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31229/4319047.html前祀黄氏后祀欧阳氏
历史评价:明尚书葵峰黄光升撰欧阳詹故宅碑记曰“闽自唐欧阳詹始举甲第进士,文章卓然,声名籍著,为世所重,后有慕詹者继以仕进;能文者必言欧阳公詹,而能学者必言黄公仁颖”。
《闽政通考》云:“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潘湖翁状元黄仁颖撰曰“文章腾於江淮首登龙榜,声名达於京师身到凤池。理学家朱熹撰潘湖欧阳詹故宅对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潘湖八世孙尚书黄光升撰曰:行周文德青天白日,甲第儒业昭华史书。潘湖九世孙金墩文山开族祖榜眼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撰曰:甲第当年龙虎榜,湖山千古薜萝情。十二世孙清大学士潘湖叟黄锡衮撰曰:“詹为闽文祖,后贤者皆其属孙;詹为闽文宗,后贤者皆其弟子”。
位于潘湖村南面的鄱湖宗祠,建筑面积平方米,砖石门墙,红琉瓦顶,中门大开,是一座典型的闽南式建筑。祠堂的大门匾额,书有“鄱湖宗祠”四个金字。“潘湖古村名,祠堂名是取自地名。两边门联则书“江夏传芳扬祖德,金墩衍派振家声”,一对联道出了潘湖黄氏的来源。
历史评价:明尚书葵峰黄光升撰欧阳詹故宅碑记曰“闽自唐欧阳詹始举甲第进士,文章卓然,声名籍著,为世所重,后有慕詹者继以仕进;能文者必言欧阳公詹,而能学者必言黄公仁颖”。
鄱湖宗祠
鄱湖宗祠位于潘湖村南面,濒临九十九溪。最早原为八闽科甲第一人唐代欧阳詹的府第。欧阳詹字行周唐进士四门助教。后世唐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唐进士韦中令门下欧阳澥、后唐状元掌院学士黄仁颖、南唐乡贡进士欧阳偃、宋观文殿大学士欧阳珣、元处士天麟黄权、明儒林学士黄永、明进士龙游知县黄应、潘湖八世孙明进士户刑尚书黄光升、潘湖九世孙明榜眼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清潘湖叟清大学士黄锡衮、清洪濑金墩黄士藻、清湖口台湾知府黄立本承行周之风接踵而至。还被称为“八闽文化先驱者”。——《闽政通考》云,“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清潘湖叟大学士黄锡衮撰曰:詹为闽文祖,后贤者该其属孙;詹为闽文宗,后贤者皆其弟子。晋江各族氏的祠堂每见在大门匾额上开宗明义标明所属的姓氏,唯独池店镇潘湖村的“鄱湖宗祠”例外,因为这是一座合祀欧阳氏、黄氏的祠堂。
《闽政通考》云:“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潘湖翁状元黄仁颖撰欧阳詹故宅联曰:“文章腾於江淮首登龙榜,声名达於京师身到凤池”。理学家朱熹撰潘湖欧阳詹故宅对联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潘湖八世孙尚书黄光升撰曰:“行周文德青天白日,甲第儒业昭华史书”。“闽自唐欧阳詹始举甲第进士,文章华国声名蔚著为世所重,后有慕詹者继以仕进,能文者必言欧阳公詹,而能学者必言黄公仁颖”。潘湖九世孙金墩文山开族祖榜眼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撰曰:甲第当年龙虎榜,湖山千古薜萝情。十二世孙清大学士潘湖叟黄锡衮撰曰:“詹为闽文祖,后贤者皆其属孙;詹为闽文宗,后贤者皆其弟子”。宋天圣二年()建为欧阳氏宗祠。元末明初,欧阳氏外徙者多,潘湖村田宅产业遂由人赘欧阳家的黄氏所承继。黄氏一族繁衍,于明万历四十二年()集资重修欧阳氏故祠,以前殿祀奉黄氏列祖,后殿祀奉欧阳外祖,易名“鄱湖宗祠”。又经清乾隆九年()、同治四年()、光绪元年()几回重修,扩建宗祠为三开间四进格局。年,因宗祠年久失修,后落坍塌,由旅菲潘湖、庵上宗亲捐资,以土木结构复建后落。年,曾修葺后落门面。年,族人捐资万元,重建祠堂一至三进。鄱湖宗祠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石构门墙,砖石山墙,红色琉璃瓦顶。前落屋顶起三川脊,脊墙装饰剪瓷八仙图案,中落、后落屋脊各装饰剪瓷龙凤图案。凹形门路,中开大门,两边侧门对开,大门额上青石匾书“鄱湖宗祠”四个金字,门联:“江夏传芳扬祖德,金墩衍派振家声。”大门前安一对青石盘龙柱。梁枋朱漆彩绘,檐前吊筒、花篮皆雕花鎏金。水车堵石悉雕镂花鸟人物。大门两旁装青石八角透镂螭虎窗,侧堵安镂刻“捉放曹”、“三战吕布”戏曲故事的青石圆窗。白石裙堵浮雕狮子、麒麟。装饰颇为讲究。
二进号称中厅,实为一座深三间、宽三间的大亭,梁架中步宽阔,侧间略窄,粉壁间书“忠、孝、廉、节”四个擘窠大字。中厅轩朗明亮,空气流通,前后都是宽阔的石铺天井,天井里栽种着姹紫嫣红的盆花。
三进称顶厅,进深四间,梁柱、槅扇皆油漆成黑红底色,雕画描金,一派庄重富丽气象。神龛前挂着黑底金字匾额,书“金墩衍派”,两旁挂着众多匾额:有明代黄光升尚书匾;黄凤翔榜眼匾清代黄锡衮清大学士匾。以及云南新兴知州黄阳和“奉直大夫”匾、任浙江宁波同治黄鹏江“奉政大夫”匾、永乐五年恩授教谕黄栖叟“教谕”匾,有清代钦赐国子监学政黄绍用的“成均掌教”匾,黄立本台湾知府匾,清乾隆壬午科贡元黄士贤的“贡元”匾。展示着黄氏先辈人物之盛。厅前两庑墙上嵌黑色石板,铭刻着潘湖黄氏的历史、宗祠记及昭穆字行。
祠堂一至三进镌刻联对的石柱多至36对,楹联多有可观。有写祠堂地理形势的,如“三山常对峙;九水永朝宗。”“发墩山,处欧山,来狮山,无山不秀;带湖水,抱浯水,注湮水,有水皆清。”有写黄氏宗族源流的,如“由莆阳卜迁潘湖以肇基,允矣诗书踵武;自湖中分拓湮霞而衍派,快哉易礼传家。”也有合赞欧阳、黄氏族贤的,如“品望雅怀宗叔度:声名文物踵行周。”“感恩垂教泽,雅化开先,己兆十闽首学;奉政杼勋猷,宏功启后,宁第一举成名。”
第四进称后厅,犹保持年修建的小学校舍三开间门面,中厅门上嵌石匾,书“欧阳詹故居”。厅内有神龛、供桌,神龛上高挂“进士”匾额,龛内供奉欧阳氏一世至六世神主,旁挂一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乃宋代大儒朱熹为纪念欧阳詹的“不二祠”所撰。中厅壁间,绘有欧阳詹像,挂着其生平介绍及有关题词和匾额。
