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生不老客追寻安顺桥的历史真像 [复制链接]

1#
追寻安顺桥的历史真像

作者▏长生不老客

说起成都的安顺桥,那可是大大有名。一是据说元代马可·波罗游记中就对成都的安顺桥大加赞赏;二是安顺桥是清代到民国时期成都市区内仅有的三座廊桥之一,并且是其中最大的(另外二座廊桥是万福桥和十二桥)。三是据说年和年的两次大洪水,都有人站在安顺桥上观水时桥被洪水冲垮,造成惨案,影响很大;四是现在新修的安顺廊桥成了拍客的最爱,在网上随意就可以找到很多的安顺廊桥照片。

但是,现在有一些媒体,在介绍安顺桥时东摘西抄,不认真核实,错误百出,甚至有些正式出版物也有不少错误,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文章,让大家了解真实的安顺桥。

古安顺廊桥的位置在南河上现在的合江亭上游约有米处,桥的北岸以前叫大安横街(现在的滨江东路),桥的南岸是以前的万年桥街东头(现在的江天路)。现在的新安顺廊桥则在合江亭下游约多米处。古安顺廊桥早已不在了,新安顺廊桥就在河边上,大家随时可以去看,我就不多说了。下面重点来说说古安顺廊桥的几个问题。

一、古安顺桥是何时所建

关于安顺桥的最初建筑时间,有多种说法。

说法1,百度中是这么说的:“安顺桥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的建筑踪迹可以追溯到元代。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安顺廊桥是他印象中较为深刻的四座大桥之一。”

这种说法没有提出任何依据,只是为了与马可·波罗拉上关系而提出的,不足为凭。

说法2,华西都市报年8月19日登载了一篇标题为“安顺廊桥,构建成都历史的古桥”的文章,其中说道:“安顺桥何时建造,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年(元朝至元一十四年)前后。民俗学家刘孝昌先生考证说,年(清乾隆十一年),华阳县令安洪德在元代旧廊桥的基础上,重修了一座以砖石为基础的风雨廊桥,自题匾名“安顺”。”

这种说法也有很多问题:年造桥也没有提出依据,那时造的是不是廊桥更是问题,从年到年中间隔了将近年,木桥早就应该损坏了。但后文中却默认元代造的就是廊桥,并且安洪德就是在元代旧廊桥的基础上重修的,这种说法显然是想当然了。

下面我们看看正史上是怎么说的。查清代嘉庆21年(年)的华阳县志:“安顺桥,旧名长虹桥。治东城外大佛寺前。跨内江,长二十丈,阔一丈,架木为之,上覆以屋。创建年月无考,乾隆十一年()年邑令安洪德重修,并题额。”按华阳县志的说法,安顺桥创建年月已经不可考,但从年以后确实是廊桥。既然创建年月不可考,当然也不能排除前二种说法那样是元代修建的。那么安顺桥是不是元代修建的呢?

再查明代天启(年-年)年间的成都府志,其中关于成都的桥梁(从页到页),桥名共有七页之多,但其中并没有安顺桥(或长虹桥)。见图1。(因府志中桥梁太多,我只列出了第页)

图1明代天启年间成都府志中的桥

我特别仔细核查了处于东边和南边的桥,不管那桥叫什么名字,但其中也没有一座可能是安顺桥的。府志中其它小河上的桥有可能遗漏,但南河与府河上的大桥应该不会遗漏,可见在明代成都并没有安顺桥或长虹桥,那么说安顺桥在元代创建显然是想当然了。

二、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的到底是哪座桥

马可·波罗(年—年)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他在年到过成都,回去后在《马可·波罗游记》里“成都府省与大江”中写道:“有许多大川深河发源于远处的高山上,河流从不同方向围绕并穿过这座城市,供给该城所需的水。这些河流有些宽达半英里(约米笔者注),有些宽两百步(约米笔者注),而且都很深。城内有一座大桥横跨其中的一条大河,从桥的一端到另一端,两边各有一排大理石桥柱,支撑着桥顶,桥顶是木质的,装饰着红色的图案,上面还铺着瓦片。整个桥面上有许多别致的小屋和铺子,买卖众多的商品,其中有一个较大的建筑物是收税官的居所。所有经过这座桥的人都要缴纳一种通行税,据说大汗每天仅从这座桥上的收入就有一百金币。”

马可·波罗记述的这座桥,有人认为是安顺桥。也有人认为是万里桥。在现在新修的安顺廊桥上就有马可·波罗的雕刻,见图2。

图2新安顺廊桥上的马可·波罗雕刻

明显他们认为马可·波罗记述的是安顺桥。

华西都市报年8月19那篇文章中说:“马可·波罗尤其对著名的安顺廊桥作了详细记载,‘安顺桥非常宏伟,全身由大理石砌成,桥的两头有桥栏和桥楼,中间还设市,还有守岁(收税?笔者注)的人,整个安顺桥气势磅礴,宏伟巨大,是锦江上一个了不起的建筑。’”

对比马可·波罗游记的原文,原文并没有指明安顺桥,没提到桥两头有桥栏和桥楼,也没有提到锦江,可以看出华西报的这篇文章随意性很大,按自己的需要任意编造。

其他还有一些认为马可·波罗记述的桥是安顺桥的就不再列举了。

我认为马可·波罗记述的不是安顺桥而是万里桥。

理由如下。

第一,安顺桥在马可·波罗来成都时存不存在都是问题,但万里桥却是自秦代李冰治水以来就有,并且一直在原地未动地方。第二,安顺桥即使在元代就有,但是不是廊桥也无法确定,但万里桥在宋代就是廊桥,这是有文字记载的。

