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9高考8省份推行312模式 [复制链接]

1#

近年来,高考制度改革从未有停歇的趋势,各地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土化明显的高考制度改革措施。每当有省份出台高考制度方案,就会引发相关主体的广泛讨论,针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关键点,他们都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学生、家长支招,亦或是对改革方案的具体政策进行评价。

近日,包括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在内的八省份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来看,他们在高考中采用“3+1+2”模式,其中“3”主要指语文、数学、外语,为高考中的必考科目;“1”主要指在高考中选择物理、历史两科目中的任何一科;“2”主要指再选科目,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这种改革方式在笔者看来还是不错的,能让不少考生有机会合理地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能在高考中更加实际的调整自己的应考模式,制定合理的应考模式。在目前高考改革中已经出台的举措来看,这项改革措施还是比较符合时宜,在众多高考改革政策中属于前列。

将物理和历史作为二者选其一的科目,其实就是在理科和文科之间做出选择,不过这二者的选择也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的专业选择,往往选择物理,在高考后的专业选择上范围会更广,而选择历史,就基本决定大学报考时所能选择的专业范围还是比较少的。综合如今的高等教育实践及就业前景来讲,笔者认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还是应该以选择物理为主,除非对理科类的专业没有太大兴趣,或者没有能力学好。

近日有人提出,在“3+1+2”的高考模式下,选择物政地、物政生、物生地等3种组合的优缺点?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在政治、生物、地理三科之间进行选择,选择哪两个科目与物理进行组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优势,才能在高考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在高考报名中占得先机。

其实,选择这三个科目肯定要根据自己到底在哪两个科目上更擅长,更容易获得高分。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面对九个考试科目,多数学生往往只是对某部分科目比较擅长,或多或少的存在偏科现象,如果喜欢某科目,肯定就会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与获得感。

如果三个科目之间的学习成绩或者喜好程度都是差不多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从高考现实来进行具体分析。在三个科目中,怎样选择组合更容易获得高分?

从自身实力的角度来讲,要从两两组合之中,综合评价自身实力是否处于前列,也就是说是在“分子”中,还是在“分母”之中,如果在“分子”群体中,那就没有必要太担心,果断选择;如果自己的成绩在“分母”群体中,那就要果断放弃,绝对不能盲目选择,最后无法从高考中胜出。

从竞争对手的实力来看,在任何高考制度下,我们都要考虑对手的实力,尤其是在这种选课高考制度下,更应该注重对手的实力。从传统意义上来讲,选择文科的学生视力一般都要低于理科生,因此选择政治的学生能力一般都要小于地理,选择地理的学生能力一般小于生物,因此,我们在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对手的实力,自己的能力到底是否能与同等条件下的学生进行竞争。

从科目发展的角度来讲,政治科目虽然在学习起来并不难,单纯需要理解的知识并不多,主要还是依靠记忆,但是在高考中其主观题目比较多,想要的高分确实不容易;地理科目是介于文科与理科之间的科目,需要理解与记忆并存,在考试中也会存在较多的主观题;生物科目应该是纯理科性的,重点还是需要理解,在高考中相对于政治、地理更容易得高分。

对于物政地、物政生、物生地3种组合应该适合什么样的学生呢?

物政地:两文一理的组合,从目前的学习难度来讲并不大,主要还是依靠记忆,定然在未来专业报考中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

物政生:两理一文的组合,这种组合同样会有不小的限制,当然,这种限制相对于“物政地”来讲相对于更宽泛,这种组合同样适合中等生。

物生地:两理一文的组合,但是这种组合的学习难度比前两个组合要大不少,而且不少人曾经建议将地理列入理科范围,当然在高考中这种组合的分数可能不会太低,因为三者的主观题比较少,容易得到更高的分数,这种组合适合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

综合来讲,笔者认为在选择物理大方向的前提下,建议应该将之后的两门选择偏理科,选择物生地的模式。这样在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上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当然,在选择高考模式时,还是要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毕竟只有自己擅长的科目才更容易出高分,也能更容易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