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山西新闻网
近年来,古县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农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图为农民正在收获核桃。本报记者张文华摄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古县旧县镇钱家峪村采访。进入村民的院落,看到柴堆码放整齐见方,煤堆全部进院,垃圾入袋入桶。村民告诉记者,自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村里乱堆乱放的现象没有了,变得干净整洁起来。
这是该县实施“家园美”举措后,农村发生新变化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着力点在兴“三农”。为此,古县县委、县政府确定实施家园美、生活美、风尚美、产业强、支部强的“三美两强”工作举措,为逐步实现古县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明确了方向与路径。
家园美: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六乱”问题,破坏了农村宜居环境,极大降低了农民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一问题,古县实施“家园美”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在乡村建设规划先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
为此,该县出台了整治农村“六乱”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投资万元为全县6个社区73个行政村修建地埋式垃圾桶个,配备垃圾收运车4辆,推行垃圾不落地收、集、运模式,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转运处理体系。
此举为临汾市首创,其成功经验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古县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
为积极推进9个省级、1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该县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投资万元完成改厕座。其中,通风改良式座、三格式座、双瓮漏斗式31座,全县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72.5%。
在治理农村“六乱”的同时,古县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全县乡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公路通车总里程公里并全面落实“路长制”。还实施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改造县城至北橄线原线6.5公里;安装村道安全防护栏29.75公里,完成孔家垣危桥改造。
——千伏输变电工程基本完工,投资万元实施沟北等17个村低压线路及配变台区新建改造工程。
——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全县所有村4G网络全覆盖,完成5G基站建设30座,实现城区、重点区域及牡丹旅游景区全覆盖。
建设绿色生态乡村也是古县实施“家园美”的一大重要举措。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县已完成营造林人工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1.2万亩,封山育林亩,四旁及义务植树85万株;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3.5万亩,耕地提质改造.4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生活美:建设富裕幸福乡村
兴“三农”,让农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是重中之重。
古县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同比增速11%。全县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增长12.3%,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为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古县在实施“生活美”举措方面,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着力拓展就业培训路径,为农民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经过不同方式的培训,全县农村从业人员持证率达47%,新增技能人才7人;名脱贫劳动力中人实现务工就业,就业率达94.08%。
同时,为脱贫劳动力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余处,人均年增收余元;为69户符合条件且具备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各开发一处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发放元的岗位补贴。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县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39万人,参保率99.56%;补充养老保险参保4.33万人,参保率96.2%,位居全省第一;为户、名低保户发放低保金.03万元,为户、名五保户发放特困人员生活补助金.1万元;日间照料中心和公共浴室建设全面完成,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指数。
风尚美:培育精神文明乡村
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古县荣耀在列,并成为临汾市17个县(市、区)中的唯一。
古县在实施“风尚美”举措方面,依托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将文明创建成果向乡村一线延伸,启动文明乡村“细胞创建”工程。
其目标是:打造1个省级、5个市级文明乡镇,建设1个国家级、2个省级、17个市级、29个县级文明村,选树省级“五好家庭”12户、市级文明家庭户,“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比例占全县总户数的30%以上。按照“一墙两站六室两中心”标准,打造8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79个村级(社区)文明实践站。组建文明引导、关爱老人、邻里互助、环境治理等各类志愿服务队79支,农村注册志愿者达余人,为乡风文明提供不竭动力。
目前,该工程正有序推进,也出现了不少亮点。例如,钱家峪村*支部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户评选活动,坚持自下而上、群众参与、规范程序、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原则,以多种方式充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活动,引导激励广大群众自觉向文明户看齐,逐步形成人人参与、家家创建、共创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大力开展“多彩非遗·魅力传承”展演、“戏曲进景区经典永流传”等十大类16项乡村文体活动余场次,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产业强:开拓特优发展路径
古县在大力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产业强”举措,坚持“核桃+中药材(小杂粮)+中蜂”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开拓特优产业发展路径。
该县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有机旱作、立体间作、生态循环特色农业。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桃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成为第三批国家示范园。坚持龙头带动,支持古岳古树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核桃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核桃仁吨,年产值余万元。牵头成立临汾市核桃全产业链开发联合会,“古岳古树”商标成为全市核桃区域公共品牌。启动古树核桃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创建。
同时,大力发展核桃林下经济,发展林药3万余亩、林菌0余亩、林菜余亩、林油2万余亩、林禽1.2万只。投资万元对全县核桃产业园区进行提质增效。
全县还新发展道地药材3万亩、优质小杂粮3.5万亩、露地蔬菜1.43万亩。在旧县西庄、三合高城等地建设了以柴胡、黄岑、远志、生地为主的5个千亩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完成5亩省级有机旱作谷子基地建设。开展中蜂优质种源培育,建成中蜂标准化养殖基地4个,带动全县户新发展中蜂标准箱0余箱。
此外,创建“太行人家”3家,AAA乡村旅游示范村1家,围绕“赏千年牡丹、讲相如故事、扬太岳文化”打造“文化体验游”和“研学休闲游”两条精品旅游线路,辐射带动0余户次实现增收。
支部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古县实施家园美、生活美、风尚美、产业强、支部强的“三美两强”工作举措,其中的“支部强”是决定因素。
基于这一理念,该县着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通过乡镇换届,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提拔10人进入*政领导班子;通过村“两委”换届,71个村、6个社区实现了*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社区主任)“一肩挑”。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建“月例会”制度,通过现场推动、评比创优,有力推动了工作提质增效。制定《关于实施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建设一批统一标识、统一环境、统一标准(“一墙两站六室两中心”)的组织活动场所,切实提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效能。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古县农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凝聚力大为增强。
随着“三美两强”工作举措的落实力度不断加大,古县兴村富民之路越走越宽,描绘的乡村振兴画卷越来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