宋代刘光祖(年—年)在《万里桥记》中写道:“赵公之镇蜀也,……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前帅沈公尝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增为石鱼,鲡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为木而屋之。”说的是北宋一位沈公(沈义伦笔者注)对万里桥进行过维修加宽,但是修得很简陋,与万里桥的地位不相称,而且容易损坏,不耐久。于是赵公下令对桥进行改造,用石头砌成鱼形的桥墩,把河水分为五道(即桥有五孔),并在桥上铺设木梁和木板,上面还用木料修建了房屋一样的桥廊,成为风雨廊桥。

其中说的赵公应该就是赵汝愚(年—年),他在年出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到年离开四川。那么他修万里桥就应该在那几年之间。马可·波罗年到成都,距赵汝愚把万里桥改修为廊桥刚好年。所以马可·波罗记述的廊桥极大可能是万里桥。

三、古安顺廊桥到底什么样子

年安洪德修的安顺廊桥已经在年的大洪水时毁去,只剩下石头砌成的桥墩。现在见过安顺桥原貌且有记忆的人起码有80岁了,少之又少。现在有些媒体上介绍安顺桥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我们先来看几个介绍。

华西都市报年8月19日登载的文章“安顺廊桥,构建成都历史的古桥”,文章中插入了一张照片介绍说是40年代的安顺桥。见图3。

图3华西都市报文章中的古安顺桥

四川文艺出版社年出版的《成都,我们的家》画册,其中的安顺桥是这样子的,见图4。

图4《成都,我们的家》中的古安顺桥

袁庭栋编写的《成都街巷志》修订版中介绍的安顺桥,见图5.

图5《成都街巷志》中的古安顺桥

三种正式的出版物,三张照片,三座不同的桥,都说是古安顺桥。其他网上自媒体上的文章就更不用说了。那么真正的古安顺桥到底什么样子呢?

图3华西报上的那张照片,并不是安顺桥,而是30年代的万里桥。大家可以参见我在“行脚成都”上发表的“万里桥,留下无数成都人的记忆”一文,其中有很多万里桥的老照片,大家对比一下就可以晓得图3是万里桥。

图4照片出自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画册《成都,我们的家》,那本画册全部是百年前曾经在成都工作生活过的加拿大传教士、医生等人,他们把当年拍摄收藏的老照片汇集成册印成此书,并命名为《成都,我们的家》,表达了他们对成都的深厚感情。我敬佩他们对成都的友情。但我不晓得那张照片上是哪里的桥,多半是因为时间久远搞错了,而被错标注成了安顺桥,后面我会证明那决不是安顺桥。

图5《成都街巷志》的那座桥是不是古安顺桥呢?这个问题还不好下结论。先看看《成都街巷志》上安顺桥的介绍:“安顺桥原名长虹桥,最早的建桥时间已经无从知晓,只知道它被命名为安顺桥和它的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乾隆十一年(年)。由当时的华阳县令安洪德主持重修的安顺桥,是一座七洞的木质廊桥,长20丈,宽1丈,桥上架有风雨长廊,在当时应当算是比较大的桥梁(就桥洞数量看在成都城区仅次于九眼桥,与万里桥相当,在木桥中居第一)。”

《成都街巷志》对安顺桥的描述是採用的是华阳县志上的说法,注意其中提到安顺桥是七洞木质廊桥。数一数图5照片中的桥洞,照片上已经看到有九个桥洞,右边还没有完全照出来,如果照片中间的桥楼是在正中且左右对称的话,那么照片中的桥应该是十个桥洞,与文中说的安顺桥是七洞不符,自相矛盾。要么照片不是安顺桥,要么文章中说安顺桥是七洞就说错了。

下面先来追寻照片的来历。图5上注明照片是一个名叫甘博的美国人拍摄的。我有一个网友手边正好有甘博拍摄的全部照片及英文资料,他说甘博拍了照片后都作了记录。我从他那里拿到了那张照片及说明,见图6.

图6甘博年拍摄的桥梁照片及说明。

图6中37A是胶卷的编号,是照片的编号。那张照片按甘博的标注是灌县的桥,并不是成都的安顺桥。

到这里为止,似乎走入了死胡同,《成都街巷志》说甘博拍摄的那张照片是安顺桥,但甘博本人却说拍摄的是灌县的桥。

这条路走不通,那就走另一条路看看。

既然甘博说拍摄的是灌县的桥,那就查一下灌县是不是有这样的桥。于是我又查了灌县县志和其它资料,把县志中记录的桥梁一一比对,但没有一座桥是像图6那样的。灌县最著名的就是南桥(旧名普济桥),见图9。

图9灌县的古南桥(普济桥)

图9右下部可以看到桥下是木头支架,而图6中的桥是石头桥墩,两者完全不同。

这又出现一个新问题,甘博说他自己拍的是灌县的桥,但灌县县志里却查不到那座桥。要么是甘博自己记错了,要么是县志的记载不完整。但这两种情况都无法证实,这条路又断了。

后来我在一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