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首辅大臣的海市蜃楼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皮肤病好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甄嬛传》里面都有这么一个人,平时奉职唯谨,正人君子,是一个老官僚。

他好像就是在皇帝身边的小秘书,你说他重要吧?好像也若有若无,但是朝堂上很多重要的事,又都有他的参与和影响。

二十四史后半截写得最好的就是《明史》,而明史的著作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张廷玉。

在安徽桐城,若是说到张氏家族不得了,张英、张廷玉、张若蔼,祖孙三代,侍值内廷,颇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

尤其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他也是在清朝一代官位当得最大,并且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从小就有大学士父亲的言传身教,自己天赋又好,并且气度沉稳,有人臣之相,所有这些几乎就是给大清王朝,量身定制的这么一个宰相种子。

那机会就是给这种人准备的,他28岁的时候就考了进士,35岁的时候,被康熙皇帝一眼看中,说这个小伙子不得了,给我身边当秘书吧,封了个官叫直南书房。当然了,在康熙这一朝当中,张廷玉做得官并不大,最高也就当到了侍郎,副部级官员。

他真正飞黄腾达是在雍正爷当政的时候,雍正上位元年,就发现张廷玉这个人不得了,马上给提拔当吏部尚书,正部级了,但是你不能去吏部上班,要留在我的身边赞襄政务。

所以一直到雍正后期,官就很大了,比如说首席军机大臣,又是保和殿大学士,公衔又挂了太保,然后又分管吏部和户部,这是六部当中位置最高的两个部门,人事权和财权都在张廷玉手里。

而且张廷玉跟雍正私交还非常好,清朝皇帝还有一个传统,喜欢作秀,所以雍正经常就会制造一些非常戏剧化的情景,让史官们,近臣们传扬出去,造就一段一段的佳话。

比方说有一次张廷玉生病请了病假,雍正就和身边的侍卫说,朕这两天胳膊疼,侍卫一听那赶紧叫太医啊,雍正说什么叫胳膊疼,张廷玉就是我的左膀右臂,他现在生病了,所以朕的胳膊疼,就写了这么一个剧本,然后四处宣扬,意思就是我们君臣相得。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探亲回家,这北京到安徽来来回回要很长时间,这雍正就想得不得了,用情书的笔法给他下旨,说你看,我们君臣这十一年来,从来没有分别过这么久,现在卿家走的远了,朕心里思念的紧。所以也是给外人看的一段君臣佳话。

在雍正时期,硕果仅存的一个是鄂尔泰,一个就是这位张廷玉。雍正皇帝到了临死的时候,在床边看着这两个好基友,怎么看怎么好,但这一辈子也到了头啊,那么好基友怎么能永生永世呢?

临死的时候,雍正皇帝就下了一道遗旨,说鄂尔泰,张廷玉这俩人死后配享太庙。配享太庙那是人臣者的最高荣誉。死了之后放在太庙里面,列祖列宗的神主牌的旁边,这意味着后世皇帝给自己列祖列宗磕头的时候,一个头磕地下,顺便就给你俩跪了,你想一个人臣能享受这样的荣誉,那还得了。

那么你会问了,张廷玉有什么本事,能够获得这样的宠信。

首先这个人非常清廉,不乱收财物。最重要的是,张廷玉非常勤奋能干,你想给皇帝当秘书哪有那么容易?皇上在上面叨叨说一层意思,你马上就得趴在地下,或者到犄角旮旯把圣旨写下来,然后再给皇帝看,皇帝一看这是我的意思,这就叫圣旨。张廷玉就有这个本事。每天十几道圣旨下来,他有这种文笔和敏捷的才思,是不容易的。

并且张廷玉为官50载,执掌军机24年,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去,叫“朝臣侍漏五更寒”即勤奋又能干,而且记忆力又特别好,不管是封疆大吏还是下面的官僚,每个人的籍贯,出身,履历,干的怎么样?那就是一本活字典,他就是雍正皇帝的搜索引擎。所以说皇帝怎么能离开他,怎么不是左膀右臂呢?

