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仁术救助会在祁州识别真假药食基地是为了制造古方与民间百姓常用日用古方药食应环境制作次第示范课:
(师父领众与求学四类学徒在祁州识别真假药食基地)
缘起出处“祁州”又称“安国”唯一皇封药王邳彤即封地余此,南宋咸淳年间(公元70年左右)南宋皇帝赵祺正式封邳彤“明灵昭惠显佑王”,同时制文曰“肇迹东京,显灵河北,厥贶甚大……四方赛祷无虚日”遂由庙会逐渐形成医药交流场所至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天下第一大药市,直至民国时全国经营药材的“十三帮”“五大会”云集祁州,以此带动人才交流,炮制之法更是冠压全国,故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之赞誉。祁州人家家户户以此为生,千年之久,人人传统炮制耳濡目染,家传师承,并且相关加工、服务产业俱全。故选祁州为此次求学世出世古方新用应环境因人而异实相示范,并请慕乐师兄同行共证选购野生地道药食及炮制等实相示范。此次求学的四类学徒必依如下次第实相示范。
第一、世出世医方明宗祖家传介绍师承缘起出处是应环境未病预防、已病临床治疗、大病、高危疑难病、烈性传染病、暴病仁术救助、大病康复后养生是严格依止世间医方明《易经》(阴阳)《神农本草经》(药食)《黄帝内经》(百姓日用细行规矩戒律)《黄帝八十一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因果类比感应法相歌括》为核心解急、应急、预急救助疾病苦难的身心文化仁术亦是内方、外方核心仁术。出世医方明是佛教《五乘正教法》以及《法苑珠林》的五分之四是佛教净土法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治疗十方受苦众生所有业力是用愿力治疗业力的方外方。是以力行忏悔、反省、礼佛、拜佛、忆佛、念佛等各类仪轨开示。终求带业往生西方净土。世出世医方明是解决生殁寿康智慧唯一彻明病理、明查病因、善用治疗、根治愈后、永不复发的无上身心文化仁术。只有世出世大众百姓同步自治自救诚实实相示范教育全过程,可彻底解决疾病贫穷及天灾人祸,药食实证必须依《药食不分说明书》诚实实证实相,《药食不分说明书》说到底是人的说明书。
第二、此所列药食方分为两类:一是世出世医方明仁术救助会四类学徒自治自救的效信药食;二是古方新用药食依世出世医方明次第增减的药食。
第三、所有五分之一仁术法技必须严格依《药食不分说明书》实证。阴阳方特殊煎煮、独特服用、严肃禁忌等方法必须经过永宁禅寺考证评估后方可依此实相实证。若不依此法实相用,必小病致大病或致残致死,万不可轻视。若用此仁术救助方案必须依总仁术救助实相教学方案规矩戒律、次第、仪轨等诚实实相全过程实证。每日用此文化仁术时,必须依规矩戒律信仰进行核心仪轨示范课、至诚恭敬必得实益。
第四、即使是医生自用或指导别人用也必须是在永宁禅寺世出世医方明仁术救助会求学过经考证评估及格的医生对《易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外科正宗》《厘正按摩要术》《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诸病源候论》《医宗金鉴》等中华传统世出世医方明文化仁术熟读、熟知。并在此基础上参依永宁禅寺《三张处方草稿》实证教案指导实证方可。只有彻知工具书《古书疑义举例》《御制拣魔辨异录》的人才能实证三坟文化仁术内方、外方、方外方,其愿力、能力不可思议。
第五、若不具足上述次第(世出世规矩戒律井然有序的要求),所有实相教学方案尤其是五分之一仁术阴阳方、阴阳针、五实五虚粥等万不可直接给求学求助者,所有仁术救助实相教学方案必须保证安全。若具足上述次第,随时日录描述身心文化整体实相变化全过程。如喜凉喜热、饮水量、饮食、睡眠、大小便、出汗、体重、血压、血糖、脉搏与整体症状等详实描述。
一、仁术救助会常用的内用外敷等药食如:
、五实五虚普济茶:.金银花65克,.川朴56克,.藿香65克,4.楂肉克,5.柴胡克,6.扁豆克,7.苍术克,8.茯苓克,9.白药65克,0.桑皮06克,.陈皮克,.羌活克,.猪苓75克,4.菊花75克,5.桔梗65克,6.麦芽克,7.泽泻克,8.紫苏56克,9.甘草65克,0.香薷克,.香橼克,.葛根06克,.槟榔06克,4.川芎克,5.法半夏75克,6.薄荷50克,7.白芷5克,8.茶叶5克。
、五实五虚解急茶:雷火散(见9号药食粉)
、五实五虚保和茶:越鞠保和丸
4、复明散:卤水晶体0克、炒糊盐00克、草决明50克、夏枯草50克、蒺藜50克、大米0克、小米0克、玉米0克、芝麻0克、枯矾5克、冰片0克。
五分之一文化仁术:
炒糊盐炮制过程:起火热锅,将锅烧干,然后将盐放入锅中,盖上锅盖,大火加热至盐变为褐色为止,注意炮制过程中盐绝不可以翻搅,只要一翻搅盐便不会再变褐色。
卤水炮制过程:卤水亦名苦盐。将00毫升卤水倒入小锅中,一直保持文火加热,若熬制量大要不停搅拌,依现在浓度每00毫升卤水可熬制出8克卤水晶体,取出放玻璃瓶中保存。
将上述物品备齐打粉至80目,密封保存。每次用五克,一周或一个月用一次。
外敷教育实证全过程:取5克三号仁术救助助明散放于容器中,用4摄氏度的温水6克将其调匀。再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将一块三层纱布、一层纱布与纯棉白毛巾浸湿,先将三层纱布放于眼部,再铺上一层浸湿好的白毛巾,白毛巾上再放一层浸湿好的纱布,然后将调制好的药食粉外敷于眼部,药食粉上盖一层保鲜膜,用湿毛巾保温,温度始终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外敷时间60至90分钟,依自情况递增递减,外敷时随时询问求学者情况,若有出现疼痛等则立即停止外敷。
功用:全面整体扶正阴阳、精气神、气血、津液、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尤其对肝胆及肝胆经脉有全面整体扶正祛邪作用。
五分之四因果文化仁术:
实证此三号仁术救助助明散外敷示范课之前,必须反省、忏悔、止杀、斋戒素,实证外法外用仪轨,仪轨毕,竭诚恭敬称念三声、五声、七声或二十一声“南无观世音菩萨”,便可开始实证外敷,在此全程实证过程中,时刻暂不离观音圣号,可默念、金刚念,亦可小声出声念。外敷毕,回向。
若求学者是佛弟子,应本人及至亲骨肉、良师益友每日至少共同实证净土十三祖十念记数法念佛0分钟至90分钟,本人至诚恭敬时时刻刻无令暂忘念佛,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愿愿度众生,这是愿力总方,治疗十方受苦众生奇灾横祸、诸病苦难、生老病死一切业力。祈愿做好世出世标准人广行三教,健康智慧,幸福平安。
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5、助明散号:硼砂0.5克,枯矾克,芒硝0克,黄瓜子0克,白瓜子5克,芝麻5克,炒胡盐.5克。
外敷教育实证全过程:因人而异取-5克仁术救助助明散放于容器中,用适量4摄氏度的温水将其调匀。再用温水将一块三层纱布、一层纱布与纯棉白毛巾浸湿,先将三层纱布放于眼部,再铺上一层浸湿好的白毛巾,白毛巾上再放一层浸湿好的纱布,然后将调制好的药食粉外敷于眼部,药食粉上盖一层保鲜膜,用湿毛巾保温,温度始终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外敷时间60至90分钟,依自情况递增递减,外敷时随时询问求学者情况,若有出现疼痛等则立即停止外敷。
功用:全面整体扶正阴阳、精气神、气血、津液、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尤其对肝胆及肝胆经脉有全面整体扶正祛邪作用。
五分之四因果文化仁术:
实证此仁术救助助明散号外敷示范课之前,必须反省、忏悔、止杀、斋戒素,实证外法外用仪轨,仪轨毕,竭诚恭敬称念三声、五声、七声或二十一声“南无观世音菩萨”,便可开始实证外敷,在此全程实证过程中,时刻暂不离观音圣号,可默念、金刚念,亦可小声出声念。外敷毕,回向。
若求学者是佛弟子,应本人及至亲骨肉、良师益友每日至少共同实证净土十三祖十念记数法念佛0分钟至90分钟,本人至诚恭敬时时刻刻无令暂忘念佛,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愿愿度众生,这是愿力总方,治疗十方受苦众生奇灾横祸、诸病苦难、生老病死一切业力。祈愿做好世出世标准人广行三教,健康智慧,幸福平安。
6、求子蜜丸:桑寄生5、菟丝子、续断、肉苁蓉、仙灵脾,玉米、薏苡仁、芝麻。男加胡芦巴、女加女贞子、旱莲草,依此比例做蜜丸,日服两次,一次0克
7、腺结节、包块、肿瘤、乳岩(乳腺癌)及其它肿瘤包块等外敷方:香油00毫升,醋0毫升,杨枝及叶0克,柳叶0克,桑枝0克,以上总比例占0%,余加小米0%,大米50%,大黄米0%,蒲公英00克,姜粉0克,冰片.5克,(开水沏开)加温,外敷病灶及周围超过-5公分,一周敷次。致诚致敬做仪轨及回向。
8、烫伤外敷方:按上述组方依烫伤面积(约00平方厘米)称量药食粉(总重量00克):黄豆粉0克,花生粉60克,芝麻粉0克,用50克80摄氏度的温开水调和成糊状。再依次第加入冰片粉.5克、蜂蜜5克、醋.5克调和均匀即可外敷。
9、气滞血块疼痛,劳损外敷:外敷干姜5克,防风0克,甘草0克,沉香克,黄瓜子0克,乳香0克,没药0克,三棱5克,莪术5克,大黄8克,玉米5克,小米7克,五加皮7克,威灵仙5克,大黄米0克,以上十四种药食依比例同步拌均成细粉用,早晚各5克。气滞血块疼痛,劳损均可依《药食不分说明书》示范,尤女人更应每季用-5日,是未病到暴病等仁术救助之法。
0、风湿丸:防风、甘草0.、*参、当归、大黄0.、熟地黄、千年健、炒杜仲、破故纸、川牛膝、木瓜、透骨草、白芍0.6、川芎0.6、乳香0.6、没药0.6、鸡血藤0.6、羌活0.、独活0.、制草乌0.打粉做水丸。
、精气神散号:玉米50、小米0、芝麻0、赤小豆5、火麻仁(微炒)、防风5、甘草、砂仁、木香、茴香、藿香、槟榔4、莱菔子、常山、草果、苏梗、食盐、枯矾打粉。
上述8味依上述比例打粉或做水蜜丸,因人而异用0克、60克、90克。一日可一次、可二次、可三次开水冲服或用水熬煮。
药食不分感应十三方系列(共7种):
号:防风、甘草、*参4、当归、大黄、麻黄、制半夏、制南星、白芷、细辛、藁本、海藻9、蒲公英、小米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无汗之伤风感冒头痛,尤肺、胃系及上焦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50克。
附号:防风、甘草、*参4、当归、大黄、麻黄0.5、制半夏、杏仁、石膏9、白芷、细辛、藁本、大米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高烧、抽搐、头疼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50克。
号:防风、甘草、*参4、当归、大黄、制半夏、制南星、柴胡、麦芽、香附、川楝子、丹参、元胡、三棱、莪术、细辛、小米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有汗之伤风感冒头痛,尤情绪波动、肝系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50克。