现存的晋江塘边《欧阳氏族谱》表明,欧阳氏在晋江潘湖住居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是一个文风兴盛的世族。
欧阳氏出自夏禹之后,禹传二十余世至越王勾践,勾践之第三子號,封于乌程欧山之阳,遂以为姓,汉初有欧阳生,又名和伯,师事伏生受《尚书》,世世相传,皆官博士。唐初欧阳询,字信本,任率更令、宏文馆学士。博经史,学王右军字体,工书翰。其子欧阳通,字元泰,亦善书法。世称“大小欧阳”。通季子昌,字伯盛,为泉州通判,因家于泉之潘湖。或日:通之孙韶,遭武后乱政,嗣值安史叛逆,俱隐不仕,力耕于南安诗山,寻徙居晋江潘湖里。见此地山明水秀,遂筑庐而居,名其地日“欧宅”,名其湖日“鄱湖”,传衍数代,子孙“环湖四十余家,弦诵相闻,宾兴(古代地方官设筵招待应举之士之谓)不乏,第几三十人。”据族谱:欧阳韶传咸,咸传素,素传徵,徵传衍,任博罗县丞,衍子三人,长善,安固县丞;次(上巩下言),潮州司仓;三子即欧阳詹,字行周。欧阳詹自幼聪明好学,文才出众。唐贞元八年()往长安应试,考中进士第二名。时与同榜者如韩愈、李观、崔群皆一代名士,时称“龙虎榜”。欧阳詹后任国子监四门助教,有《欧阳四门文集》传世。因为欧阳詹首开闽地甲第之先,所以后代文人尊他为泉地文明风气第一人。将他读书、生活过的地方,如晋江潘湖、吟啸桥,南安诗山,莆田广化寺,以及泉州清源山欧阳石室都视为名胜。在泉州建“不二祠”以为纪念。欧阳詹的后代也多有文名,其子欧阳柜,字隆之,开成三年进士;孙欧阳澥,长庆元年进士。潘湖欧阳氏一族历代仕宦的还有:南唐名将欧阳复,宋太平兴国二年进士欧阳璟,太平兴国八年进士欧阳玑,仁宗政和五年进士欧阳宣,仁宗政和二年贡士欧阳琰,治平二年进士欧阳震,大观三年进士欧阳识;元征辟知县欧阳至。
元末明初,泉地战乱多年,百姓深受兵燹之苦,潘湖欧阳氏更遭“乌蜂之变”,以至难以安居立足。谱记:“元末明兴,洪武二年己酉遭乌蜂之变,始由潘湖分散。”“及元季,非惟兵燹,抑又遭疠疫。闻之先世云,乱后遇‘乌虎’者,状如大蜂,螯人癀肿辄死,伯叔侄辈狼狈奔散,六百余年之故宅遂成丘墟。”据族谱,明初由潘湖徙居各地开基的有:
欧阳锦园,分居同安乌屿,为该派始祖。
欧阳应期,分居南安东田,为该派始祖。
欧阳迁江,分居晋邑蚶江,为蚶江派始祖。
欧阳汝禄,分居漳州征头江东,为该派始祖。
欧阳万一,分居同安鼎美,为鼎美始祖。
欧阳开泉,能诗,征辟知县,分住泉郡北门外欧厝,为九万派始祖。
欧阳三泉,分住泉郡西关外白水营乡,为白水营始祖。
欧阳芦笱,绿猗公之子,分居晋邑十一都塘滨(塘边)乡,为该派始祖。现英林镇塘边村欧阳氏人口达余人,为泉州地区最大的欧阳氏村落。
明、清时期,欧阳氏虽分居各地,仍能继承先世书香,出现许多人才。如:
九万派明代有欧阳一顺,征辟知县;欧阳德信任知县;清代有欧阳景山,翰林院待诏;欧阳汉任把总。
东田派在明代有欧阳深,号东田,嘉靖年间组织乡兵抗倭死节,奉旨特祀忠义祠、世袭指挥使。其子欧阳模,号八山,嘉靖三十八年()联捷进士,任广西按察副使,祀乡贤祠。模之子欧阳承当崇祯三年()举人。
白水营派于清代有欧阳勇任千总;欧阳登道光九年()任泉州左营中军守备;欧阳才道光二十年()任左营中军守备,欧阳玉;同治十年()任前营把总。
蚶江派明万历间有欧阳光辅任参军;清康熙廿五年()有欧阳国任浙江定海总兵左都督。欧阳国原名张国,号定庵,现有子孙一派居台湾,近年曾往晋江寻找祖地。
泉州欧阳捷,清乾隆十九年()任台湾水师游击,欧阳瑞任台湾北路淡水营把总。
迁台湾嘉义的欧阳达,雍正三年()贡士;欧阳踻乾隆二十三年()贡士;欧阳谷,乾隆三年()中武举人。
欧阳氏各支派居住分散,各自建祠堂、修族谱,然而使用的是相同的字行,即东田派欧阳模*靖年问编制的20个字:“德甫懋尔室,卿仕公侯伯,世兆锺彦良,可为宗中翼。”民国三十八年,欧阳氏各派于泉州不二祠聚会,再撰20字以续:“继祖宣仁孝,沐天福寿益,富贵荣华夏,万方仰惠泽。”
欧阳氏自洪武二年分居后,序为五房,每年二、八月值祭不二祠祖先,清雍正年间重修莆田开化寺欧阳詹墓之后,还由晋江塘边派、蚶江派(内分金门、并分安海)、南安东田派、东山内卿派、同安乌屿派、鼎尾派、安溪尚卿派(南安东田分人)、上林派、漳州长泰亨元派、莆田上欧派历年轮值往祭欧阳詹墓。
洪武初年,正当潘湖欧阳氏因“乌蜂之变”四散时,入迁潘湖的黄氏乘时兴起,承接其田庐产业,成为当地大姓。
潘湖黄氏始祖黄权字本经号天麟迁自莆田黄石金墩,按黄氏谱系算是黄帝传裔第一百一十七世,属莆田黄巷迁碧溪派。莆田金墩谱称:“千二公,近公次子,公行居二,字本经,号天麟,生(年)正月初九日,卒(年)十二月十二日,享寿八十有一。妣洪氏葬南安福泉山金墩寿山。续妣欧阳氏,讳口娘,生元武宗己酉二年()四月廿三日,卒元顺帝乙巳廿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公自兴化莆田派衍,与同胞兄弟千一公为征役故,经泉郡熙春铺市曹巷迁居晋江县南门外三十五都潘湖乡,支由金墩分派。”其谱还记载“千二公”之兄天麒讳松公,字本茂,按排行称“千一公”,迁居泉郡熙春铺仕曹巷黄氏,尊为安海(孙辈分支安平分上下金)金墩派始祖,也是当地较大的族姓。潘湖黄氏始祖天麟讳权公生三子,长仕凤、次仕龙、季仕虎,子孙繁衍日盛,不仅潘湖成为黄氏大村(现人口余众),支派还传衍陈埭庵上、石狮仑后、青阳霞浯、池店茂趣、旧铺、石头街美山、欧厝、后坑、永宁梅林、港边,南安董埔、洪濑,以至远至厦门、南京、广州、浙江青田、台湾等地。
Nama:OEIQIMINGHARTONOLahirpada21SeptemberdiIndonesia,JawaTengah,Semarang,KUDUSJalanBitinganLamaJLKetuaPTWWW.DJARUM.CNPadaOktober,kekacauansosialIndonesiameninggalkanLAMAJLbersamaayahnyadankembalikeFujianTIONGKOK.engkap,alamattinggal:tempattinggalsaatini,PanLake,Shili,Chengnan,KotaQuanzhou,ProvinsiFujian,(selainitu,No.,Bangunan5,WallStreet,Jinjiang)DistrikBarathubungan/kekerabatan:KakekPamandengancucu-grandhubungandengankakekpamanOEIWIEGWAN(lelakidengankakeksayaOEIWIEGWAIDarisaudara).SayamemilikitetapitidakadafacebookGolongandarahsayajugatipeOayah:OeiHwieTzu(MichaelTulusHARTONO)Ibu:ShenYuhua(YuhuaHARTONO)
