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地集训资料大全,有需要生地资料的扫码登 [复制链接]

1#

决胜中考为了梦想

为了自己为了明天

雅图教育中考教研室编

目录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单元生物的结构层次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分类

按形态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生活环境分:水生、陆生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中的生物: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5、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3、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生物部分消费者

分解者(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能量逐级递减)

(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4、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二单元生物的结构层次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少,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7)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二、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染(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染(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如:草履虫装片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细胞壁:透明,保护和维护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生物的遗传信息中心。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四、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五、细胞的生活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线粒体:将化学能释放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DNA是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3、细胞是物质、能量和遗传信息的统一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1)分裂的过程: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先加倍再减半,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n—2n—n)

(3)生物体的生长表现在: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5、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

(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3)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6、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名称

组成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

保护、分泌

人的口腔上皮、腺体

结缔组织

分布广泛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骨组织、血液、肌腱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收缩、舒张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7、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保护组织: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2)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3)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4)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

8、生物体结构的层次性:

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组成

系统动物体

9、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10、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生活中的单细胞生物:细菌、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

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眼虫、变形虫)

单细胞藻类植物(如:衣藻)等

11、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观察草履虫:

(1)将载玻片擦拭干净,吸取表层的(氧气丰富)培养液一滴,滴在在玻片上;

(2)再在玻片中的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限制草履虫运动,便于观察),再盖上盖玻片。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生活环境

水少,少数阴湿处

阴湿的陆上

阴湿的陆上,少数生活在水中

形态特征

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植株矮小,一般有茎叶,但没有输导组织;都有假根;

只有根、茎、叶;茎叶中输导组织

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释放氧;可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

可用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有一定的保持水土作用。

可食用;可供药用;可做绿肥和饲料;有些古代的蕨类植物是成碳植物。

二、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玉米种子: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

子叶:2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胚胚芽:发育成茎、叶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胚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三、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胚)种子是完整的、活的,种子不在休眠状态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种子的萌发的过程:

胚根根;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茎和叶

(二)幼根的生长: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细胞数量增加)

根冠:起保护作用

(三)芽的发育过程: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较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无机盐

作用

缺乏症状

例如

含氮的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人畜的粪尿

含磷的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提早

影响花和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骨粉

含钾的

使茎杆长得粗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植株易倒状

草木灰

(四)开发和结果

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花柄连接、支持作用

花托

萼片

花瓣

雄蕊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

花蕊花丝:支持花药

柱头:接受花粉

雌蕊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

子房壁果皮

子房珠被种皮果实

胚珠受精卵胚种子

(受精极核胚乳)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1.植物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使植物体保持一定的姿态

(3)无机盐只有融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

(4)水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1)缺少水的地方形成沙漠

(2)水相对较多的地方形成草原

(3)水分充足的地方形成森林

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导管和筛管的比较:

名称

分布

结构特点

功能

细胞

横壁

导管

木质部

由许多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完全消失

由根向上部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

韧皮部

由许多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有筛孔

由叶向下部输送有机物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蒸腾作用使大量的水分散失

(1)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观察叶片的结构

表皮表皮细胞:外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的半月形,内有叶绿体):控制气孔的开闭

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叶绿体内有叶绿素

叶脉支持作用

运输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3)场所:主要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有少量进行

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4)意义: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3)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改善气候

保持水土,使地下水得到补充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暗处理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耗尽

酒精褪色,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

漂洗干净,滴加碘液,观察结果,叶片见光的部分遇碘变蓝

2、光合作用(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照

(2)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叶绿体

(3)原料:二氧化碳、水

(4)产物: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如:淀粉)、氧气

(5)场所:叶绿体

(6)条件:光

(7)实质物质的转化:简单的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能量的转化: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8)意义:1)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提供有机物

2)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3)有机物为动植物及人类生活提供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

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

三、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2.反应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场所:植物体内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内)

4.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放出去。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森林覆盖率低、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草场退化、沙化,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体或异物起作用。人类起源:多数古人学家认为是起源于东非大裂谷