号:防风、甘草、*参4、当归、大黄、麻黄、制附片、制南星、茯苓、白术、丹参、白芷、细辛、藁本、瓜蒌、葶苈子、小米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无汗之伤风感冒头痛,尤心肾引起的脾、肾阳虚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50克。
4号:防风、甘草、*参4、当归、大黄、制附片、制南星、桂枝、丹参、五加皮、威灵仙、没药、玉米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有汗之脾、肾阳虚尤各类增生、肿块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50克。
5号:防风、甘草、秦艽、玄参4、黄芪、苍术、生地、石膏6、知母、浮萍、地骨皮6、川连、山萸肉5、火麻仁、大米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身体偏瘦弱严重伤血骨蒸虚热,尤伤阴过重的糖尿病(消渴)或阴虚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50克。
6号:防风、甘草、黄芪6、大黄5、丹参、制附片5、干姜、茯苓4、白术、石膏9、玄明粉、莱菔子、苏子、黑豆、大米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身体偏胖偏阳虚及诸气虚,尤消渴病损肾伤气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50克。
7号:防风、甘草、朱砂、乳香、没药、冰片、苦参、川乌、草乌、制马钱子0.5、生半夏、生南星、干姜、黑豆、大黄、细辛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各类痛症(风湿痛等)、肿瘤包块尤癌症(岩病苦)、骨刺、痈肿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必在七师禅医指导下或求学五明堂世出世医方明宗祖家传介绍师承标准教育模式考证评估达标准者方可实证此仁术,否则会致残或致死。绝大情形用于外敷,可加酒、醋、蜜或粗糙米面粉或土豆、红薯粉等药食不分物质。极少情况用于内服,若用必依个体情形每次从0.5克递增递减。
8号:防风、甘草、*参6、当归、大黄、麻黄、制附片、小米、大米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通利气血,普用于无汗或少汗,乃救助预防未病之上乘仁术。
每日-次,每次0.5-0克。
9号:猪牙皂0.5、北细辛0.5、朱砂7.5(另研细面)、雄黄7.5(另研细面)、藿香9、枯矾、白芷、桔梗6、防风6、广木香6、贯众6、陈皮6、苏薄荷6、法半夏6、甘草6、藁本、干姜、豌豆、小米
此方醒神开窍、清心、豁痰、宣通气机、祛风解毒、解恶除邪,用于各类急救性病,瘟疫病神效,另对心脉瘀阻心动过缓或过速有双向调理仁术救助解急救难之用,万万不可轻慢视,亦为家传师承急救散,家喻户晓随身带。
凡遇急症依个体差异取0.-0.克左右吹鼻中。再用-5克或加大至9克用温开水冲服后,卧位休息片刻,手脚转温或汗出即愈。量一定依药食不分说明书递增递减用之,否则可导致中毒、致残、致死等发生。一般口服限制在-克内或强阳性体质偶用5-9克,但不可长用、久用。一般急救用之,中病即止或严格辨人辨病苦因人而异应环境临时仁术救助嘱求助者用之。
特号:防风、甘草、黄芪6、西洋参、三七0.5、火麻仁、小米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各类老年病或年龄太大真气耗损、经常伤风感冒或久病虚损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0克。
特号:防风、甘草、滑石6、紫草、小叶金钱草5、料姜石、半边莲、石见穿0.5、玉米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各类伤津液所致大小便不利,尤各类结石、小包块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克。
特号:防风、甘草、木鳖子0、乳香、没药、重楼、桂枝5、大黄5、山慈菇、料姜石、黄豆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各类肿瘤、包块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必在七师禅医指导下或求学五明堂世出世医方明宗祖家传介绍师承标准教育模式考证评估达标准者方可实证此仁术,依递增递减法用之。
每日-次,每次0.5-克。
特4号:防风、甘草、*参4、当归、大黄、桂枝、制半夏、干姜、草蔻、良姜、常山、黑豆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湿重、脾胃不和,尤瘴疫、各类瘟疫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5克。
特5号:防风、甘草、*参4、当归、大黄、制附片、赭石9、磁石、青葙子、蔓荆子、草决明、白芷、细辛、藁本、羌活、黑豆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各类血脂、血压失均失衡,气血偏盛或偏阳气衰弱等系列违常劳损诸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70克。
特6号:防风、甘草、*参6、当归、大黄、制附片、制南星、蛇床子、覆盆子、地肤子、料姜石4、仙灵脾、葫芦巴、女贞子、旱莲草、小米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劳损、诸虚百损、生注、殃注(艾滋病)等系列大违常大劳损诸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0克。
特7号:防风、甘草、*参6、当归、大黄、制附片、制南星、苏木、自然铜、黄瓜子、白瓜子、乳香、没药、豨莶草、桃仁、五灵脂、薏苡仁、盐补骨脂
此药食粉扶正祛邪,救助一切外伤、骨关节病苦急难。
每日-次,每次0.5-0克。
备注:以上所有药食粉必严格依《药食不分说明书示范课》应用。一般用0.5克-克、克或5克,一定依个体情形递增递减用之。若每次服用至0克以上时必须在七师禅医指导下进行或求学五明堂世出世医方明系列理事日用人不偏废财物考证评估达到标准者方可实证此仁术。
用此《三张处方草稿》(实证教案)所授示范课的阴(血)阳(气)药食不分方时,必先诚实实证世出世医方明三残病苦实相三因处方才能用仁术方法彻断阴(血)阳(气)运行失常与盛衰的意相、宿诊辨病仁术法与人心善恶。否则没有仁术依据,会出现天灾人祸病苦短命之果报。警告仁人君子、女中师范慎之再慎,实证五分之四法药再用五分之一物药方得实益。
二、民间百姓常用日用古方药食如:
、金匮肾气丸:缘起出处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方组:地黄08克、山药54克、山茱萸(酒炙)54克、茯苓6克、牡丹皮6克、泽泻6克、桂枝7克、附子(炙)7克。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00克粉末加炼蜜5~50克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0~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
此药食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脾肾阳虚痰饮、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频数、少腹拘急、阳痿或痰饮咳喘、消渴、脚气等症,舌淡胖、脉虚弱、尺脉沉微。
主要用药禁忌:孕妇忌服。忌房欲、气恼。忌食生冷食物。
用量:水蜜丸一次4~5克(0~5粒)。
、六味地黄丸缘起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4克;山萸肉克;干山药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去皮)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现代用法:亦可水煎服)。
此药食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防风通圣丸:缘起出处《宣明论方》
歌诀:防风通盛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方组: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0克,滑石90克,生甘草60克,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克
此药食:风热郁结,气血蕴滞证。用于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
4、凉膈散:缘起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热,中焦燥实服之消。
方组:川大黄、朴硝、甘草各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00克,连翘50克,竹叶7片。
炮制:上药为粗末,每服6克,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年龄加减服之。
此药食:泻火解毒,清上泄下。用于上中焦邪郁生热证。面赤唇焦,胸膈烦躁,口舌生疮,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5、左金丸:左金丸出处《丹溪心法》
组成:黄连80克;吴茱萸0克
炮制方法:上为末,水泛为丸,每服-克,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参考原方比例酌定。
此药食:清泻肝火,降逆止呕。用于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音,舌红苔黄,脉弦数。
6、天一散(六一散):
六一散,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
组成:滑石80克;甘草0克
此药食:清暑利湿。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炮制方法及用量:为细末,每服9-8克,包煎,或温开水调下,日-次,亦常加入其他方药中煎服。入汤剂时按比例酌情减量。
7、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之附子理中丸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两,人参(去芦)两,干姜(炮)两,甘草(炙)两,白术两。
炮制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0丸。
用法用量:每服丸,以水盏化破,煎至7分,空心、食前稍热服。
