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有一张名为“两仪膏”的方子,该方组成为人参-g(换算成今制),大熟地黄g(同上)。制法为将上述2味药,用好甜水(即山泉水)或长流水(干净的溪流水)3-4升浸1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浓汁。若味有未尽,再用水0.5-1升煎滓取汁,并熬稍浓,再入瓷罐,重汤熬成膏后,加入蜂蜜-g,即可收膏。
本方有养阴生津的功效,主治积劳虚损,阴虚精不化气,以致气血两虚,身体消瘦,精神倦怠,惊悸健忘,耳鸣目眩,面色萎黄,肢体乏力,以及病后体虚者。
张景岳将人参、熟地、石膏和大黄定为“药之四维”,并认为这四种药均属于危急时刻的救命药。石膏为清热之品,大黄为攻下之品,人参和熟地均属补益之品。
张景岳将人参和熟地并用,是将他认定的“药之四维”中的两维合用。此方名为“两仪膏”,两仪者,即中国道家所说的阴阳也,“两仪膏”也就是阴阳并补的膏。人参大补元气,能补阴阳,熟地滋阴,二者合用,就能阴阳并补。药味简单,治疗目的明确,所以此方对虚损引起的疾病有起生回生之效。
张景岳最著名的观点之一是“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两仪膏”充分地体现了张景岳的这一观点。古人或云阳虚,或云阴虚,张景岳认为人体阴阳都易虚。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只有阴阳一起补,才能相辅相成,阴阳并长。
两仪膏这个方子在提升患者体力,改善患者血象方面,具有很强的作用,适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晚期癌症患者气血两亏者服用,能改善这些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在伏羲氏的《易经》中,记载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这句话,“两仪”指的就是“阴阳”;《易经》认为,一切复杂的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两方面。
张景岳治病非常重视阴阳,他认为,医理虽复杂,但是,阴阳为纲领,阴阳为一体,二者不可分。
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也就是说,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
《景岳全书》中记载了一个两味药的方子,一味药可补阴血,另一味药能补阳气,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用于面色不华,头昏目眩,心悸失眠,体瘦气短。
前面说过,“两仪”指阴、阳,而中医认为,血属阴,气属阳,这个气血双补的经典名方,就是“两仪膏”。在熟地补阴的基础上,用人参补阳,阴阳互补共同达到补气益血的功效,很好地诠释了阴阳平衡的医学原理。
两仪膏
人参~克大熟地克
上二味,用好甜水或长流水3.7升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浓汁。若味有未尽,再用水0.5~1升煎滓取汁,并熬稍浓,乃入瓷罐,重汤熬成膏,入真白蜜~克收膏。
滋阴生津,补气养血。治积劳虚损,阴虚精不化气,以致气血两虚,身体消瘦,精神倦怠,惊悸健忘,耳鸣目眩,面色萎黄,肢软乏力,以及病后体虚者。
每以白汤点服。
人参·补阳气
人参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书中写道:“主补五脏……久服轻身延年”。李时珍说过,人参因根如人形而得名。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与人参结下不解之缘。
幼年住在农村,那时家境贫寒,祖父与父亲外出务工,祖母与母亲整日在田间地头干农活。家里没人手带我,又不放心将我反锁在家,母亲只好将我带在身边,她和祖母在种地,我在一边玩。
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帮忙种地。九岁那年,一个暑热极盛的下午,我在田间突发眩晕、感觉天旋地转,吓坏了母亲。
母亲背着我飞也似的往村医室跑,一进门,慈眉善目的医生就“望”见我骨瘦如柴,凑近一看,几近虚脱,边帮我“切”脉,边“问”母亲我的情况。
母亲告诉医生,我的脾胃比较虚弱,平日里胃口不好、食量较小,刚在地里感觉头晕、出虚汗,就过来了。
医生赶忙从药柜里取一片人参让我含在嘴里,然后拿了个小碗,放了几片人参,用开水浸泡了几分钟,嘱咐我喝下参汤,最后连同泡过水的参渣都嚼碎吞下。
数分钟后,我就缓过神来了。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药,只感觉这种药香气特异,味微苦、嘴里回甘。
只听医生与母亲说道:“人参是极好补药,可用于治疗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我刚才发现小孩虚汗大出、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呼吸衰弱、脉微欲绝,所以给她服用了人参”。我默默记下了人参大补元气,救逆固脱的功效。”