二、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输精管:输送精子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

精子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分化继续发育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婴儿分娩

卵细胞完成受精形成组织和器官怀孕八周左右

在输卵管内发育在母体子宫内发育40周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三、青春期1.青春期身体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3、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能源物质脂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无机盐的作用: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智力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

维生素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种类

功能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夜盲症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脚气病

牛肉、肾、谷类种皮、豆类

维生素C

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

坏血病

水果、蔬菜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肝脏、鸡蛋、鱼肝油

二、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道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位于消化道内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2)小肠的结构特点: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最长,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适于消化和吸收;

(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系统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

肋间肌肉

肋骨

胸廓

膈肌

膈顶部

肺气压

气体

吸气

收缩

向上向外

扩大

收缩

向下

扩张

减小

进入

呼气

舒张

向下向里

缩小

舒张

向上

缩小

扩大

排出

三、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系统:血管、血液、心脏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

血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功能

病症

红细胞RBC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WBC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PLT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主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

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

四、输血与血量

1、血量:占体重的7~8%

2、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

尿道尿的作用

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

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

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

第六章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

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结构:细胞体/突起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3、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有规律的反应。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5、反射弧构成:感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6、简单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7、复杂反射: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

二.人的视觉和听觉

1)视觉的形成:

(1)成像:光线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2)形成视觉:

经折光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郭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内耳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外耳道沿着听小沿着听觉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大脑的听觉中枢

骨传导神经(形成听觉)

四、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性腺: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

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呆小症;成年:甲状腺功能不足;食物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低血糖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水螅(有两个胚层——外胚层和内胚层,有消化腔)、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城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涡虫(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自由生活)、血吸虫(中间宿主是钉螺,最终宿主是人),绦虫(寄生生活)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非常发达),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蛲虫,线虫,丝虫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代表动物:蚯蚓(有环带,可根据环带区分前端和后端,靠湿润的体壁呼吸,体壁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靠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沙蚕,水蛭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代表动物:石鳖、蜗牛、乌贼、章鱼、鱿鱼

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1)代表动物: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腹部是营养中心,腹部有气门,是氧气进入的通道,呼吸器官是气管),虾,蟹,蜈蚣,蜘蛛,七星瓢虫,蚊

2)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

孵化5次蜕皮

受精卵跳蝻(幼虫,没有翅,不能飞,能跳跃,形态与成虫(能飞)

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不成熟,也叫若虫)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7.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体形:流线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2)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

3)测线:有感知水流、水压、水温,测定方向的作用;

4)游泳的器官是鳍(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5)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鳃的结构:鳃弓、鳃丝、鳃耙)

6)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7)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

8)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个特点: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8.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1)发育方式: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9.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2)代表动物:蜥蜴,鳄鱼,变色龙、乌龟、蛇、鳖

3)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

10.鸟的主要特征: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

1)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2)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

3)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

4)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保证家鸽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气体交换的场所在肺

5)卵生,恒温动物

1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体内有隔

1)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对哺乳动物维持体温恒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2)消化:牙齿分化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犬齿(撕碎食物);牙齿的分化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3)生殖:胎生(有胎盘)、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例如:蝙蝠、鸭嘴兽、袋鼠鲸、虎、黑猩猩等(恒温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1.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2.运动系统的组成

关节面(有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骨骼骨连接(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关节囊

关节腔

骨骼肌肌腹:由肌肉组织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

肌键:位于骨骼肌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属于结缔组织。

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

3.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既牢固又灵活

关节面关节头覆盖有一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窝

关节囊: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加固连结;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4.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由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调节)、消化系统(提供能量)、呼吸系统(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从动物行为的表现上,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先天性行为

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动物行为分为

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凡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是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由遗传因素决定。

实例:蜜蜂采蜜、蚂蚁作巢、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

2)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实例:训练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三、社会行为

1.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一系列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1、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概念(八年级上P62)