但是这些还不够,在封建王朝想要当一个名臣,还有一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能和皇帝争后世之名,这一点,张廷玉也做到了。

你翻看清史来看,张廷玉没有事迹,一共就写了三事,其中有一个事是张廷玉给皇上上表,说咱们是不是给守节十五年的寡妇立块碑啊,给她立个牌坊。你想一个大臣,立朝那么几十年,居然把这件事写到了他的传记当中,说明史官真的没辙了,查了半天没有张廷玉的事迹。

其实,在雍正朝和乾隆朝的前半载,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有他的影子,但是没人知道他到底在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所以说张廷玉,真的是一个老江湖,让皇帝真的是一点把柄都抓不出来。我什么都不争,我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给你们家干活,我看你还有什么说的。

后来乾隆爷登台,那你会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廷玉该倒霉了吧,没有,乾隆多聪明,那是一代英主啊,登基的时候多年轻,大清王朝这么一大架机器,所有的零件什么使用说明都没有,你既然是活字典,我啥时候有事我得问你。

所以在乾隆十年之前,他非常倚重这两个人,一个是鄂尔泰,一个是张廷玉,这都是他老爹留给他的,这就是大清王朝这架机器的使用说明书,那怎么能丢掉,所以非常倚重。尤其是张廷玉,刚进门,赶紧吩咐太监,去把张先生搀过来,岁数大了慢点走,都是这个姿态,甚至乾隆皇帝出差,说朝廷的事你们俩商量着办,就是前期乾隆皇帝对他的态度。

可是有一件事情一定要发生的,那就是乾隆皇帝很年轻,你老了,你总有一天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对于张廷玉来说,心中一直记挂的就是这么一件事,可是什么时候到呢,他不知道。

但是该来的总会来,首先是乾隆十年,鄂尔泰死了,鄂尔泰因为性格比较张扬,所以乾隆在早期主要是打击这个鄂尔泰,张廷玉性格比较随和,所以还没轮到他,然后鄂尔泰死了之后,乾隆就起用遏必隆的孙子讷亲为首席军机大臣。

而且乾隆十一年的时候,乾隆皇帝跟他说,老先生,你身体也不好,我很心疼你啊,你就不必天天来了嘛,你可以稍微晚一点,在家睡一睡,这个圣旨一下,张廷玉心里就明白个七八分了,以后在君前奏对,造膝密对的那种机会,就再也不是我的喽。

在乾隆十一年的时候,张廷玉的大儿子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巨大的打击,所以老爷子就倦勤了,所以这一架像政治理性机器一样运作了五十年的张廷玉,现在心头只有一个任务,我怎么能平安降落呢。

在中国古代一个人臣当到权臣的位置,那后半段的政治生命就很麻烦,就是你想安全降落,动作难度实在太高,现在的张廷玉遇到的就是这个麻烦。

要知道翻遍史册,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皇权当中,唯一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只有郭子仪这么一个榜样。

所以后来曾国藩对他有个评价,立不世之功而终保令名者,千古唯郭汾阳一人而已,郭汾阳就是郭子仪。

中国古代的戏曲有两出戏,一出叫《打金枝》,一出《满堂笏》说的就是郭子仪,他的子孙后代都当上了大官,搁在床上一床的笏板,就是见皇帝用的那个板,所以这个人做的非常成功,可是你以为容易啊,老头到晚年的时候,位极人臣的时候,那是机关算尽。

给大家讲个例子,在唐太宗朝,有一个官员叫卢杞,当时已经当上御史大夫,一看这个人就是将来的政治明星,有一天卢杞到郭子仪家做客,老头赶紧吩咐家里的女眷,说你们赶紧躲起来,他的夫人、丫鬟们就问为什么要躲他啊?