潘湖自古有“武乡文里”之称,黄氏历代多有才俊。如后世唐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唐进士韦中令门下欧阳澥、后唐状元掌院学士黄仁颖、南唐乡贡进士欧阳偃、宋观文殿大学士欧阳珣、元处士天麟黄权、明儒林学士黄永、明进士龙游知县黄应、潘湖八世孙明进士户刑尚书黄光升、潘湖九世孙明榜眼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清潘湖叟清大学士黄锡衮、清洪濑金墩黄士藻、杏塘文魁黄朝荷、宇雅武魁黄捷高、清美参将黄甲、清湖口台湾知府黄立本承行周之风接踵而至。还被称为“八闽文化先驱者”。——《闽政通考》云,“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清潘湖叟大学士黄锡衮撰曰:詹为闽文祖,后贤者该其属孙;詹为闽文宗,后贤者皆其弟子。晋江各族氏的祠堂每见在大门匾额上开宗明义标明所属的姓氏,唯独池店镇潘湖村的“鄱湖宗祠”例外,因为这是一座合祀欧阳氏、黄氏的祠堂。五世费睢衷任广东崖州府感恩县教谕(学博);六世黄鹏江为浙江宁波府同知;黄阳和为云南新兴州知州;黄继宗为千总;十三世黄寅亮任福州府、漳州府教授;黄孙谋任水师中军营千总;黄德祥任福州府儒学正堂;十五世黄克柔乾隆壬申科举人;黄馨斋贡元;十七世黄昭禄封资政大夫;十九世黄涵轩奉直大夫。
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因人口增多,耕地不足,潘湖黄氏及其分支各派族人多有往台湾谋生、居住台湾的。据族谱不完全统计,清代潘湖各房迁台的有50余人:
十四世黄惠英、黄天浔。
十五世黄买明、黄才官、黄谅、黄会、黄高来、黄百、黄意。
十六世黄巧春、黄光渊、黄光长、黄绳花、黄姜生、黄卢英、黄雕生、黄岱、黄罩、黄注。
十七世黄妈业、黄节、黄纯、黄赐、黄允楷、黄有、黄闽郎、黄文临、黄昭禄、黄昭裕、黄克百、黄空、黄铳。
十八世黄驾、黄琼、黄胡、黄命、黄嘉烈、黄励生、黄金铉、黄金鼎、黄穆痛、黄中斋、黄梅生、黄还郎、黄甲。
十九世黄丛生、黄先奔、黄飞、黄善长、黄奄扁、黄有。
二十世黄光听、黄光劳、黄朝萤、黄鸿禧、黄朝美。
十六世黄光渊、光长兄弟渡台后,与随后而来的宗亲在台北艋甲(今台北万华龙山寺后)开发一个渡头,称“潘湖渡头”。继而有十七世黄昭禄在艋甲一带经商致富,捐资屡封奉政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黄昭禄一向乐善好施,族亲如欲往台,一切船资费用概由其支付,因而黄氏族人聚居日众。咸丰年间,洋人欲在艋甲建筑洋行,觊觎黄昭禄建于艋甲馆口的屋厦,惹动居民公愤,闹出纠纷。经官调处,屋厦终得保全。黄昭禄遂将大厦正屋及土地捐出作为黄氏家庙,以奉祀黄氏始祖及历代世祖。称“种德堂”。在台湾艋甲的黄氏,仍沿用“金墩衍派”灯号,使用的昭穆也与祖地相同,自二世祖起为“希颜孟伯于,汝际国尔甫,宗孙世克绳,昭穆进朝廷,孝友光先业,文章式典型,卿相扬祖武,叔仲衍基生,念若贤嗣远,尚书允敬承。”
黄氏族贤
黄光升(—年),字明举,号葵峰,明·潘湖垵边临漳人,父黄绶。嘉靖七年(年)举人,嘉靖八年(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隆庆四年(年)致仕,回归故里潘湖垵边。晚年著书立说于南安葵山董埔。万历十四年(年)卒,赐祭葬,赠太子少保,谥恭肃。子乔栋,以荫授临安知府。(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光升》)
黄凤翔(—年),少名凤翥,字鸣周,号仪庭,晚号止庵,别号田亭山人,祖籍潘湖,生于泉州城内熙春铺市曹巷黄宅。嘉靖四十年(年)举人,隆庆二年(年)榜眼及第,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以养亲归。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年)卒于泉州府城,年七十六,墓在泉州东郊田头亭下路虎头山南麓。天启初赐谥文简。(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凤翔》)
黄锡衮(—年),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明末清初·潘湖人,属湖口尚德天伦房,为黄权之12世孙,曾祖金湖黄守魁(滨南),祖父仁颖书院山长黄魁南,父黄振宇(明南)。明·崇祯十二年(年)举人,崇祯十三年(年)联第会元、三甲第十五名进士,授广西巡抚,不赴。入清,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康熙廿五年(年)以老谢事归里。康熙四十六年(年)五月卒于家,年八十七,诰赠太子太傅、柱国光禄大夫,谥文僖,赐祭葬。墓在晋江一都铁灶山法藏寺西南近处,茔朝潘湖。(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锡衮、黄守魁》)
黄立本(—年),字克学,号金湖,清·台湾淡水艋岬金湖人,祖籍泉州城南三十五都潘湖湖口。黄立本是湖口长房黄志夏子,黄芳琮孙,黄锡衮曾孙。恩贡生,历官台北府学训导、大兴顺天府同知,康熙六十一年(年)任台湾知府,雍正二年(年)以中宪大夫致仕在籍调用。乾隆四十五年卒于台,寿八十五;茔在台湾淡水艋岬忠山之原。(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立本》)
此外,还如明代举人、学博黄凯、宁波同知黄鹏江;清初洪濑金墩进士黄士藻、举人黄绳武、福州府教授黄寅亮、黄朝珪等。
宗祠规制
鄱湖宗祠始建于何时无考,应为明代,为黄氏宗祠。后来,由于潘湖已没有欧阳氏居住,黄氏裔孙不忍外祖失祀,而将宗祠分成前、后两殿,分别祭祀两姓先祖。