又过了片刻,母亲见我已无大碍,便准备带我回家休息。临行前,母亲问了问医生:“大夫,您看,人参这么好,孩子吃了这么见效,我想再买点回去给她好好补一补”。
医生告诉母亲,人参较为贵重了,没啥事不用吃人参的。你回去后教孩子一日三餐按时吃饭,每顿饭都给孩子吃饱,注意营养,适当锻炼,她的身体就会慢慢壮实起来的”。
人参是补气类中药,是东北三宝之一,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的作用。
熟地黄?补阴血
说到熟地黄,众人皆知它是滋阴补肾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的君药。生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可清热凉血;它可以炮制加工成熟地黄,具有补血滋阴的作用。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可用于血虚萎黄、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
现代研究表明,熟地黄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抑制肿瘤发展、抗衰老等作用。
我们来看张景岳老前辈的一个病案。
患者王生,年35岁,王生,年35,发热,反复,38度左右,半月之久。
分析为阴虚伤寒。叶天士曰∶阴虚二字,尚要讲明。阴虚者,水因火耗,当用滋阴。若用桂、附,则非阴虚,乃虚寒火衰之症,或戴阳格阳,阴症似阳,乃可用矣。此处关头,宜细详察。
其舌芒刺干裂,焦黑如炭,身热便结,大渴喜冷,而脉则无力,神则昏沉。群谓阳症阴脉,必死无疑。察其形气未脱,遂以甘温壮水等药,大剂进之,以救其本。仍间用凉水,以滋其标。盖水为天一之精,凉能解热,甘可助阴,非苦寒伤气可比。故于津液干燥,阴虚便结,而热渴火盛之症,在所不忌。由是水药并进,(叶天士曰∶若用桂、附、人参,此虚寒之证,冷水必不喜饮,岂可饮一二斗乎?此言甚觉谬妄。惟邪热炽盛,可饮冷水。)然后诸症渐退,饮食渐进,神气俱复矣。但察其舌则如故,心甚疑之。阅数日,忽舌上脱一黑壳,其内新肉灿然,始悟其肤腠焦枯,死而复活。使非大合添补,安望再生?若此一症,特举其甚者。凡舌黑用补,得以保全者甚多。盖伤寒之舌,则热固能黑,以火盛而焦也;虚亦能黑,以水亏而枯也。(叶天士曰∶水亏之黑,岂可用热?若以舌黄舌黑悉为实热,则阴虚之症,万无一生之矣。)
分析∶是症既云阴虚燥渴,用凉水是矣。而又杂与桂、附各数两,治法未能无疵。至舌苔成壳脱落,恐桂、附之投,不能无过也。
遇到这样的病例我们一定要补阴不伤阳,忌大寒大热的药,患者非脱胎换骨不可救。桂枝,附子,麻黄,这类药是大辛大热之药,伤阴,生石膏,芒硝,以及现在的抗生素这一类药,苦寒,伤阳。所以我们一定要反复推敲,认真研究古代成功的医案,向古圣贤学习。
治疗这个病例就用了两味药:人参,大熟地。这个大熟地要强调一下,是九蒸九晒的熟地。
我们来研究一下两仪膏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人参克,大熟地克。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好甜水或长流水15碗,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浓汁;若味有未尽,再用水数碗,煎取汁,并熬稍浓,乃人瓷罐,重汤熬成膏,入真白蜜四两或半斤收之,每以白汤点服。
大补气阴。
精气大亏,诸药不应,或以克伐太过,耗损真阴而致精不化气;或有未致大病,而素觉阴虚者,凡见气血不足,精神萎顿,头昏眼花,面色萎黄,肢软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等脉证者,皆宜本方主之。
若劳损咳嗽多痰,加贝母克即可。
张景岳云:“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生互成,性味中正无逾于此,诚有不可假借而更代者也。”较为鲜明地阐述了人参、熟地的功用和配伍的重要性。
两仪膏应用
两仪膏是一个很实用的膏方,但是,古今有一定的差别。人参大补,不适合常人长期服用,可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脾虚食少、久病体虚的患者等。
《本草正义》认为,党参的效用与人参相差不远。它更可贵的地方在于,健脾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
党参是一种食疗佳品,有时候,人参大补元气的作用太过强了,人们更愿意用党参,因为党参的性味甘平,作用比较缓和。
现在药店里卖的OTC中成药把方中的人参换成党参,是补益气血的佳品,大家可以按需选用。
人们在两仪膏的基础上,加了几味药,研制成了复方阿胶浆。由阿胶、熟地黄、红参、党参、山楂五味药组成。
阿胶增加全方补血的功效,山楂可健脾、消除滋腻,有助于消化吸收。这样一来,补气血的效果比两仪膏更强了,却也不至于太过滋腻,正所谓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中医有“气血互生,气生血长”的理论,原来两仪膏简单的组方中,蕴藏着不简单的道理。你还了解哪些补益气血的膏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