动物食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维持着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益:传粉、传播种子,扩大分布范围

有害:数量过多危害植物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菌落的大小

观察菌落菌落的形态区别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菌落的颜色

配制培养基,

高温灭菌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冷却接种

恒温培养

归纳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的水分

二、细菌(都是单细胞的)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细菌

19世纪中叶,巴斯德研究细菌,说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德。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大小:个体微小,高倍镜或电镜下可见

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细菌形态和结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构成,无成形的细胞核;

DNA、鞭毛(帮助游泳)、荚膜(保护)

1)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异养型,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方式

2)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遇到不良环境,可形成休眠体芽孢,速度很快。

三、真菌

多细胞个体:蘑菇:食用或者药用

1.各种各样的真菌霉菌:青霉和曲霉的观察比较

单细胞个体:酵母菌:酿酒、做面包等

2.主要特征: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3.真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着参与物质循环

细菌引起人或动物患病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

真菌引起人或动物患病:足癣(也称脚气)

2、引起动物或人患病真菌引起植物患病,小麦叶锈病

生产应用:以菌治虫

共生的概念

3、与动物共生真菌与藻类植物共生形成地衣

共生举例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肠道内细菌与动物(包括人)共生

第六章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

1.病毒无细胞结构2.组成: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

3.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4.病毒离开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藻类植物:水绵

无种子(孢子植物)苔藓植物:葫芦藓

蕨类植物:肾蕨

裸子植物:油松

有种子(种子植物)被子植物:玉米(单子叶植物)、向日葵(双子叶植物)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蜜蜂、蜘蛛、蜈蚣、虾、螃蟹

无脊柱(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珊瑚虫、海葵

软体动物:河蚌、田螺

鱼类:鲫鱼

两栖类:青蛙、蟾蜍

有脊柱(脊椎动物)爬行类:壁虎、蜥蜴、龟、鳖、鳄鱼

鸟类:家鸽

哺乳类:家兔、猫、虎

二、从种到界(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亲缘关系越来越远,共同特征越来越少)

生物的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强。

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四、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第三章保护生物多样性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3、就地保护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的应用

1)扦插:

2)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组成:接穗、砧木)

关键:确保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组织培养:(培育无病毒的植株)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家蚕的生活史:卵、幼虫、蛹、成虫

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家蚕的发育方式:完全变态发育

2.其他昆虫的发育1)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如:蜜蜂、菜粉蝶、蝇、蚊。2)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四.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1.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画线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生物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特征的统称。

相对性状:遗传学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1、染色体: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除生殖细胞外)

2.染色体的组成:DNA和蛋白质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基因经精子或者卵细胞的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1、基因是成对的,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性基因的性状表现出来。

3、禁止近亲结婚原因:产生的后代增加患遗传病的机会。(近亲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四、人的性别遗传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体细胞:男性为22对+XY女性为22对+XX

精子:22条+X或22条+Y;

卵细胞:22条+X

2.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五.生物的变异

1.变异的定义: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根据遗传性分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类型不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的

根据对生物个体的意义分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3.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培育生物新品种、高产奶牛、高产抗倒伏的水稻、太空椒

第三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生命的起源: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条件原始大气:没有氧

能量:高温、紫外线、雷电原始海洋是生命的起源的场所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的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证据:化石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

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

2、原因:

人工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地选择而形成的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主要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免疫的概念和功能: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功能: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2、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黏膜

功能:阻挡、杀死、清扫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

第二道防线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功能:溶解、吞噬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功能: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出生后产生的,

促进白细胞吞噬抗原,或使病原体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失去活性

免疫器官:1)胸腺2)淋巴结3)脾

3、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4、抗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5、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6、疫苗:是指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1.安全用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危害。

2.药物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1)人工呼吸:注意保证呼吸道通畅,次数为15-20次/分。

2)胸外心脏挤压:有节律、带有冲击性的用力挤压病人的胸骨下端。

3)出血和出血的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一、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二、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三、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

联系人龙老师:

吕老师:

李老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