鄱湖宗祠位于潘湖村南面,建筑面积平方米,共四落,隐匿在潘湖村的小巷民房之间。从外观看来,砖石门墙,红色琉璃瓦顶,凹形门路,中门大开,是典型的闽南式建筑。
大门匾额上书“鄱湖宗祠”四个金字。门联:“江夏传芳扬祖德,金墩衍派振家声。”
前殿三落,奉祀黄氏本家列祖列宗。厅堂轩廊明亮,正中央挂着的黑底金字匾额“金墩衍派”,两边墙上挂满许多匾额,旧有尚书匾、榜眼匾、大学士匾及“奉直大夫”、“奉政大夫”、“教谕”、“成均掌教”、“贡元”等。
后殿一落,供奉外祖欧阳氏先祖牌位,包括欧阳詹及其子欧阳秬,是欧阳詹故居纪念堂。屋门上嵌有“欧阳詹故宅”字样的石匾。殿内有神龛、供桌,屋檐上高挂“进士”匾额,旁边挂有南宋·朱熹为纪念欧阳詹的“不二祠”所撰楹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周围的墙上挂满欧阳詹画像、生平简介、族谱摘录等。
每年金墩黄氏潘湖祭祖时,会先奏大乐,执事班齐,披红,然后先在主殿祭祀黄氏内祖,接着到后殿祭祀外祖欧阳氏,两边都要进宣祝文。既忆本姓先祖,又思亲家外祖,实属罕见。
黄仁颖
黄仁颖(—年),字福佑,一字幼卫,别字仁达,号潘湖翁,五代人;祖籍三山莆阳(今莆田涵江黄巷),迁居晋江潘湖,为潘湖人。
黄仁颖是唐朝御史黄滔(—年)之孙。其父黄珦(-年),字玉卿,官大理评事;母二夫人欧阳氏。有弟仁愿。(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滔》)
状元及第
黄仁颖家居潘湖,幼敏慧好学,善诗文。少年时自耕自作,每日清晨时常登上狮山甲第亭攻读。
五代·后梁·贞明三年(年)春闱,陈逖、黄仁颖通过会试;贞明四年(年),陈逖中状元,黄仁颖进士科落第。后唐·同光三年乙酉(年),黄仁颖以明经学究会试第一,后唐·天成二年丁亥(年)登状元(该科取进士23人)。
清·徐松《登科记考·第25卷》载:“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天成二年,进士二十三人:黄仁颖,状元,见《玉芝堂谈荟》。知贡举:礼部侍郎裴皞。按仁颖于梁·贞明中学究及第,至是年复登进士第。”
《太平广记·卷·草木2·异木》抄录宋·徐铉《稽神录·第5卷·登第皂荚》曰:
“泉州文宣王庙,庭宇严峻,学校之盛,冠于藩府。庭中有皂荚树,每州人将登第,则生一荚,以为常矣。
梁·贞明中,忽然生一荚有半,人莫谕其意。乃其年,州人陈逖进士及第,黄仁颖学究及第。仁颖耻之,复应进士举。
至同光中,旧生半荚之所,复生全荚。其年,仁颖及第。
后数年,庙为火焚。其年,闽自称尊号,不复贡士,遂至于今。
出《稽神录》。”
入仕
黄仁颖荣登状元衣锦还乡月余,又赶回后唐京都洛阳参加吏部试。初授编撰、校书郎。
其时,后唐正处于方镇叛乱、中原扳荡时代。李嗣源在河南洛阳称帝,为明宗;闻黄仁颖名,在丞相冯道荐辟下,特召入洛阳凤阁辅助,随即赐为护銮学士。然李嗣源一介武夫,目不识丁,枢密使安重也识字不多,章奏常读不通,明宗无奈,只得设置端明殿学士,黄仁颖首当其最佳人选。
黄仁颖清廉俭朴,一生信奉欧阳詹的文章德业,深得明宗赏识,也为朝臣所敬重,先后历迪功郎、四门学正。然遭宰相安重排挤,被贬为内阁中书舍人。
长兴四年(年),明宗病殁;十二月,闵帝?李从厚即位;翌年四月,李从厚义子李从珂发动兵变,攻进京城洛阳,夺取帝位,为未帝。黄仁颖迁主客郎中,累官至端明殿掌院学士,负责通读和协助处理奏章。
后唐·清泰三年(年),未帝李从珂废;石敬瑭立,为后晋·高祖,建号天福元年;黄仁颖依旧官。
黄仁颖在京都为官10年,素性清俭,门无私谒。
辞归潘湖欧厝里
后晋·天福二年(年)十二月,黄仁颖见朝政无所建言,便辞官归晋江潘湖欧厝里隐居。
北宋·建隆三年(年)十一月,黄仁颖卒于家,享年62岁。南唐主·李煜赏其才,赐谥“文杰”。其裔以欧阳为氏。
著有《黄状元文集》5卷。诗作《新都行》载于《中华姓氏诗选·黄氏卷》:“缥渺空中丝,朦胧道傍树。翻兹时间吹,惹彼花上露。悠扬丝意去,苒蒻花枝注。何计脱缠绵天长春日暮。”
北宋·大观四年(年),潘湖乡人为祀以“不二争第一”、“文章德业双馨”的黄仁颖,里人欧阳珣率欧阳族人鸩资倡建潘湖仁颖书院,以志前贤。(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欧阳珣》、《泉州学校·泉州书院·仁颖书院》)
黄锡衮
黄锡衮(年—年),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谥文僖,明末清初·晋江潘湖人;明·天启元年(年)生,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年)五月卒。
有《皇清·特进光禄大夫、东阁大学士、赠太傅、谥文僖、潘湖叟黄公墓志铭》,为“清·赐进士、巡抚、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姻晚生李光地顿首拜撰文,前乡荐中式举人、中宪大夫、广东高州知府、族年弟黄志美顿首拜篆额,清·赐进士、翰林侍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眷妹夫富鸿基顿首拜书丹。”“襄事孤子芳琮、钟源、芳环泣血稽头,期服孙志夏、志商、志周稽首同勒石。”(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光地、黄志美、富鸿基》)
《泉州府志》、《晋江县志》有载。潘湖湖口黄锡衮《家谱》有《传》。
身世
黄锡衮属糊口尚德天伦房,初祖、元处士赠征仕郎天麟黄权之12世孙。曾祖金湖黄一鲁(滨南,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一鲁》),祖(魁南),父振宇(明南)。
黄锡衮《潘湖黄氏家传总序》曰:
“潘湖去郡城十里许,东依吟啸,西倚大桥,夹九十九溪之水,舟驶波浅;北有一山,连蜷如狮,谓之狮山。欧阳先祖聚于欧岭欧祠山之趾,名曰潘湖欧厝,后渐随湖畔南移。
吾初祖处士权公,宋未元初由莆阳黄石之金墩经安平而来,徙潘湖苦梨坑黄厝。明·洪武二年(年),即移至欧厝,遂继外祖之业也。
自唐·常观察(常衮)倡学吾乡,欧阳詹首应其选,贤哲延生,代不乏人,先圣之泽,历久无躬,后之学者,举业其中,实无负于潘湖邹鲁之乡望耶!(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常衮、欧阳詹》)
