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叠山理水的全新高度,家国梦境的不朽传奇——《汴京艮岳梦》
近日读郭建龙的《汴京之围》,除了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一代帝国迅速衰亡的历史,以及背后的大量细节,作品中吸引我的还有一座叫做“艮岳”的皇家园林。
描写艮岳的篇幅不算多,但开篇以运石建园为楔子,尾声借祖秀的游历来感慨消失的艮岳,前后呼应对照着北宋国运的兴亡,令人无限唏嘘。
多年前,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园林,出现在当时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北宋汴京城。艮岳,始建于宋徽宗时期政和七年(年),竣工于宣和四年(年),园林的设计师正是艺术造诣极高的宋徽宗本人。
艮岳不再是“一池三山”的典型园林,而是一座以山水画为蓝本,富有诗情画意、宛自天开的世外仙境。园中遍布着奇石古树、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和亭台楼阁,一草一木一石一景皆有出处,有着“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的美誉。
艮岳初完工后,宋徽宗还御制了一篇《艮岳记》,其中赞叹道:
峰峦崛起,千叠万复,不知其千里,而方广无数十里,四向周匝,徘徊而仰顾,若在重山大壑幽谷深崖之底,而不知京邑空旷坦荡而平夷也。
艮岳以万寿山为主峰,寿山为次峰,四周山体围绕,远近呼应,高高低低,重重叠叠,用十里之山建造出了千里山川的气势,置身在这座人工园林的山中,仿佛亲临绵延千里的峰峦幽谷中,根本想不到汴京城竟是一马平川的平原,由此可窥艮岳叠山技巧之高超。
《艮岳记》中还记载了不少的水景,比如:
驱水工登其顶,开闸注水而为瀑布,曰紫石壁,又名瀑布屏瀑布下入雁池,池水清泚涟漪沼水西流为凤池,东出为研池
艮岳引入景龙江水为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水系,包含了瀑布、湖、池沼、溪涧、深潭等各种形态的水景,宛若一副“左山而右水,沿溪而傍陇,连绵而弥满,吞山怀谷“的绝美山水画。
多年后的今天,这座美轮美奂的仙境园林,已经随着汴京城一起深埋在地下十米处。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清明上河图》看到当时汴京城之繁华,遗憾的是我们无法窥见艮岳之美,因为就在艮岳建成的第五年北宋发生了“靖康之变”,这座园林随着帝国的倾覆而毁。而且,作为一座皇家园林,见过艮岳并有所记录的人也寥寥。
不过,艮岳与北宋有着无法割裂的纽带,我们跟随历史便可以看见它无处不在的身影。
一、艮岳之始
建造艮岳的念头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找到答案。
·兴趣爱好
艮岳的发起人就是宋徽宗,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位“文人皇帝”赵佶。
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儿子,在他3岁的时候,他的哥哥——9岁的赵煦(宋哲宗)就已经当皇帝了,因此赵佶从小就没学过帝王之术,也不喜欢儒家经典,反而醉心于笔墨丹青、射箭骑马、茶艺古玩、奇花异石、园林设计等,尤其在书法绘画上极有天赋,他性格风流轻佻,生活放浪形骸,犬马声色,非常符合一个闲散王爷的形象。
可哲宗在2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因为没有留下子嗣,只能从弟弟里面挑选皇帝。根据立长的原则,再加上比赵佶年长的申王瞎了一只眼睛,赵佶便被太后推上了皇帝之位。
一位艺术家当上了皇帝会怎么样?当然是把他喜欢的艺术都发扬光大。
比如开创画学,正式纳入到科举考试,开设画院招揽天下的画家。
比如改造、修建居住的宫殿,甚至亲自建造一座山水园林。
·风水之说
徽宗时期道教风靡,徽宗本人就号称“教主道君皇帝”,在他登基之初,子嗣稀薄,北宋著名的道士华阳先生对他说,“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但形势稍下,傥少增高之,则皇嗣繁衍矣。”将地势抬高即可多子多孙,最好的办法不就是建成假山嘛?徽宗的兴趣爱好完美地契合了这个理由。
艮,在八卦之中代表山,在方位之中则代表东北方,一切似乎都那么地顺理成章。
·建园造势
不过宋朝皇室一向提倡节俭,建造园林花费巨大,如何向群臣和百姓解释呢?
当时的宰相蔡京看出了徽宗的心思,喊出“丰亨豫大”的口号,说宋朝的礼乐制度和宫室规模都如此简朴,连使者觐见都有鄙夷之色,应该广建宫殿、重修礼乐以振帝国雄风。如此口号正对徽宗胃口,徽宗欣然接受。
在徽宗看来,建造艮岳简直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
二、艮岳兴,百姓苦
艮岳占地面积约亩,规模巨大,还囊括天下奇物,需要花费无数财力人力物力,北宋真的如此“丰亨豫大”吗?
·取之于民,用之于皇帝
艮岳建造之前,徽宗已经小试牛刀,修建了大型的宫殿群延福宫和上清宝箓宫,北宋的财政渐渐难以满足徽宗的兴趣爱好,钱不够花了怎么办?