郭子仪说,这个卢杞长得太丑,心眼又小,他一来,你们万一哪个丫鬟婢女,没忍住一笑,笑他长得丑,记恨在心,等他以后掌了权,我们郭家子孙一个活的都没有。所以你看,郭子仪这种人他在老的时候,为了能够平安降落,那是多么的小心谨慎啊,那真是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那说说这个张廷玉的降落动作吧,真的是奇丑无比的一连串的降落动作,太难看了。

话说乾隆十三年正月,皇家大排斋宴,张廷玉看皇帝心情不错,就借着跟皇帝私下交谈的机会,提出了这个要求,说你看,我现在岁数大了,儿子也死了,腿脚也不灵便了,记忆力也不行了,说我能不能告老还乡啊?

乾隆一听,你这叫啥意思,嫌我不好,看我不起,我虽然把你当说明书现在不看了,收起来了,那万一有什么我不懂,我还得问呢,对吧?尤其你是先帝爷讲的将来要配享太庙的,你死后有无上荣光的人,你生前不能偷懒啊,你能告老还乡吗。

这老头就不知趣,他跟皇帝辩论,说这个死后配享太庙,生前告老还乡,以前也不是没有例子,那个明代的刘基刘伯温,他不就告老还乡了吗?皇帝说,刘基是告老还乡的?刘基是被皇帝罢黜的,你要学他啊,你怎么不学诸葛亮,那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怎么就不能死而后已呢?张廷玉说,诸葛亮那时候天天打仗,我遇到太平盛世,又遇到你这样贤明的君主,所以我可以歇着。

你还真别跟乾隆皇帝辩,越辩皇帝就越来劲,皇帝说,古时候哪个忠臣不都是至死方休啊,你这个要求我不能答应,张廷玉就没办法了,因为话讲到这个份上,已经变到了你对皇家,对皇帝本人有没有忠诚的程度了,所以叩头免冠,呜咽不能自胜,皇帝就叫太监把他架回家了。

但是第二天,皇帝就把这件事儿在朝堂上宣布了,一个朝臣,他的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不是要像张先生这样啊?到老了,觉得我们皇家对它没有什么用了,就把我们一脚踢开,这样该不该啊?这件事发生在乾隆十三年正月,老头从此就吓坏了,哪敢提啊?皇帝是这个态度,就不敢提了。

但是就在乾隆十三年,在乾隆一朝的政局当中,是变局非常大的一年,首先,乾隆皇帝皇帝的原配皇后去世,他心情不太好,另外,他掌握这个国家也有了基本的自信,所以他从前期的表宽仁的政治,变成了中后期的比较严厉的这种政治。

这一年朝廷上掀起无数的大案,大狱,这一年张廷玉受到的政治待遇也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是出版了《御制诗集》乾隆皇帝虽然诗写得很臭,但是爱写,一天好多首,出版《御制诗集》,你张廷玉这么大的官,你得来监制,然后乾隆皇帝拿到印出来的书一看,有错别字,那就申斥你,给他处分。

后来又是因为皇后去世,祭文里用到一个词,皇帝不满意,又给张廷玉罚俸一年,其实这两个事对张廷玉来说,都是明显的政治信号,也就是你失宠了,皇帝现在要给你颜色看。

张廷玉当官四十多年,从来没有受过处分,突然这一年连续搞两个处分,老头真的是受不了,可是又不敢提,这个一忍,人的心情再不好,老头身体就更加不好,老态龙钟,牙也掉完了,没有人搀扶已经走不动路了,说话也开始颠三倒四。

话说到了乾隆十四年腊月的时候,皇帝就有一次温语问询,老先生啊,最近身体怎么样啊,老头一听,机会来了啊,赶紧说,我还是想退休,你让我走得了,又把这事提出来了。

乾隆沉吟了一下,说你先回家,我先想想。第二天,乾隆皇帝就给他下了一份谕旨,说张老爱卿服侍我们祖孙三代,功劳也是有的,你说岁数大了吧,他确实现在也走不动道,也确实老态龙钟,但是我又舍不得你,那怎么办呢,您自己决定要不要走,你要是决定走你就走,你要是觉得不走,你就别走。

其实乾隆皇帝是想演一出剧本,我告诉你,你功劳很大,我舍不得你,但是你又老了,我又想照顾你,你自己做决定。最好你明天上一份表,说我虽然岁数大了,走不动道了,但是我还是舍不得你,我还是留下算了,那皇帝再来下谕旨说,你看你岁数这么大了,算了还是回去吧。你看,一来一回,这不挺好吗?