祖上崇儒重道,教养并举,农耕课教,大有行周(欧阳詹字行周)、仁颖师儒之风,办塾馆修书院,不减金粟之胜。(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仁颖》)
(明)嘉靖(—年)间,倭寇犯入(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倭患》),征役追迫,曾祖一鲁公从父母与伯叔日休、日习同迁白鹤山麓,以避倭追呼之急,自是居外,占晴课雨,望杏瞻蒲。曾祖以武科登贤书,又殉于外,虽欲祭祀,然况有谱中失志,后世难免有无数典忘之讥。
祖魁南,千户世袭,孝行甚嘉,诚能无改父之志,积善行仁孝,不倦生平泯艰角喁喁,然与欧湖口(简曰“糊口”)房族人为伍,邻里爱重者。
于是天以善报,父振宇自漳郡南靖嵌下金墩山俗呼金山归籍,祖上玉桂丹青,探花荣也;众谓祖德余香之传耳。与族人汶汶交游,绝无间言,长有序,朋友有信,持躬自是。乡人敬之至、尊之至也,预知其能,克昌厥后矣。
祖虽力农,然性能嗜,遇士人而起,悉心儒学,敬课诸子孙,而勤学敦书,朝夕端笃,早暮弗遑,壮志弥坚,老不倦宜乎。寿亭遐龄年钓渭,诗曰:‘俾尔昌而炽,学能寿而富,’有如斯夫也。无奈寓居南安白叶,地薄人稀,子孙三代单丁过世,皆南安产也。遂以南安之‘南’为祖之名(即滨南、魁南、明南)记之。然曾祖一鲁武出白鹤,乡人鲜晓。潘湖世有所谓华庑高官者,乃仁颖、光升、凤翔三公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光升、黄凤翔》)
曾祖滨南公出金湖,寄居白鹤发愤敦书,武进一甲探花,鹤立鸡群;祖父魁南公千户世袭,嗣父明南公旋自返乡至余。
余稍长,即入仁颖书院,受知于塾师汤晴岭邑尊及舅父徐以任之门,宵灯课雨,后出家复拜于梨洲(黄宗羲,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宁波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皇恩在上,厚赐于余,余幸以报国也。嗣是胞弟明衮年幼多病乎,得神医幸而存也;次弟命衮则留事父母,微憾者不及曾祖一见耳,然贻厥孙谋以燕翼子。
金湖源深流远矣,彻府安石,祖、子、孙三世皆进士,而权号天麟公七、八、九世裔孙光升、凤翔、一鲁,文武巍科,蝉联三桂,显于皇明。今家馨传之,以垂永徽巍俾益奋,日孝于行,以光大先祖之遗规,志所欲酬,郁为虹绯,缵缨辈出,达之家扉。
吾祖潘湖之黄,出自三山(福州)、莆阳(莆田)金墩望族,乃平海军佥判府公派下,《谱》创自中外有声刑部尚书大宗伯光升公。余栖息之暇,纂辑权公天麟下派诸裔,搜罗故实续成焉,谋兹族人,将锲以示后,而属十二世孙锡衮顿首拜撰《序》其端。”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公讳锡衮,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其先晋江潘湖人。初祖处士天麟,讳权公十二世孙也。”
“曾祖滨南,武出南安白叶乡杏塘;配霞美油园陈氏。祖魁南,配陈君紫峰(陈琛)曾孙女。父明南,妣徐公以任妹。四代皆以公贵,妣皆一品夫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琛》)
黄锡衮直系:1世元处士、赠徵仕郎天麟黄权(宋教授黄近次子)→→2世黄仕龙→→3世黄福字均玉→→4世黄长逊→→5世黄真赐→→6世黄尚德→→7世黄天伦→→8世黄日章→→9世黄一鲁(滨南)→→10世黄(魁南)→→11世黄振宇(明南)→→12世黄锡衮。
就学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公幼颖异,七龄能诗,善属文;稍长就学于仁颖书院,受知于塾师汤晴岭邑尊及舅父徐以任之门,宵灯课雨,习经史百家,靡不废览,劬学自厉。”(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学校·泉州书院·仁颖书院》)
黄锡衮七岁能诗,日诵千言。早岁母徐氏以俪授以书,辄念不忘;父黄振宇授以语,应答如响。
就学于郡城南潘湖仁颖书院糊口乡塾(其祖父黄魁南是仁颖书院山长),受知于房师汤晴及舅父徐以任之门。后离家拜教于梨洲(黄宗羲)。
也曾就学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院”,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鹄》、《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辉书院》)
20岁弱冠为诸生,治学严谨,俭约厚道,风节高峻,诗翰清美,素有名望。
明末·广西思恩府推官巡抚
明·崇祯十二年(年)19岁,与族亲黄志美同中“钟垣榜”举人(会元)。崇祯十三年庚辰(年)20岁,与本邑霞行张潜夫同中“魏藻德榜”,联捷三甲第十五名进士。授广西巡抚,因忤马士英乱政,弃官隐读于南宁武鸣县夏黄村起凤山(又名凤凰山)东峰。今黄锡衮崖书“朝阳鸣凤”犹存;起凤山西峰合云岩临江钓台巨石上,刻有黄锡衮和黄燝的唱和诗。崇祯十七年甲申(年),李自成进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后清兵入关,黄锡衮因世乱归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崇祯十三年庚辰魏藻德榜……黄锡衮,国朝(清)历官兵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明?崇祯庚辰进士,授广西巡抚。因忤马士英乱政,遂弃官隐读于武鸣起凤山,世乱归里。”
入清为宦
入清,顺治五年(年)黄锡衮复选庶吉士,授弘文院检讨;顺治八年(年)进翰林院编修,受命典试江南,授修撰;顺治九年(年)擢浙江道监察御史,晋通奉大夫;顺治九年(年)擢浙江道监察御史,晋通奉大夫);顺治十一年(年),授弘文院侍读学士,建言撰修太祖、太宗圣训被采纳。顺治十二年乙未(年)秋丁父忧,归故里守制,3年后起复原官;顺治十五年(年)丁母忧回籍;顺治十八年辛丑(年)春服除,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后历任大理寺丞、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大清定鼎,复选庶吉士,授检讨。进编修,擢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大理寺丞,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累至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