此药食:具有温脾散寒,止泻止痛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寒,食少满闷,腹痛吐利,脉微肢厥,霍乱转筋,或感寒头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8、理中丸:缘起出处《伤寒论》别名四顺理中丸(《备急千金要方》卷三)、白术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0克
制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
此药食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用法用量以沸汤数合,和丸,研碎,温服,日三至四次,夜二次。服后腹中未热,可加至~4丸,然不及汤。
9、人参归脾丸:
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蜜炙)、黄芪(蜜炙)、当归、木香、远志(去心甘草炙)、龙眼肉、酸枣仁(炒)。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此药食: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规格: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丸,一日次。
0、人参健脾丸:
组成:人参5克白术(麸炒)50克茯苓50克山药00克陈皮50克木香.5克砂仁5克黄芪(蜜炙)00克当归50克酸枣仁(炒)50克远志(制)5克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00克粉末加炼蜜40~50克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0~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
此药食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8克,大蜜丸一次丸,一日次。
大蜜丸每丸重6克
《中国药典》
: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的药品。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甲亢、糖尿病等证见阴虚火旺者。
根据明朝医学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滋阴八味丸”原方配制
为棕黑色水蜜丸黑褐色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带酸苦宜空腹服药
组成:知母40克、黄柏40克、熟地黄60克、山茱萸(制)80克、牡丹皮60克、山药80克、茯苓60克、泽泻60克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00克粉末用炼蜜5~50克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0克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次。
、百合固金丸:
百合固金丸,中药制剂,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其功效是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
组成:
百合00克、地黄00克、熟地黄00克、麦冬50克、玄参80克、川贝母00克、当归00克、白芍00克、桔梗80克、甘草00克。
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00克粉末用炼蜜0~0克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70~9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中益气,清热利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健脾和胃。治肺痨久嗽,咳唾痰血,百合病,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心痛,喉痹,胃阴不足之胃痛,二便不利,浮肿,痈肿疮毒,脚气,产后出血,腹胀,身痛。
、上清丸:上清丸
《古今医鉴》卷九:上清丸
方组:薄荷叶90克硼砂5克天花粉0克天竺黄5克风化消百药煎防风孩儿茶各0克桔梗克甘草0克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此药食用于口舌痛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丸,噙口中,徐徐化下。
4、五积散:缘起出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歌诀:五积散治五般积,麻黄苍芷归芍齐,枳桔桂苓甘草补,川穹两姜半陈皮,发表温里活血淤,祛湿化痰兼顺气。方组: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90克。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80克,苍术(米泔浸、去皮)70克,干姜0克,桔梗(去芦头)60克,厚朴(去粗皮)0克。炮制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此药食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用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
5、藿香正气丸:缘起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0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60克,藿香(去土)90克,甘草(炙)75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现代用法:散剂,每服9克,生姜、大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此药食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6、通宣理肺丸:缘起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
组成:紫苏叶44克、前胡96克、桔梗96克、苦杏仁7克、麻黄96克、甘草7克、陈皮96克、半夏(制)7克、茯苓96克、枳壳(炒)96克、黄芩96克。
炮制方法: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00克粉末用炼蜜5~45克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0~6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
此药食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克,大蜜丸一次丸,一日~次。水蜜丸每00丸重0克;大蜜丸每丸重6克
7、小儿至保定:
紫苏叶50克广藿香50克薄荷50克羌活50克陈皮50克白附子(制)50克胆南星50克白芥子(炒)0克川贝母50克槟榔50克山楂(炒)50克茯苓00克六神曲(炒)00克麦芽(炒)50克琥珀0克冰片4克天麻50克钩藤50克僵蚕(炒)50克蝉蜕50克全蝎50克牛黄6克雄黄50克滑石50克朱砂0克
*(将上方胆南星50克改成制南星50克,去掉僵蚕、蝉蜕、全蝎、牛黄加防风60克、甘草0克,莱菔子0克,柴胡5克,干姜0克,芝麻0克,木香0克,枯矾克)
炮制:以上二十五味,除冰片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紫苏叶等二十一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00克粉末加炼蜜0~4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
此药食疏风镇惊,化痰导滞。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惊惕抽搐。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丸,一日~次。
8、二至丸:
组成:女贞子(蒸)克、墨旱莲克《中国药典》年版一部
此药食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水蜜丸,50克/瓶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次
9、香砂养胃丸:缘起出处《中国药典》
方组:木香0克、砂仁0克、白术00克、陈皮00克、茯苓00克、半夏(制)00克、香附(醋制)0克、枳实(炒)0克、豆蔻(去壳)0克、厚朴(姜制)0克、广藿香0克、甘草90克
炮制: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切碎的生姜90克、大枣50克,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以总量5%的滑石粉-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包衣,低温干燥,即得。
0、逍遥丸:
逍遥丸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方专为肝郁脾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为中医调和肝脾的名方。
组成:柴胡00克,当归00克,白芍00克,白术(炒)00克,茯苓00克,炙甘草80克,薄荷0克。
炮制方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00克粉末加炼蜜5~45克制成大蜜丸,即得。此药食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次。
、柴胡丸:缘起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
方组:柴胡(去苗)黄连(去须)知母(焙)赤芍药龙胆黄芩(去黑心)地骨皮麦门冬(去心,掐)茯神(去木)甘草(炙)各0克槟榔(锉)克。
炮制:上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0丸温酒下,不拘时。
、舒肝和胃丸
方组:香附(醋制)45克、白芍45克、佛手50克、木香45克、郁金45克、白术(炒)60克、陈皮75克、柴胡5克、广藿香0克、炙甘草5克、菜菔子45克、槟榔(炒焦)45克、乌药45克。
炮制: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00克粉末用炼蜜70~85克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0~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
