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季宜清补养肺,赶走秋烦秋燥 [复制链接]

1#

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后的调理进补十分必要。但是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进补不宜过于滋腻,而宜“清补”。

那么秋季进补需要注意什么那?

首先是要先调脾胃去湿气,二是要养肺,三是要赶走秋烦秋燥。

健脾胃去湿气:

入秋后可适当用一些滋阴补气的药材,如麦冬、人参、生地黄、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薏米等。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时一定要与滋腻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去除湿气还可以喝阡陌缘茶,坚持饮用一段时间发现原来湿气重的表现会得以改善。

为抵御冬季严寒,此时人们身体会开始储存脂肪,因此,热量的摄取往往大于消耗,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所以此时应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物,如红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此外,还可多吃些酸性食物,如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水果,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有疗效。

秋季天气凉爽,各类“秋季病”开始增多。如小孩易寒易热,最易出现感冒、咳嗽、发烧等症,此时可以服用柴胡滴丸等药品,柴胡滴丸能迅速退烧,由于是滴丸剂型,药物可经口腔粘膜直接吸收,能快速起效;年轻人要做好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等疾病的预防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

养肺气:了解肺五怕

“肺者,气之本。”人的生存需要肺时刻不停地呼吸,以维持生命活动。秋季是养肺的季节,日常生活中,肺有自己最怕的敌人,知己知彼,才能高效护肺。

1、怕燥

秋天气候干燥,易耗伤津液,故秋季常见口鼻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裂等症。秋季养生应固护肺阴,少吃辛辣之品,以免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同时,应多食蜂蜜、银耳、甘蔗、梨、百合、芝麻、藕、杏仁、豆浆等以润肺养阴。

2、怕热

中医讲“肺为娇脏”,它既怕寒又怕热。肺受热后容易出现咳、喘(气管炎、肺炎)等症状,如果肺胃热盛还可能导致面部起痘、酒渣鼻等。

3、怕寒

肺位于胸腔,经络与喉、鼻相连。寒邪最易经口鼻犯肺,使肺气不得发散,津液凝结,从而诱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反复之下可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引发慢性鼻炎。

4、怕烟气刺激

中医学认为,胸中为“上气海”,丹田为“下气海”,气之所以能够运行于全身,依赖肺气的推动作用。肺气还能贯注于心血管,帮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肺为“清虚之脏”,但雾霾、长期吸烟、二手烟不时伤害着它,导致肺泡内痰饮积滞,阻塞气道,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上下气海不流通,血液不能正常循环。

5、怕大便不通

肺和大肠经络相通,关系密切。具体来说,大便通畅有利于肺气下行,平时宜多进食些芝麻、杏仁等食品,不仅能润肠通便,还具有养肺利肺之功。

赶走秋烦秋燥:

秋季容易产生秋燥、秋乏的感觉,此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清火去火的花草茶来帮助赶走秋烦秋燥。

1、茉莉花茶(茉莉花适量),每日两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在秋季若常饮茉莉花茶,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润肺祛痰、强心降压、抗癌、抗衰老之功效。

2、姜苏茶(生姜3克、苏叶3克),每日两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适用于风寒感冒,以及头痛发热和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此方以药代茶,味少而精,实用简便。

3、玫瑰普洱茶(玫瑰花6克,普洱、蜂蜜适量),每日两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玫瑰花能疏解胸闷、气烦,与普洱茶一起冲泡饮用,其芳香怡人,沁人心脾,对秋季肝火旺盛、易发怒的人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依个人爱好可适量添加蜂蜜。

4、银菊白芍茶(金银花、菊花、白芍各3克,可适当加些白糖),每日两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金银花、菊花能保护喉咙,缓解声带疲劳;白芍能清肝火、安脾肺、利尿。秋季常饮此茶,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清肝生津的作用。

5、人参茶(人参3克,切成薄片),每日两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人参具有补气养阴、泻火除烦、养胃生津之功效。

立秋以后,许多人开始了自己的进补计划,不过秋季进补也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如果刚立秋就忙着胡乱进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导致失眠、消化道出血、流鼻血等症状,甚至会损害肝功能。秋季虽然非常有必要进补,但是进补之前重要的是先调理脾胃。再养肺气,然后清火赶走秋烦秋燥,从不同方面着手补充身体,宜补宜减同时进行,才可以舒舒服服过一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