康熙元年(年),黄锡衮迁礼部右侍郎;康熙五年(年)晋刑部左侍郎,致力整饬纲纪,澄清吏治。康熙六年(年)五月,以兵部左侍郎署兵部事,授通议大夫;康熙八年(年),奉诏清刑狱;又密助年幼的圣祖·康熙帝主政于朝,逮捕“结*专擅,勿思悛改”的顾命大臣鳌拜。康熙九年庚戌(年)十月入阁,参与机务,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加光禄大夫,充经筵讲官;《世祖实录》总裁官。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以兵部左侍郎掌兵部事。”
“康熙八年夏旱,奉诏清刑狱、释系囚,多所平反。”
“清·康熙间任兵部左侍郎,因密助圣祖主政于朝,深受圣祖倚重。”
“康熙九年庚戌十月入阁,参与机务,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加光禄大夫。时初设日讲官,入直,寻充经筵讲官,票拟或未当不轻论执,每于谈笑间婉言曲喻,其间调和匡救、保护善类有力焉。与修世祖实录,充总裁官。”
武英殿大学士兼理兵部事
康熙十年(年)二月,授武英殿大学士兼理兵部事。康熙十三年(年)二月,以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事;进柱国太傅。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十年二月,世祖亲试习国书翰林,锡衮列上等,授武英殿大学士兼理兵部事,书成赐银币鞍马。”
“康熙十三年二月,以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事。重修太宗实录,成,进柱国太傅。”
康熙十二年(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据云南叛清;康熙十三年(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不久,定南王·尚之信也在广东反清;史称“三藩叛乱”。黄锡衮出为兵部右侍郎署兵部尚书事,率军经略抵御参与叛乱的耿精忠等部。因克振军威,平寇有功,有旨复召入阁,寻解兵部事,任直讲筵官,其它兼官如故。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平抚‘三藩’,荣绩素著。”
康熙十九年(年)八月,黄锡衮赞襄机务,参知政事。此时“三藩之乱”基本平定,西北噶尔丹叛乱也暂告平息,清廷首议用兵台湾,但朝廷和地方出现剧烈争议,黄锡衮积极主张出兵收复台湾。
康熙廿年(年)七月,内阁学士李光地奏保施琅带兵征台,黄锡衮力赞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光地、施琅》)
康熙廿二年(年)年底,台湾初定,朝廷出现弃留之争。黄锡衮竭力支持施琅“设官镇守”之议。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台湾初定,提督施琅请设官镇守,廷议未决,有谓宜迁其人、弃其地者。上问阁臣,锡衮言:‘台湾孤悬海外,屏蔽闽疆,弃其地迁其人,恐为外国所据,应如琅议。’上韪之。”
辞归
康熙卅八年己卯(年)十月,黄锡衮以老谢事,疏辞归里。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十月,加五级,以老谢事,疏辞归里。得旨准,以大学士衔致仕回籍,钦赐御匾‘卿相扬祖武’。
与平素有德于郡,民之疾苦当如救焚,士民德之;继先圣之业,教养并举,儒风毓秀,无负邹鲁之乡。锡衮公位至极品,清俭师儒,慎勤敏练,宣力有年,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
帝准特遣兵部尚书、浙江秀水杜臻驰驿护送黄锡衮归里。”
“家席王宫浮桥笋溪金湖卿相东阁,余荫园林亭馆甲于郡中。黄公俭约,自奉寒素。”
“公谨奉训旨,益清慎。”
卒于家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年)五月,黄锡衮卒于家,年八十七。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明熹宗?天启辛酉年七月廿九卯时生,清圣祖?康熙丁亥年五月廿日巳时卒于家,时年八十有七。事闻,辍朝相祭,赐谥文僖。
墓在紫帽一都铁灶山法藏寺西南近处,茔朝潘湖。为圹二,坐乾山巽向观音叠座穴。”
“著有《金湖白叶黄武烈记》、《金墩黄府集传》、《肇盛炳朱诗集》、《潘湖叟起凤隐读集》、《黄大学士文集》十卷,藏于家。”
此外,还有《黄肇盛诗集》、《金湖灵鹫纪闻》、《兵法要则》、《潘湖鸣凤集传》等。
其他
黄锡衮之妻是福建总督姚启圣妹;子三。一妹嫁内阁学士富鸿基。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配柔顺,福建总督姚启圣妹,诰封正一品卫国夫人。一妹适内阁学士富君鸿基。”
“配姚氏夫人,有贤淑行,能以勤俭佐家政,公官内外自奉俭约,夫人率之也。故公无内顾忧,得以安其廉。”
“弟明衮、昙衮,笃爱有加。弟殁,抚其遗孤若己出。”
“嫡子三:芳琮,聘广东按察使杨高翔妹;继孙氏,娶举人按察佥事孙胤骥女;芳环,娶南安白叶陕西总兵林忠女。
孙三:长孙儒士志夏,聘安溪榕村李卿相(李光地)长女;次孙志商,聘南安金坑代州通判王宗岱长女讳掌娘;季孙志周,未聘。俱芳琮出。”
评价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在位施惠政,尚清议,气节高雅,澡德浴身,器识老成,倚毗良殷。举贤才,振纲目,定国是,正人心,下念民生,力课吏材,劳绩茂著。”
“呜呼!公生于贵胄甲第故里,略韬忠勤,恪恭不渝,孚于圣主,信于同朝,书之史册,光耀无穷,公何憾乎!”