此药食舒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两胁胀满,食欲不振,打嗝呕吐,胃脘疼痛,大便失调。
用法用量,水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
《中国药典》
、槐角丸:
方组:槐角(炒)00克地榆(炭)00克黄芩00克枳壳(炒)00克等。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00克粉末加炼蜜45~55克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或加炼蜜0~50克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此药食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水蜜丸每00丸重0克,大蜜丸每丸重6克
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丸,一日次。
4、地榆丸:缘起出处《明医指掌》卷六:
方组:白术半两,黄柏(炒)钱,生地黄钱,白芍药钱,地榆钱,黄芩(炒)钱,香附钱。此原方加大黄钱,槟榔钱,白头翁钱,玉米,薏苡
炮制:上为末,蒸饼为丸。
此药食用于脏毒挟湿者。
5、冰硼散
方组:冰片50克、硼砂(煅)克、朱砂60克、玄明粉克
炮制:以上四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硼砂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及玄明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此药食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吹敷患处,每次少量,一日数次。6、玉泉散
缘起出处:叶天士
组方:葛根粉90克、天花粉90克、糯米粉90克、麦冬粉0克、生地粉90克、五味子粉90克、甘草0克。加石膏0克,地骨皮70克,玉米50克,芝麻0克。
炮制:搅拌均匀备用。
服用方法:一天三次,一次0克。
7、泰山磐石散
缘起出处:《古今医统》
处方组成:人参克;黄芪6克;白术6克;炙甘草克;当归克;川芎克;白芍药克;熟地黄克;川续断克;糯米6克;黄芩克;砂仁.5克;
此药食益气健脾,养血安胎;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滑胎。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用法:上用水一盅半,煎至七分,食远服。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
用此必须依《药食不分说明书示范课》次第实证。
8:肥儿丸肥儿丸缘起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七味肥儿丸(《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药食组成:神曲(炒)黄连(去须)各0克肉豆蔻(面裹煨,去面)使君子(去皮,细锉)麦蘖(炒)50克槟榔个(不见火)
上药共为细末和丸,如粟米大。每服0丸,空腹时用熟水送下。
此药食健脾益胃,消积杀虫。用于小儿疳病,日渐羸瘦,腹大发竖,不能步行,面黄口臭,二便不调,肌体发热。
9:银翘散
缘起出处:《温病条辨》:“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组成:连翘、银花、各一两,苦桔梗、薄荷、牛蒡子、各六钱,竹叶、荆芥穗、各四钱、生甘草、淡豆豉各五钱。
炮制:共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此药食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0: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丸缘起出处《金匮要略》别名:备急丸、抵圣备急丸、巴豆三味丸、追魂丹、备急三物丸、返魂丹、独行丸、备急大黄丸、备急丹、大黄备急丸、三圣丹、三仙串
歌诀: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救急先。
组成:大黄0克、干姜0克、巴豆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炮制:先将大黄、干姜研末,再研巴豆,与上末和匀共捣为散;或炼蜜为丸,瓷器密贮。每服大豆许~4丸,温开水送下。
此药食攻逐寒积。用于寒实冷积内停,心腹卒暴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缘起出处:《伤寒论》
歌诀: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胃燥津枯便难解,润肠泻热功效确。
组成:火麻仁(麻子仁)克,芍药50克,枳实50克,大黄克,厚朴50克,杏仁50克。(以上为丸剂用量)
用量: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现代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次9克,~次,温开水送服。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改汤剂煎服。
此药食润肠泻热,行气通便,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少津。虽为润肠缓下之剂,但含有攻下破滞之品,津亏血少者,不宜常服,孕妇慎用。
:五仁丸
缘起出处:《世医得效方》
歌诀:五仁柏子杏仁桃,松子陈皮郁里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
方组:桃仁0克、杏仁(麸炒,去皮尖,0克)、松子仁5克、柏子仁5克、郁李仁克、陈皮(另研末,0克)。
五仁丸用法:
将五仁别研为膏,入陈皮末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9克),食前米饮下(现代用法:五仁研为膏,陈皮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每日-次温开水送下。)
此药食润肠通便用于津枯肠燥证。大便艰难,以及年老和产后血虚便秘,舌燥少津,脉细涩。
、十枣汤缘起出处:《伤寒论》
十枣汤歌诀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组成:芫花.5克、大戟.5克、甘遂.5克、大枣0枚。
炮制: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上各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此药食攻逐水饮用于()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白滑,脉沉弦。()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十枣汤禁忌:本方作用峻猛,只可暂用,不宜久服。若精神胃纳俱好,而水饮未尽去者,可再投本方;若泻后精神疲乏,食欲减退,则宜暂停攻逐;若患者体虚邪实,又非攻不可者,可用本方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使用本方应注意四点:一是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二是于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以免量大下多伤正,若服后下少,次日加量;三是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四是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4、舟车丸
缘起出处:刘河间方录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原书立方者的意图:“河间舟车丸治一切水湿盅腹,痰饮癖积,气血壅满,不得宣通,风热郁痹,走注疼痛及妇人血逆气滞等证。”
方组:黑丑研末四两[0克]、甘遂、面裹煨、芫花、大戟俱醋炒,各一两[0克]、大黄二两[60克]青皮、陈皮、木香、槟榔各五钱[5克]、轻粉一钱[克]
炮制:共为末,水糊丸如小豆大,空心,温水下,初服五丸,日三服,以快利为度(现代用法:研末为丸,每服~6克,每日一次,清晨空腹温开水送下)
〖方歌〗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朝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此药食行气逐水,水肿、水胀用于口渴、气粗、腹坚,大小便秘,脉沉数有力。
5、禹功散
歌诀:《儒门事亲》禹功散,牵牛茴香一同研,行气逐水又通便,姜汁调下阳水痊。
方组:黑牵牛头末0克、茴香0克。
炮制用法:为末,每一钱,姜汁调下。
此药食行气消肿,逐水通便用于寒湿水疝,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
禹功散禁忌
本方泻水力强,正气亏虚者慎用。
禹功散缘起出处《寿世保元》卷五。
禹功散组成:陈皮半夏(姜制)赤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炒)木通各克条芩.4克升麻0.9克甘草0.9克山栀子(炒)克
炮制:上锉一剂。用水毫升,煎至00毫升,不拘时服。得解而止。
用于膀胱有热,小便不通,诸法不能奏效者。
6、黄龙汤
黄龙汤缘起出处:《伤寒六书》
歌诀: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方组:大黄9克、芒硝克、枳实6克、厚朴克、当归9克、人参6克、甘草克。
炮制:以水毫升,加生姜片,大枣枚,煎之,后再加桔梗,煎一沸,热服。
此药食:攻下通便,补气养血用于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清,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抽空理线,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7、四逆散
缘起出处《伤寒论》
歌诀:四逆散中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方组: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6克。
炮制: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此药食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用于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8、龙胆泻肝汤