万没想到,这个张廷玉他是真老了,政治智慧已经不够用了,他就觉得皇上默许了,然后就谢恩,说终于让我走了,这乾隆拿到这个奏折一看,说算了,我这个好人做到底,我也不跟你为难了,走了就走了吧,就批准了。

然后在最后还加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意味深长,说,今年我四十多,等我五十大寿那一年,你九十了,你回来,扶着你的拐杖,再进京,我们君臣再聚,我们还留一段佳话,好和好散嘛。

本来这个故事到这儿也就完了,但是我们这位张廷玉回家之后,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要走了之后,人走茶凉,破鼓万人捶,这么多年朝廷上,我也不是没对头,我这人一走,她他们要是天天在皇帝面前叨叨说我坏话,然后把我配享太庙那个荣誉不给我了,那我损失可就大了,这是我最后的哀荣啊。

我能不能跟皇帝要一个保证书呢,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好几天,在一个寒冬腊月,终于鼓起勇气,跑到宫里去见乾隆,反正就说了一大套,最后一句叫,请以一辞为券,就是给他一个保证,乾隆皇帝看着他,就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你那意思,我爹你放心,我你就不放心?压了压火,说行吧,我答应你了。

回家后乾隆就追加了一道旨,大概意思就是我也不是什么尧舜之君,我不知道能不能配得上你这么好的臣子,但你是不是好的臣子,将来我们俩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回事,我也知道,让后世去评价吧?这句话明显是不高兴了,就是反正我老爹答应你了,你走就走吧,我们俩怎么回事,就这么着,这口气我忍了,大概就这么一个含义。

按道理,当时的君臣礼节,皇帝要想赏赐你一件什么事情,第二天到宫门叩头谢恩,老头觉得,这个天又冷,又折腾,我这好不容易提一口气把这话说完,也得到了结果,我就睡了吧,第二天让儿子进宫代为谢恩。

乾隆皇帝一看这个情况就暴怒,说你果然对我没有感情了,你得到结果就走了,第二天来都不来,然后就暴怒下旨,跟军机大臣说,让他明白回奏,到底怎么回事,都什么心理动机,给写一个心理汇报。

当时的军机大臣有一个人叫汪由敦,后来也是清代的名臣,这个人是张廷玉的弟子,一看皇帝脸色不对,赶紧写小纸条,让下人送到张廷玉家,通报老师,你小心点,这张廷玉真的是老了,他马上就做了一件糊涂的不能再糊涂的事,他赶紧第二天一天亮就跑到宫门去谢罪,去请罪,可是你想想看,皇帝的谕旨还没到你家,这什么意思,不就是军机处有人给你通风报信吗?

按理说,张廷玉绝对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但这个时候真的方寸大乱,神智已昏,干了这么一件事。乾隆皇帝下套谕旨就给他一通大骂,你有个屁功劳,鄂尔泰好歹还平定苗疆,而你不就是一个秘书吗?你有啥功劳。

乾隆皇帝说,我老爹说要给你配享太庙,这我不管,就给你了,但是你那伯爵是我封的,这东西你给我留下,反正咱俩没感情了,你走吧。

这个张廷玉可就没招了,把这个伯爵,也是不世出的恩宠,就生生地丢掉了,但是反正也就这样,也就认了,他就准备来年三月,就是乾隆十五年三月,自己就卖卖东西,卖卖房产,然后自己就回家了。