“铭曰:闽疆惟尔,阁臣宗麟(黄锡衮字宗麟);内弟忧庵(姚启圣字忧庵),妹夫琢公(施琅字琢公)。参赞机务,施备宿卫;平抚三藩,枢幄韬略;荐启征台,珠联璧合。文武国器,忠贞报国,益罄忠诚。斯人已去,其魂尚存。纳窀肃雍,铁灶坝头;青龙白虎,左右护卫;朱雀玄武,遥相呼应。灵气永固,谓公还魂;英彦辈出,朝拜有情,秀在后昆。”
《北宋侍中黄中庸像赞》
皇祐会元黄中庸,温公论荐晋侍中。
上书凛凛为民谏,断狱盈盈积案销。
力挺出师收失地,名遭*禁返教忠。
联芳八代冠莆郡,信有丹心粲碧霄。
内容提要:北宋史上唯一拜官钦授专职侍中(宋神宗熙宁四年初经司马光论荐任门下省正职长官即宰相极少除授)仅黄中庸一人。掌门下省,参机务、纳帝命、审诏令、签章奏、议军政、相礼仪。与司马光、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范仲淹诸杰齐名。而范质、慕容延钊、赵普、丁谓、冯拯前五人均为兼职侍中。[《宋史》卷三百三十七列传第九十六]
科举制度中各省举人到京会考,称为会试,故通称会试第一名为会元。会试后尚有殿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明代称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宋洋:山中棚屋。*禁:谓禁止列入宋元佑*籍碑者出任官职。《后汉书·陈纪传》:“及遭*锢,发愤著书数万言,号曰《陈子》。*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宋陆游《寄别李德远》诗之二:“中原乱后儒风替,*禁兴来士气孱”。北宋名相黄中庸一家有“八代十六进士”。以次子仲贵累封侍郎军节度使太子太师。曾祖三代皆以公贵累赠太师,勒侍中黄文正公太师神道之碑徽宗御篆於教忠院後。北宋熙宁四年(年),司马光判西京御史台,力荐德才兼备太常寺卿黄中庸为侍中兼枢密副使,而自己毅然辞去了枢密副使官职。其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的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退而修史。
1、后唐黄仁颖(-年)状元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谥忠义黄岸号硕卿——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黄皗——六世莆田东里初祖黄滔唐御史(-年)——七世黄珦(-年)——八世黄仁颖状元(-年兄仁願弟仁宪仁幹仁愈)——九世黄伛(世称莆田太湖东黄状元房始祖)——十世黄琦(宋宝元六年进士官校书郎徙兴教里龙津东黄江夏家声大校书世泽长)——十一世黄宪章字华阀(宋熙宁六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十二世黄徽字东允(懋次子入承)——十三世黄亮字维正——十四世黄必先字杼首——十五世黄汝楫字桨章——十六世黄卫卿字尔嘉——十七世黄灏字为景——十八世黄文颂——十九世黄迥重——二十世黄双贞(兴教里龙津徙澄渚初祖)——廿一世黄橘——廿二世黄太湖——廿三世黄衮——廿四世黄彰——廿五世黄守——廿六世黄绩——廿七世黄寿星(澄渚徙霞梧碗窑即莆田西天尾碗洋黄氏初祖)——廿八世黄碧——廿九世黄坩——三十世黄韵——卅一世黄宕——卅二世黄奢字起鸣——卅三世明太子太师肃国公谥忠襄黄斌卿(-年)弟黄孝卿。
2、明黄凤翔(-年)榜眼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黄岸号硕卿(—年)——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溪黄巘——六世黄曹——七世黄珍——八世黄祐——九世黄达——十世黄宠——十一世北宋莆田军城黄氏始祖宰相谥文正黄中庸——十二世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三世宋进士平江令黄彻(黄龙兄)——十四世福建莆田金墩初祖宋进士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十五世宋进士赠学士黄安石——十六世广东新州府教授黄近——十七世元处士赠徵仕郎黄天麟讳权公字本经(自莆田金墩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徙泉城南潘湖)——十八世元蒙古学教授黄凤少名洲字仕凤晚号十四行万一(传晋邑廿四都仑后与文山铺元配洪氏夫人出继配欧阳氏生次子仕龙传潘湖季子仕虎传霞浯)——十九世黄福——二十世黄贤——廿一世黄惠——廿二世黄性——廿三世黄礼——廿四世黄继宗——廿五世明榜眼黄凤翔(兄凤梧、凤翊)。
3、明末黄士俊(-年)状元大学士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黄岸号硕卿(—年)——二世黄典(兴化涵头闽县令转永春令累官广东冈州知州遂居焉广东冈州黄氏之祖衍粤桂琼)——三世黄顶——四世黄恭——五世黄汝霖——六世黄秀——七世黄韬——八世黄彬恭——九世黄徽卿——十世黄纾——十一世黄德——十二世黄昌(达公长子安入承析居广东江门台山黄氏子三大学澄溪澄洛)——十三世黄澄洛——十四世广东南雄黄氏始祖宋进士内阁学士黄居政(弟居富)——十五世黄源深——十六世黄国泰——十七世黄文饶——十八世黄祥凤——十九世黄休岩——二十世黄达吉——廿一世黄元甫(开基广东顺德杏坛右滩)——廿二世黄汝定——廿三世黄受祖——廿四世黄秀兴——廿五世黄太伦——廿六世黄绍宗——廿七世黄斌——廿八世黄廷玑——廿九世黄镐——三十世明末状元大学士黄士俊(兄士政士教士候士显士傚士艮)。