缘起出处《医方集解》
歌诀: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方组:龙胆草(酒炒)6克,黄芩(酒炒)9克,山栀子(酒炒)9克,泽泻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酒炒)8克,生地黄0克,柴胡0克,生甘草6克。
炮制:水煎服,亦可制成丸剂,每服6-9克,日两次,温开水送下。
此药食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9、泻青丸
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异名]凉肝丸(《世医得效方》卷、泻肝丸(《普济方》卷6)。
方组及炮制:当归去芦头,切,焙,秤龙脑焙,秤川芎山栀子仁川大黄湿纸裹煨羌活防风去芦头,切,焙,秤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煎竹叶汤同砂糖温水送下。
此药食清肝泻火。用于肝经郁火证。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以及小儿急惊,热盛抽搐等。
40、香薷散缘起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组:香薷克;白扁豆50克(微炒);厚朴50克(姜制)
炮制:上药为粉
此药食祛暑解表,化湿和中。夏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恶寒发热,头重头疼,无汗四肢倦怠,胸闷泛恶,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用于脏腑泠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生冷过度,或起居不节,或路卧湿地,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致令真邪相干
4、补中益气丸
方组:炙黄芪00克*参60克炙甘草00克白术(炒)60克当归60克升麻60克柴胡60克陈皮60克生姜0克、大枣40克
炮制:炙黄芪、*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此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0克、大枣40克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取上述细粉,用煎液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将生姜和大枣的煎液浓缩,每00克粉末加炼蜜00~0克及生姜和大枣的浓缩煎液,制成小蜜丸;或每00克粉末加炼蜜00~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
此药食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4、归脾丸
组成:*参、白术(炒)、黄芪(蜜炙)、甘草(蜜炙)、甘草(蜜炙)、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
此药食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用于、体质亏虚。由于素体虚弱,出现头昏神疲、四肢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脉虚弱无力等症。治宜补气养血。、病后失调。病后调理不当、头昏眼花、倦怠无力、心悸、面色无华等,治宜补气生血。、神经衰弱。长期休息不好,用脑过度出现夜寐朦胧不沉,易醒,心季怔忡,面色不华,倦怠无力,食欲减退等,治宜补益心脾。4、脏腑机能衰退。由于内脏功能减退,而出现内脏下垂,精神不振,气短懒言.纳少神疲,四肢乏力等症,治宜补气益脾。5、严重贫血。大病或失血之后头昏眼花四肢倦怠,精神萎靡,面色萎黄,治宜补气生血。6、气虚崩漏。妇女因气不摄血,血海不固,致成崩漏之征,出现骤然血崩或淋漓不绝,色淡红,质清稀;精神疲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等,治宜补气摄血。7、脾虚腹泻。由于脾胃虚弱,而出现大便时溏,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等,治宜补气健脾。8、心脾两虚。由于心血不足,脾虚不运而出现面色萎黄,食少倦怠,气短神怯,怔忡、健忘、少寐等,治宜补养心脾。
用法: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丸,一日次。
4、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丹缘起出处《积善堂方》
歌诀: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俱,骨脂枸杞当归合,转移肝肾精血虚。
组成:赤何首克、白何首克、赤茯苓克、白茯苓克、牛膝40克、当归40克、枸杞子40克、菟丝子40克、补骨脂0克。
炮制:赤、白何首乌(米泔水浸三四日,瓷片刮去皮,用淘净黑豆二升,以砂锅木甑,铺豆及首乌,重重铺盖蒸之,豆熟取出,去豆晒干,换豆再蒸,如此九次,晒干,为末)各克,赤、白茯苓(去皮,研末,以水淘去筋膜及浮者,取沉者捻块,以人乳十碗浸匀,晒干,研末)各克,牛膝(去苗,酒浸一日,同何首乌第七次蒸之,至第九次止,晒干)、当归(酒浸,晒)、枸杞子(酒浸,晒)、菟丝子(酒浸生芽,研烂,晒)各40克,补骨脂(黑脂麻炒香)0克。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共一百五十丸。每次一丸(5克),一日三次,清晨温酒送下,午时姜汤送下,卧时盐汤送下。
此药食补益肝肾,乌发壮骨用于肝肾不足证。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肾虚不育等。
44、朱砂安神丸缘起出处《内伤伤辨惑论》
组成:朱砂00克;黄连00克;生地00克;当归00克;甘草00克
此药食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或胸中懊侬,舌尖红,脉细数。
用量大蜜丸一次丸,小蜜丸一次9克,水蜜丸一次6克,一日次,温开水送服。
45、磁朱丸
《磁朱丸》药方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神曲丸。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药物组成:磁石(煅)、朱砂、六神曲(炒).
此药食镇心安神,明目用于心肾阴虚,心阳偏亢,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
小蜜丸:每次克,日次口服。水丸:8粒重克,成人每次-6克,日次口服。7岁以下小儿服成人/量。
46、越鞠丸
越鞠丸
歌诀: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湿痰食火因;香附苍芎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组成:香附(醋制),川芎,栀子(炒),苍术(炒),六神曲(炒)等分
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次
此药食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用于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47、金铃子散
金铃子散缘起出处《太平圣惠方》
方组:金铃子、玄胡各0克。
歌诀:金铃子散止痛方,延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胁痛经良。
此药食疏肝泄热,活血止痛用于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脘腹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48、枳实消痞丸
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别名失笑丸。
歌诀: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全。
方组:干生姜、甘草(炙)、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各6克,半夏曲、人参各9克,厚朴(炙)克,枳实、黄连各5克。
炮制: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克,饭后温开水送下,日次;亦可改为汤剂,水煎服。
此药食消痞除满,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
49、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散缘起出处:《医学发明》别名乌药散。天台乌药散
歌诀: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方组: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微炒)、青皮(汤浸,去白,焙)、高良姜(炒)各5克、槟榔(锉)9克,川楝子、巴豆各克。
炮制: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克,温酒送下。现代用法: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取汁,冲入适量黄酒服。
此药食行气疏肝,散寒止痛。用于肝经寒凝气滞证。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苔白,脉弦。
50、桂枝茯苓丸
缘起出处:《金匮要略方论》桂枝茯苓丸(别名:夺命丸、牡丹丸、夺命丹、仙传保命丹、安禳丸)
药物组成: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定义: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方。
炮制: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为丸,和兔屎大。每日一丸,食前服。不知,加至三丸。
此药食用于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5、失笑散缘起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失笑灵脂与蒲黄,等分为散醋煎尝,血瘀胸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方组:五灵脂(酒研,淘去沙土)、蒲黄(炒香)各6克。
炮制: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黄酒或醋冲服,亦可每日取8-克,用纱布包煎,作汤剂服。
