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年后,房子会变得抢手还是滞销 [复制链接]

1#
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年的楼市,那就是:调控常态化。以前,楼市的调控政策忽而出现,忽而消失,一会限购,一会又解除,一会收紧,一会再放松,房企和购房者总是在“猜谜”,猜调控何时到来,猜消息何时落地。今年不同,即便前几个月楼市出现了所谓的“小阳春”和“由春入夏”,许多人预期新一轮行情既将到来,随后的情势却急转直下,调控政策根本不给投机者任何机会。来自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年1-8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高达次,创出历史记录。相比年1-8月份的次,这个数字上涨了17%。累计次数刷新了房地产调控记录。仅仅8月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就多达60次。1月到7月的调控次数分别为68次、21次、15次,60次、41次、46次和56次。所谓“常态化”,指的就是这种情况,限购、限售的措施自不必说,禁涨、限价、限签,修改土拍规则,房地产融资被“掐住”,全方位的措施,确保房地产稳步前行。正因为如此,关于楼市前景的争论越发激烈,在前不久举行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各路专家们更是围绕15万亿的楼市争执不休。以目前的趋势来看,以后10年的房子,会变得更“抢手”还是“滞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看未来房地产的需求。很多专家都尝试量化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比如,经济学家李奇霖此前测算过,预计未来11年,全国住房需求是79亿平米,而-三年时间内,就已经透支了11亿平米,占比达9%。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新动能研究室副主任邹士年发表认为,年到年,可能有一亿多人要进入城市,虽然25到40岁的购房主力人口减少万,但城镇住房的配套率从75%提升到90%,按照每年万到万套来讲,仍然能够提供8年左右的需求。但是,无论是万套购房需求,还是79亿平米的住房需求,都是依据算法得出的预测,无法成为共识和定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房地产需求,肯定会下降,只是速度快慢的问题。举个例子,我国25-44岁人口数量,在年就达到了顶峰,其人数下降也使得房地产和汽车需求进入了下降周期。汽车销量近两年的降幅大家有目共睹,只是楼市走弱的趋势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不过,根据预测,至年,25-44岁的劳动力人口每年减少万人,到年,每年会减少万人。到年,每年减少幅度高达万人。消失的劳动力人口,意味着长期的购房需求也会消失,毕竟,只有年轻人的婚房,中小学生的学区房,中年人的改善房,才是拉动楼市增长的核心动力。由此来看,房子会不会“滞销”我们很难预测,但肯定不会变得比现在更“抢手”。第二,看未来城市群的分布。最近两年,“城市群”的概念兴起,原来买房是看城市的吸引力,现在是看整个区域城市群的活跃程度。房产研究机构克而瑞今年公布了《年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前景排行前10的城市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对比沿海,中西部显得有点“单兵作战”的感觉。其中,成都市场热度比较高,取代武汉成为TOP5中的一员;郑州市场热度上涨显著,取代重庆首次进入前景排行榜TOP10。此外,四个一线城市中上海依旧领跑,广州超越北京,上升一位,排在第二位,深圳与上一年位次相同,依然排在第4位。从资源集中度情况来看,前景排行TOP50城市中,有31个城市是一二线城市,19个三四线城市,这50个城市拥有全国30%的常住人口,集中了61%的房地产开发投资。答案很明显,假如你所在的地方,属于这些人口、教育、医疗、商业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群,即便不在京沪广深这样的核心城市,10年后,中心城区的房子依然会“抢手”。反过来说,假如你所处的城市远离热点区域,交通不便、人口常年流出,或者处于城市群边缘地带,大量的房屋供给之下,无法获得人气效应,未来的房子必然会“滞销”。第三,看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模式”变化。何为金融模式?年以后,最重要的抵押品就是房地产。各城市进行土地开发、招拍挂,将生地整成熟地,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支持,或者直接在市场发债融资,而中小企业的融资,也基本依赖老板和企业主的房屋抵押,更不用说个人购房者及房企的贷款了。也就是说,这些年来,房子就是最好的信用抵押物,资金优先流入房地产当中,每年15%以上的M2增速,让房产的保值增值属性凸显。但是,围绕“房子”加上高杠杆,虽然刚开始增长很快,但终究不可一直持续下去,未来房产的抵押品属性必然会降低。比如体量持续扩大的租赁房和保障房,比如接力“棚改”的“老旧小区改造”,比如今年各城市开始尝试修改土拍“价高者得”的规则,以此来遏制地王的产生。一个两个措施可能影响并不大,但是,如上文所说,这些措施一个接一个,形成了一张大网,房地产加杠杆的空间已经很小了,10年之后的楼市,其“金融模式”与现在截然不同,房子失去了抵押信用品的特征后,很难再变得“抢手”。综上所述,未来的楼市,既然看宏观上的购房需求减少与否,又要看城市群变迁、人口流动,以及房地产金融模式的变化,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怎么变,房子再想像以前那样抢手,已经不现实了。经济学家梁中华此前讲的一番话,应该能点醒购房者。他说,往前看,一方面土地购置投资在明显降低,另一方面,销售端仍是领先指标,预示着投资下行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土地成交降温那么多,没有那么多土地,房地产新开工、施工面积增速都会下降。梁中华认为,与以往下行周期不同的是,之前房子主要集中在开发商手里,迫于资金压力,房企会选择降价销售,地产下行周期也会较快。但是,本轮下行周期,房子主要集中在居民手里,尤其是在二手房市场不发达的小城市,居民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一般会选择“抗一抗”。因此,参考专家给出的答案:本轮地产周期尽管会下,但下行速度也会变慢。这句话,恰恰是未来楼市要走的路,也是本文想阐述的观点,假如你看到人口、房地产模式、城市群的变化,就觉得房价会短期快速下行,这也是不现实的,“稳中有降”,“大小城市分化”,“慢跌”,“缓跌”,才是未来的主要特征。归根结底,对购房者而言,假如手里略有积蓄,换一套自住房未尝不可,假如你想把手中的闲钱都换成房子,甚至还想加杠杆囤房,还是早点清醒比较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