小儿纯阳,故减附桂,今用通治大小证。

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盗汗,水泛为痰。(仲景曰∶气虚有痰,宜肾气丸补而逐之。丹溪曰∶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补血以制相火,其痰自除,)发热咳嗽(肾虚则移热于肺而咳嗽。按之至骨,其热烙手,骨困不任,为肾热,)头晕目眩(《直指方》云∶yin欲过度,肾气不能归元,此气虚头晕也;吐衄崩漏,脾不摄血,致血妄行,此血虚头晕也,)耳鸣耳聋,遗精便血,消渴淋沥,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虚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疮疡等证(诸证皆由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详注分见各门)。

地黄(砂仁酒拌,九蒸九晒。八两)山茱肉(酒润)山药(四两)茯苓(乳拌)丹皮泽泻(三两。)蜜丸。钱氏加减法:血虚阴衰,熟地为君;精滑头昏,山茱为君;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为君;小便淋沥,泽泻为君;心虚火盛及有瘀血,丹皮为君;脾胃虚弱,皮肤干涩,山药为君;言为君者,其分用八两,地黄只用臣分两。(《医方集解》,清·汪昂。)

(按:

1、钱仲阳,宋,钱乙(仲阳)著有《小儿药证直诀》(公元年)。三卷,上卷论证、中卷述医案、下卷记载药方,在儿科方面有不少创见。

2、《医方集解》,清·汪昂。本书系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汪昂搜罗古今名方,精心整理编撰而成,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全书共分3卷,以正方及附方的形式选录古今临床常用方剂余首,其中正方首。全书按方剂的功用性质分为补养、涌吐、发表、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等21类。每方除列述方名、说明主治,介绍组成及附方加减之外,并引录各家学说阐明方义。书后附有提供仓促救急之用的”急救良方”及养生参考的 ”勿药元诠”。该书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方剂学专著。)

九蒸九晒:

九蒸九晒熟地黄是以生地黄(河南焦作地区所产“怀地黄”最佳,为四大怀药之一)为原料经过九蒸九晒,外观由原来的黄色变为黑色,味道由苦变甘,由原来的凉血药变为补血药。

在制作时选取个大的生地黄,洗净放置缸内,加黄酒进行搅拌均匀,封闭该容器,使生地黄闷在该容器内直到生地黄闷润至将黄酒吸尽;置笼屉内用武火加热,同时还要用容器收集流出的地黄汁,第一蒸蒸至48小时至生地黄发虚发黑为度,取出发虚发黑的熟地黄,晒一天,拌入容器收集的熟地汁和黄酒,再蒸24小时,取出,再晒一天,如此反复,蒸晒八次,至第九次将黄酒与砂仁粉一起拌入,蒸24小时,以蒸制至内外漆黑,具有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饴的优点。

九蒸九晒增加熟地黄和血、温补之功效还可以避免其腻膈之弊端。

2、四物汤:点击蓝字链接,参见了解赤芍、白芍以及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白芍炭民间食疗项下。

四、民间食疗简方。

杨药师按:考虑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下民间食疗简方,是否适合自己的状况,建议事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广东民间生熟地煲龙骨汤

食材:生地20克、熟地40克、龙骨克、蜜枣2颗、生姜一片,盐适量。(2人量)

制法:生地20克、熟地40克放锅中浸泡30分钟。龙骨焯水,和其它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煲1个小时,调味即可。

五、《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特征表》

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你是哪一种?请参阅下表看看自己比较接近哪一种体质。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可能有助于对中药注意事项比如禁忌、慎用等内容的理解。

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特征表

转发出去,或许能帮助有需要的人。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者(蚕豆病患者)用药禁忌目录》

阅读并请转发,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谢谢你。

杨药师

谢谢支持杨药师个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