此药食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用于瘀血停滞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5、十灰散
十灰散出处《十药神书》
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炒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方组: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9克。
炮制:上药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食后服下。现代用法:各药烧炭存性,为末,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9-5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此药食为一首急救止血方剂。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
5、槐花散
槐花散缘起出处:《普济本事方》
歌诀: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芥枳壳充,等分为末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动。
方组:槐花(炒)、柏叶(杵,焙)各克,荆芥穗、枳壳(麸炒)各6克。
炮制:上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服。现代用法:为细末,每服6克,开水或米汤调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此药食清肠止血,疏风行气。用于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54、川芎茶调散
缘起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方组:薄荷叶40克(不见火);川芎0克;荆芥0克(去梗);香附子50克(炒);细辛0克(去芦);防风45克(去芦);白芷60克;羌活60克;甘草60克(爁)
此药食疏风止痛。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55、玉真散缘起出处《外科正宗》
歌诀: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方组:生白附子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生天南星50克;天麻50克;羌活50克
此药食祛风,解痉,止痛。用于破伤风;外治跌扑损伤。口服,一次~.5克,或遵医嘱。外用,取适量敷于患处。
方中药性偏于温燥,易耗气伤津,破伤风而见津气两虚者,不宜使用;肝经热盛动风者忌用;孕妇禁用;白附子、生天南星均有毒性,不得过量或久用。
56、琼玉膏
琼玉膏缘起出处《洪氏集验方》
组成:人参二十四两,为末生地黄十六斤,捣汁白茯苓四十八两,为末白蜜十斤人参茯苓为细末
炮制:蜜用生绢滤过,地黄取自然汁,捣时不得用铁器,取汁尽去滓,用药一处,拌和匀,入银、石器或好瓷器内封闭留用。每晨二匙,温酒化服,不饮酒者白汤化之。
琼玉膏,补虚健脾。用于气阴不足,肺虚干咳,形体消瘦。
此药食滋阴润肺,益气补脾用于肺痨肺肾阴亏证。干咳少痰,咽燥咯血,肌肉消瘦,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57、平胃散
平胃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加姜枣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用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均有一定疗效。
方组:苍术5斤(去粗皮.米泔浸二日);厚朴斤两(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斤两(去白);甘草0两(炒)。
此药食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用量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58、藿香正气
藿香正气有丸剂和软胶囊。可以解暑祛湿,多用于外感暑湿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亦可和胃止呕,多用于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同时可芳香化浊,常用于脾湿胃浊引起的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腹泻等症。
缘起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方组: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0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60克,藿香(去土)90克,甘草(炙)75克。
炮制: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现代用法:散剂,每服9克,生姜、大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此药食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弱,故服后宜温覆以助解表。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本方所宜。
59、六和汤
缘起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缩砂仁、半夏(汤泡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甘草(炙)各0克,赤茯苓(去皮)、藿香叶(拂去尘)、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60克,香薷、厚朴(姜汁制)各0克。
炮制:上锉,每服克,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服。此药食祛暑化湿,健脾和胃。用于湿伤脾胃,暑湿外袭证。霍乱吐泻,倦怠嗜卧,胸膈痞满,舌苔自滑等。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六和汤与藿香正气散均主治外感兼内湿之霍乱吐泻证。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为伤于暑湿,故重用香薷,配以厚朴、扁豆,湿邪伤脾致倦怠嗜卧,故用人参益气健脾以助脾运;后者兼伤于寒,故重用藿香,伍以紫苏、白芷,湿阻气机致脘腹疼痛,故以陈皮、大腹皮理气和中。
60、八正散
八正散缘起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方组: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克。
炮制: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八正散功用
此药食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6、五淋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组:赤茯苓80克,当归(去芦)、甘草(生用)各50克,赤芍药(去芦,锉)、山栀子仁各克。
炮制: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此药食清热凉血,利水通淋。用于湿热血淋,尿如豆汁,溺时涩痛,或溲如砂石,脐腹急痛。
6、七厘散缘起出处《中国药典》
方组:血竭克;乳香75克(制);没药75克(制);红花75克;儿茶0克;冰片6克;麝香6克;朱砂60克。(去掉麝香加黄瓜子90克、自然铜40克、当归尾90克、大黄0克、玉米0克
此药食药性走窜,耗气堕胎,不可多服;孕妇忌服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刀伤出血,无名肿毒,烧伤烫伤。金疮,血流不止,金刃伤重,食嗓割断;汤泡火灼。闪腰挫气,筋骨疼痛,瘀血凝结。
此药食口服,一次~.5克,一日~次;外用,调敷患处。
6、三消丸
缘起出处《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方组:朴消(色青白者,炼熟)两,芒消(色青白者)两,消石(色青白,烧之有金色者)两(同上味研令极细),犀角(镑)两,椒目(微炒)两(捣罗为末,合消,重研令匀),葶苈(纸上炒)两,莨菪(炒)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两(以上味别捣末,更与诸药合捣千杵)。(去掉动物药犀角,加石膏两,地骨皮两,五味子两,生地,熟地各二两,玉米三两)
炮制:上药用大枣个,煮熟去皮核,炒令水尽,和为剂,或硬即添少许熟蜜,杵千下为丸,如小豆大。
此药食方剂每服5丸,空心煎生姜汤送下,加至0丸。以利为度。用于十种水病。用此药食不宜冲冒寒霜,并单衣服,受风冷,虽夏中亦宜就温;不宜饱食,禁食咸味难消之物,禁盐年。唯宜吃粳米、粟米、葱、薤、生姜、橘皮。不宜悲喜忧伤。兼不得近生产房劳等事。
64、甘露消毒丹
缘起出处:《温热经纬》卷五)、甘露消毒丸。
歌诀: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方组:滑石粉克;黄芩00克;绵茵陈0克;石菖蒲80克;川贝母50克;木通50克;藿香0克;连翘0克;白蔻仁0克;薄荷0克;射干0克
炮制: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9克;丸剂,每服9-克;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此药食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65、二妙散
缘起出处:《丹溪心法》
歌诀: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秒牛膝添,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痿痹痊。
方组:黄柏(炒)、苍术(米泔水浸,炒)各5克。
炮制: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现代用法:为散剂,各等分,每次服-5克,或为丸剂,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此药食清热燥湿用于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66、三妙丸缘起出处:《医学正传》卷五。
