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六味地黄丸竟是儿科药,80的人 [复制链接]

1#

在平日生活中,不少男士总是怀疑自己“肾虚”,这个时候往往想到要吃一点补肾圣药“六味地黄丸”,想着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殊不知是药三分毒,误用滥用中药六味地黄丸,不仅对病症无济于事,反而会加重原有病情,或者对身体有所伤害。

六味地黄丸这一中成药如今可谓家喻户晓,但是较为全面地了解它的人其实并不多。从六味地黄丸处方的来源出处看,它最初其实是给小儿设计的。

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杰出的医学家、“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方子中以附子和桂枝为主药,引导亏虚的肾中阳气上升,补命门之火,再辅以地黄、山药、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物滋补亏空的肾阴,促进阴液滋生,阴阳并补。

后来发展到北宋,当时的郓州(今山东东平)出了一位有名的儿科学家,名叫钱乙。他继承家学,深研医理,从事儿科60年之久,晚年著述《小儿药证直诀》,总结了一生的儿科经验,汇集了许多儿科验方,其中即有六味地黄丸。

钱乙先生是在张仲景先生药方的基础上开的此方,用来治疗小儿发育迟缓,发育不良。但是他只用了张仲景药方里的六味药物,当时有人嘲笑他说:“钱先生,按张仲景先生的《金匮要略》,此方应为八味药,你却少开了桂枝和附子两味药,大概是先生健忘吧?”钱乙先生听后哈哈大笑,答曰:“并非老夫脑子不好忘了方子。你要知道,原来张医圣的方子是开给大人用的,老夫我是给小孩子用的。去掉桂枝、附子是两味益火的药,并把生地黄改为了熟地黄是为了免得小孩子过于大热而流鼻血!”钱乙先生通过巧妙地变通减药,最终发明了六味地黄丸。这方药就此流传了下来,并且不止作为儿科用药。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阴虚患者,阳虚者是不宜服用的。如何判断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呢?简单的说,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而肾阳虚的典型症状则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许多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以为是因为肾虚引起的,于是就自作主张服用六味地黄丸,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肾只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与性功能强弱并没有直接联系。

此外,肝肾阴血亏虚伴脾虚者,即肠胃不好的人也不宜服用或慎用此药,否则吃后会对消化功能有所影响,表现为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症状。

其实六味地黄丸并非男性用药,它也可以是女性爱护自己的法宝。因为不论男女,在保养不当的情况下,都会出现肾虚,且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如月经、怀孕、生产等),更容易出现肾虚,比如容颜早衰、更年期提前等。现在已经有不少女性把六味地黄丸当作是青春美丽的救命药。当然,在自己无法准确判断自身的身体状况时,还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千百年来,六味地黄丸之所以被古人推崇,被现代人青睐,主要在于药性温和,三补三泻的组成,补中有泻,才能泻邪补虚。它不仅体现了中华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智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