正当三月份春风一起,他准备坐船南下的时候,乾隆皇帝的长子叫永璜,这是乾隆最喜爱的一个儿子死了,张廷玉是他的老师,所以按照这个情分,葬礼你不能不参加吧,所以老头又忍着这个老迈的身躯,参加了永璜的葬礼,初祭刚完,当时还没有除服,就是脱掉孝衣,还没有做,他就又上表,说我要走了,你想想看,有丧子之痛的乾隆皇帝,面对这么一个没心没肺的老东西,你果然对皇家没有感情哦,那我还能饶了你,本来一个悲痛的父亲。

当然乾隆皇帝的手段还是比较高明的,下一道谕旨,张廷玉你自己说你还配不配,那个配享太庙的名号?张廷玉只好叩头免冠,又是死罪死罪,我不配,那乾隆皇帝说,你不是说你不配吗,那就不给了,你走吧。

所以在乾隆十五年那个春天,张廷玉回到老家的时候,什么都没了。伯爵也没了,配享太庙也没了,然后名誉扫地。到了安徽桐城老家的时候,当地的地方官谁敢接待他,大家都得避嫌。所以只是他的几个侄子把他接回了老宅,回到老宅推开大门,然后默坐半晌,从此就病了。

话说张廷玉被追夺了爵位,又追夺了配享太庙的荣誉。落寞地回到了安徽老家。这个故事本来就应该结束了吧。没想到乾隆皇帝心里这口恶气,压根儿就没出得出来。

这就像不讲理的小媳妇一样,只要你犯了错,但凡有机会就会借题发挥,就又得把这事翻出来,陈芝麻烂谷子。乾隆皇帝就是在找这样的机会。

很快,这个机会就到了。张廷玉的亲家四川学政朱荃,在母亲逝世后,为了挣点考试费,竟然隐藏母丧音讯,匿丧赶考,这事被乾隆皇帝知道了,这么一个品行卑劣的人竟然受了张廷玉的推荐,还和张廷玉做了儿女亲家,可见张廷玉并不像自己说的那样清白。

于是乾隆皇帝下旨查抄张府,派出心腹大臣德保带一百多名兵勇,以查找遗漏皇家赏赐为名,将张府掘地三尺地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一文贪污受贿的钱。尤其是对张廷玉的文章、书信、便条,更加仔细地检查。

乾隆本想张廷玉为官50载,难免不会在纸上写一些不恭敬的话,但是经过搜查,也没有发现张廷玉对朝廷有任何不轨之心。

这次抄家让一向视名誉如生命的张廷玉,因此郁郁寡欢,在老家安徽桐城生活了5年之后,于乾隆二十年的春天,结束了其精彩的一生,享年八十四岁。

张廷玉死了之后,乾隆皇帝来劲了,你还是不错的,我这人特别宅心仁厚,咱们来个好谥号,谥文和,不是配享太庙吗,那是我老爹说的,我哪能不给你。

反正乾隆皇帝这一套剧本演完,他是仁至义尽,我一个仁君,最后什么都给你了,这就是张廷玉的故事。

可惜张廷玉死前并不知道身后还能配享太庙之事,所以也只能抱憾终身了。

那你说这里面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乾隆皇帝一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巩固清代属于爱新觉罗家族的这个皇权,他作为一个皇帝,明白最大的敌人不是什么农民起义军,那个好几百年才出一回,他最大的敌人就是官僚集团,他是孤家寡人,所以他最怕的就是大臣结*。

可是雍正留给他的班底,一个是鄂尔泰,一个是张廷玉,所有的满人攀附鄂尔泰,而所有的汉人都攀附张廷玉,你们俩就是没有结*的心思,也不能排除其他人要借你们的意跟我玩博弈,所以只能把你们俩一手一个敲掉,所以前十年敲掉了鄂尔泰,后十年不管用什么方法,乾隆皇帝都要让张廷玉名誉扫地,让一切想攀附他的人,知道这棵树已经倒了。

这就应了那句话,既生瑜何生亮,卿不死孤不安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