方组:黄柏0克(切片,酒拌略炒)苍术80克(米泔浸一二宿,细切,焙干)川牛膝(去芦)60克
炮制:上药研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姜、盐汤送下。
此药食清热燥湿用于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尿路感染,肾病内科。
三妙丸即二妙散加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主治下肢湿热之两脚麻木、痿软无力。用此药食期间忌荤腥、养麦、热面、煎炒等物。
67、四妙丸
方组:苍术5克,牛膝5克,黄柏(盐炒)50克,薏苡仁50克。
此药食清热利湿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次
68、五苓散
缘起出处猪苓散(《太平圣惠方》卷九)、五苓汤(《宣明论方》卷五)。
方组:猪苓0克(去皮);泽泻5克;白术0克;茯苓0克;桂枝7克(去皮)。
炮制:上五味,捣为散。
此药食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以白饮和服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69、茵陈五苓散
缘起出处《金匮要略方论》卷中
方组:茵陈4克;白术9克;赤茯苓9克;猪苓9克;桂枝6克;泽泻5克。
此药食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利湿退黄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70、五皮散
缘起出处《华氏中藏经》
歌诀:五皮散用五皮散,陈茯姜桑大腹齐,或以五加易桑百,脾虚肤胀此方施。
方组: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9克。
炮制:上为粗末,每服9克,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硬物。现代用法:水煎服。
此药食利水消肿,理气健脾。脾虚湿盛,气滞水泛之皮水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肿,苔白腻,脉沉缓。
7、实脾散
实脾散缘起出处《重订严氏济生方》
歌诀: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方组: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瓣)、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0克,甘草(炙)5克。
炮制:上?咀,每服克,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此药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7、萆薢分清散
缘起出处《杨氏家藏方》(《丹溪心法》卷三)。
方组:益智仁川萆解石菖蒲乌药各等分
炮制:上药研为细末。每服9克,以水0毫升,入盐少许,同煎至60毫升,空腹时沮服。
此药食温肾利湿,分清去浊。用于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混浊不请,白如米泔,凝如膏糊。
7、茯苓丸
此药食燥湿行气,痰流四肢之臂痛证。症见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缘起出处《是斋百一选方》
歌诀:《指迷》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气行痰消痛自罢。
方组:茯苓0克,枳壳(麸炒去瓢)5克,半夏0克,风化朴硝克。
炮制:姜汁糊丸,每服6克,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加人生姜,水煎服,其中风化朴硝宜冲服,剂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原方上四味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
74、滚痰丸
缘起出处:《泰定养生主论》别名礞石滚痰丸。
歌诀: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百病多因痰作祟,顽痰怪症力能匡。[]
方组:大黄(酒蒸)、片黄芩(酒洗净)各40克,礞石(捶碎,同焰硝0克,投入小砂罐内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候冷取出)0克,沉香5克。
炮制:上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量虚实加减服,清茶、温水送下,临卧食后服。现代用法:水泛小丸,每服8-0克,日-次,温开水送下。
此药食泻火逐痰。用于实热老痰证。癫狂昏迷,或惊悸怔忡,或不寐怪梦,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大便秘结,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75、琥珀抱龙丸
方组:山药(炒)56克朱砂80克甘草48克琥珀4克天竺黄4克檀香4克枳壳(炒)6克茯苓4克胆南星6克枳实(炒)6克红参4克(胆南星改成制南星)
炮制:上十一味,琥珀研成极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檀香等九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00克粉末加炼蜜90~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
此药食镇静安神,清热化痰。用于发热抽搐,烦躁不安,痰喘气急,惊痫不安。
口服,一次丸,每丸重.8克,一日次;婴儿每次/丸,化服。
76、普济消毒饮
歌诀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消。
方组: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5克,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6克,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克,僵蚕、升麻各克。(去掉僵蚕加防风0克,甘草0克)
炮制:上药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
此药食清疏并用,以清为主;升降并用,相反相成。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
77、小儿金丹片
方组:朱砂80克、橘红40克、川贝母40克、胆南星0克、前胡0克、玄参0克、清半夏0克、大青叶0克、关木通0克、桔梗0克、荆芥穗0克、羌活0克、西河柳0克、地黄0克、枳壳(炒)0克、赤芍0克、钩藤0克、葛根0克、牛蒡子0克、天麻0克、甘草0克、防风0克、冰片0克、水牛角浓缩粉0克、羚羊角粉5克、薄荷脑0.克。(去掉动物药食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粉,胆南星改成制南星加知母0克、石膏0克、芝麻8克、枯矾克)
炮制:以上药食除薄荷脑外,冰片粉碎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川贝母、天麻、制南星粉碎成细粉;混匀;荆芥穗、橘红、羌活、前胡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甘草等十四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小时,第二次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将上述混合粉末及辅料适量加入浓缩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制成颗粒,干燥。再加入冰片、薄荷脑及荆芥穗等挥发油,混匀,压片,即得。
此药食祛风化痰,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痰火内盛,发热头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呕吐,高热惊风。
78、贝母瓜蒌散
缘起出处:《笔花医镜》卷三
方组:川贝钱;瓜蒌仁钱5分;山桅子钱;黄芩钱;橘红钱;甘草5分
此药食用于小儿内热,夜热潮热,昼轻夜重,或口渴,或腹胀,或盗汗,症因伏燥者。
79、保和丸
缘起出处《丹溪心法》卷三:
方组:山楂80克;神曲60克;半夏90克;茯苓90克;陈皮0克;连翘0克;萝卜子0克
此药食消食和胃。主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呕吐泄泻,脉滑,舌苔厚腻或黄
用法: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80、木香槟榔丸
缘起出处《儒门事亲》:
歌诀:木香槟榔青陈皮,黄柏黄连莪术齐,大黄黑丑兼香附,泻痢后重热滞宜。此药食行气导滞,攻积泄热。治积滞内停,脘腹痞满胀痛,大便秘结,以及赤白下痢,里急后重等。
方组:木香0克;槟榔0克;青皮0克;陈皮0克;莪术0克(烧);黄连0克(麸炒);黄柏90克;大黄90克;炒香附0克;牵牛子0克。
用法用量:每服0丸,食后生姜煎汤送下。
炮制: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现代用法: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6克,食后生姜汤或温开水送下,日次。
8、健脾丸
缘起出处《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歌诀:健脾参术苓陈草,肉蔻香连合山药;楂肉砂仁曲麦芽,消补兼施此方效
方组:白术75克(炒);木香克(另研);黄连克(酒炒);甘草克;白茯苓60克(去皮);人参45克;神曲0克(炒);陈皮0克;砂仁0克;麦芽0克(炒,取面);山楂0克(取肉);山药0克;肉豆蔻0克(面裹煨熟,纸包,捶去油)。
此药食健脾消食,泻热导滞。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脘腹痞胀,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濡弱。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陈米汤送下,一日二次。
8、乌梅丸
缘起出处:《伤寒论》
方组:乌梅00枚;细辛84克;干姜40克;黄连4克;当归56克;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84克(去皮);人参84克;黄柏84克。