这可难不倒徽宗身边不乏理财专家,他们通过一系列财政改革,为皇上开辟新的财源,实际上这些改革都是取之于民。
比如设立公田所,北宋初期有一些田是无主的,但慢慢地有人开始耕种,徽宗的理财专家们开始打起了这部分田的主意,要求这些田化为公田,农民需要交纳公田钱才能耕种。公田所就是清查民间无主的土地,并登记在册,以增加税收。不仅如此,为了多增加收入,公田所还在丈量土地时做手脚,也就是把用来丈量的长度单位“尺”缩小为“乐尺”,如此换算,土地生生地多出了8%,税收也就响应增加,农民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
·强取豪夺
此外,为建园还需搜罗全国各地的奇花异木,嶙峋美石等等,《艮岳记》有记载:
灵璧太湖诸石,二浙奇竹异花,登莱文石,湖湘文竹,四川佳果异木
徽宗将次任务交给了擅长推山造园的宠臣朱勔。朱勔在苏州设立了应奉府,花费大量公家财产为徽宗运送奇石珍宝,号称“花石纲”。凡是朱勔看上的东西,不管是一块石头,还是一棵树,他都会以天家之名,千方百计地强取豪夺,物件太大运不出去,不惜拆毁百姓的院墙大门。
实际上,朱勔等人利用天家为借口,收刮民脂,中饱私囊,大部分的物品都落到了他们自己的口袋。
“花石纲”事件让百姓们不堪受扰,苦不堪言,这直接引发了北宋规模最大的人民起义——方腊起义。半年时间,义军一共破了六个州,五十二个县,引起了朝堂的重视,徽宗不得不撤回了北伐的军队去镇压起义。
·倾举国之力
《汴京之围》的楔子一开篇就提到,艮岳中心一块约15米高的太湖石的详细运输途径。试想一下就算放到现代,运一块五层楼高的石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是在缺乏机械的古代?但是朱勔不负圣意,动用整个中央帝国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来做到了:
首先是建造巨船,派人潜水绑上绳索,用巨船将石头拖出水;然后沿着京杭大运河、长江、淮河一直北上,直到汴河;船只太重,走不动的地方就用数千民夫在岸上拉纤;汴河狭窄,船只经过桥梁和水门时,将桥梁和城墙拆开。
这块太湖石的到来也意味着艮岳的建成。巧的是这块石头到来的第二年,徽宗通过岁币买回了金人打下的燕京六州。他认为这块石头为北宋带来了好运,便为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昭功敷庆神运石”,还给它封了个爵位,号称“盘固侯”。
收复疆土,盛世造园,北宋朝堂沉浸在一片“丰亨豫大”的狂热中,仿佛这样的盛世还能延绵百年,他们歌颂艮岳之美、赞扬皇帝贤德,却鲜少有人提及百姓之苦。
三、艮岳亡,帝国倾
艮岳于年建成,靖康元年也就是年底,汴京被金军包围,艮岳在战乱之中一点点地被瓦解。
·凿石御敌,伐木御寒
金军围困汴京的时候,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守之战,但防守后期,汴京的炮弹已经不够了,而且寒冬大雪纷至,百姓饱受饥寒,当时的皇帝宋钦宗想起了父亲的杰作艮岳。
艮岳的山都是石头堆成的,钦宗便下令凿碎石头充当炮弹来御敌;大雪绵绵之时,城内的柴火已经用完,钦宗下令开放艮岳给百姓们避免,百姓可以入园砍伐树木充当柴火来御寒。部分奇石古树就这样光荣的牺牲了。
更可悲的是,由于朝廷无暇管理汴京,而园区又难以满足所有的百姓,艮岳成为了流氓强盗的目标,从而引发了一场暴乱。园内的树木被砍光,亭台楼阁被拆毁,珍禽走兽被烹煮,百姓抢夺斗殴,死伤数百人。
这座空前绝后、费劲举国之力的世外仙境,在短短几个月内就随着帝国的倾覆而被毁掉了。
·遗石各地,自成景观
金军占领汴京后,将艮岳的部分奇石作为战利品,不远千里北运往燕京,往后的数十年间,金国修建宫殿都会派人去汴京把一些太湖石、灵璧石给拆下来运到燕京,现如今置于北京的北海公园等地方。
宋高宗赵构受其父亲徽宗帝的熏陶也喜欢奇石园林,在金人撤离汴京后,他也派人将艮岳的部分石头运到新都杭州,放在自己的御花园内,延续着艮岳的血脉。
还有一些奇石因为战争未送到艮岳,散落在沿途各处,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比如江南三大奇石之二——苏州的瑞云峰、上海的玉玲珑。
正如《汴京艮岳梦》所说:后世的万千园林都有艮岳的身影。
艮岳作为当时叠山理水的新境界,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仍值得研究;但不可否认,不计成本地修建,造成了北宋财政亏空,苛税改革和收刮奇珍让百姓苦不堪言,直接引发了人民起义,让北宋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虽然艮岳不是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但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帝国倾覆的导火线之一。
梳理艮岳,也是倾听历史,告诫人们吸取经验教训,启发人们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如何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