此药食温脏安蛔。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用法:空腹时饮服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0丸。
8、瓜蒂散
缘起出处《伤寒论》
歌诀:瓜蒂散中赤小豆,豆豉汁调酸苦凑,逐邪涌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
方组:瓜蒌(熟黄)、赤小豆克。
炮制: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克,以香豉9克,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合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者乃止。现代用法:将药研细末和匀,每服-克,用香豉9克煎汤送服。不吐者,用洁净翎毛探喉取吐。
此药食涌吐痰涎宿食。痰涎宿食,壅滞胸脘证。胸中痞硬,懊憹不安,欲吐不出,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者。84、四神丸
缘起出处:《中国药典》四神丸
组成:肉豆蔻00克(煨);补骨脂克(盐炒);五味子00克(醋制);吴茱萸00克(制);大枣00克(去核)
此药食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口服,一次9克,一日—次
85、黄连解毒丸
方组:黄连(酒浸).k克,黄柏(酒炒)8.8k克,黄芩(酒蒸)8.8k克,大黄(酒炒)8.8k克,栀子(炒)8.8k克,滑石8.8k克,川木通8.8k克
用于三焦积热,口舌生疮,目赤头痛,便秘溲赤,心胸烦热,热痢泄泻,咽痛衄血,疮疖痔血。一切实热火毒,大热狂烦,谵语不眠,头痛头晕,或吐衄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胆,外科痈肿,疔毒,舌红苔黄等。
86、三黄散
方组:大黄00克、黄柏00克黄芩00克黄连00克薏苡仁00克玉米00克
此药食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等。
87、黄连上清丸
方组:黄连0克,栀子(姜制)80克,连翘80克,蔓荆子(炒)80克,防风40克,荆芥穗80克,白芷80克,黄芩80克,菊花60克,薄荷40克,大黄(酒炙)0克,黄柏(酒炒)40克,桔梗80克,川芎40克,石膏0克,旋覆花0克,甘草40克。
炮制: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每00克粉末用炼蜜0-40克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每00克粉末加炼蜜50-7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
此药食清热通便,散风止痛。
用于上焦风热所致的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用量:水丸或水蜜丸一次~6克。
88、黄连丸
缘起出处《朱氏集验方》卷六。
方组:黄连、吴茱萸等分
炮制:上二味各等分,同炒令紫,色不得过黑,去茱萸,只以黄连一味软饭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米饮下0~50丸,每日二服;更以胃风汤煎,如法吞下。
此药食清热止血。用于肠风下血。
各种有缘起出处的黄连丸共计:4种,依次第因人而异应用。具体用法依《药食不分说明书》实相实证。
以上世出世古方新用药食及永宁禅寺世出世医方明仁术救助会效信药食等共9种,若依地水火风空应环境教学有百千万个内方外方方外方。
准大六学徒释新贤法师指导,净语居士、慕乐居士诚实实相整理描述、打印、上传,发送,祁州识别真假药食基地求学的四类学徒十九人同步示范。此是实相描述的草稿,不计表相,但看编者发心,过与不及,命终为期常住众依主修、选修、辅修教材尤《三张处方草稿》实证教案及自缘起出处诚实实证实相全过程增减回复,若不回复,众必依规矩戒律上敬下和乃至六和诚实实证实相全过程。
祈世出世传统优秀文化的儒释道或高僧或大德或老师或医生或内方家或外方家或方外方家者自学自治自救有缘起出处的内方、外方、方外方依缘起出处增减,最终达到让四类学徒彻知未病预防、已病临床治疗、高危疑难大病、暴死病、烈性传染病、仁术救助、死亡前后卧床仁术救助及仁术救助后康复者将息调养及饬终追思荐亡等实相仁术救助全过程实相。让老百姓生死不花钱。使十方受苦众生远离诸病苦难,知病苦实相是无上大药恳切用方外方功德利益巨大。
(师父示范出世医方明缘起出处)
出世医方明所述病苦部分缘起出处:《安士全书》《印光法师文钞》《法苑珠林》等主修教材
夫三界遐旷,六道繁兴,莫不皆依四大相资,五根成体。聚则为身,散则归空。然风火性殊,地水质异,各称其分,皆欲求适。求适之理既难,所以调和之乖为易。忽一大不调,四大俱损。如地大增,则形体膖黑,肌肉青瘀,症瘕结聚,如铁如石。若地大亏,则四肢损弱,或失半体,或偏枯残戾,或毁明失聪。若水大增,则肤肉虚满,体无华色,举身萎黄,神颜常丧,手脚潢肿,膀胱胀急。若水大损,则瘦削骨立,筋现脉沈,唇舌乾燥,耳鼻燋闭,五脏内煎,津液外竭,六腑消秏,不能自立。若火大增,则举体烦?,燋热如烧,痈疖疽肿,疮痍溃烂,脓血流溢,臭秽竞充。若火大损,则四体羸瘠,腑脏如冰,焦膈凝寒,口若含霜,夏暑重裘,未尝温慰,食不消化,恒常呕逆。若风大增,则气满胸塞,腑胃痞隔,手足缓弱,四体疼痹。若风大损,则身形羸瘠,气裁如线,动转疲乏,引息如抽,咳怱噫哕,咽舌难急,腹厌背蠒,心内若冰,颈筋喉脉,奋作鼓胀。如是种种,皆是四大乍增乍损,致有痾疾。既一大婴羸,则三大皆苦。展转皆病,俱生煎恼。四大交反,良由苦报。无愧无耻,无恩无义。常随四时,资给所须。昼夜将养,未曾荷恩。片失供承,便招病苦。既知无恩,徒劳养育。纵加美食华服,终成粪秽。但趣得支身,以除饥寒,终不为汝踵前蓄积。以劳我心,废求修道。良田身为苦器,阴是坯瓶,易损难持。四大浮虚,互相乖反;五阴缘假,多生恼患。所以禀形人世,逢秽浊之时;受质伪身,居怖畏之境。幽冥无量,鬼神恒沙。种族尤多,草筹未辨。或依房依庙,附岳附丘。凡有含灵,并皆祇响。致使神爽冥昧,识虑昏茫。至於寤寐,多有恐怖。庶得临危摄念,无俟三称;在崄逢安,宁劳千遍。愿增益神道,加足威光,以善利生,无相恼害。诚言可录,信验有徵矣。
如《佛说医经》云:“人身中本有四病:一地,二水,三火,四风。风增气起,火增热起,水增寒起,土增力盛。本从是四病,起四百四玻故土属身,水属口,火属眼,风属耳。火少寒多目冥。春正月、二月、三月寒多。夏四月、五月、六月风多。(以西国夏中多风热,微不同汉地也。)秋七月、八月、九月热多。(西国於此秋时,热始隆盛,亦不同汉地也。)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有风有寒。何以故春寒多者?以万物皆生,以寒出故寒多。何以故夏风多者?以万物荣华,阴阳合聚故风多。何以故秋热多者?以万物成熟故热多。何以故冬有风有寒者?以万物终亡,热去故有风寒。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时得卧。何以故?以风多故身放。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不时不得卧。何以故?以寒多身缩。春三月有寒故,不得食麦豆,宜食婴米醍醐诸热物。(以西国麦冷,婴米等热也。)夏三月风,不得食芋豆麦,宜食婴米乳酪。秋三月有热,不得食婴米醍醐。宜食细米麨蜜稻黍。冬三月有风寒,阳兴阴合,宜食婴米胡豆羹醍醐。有时卧风起,有时灭。有时卧火起,有时灭。有时寒水起,有时灭。
又《智度论》云:“四百四病者,四大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病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风起故。热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火热相,地坚相。坚相故难消,难消故能起热玻血肉筋骨脉髓等是地分。除其业报者,一切法皆和合因缘生也。”
如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大患。云何为三。一风为大患。二痰为大患。三冷为大患。然有三良药治。风患者酥为良药。及酥所作饭食。若痰患者蜜为良药。及蜜所作饮食。若冷患者油为良药。及油所作饭食。是谓三大患有此三药治。如是比丘亦有三大患。一贪欲。二瞋恚。三愚痴。然有三良药治。一若贪欲起时以不净往治。及思惟不净道。二若瞋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及思惟慈心道。三若愚痴大患者。以智慧往治。及思惟因缘所起道。是谓比丘有此三大患有此三药治。
人得病有十因缘:一、久坐不卧,二、食无贷,三、忧愁,四、疲极,五、淫泆,六、嗔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风,十、制下风。从是十因缘生玻有九因缘命未当尽,为其横死。”
如《僧祇律》云:“若道逢出家五众病人,即应觅车乘驮载,令如法供养。乃至死时,亦应阇维殡埋,不得舍弃。病人有九法成就,必当横死:一、知非饶益食而贪食,二、不知筹量,三、内食未消而食,四、食未消而摘吐出,五、已消应出而强持,六、食不随病,七、随病食而不筹量,八、懈怠,九、无慧。”
又《金光明经》云:“佛在世时,有持水长者,善知医方,救诸病苦。持水长者有子,名曰流水。端正第一,威德具足,受性聪敏,善解诸论。见诸众生受诸苦恼,时长者子即至父所,说偈问言:
云何当知,四大诸根,衰损代谢,而得诸病?云何当知,饮食时节,若食食已,身火不灭?云何当知,治风及热,水过肺病,及以等分?何时动风,何时动热,何时动水,以害众生?时父长者,即以偈颂,解说医方,而答其子:三月是夏,三月是秋,三月是冬,三月是春。是十二月,三三而说。从如是数,一岁四时。若二二说,足满六时。三三本摄,二二现时。随是时节,消息饮食;是能益身,医方所说。随时岁中,诸根四大,代谢增损,令身得玻有善医师,随顺四时,三月将养,调和六大,随病饮食,及以汤药。多风病者,夏则发动。其热病者,秋则发动。等分病者,冬则发动。其肺病者,春则增剧。有风病者,夏则应服,肥腻咸酢,及以热食。有热病者,秋服冷甜,等分冬服,甜酢肥腻。肺病春服,肥腻辛热。饱食然後,则发肺病;於食消时,则发热玻食消已後,则发风玻如是四大,随三时发。病风羸损,补以酥腻;热病下药,服呵梨勒。等病应服,三种妙药,所谓甜辛,及以酥腻。肺病应服,随时吐药。若风热病,肺病等分,违时而发,应当任师,筹量随病,饮食汤药。”
回向忏悔偈: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唯愿慈悲哀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我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回向愿生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救助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永宁禅寺介绍师承教育师资考证评估委员会
永宁禅寺世出世医方明仁术救助会
诚实实证实相教育全过程缘起出处示范
农历:戊戌狗年二月初十二
洋历:08年0月8日
佛历:二五六一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