4、明五部尚书黄克缵(~年),先祖世系图: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黄岸号硕卿(—年)——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溪黄巘——六世黄曹——七世黄珍——八世黄祐——九世黄达——十世黄宠——十一世北宋莆田军城黄氏始祖宰相谥文正黄中庸——十二世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三世宋进士平江令黄彻(黄龙兄)——十四世宋五经博士旌表孝子黄廓字大器号杜塘(莆田白杜沙堤初祖)——十五世黄乔卿——十六世宋特奏进士翰林院编修黄真——十七世黄荩——十八世南宋末随宰相陆秀夫护宋室幼帝广东崖山海门之乱徙泉郡永宁沙堤始祖进士第九魁翰林院掌院学士黄桂字海梅号沙堤(弟黄杜)——十九世黄皇甫——二十世黄翰——廿一世黄英——廿二世黄彭湖——廿三世黄龙津——廿四世黄钦慕字青龙号岩斋徙梅林之祖——廿五世黄传——廿六世黄澄字敦廉号振海(长兄黄潮字敦信号梅川、仲兄黄渊)——廿七世明五部尚书黄克缵(子道守、道爵、道敬)。沙堤祠联(横披军城留芳)曰:祖编修孙学士一堂翰苑;唐忠臣宋孝子万古纲常。注:宋编修黄真、南宋末翰林院掌院学士黄桂;唐忠臣御史中丞黄碣、宋五经博士孝子黄廓。
5、明户刑二部尚书黄光升(-年)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黄岸号硕卿(—年)——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溪黄巘——六世黄曹——七世黄珍——八世黄祐——九世黄达——十世黄宠——十一世北宋莆田军城黄氏始祖宰相谥文正黄中庸——十二世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三世宋进士平江令黄彻(黄龙兄)——十四世莆田金墩初祖宋进士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十五世宋进士赠学士黄安石——十六世广东新州府教授黄近——十七世元处士赠徵仕郎黄天麟讳权公字本经(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徙泉城南潘湖之祖)——十八世仕龙字原慈号湖山继配欧阳氏夫人出——十九世赠学士黄福字均玉——二十世学士公黄永字长治号儒林——廿一世黄昶——廿二世经历黄晟(返居潘湖临漳)——廿三世教谕黄绶——廿四世明户刑二部尚书黄光昇(弟黄光霁、黄光庆)。
6、明末清初卿相黄锡衮(-年)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开国公闽藩都镇抚黄岸号硕卿(—年)——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溪黄巘——六世黄曹——七世黄珍——八世黄祐——九世黄达——十世黄宠——十一世北宋莆田军城黄氏始祖宰相谥文正黄中庸——十二世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三世宋进士平江令黄彻(黄龙兄)——十四世莆田金墩初祖宋进士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十五世宋进士赠学士黄安石——十六世广东新州府教授黄近——十七世元处士赠徵仕郎黄天麟讳权公字本经(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徙泉城南潘湖之祖)——十八世仕龙字原慈号湖山继配欧阳氏夫人出——十九世黄福字均玉——4世黄长逊——5世黄真赐——6世黄尚德(潘湖湖口初祖)——7世黄天伦(明嘉靖初避冠徙南安白叶乡杏塘)——8世黄日章——9世黄一鲁——10世黄魁南——11世黄振宇(自白叶乡杏塘返居潘湖湖口)——12世黄锡衮(又名炳朱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系江夏军城金墩黄氏贤裔即北宋兴化军城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谥文正宰相黄中庸第十八世孙、南宋黄石金墩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赠太师谥清惠黄府第十五世孙)。
《安溪凤山军城黄氏谱序》夫本必有根,根大则枝盛。水必有源,源深则流长。溯吾莆阳军城安溪凤山黄氏鼻祖十四世翁处士黄廙生廿二郎昭石及卅八郎昭堤,传至於应高会诸裔,流役人众。支分派别矣。然军城窦桂世代相传,凤山军城悉获具载。惟诸亲宗支流源,乃吾祖凤山公讳廙公一脉相贯,绳绳世代繁衍。县治先号小溪场,保太乙卯年春,詹敦仁朱监场事,守泉节度使,留从效,始立县,曰清溪县。宣和辛丑年春,贼营号清溪洞,留公恶其名遂改安溪。宋嘉定庚辰军城文正公讳中庸曾孙黄廙字用孙号凤山,军城黄彻四子特奏名为富春令不就隐居自娱舍财赈恤孤寡。宋处士黄廙有坊在县西临溪后废。绍定已丑年仲夏,从弟军城二房黄仲孙始振,特奏名为主薄,出赀倡造县西隘门。绍定壬辰年秋,黄筑翁明周礼为经学师,乃军城申孙之弟,特奏名为顺昌薄,自造东隘门。宋关庆元巳未年冬,黄廷瑞任广东潮洋县佐,后升潮州府通判。廷瑞系宋朝进士,管兵捕寇数多功,后卒於营,子孙贪恋丰华,建置在彼不还。由此观之,宋世人才之盛,盖仕遥者亦多矣。绍兴庚午年县尹倪譬,始作龙津浮桥误人失水。庆元乙未年,县令赵师戬,建造石趾水梁。时商揖公性沉潜,令设大宾筵礼,攀酒劝称先生长者,邑人无双,请为施财助县。命笔公题一块。皆怒曰於此怯吝可成大事耶!命造桥尖冲射其家,恬然不觉,纷续工备,匠到勾银。公曰:吾一块银二百镪,尔二人将奈何!匠忽悔误,还告於众,且泣曰寻我等阴骘获罪天诛,必不还乡,合亦瘟灭。未几,灾害达至,覆辙相等,祸患不已,洪水推陷,地即破矣。丧失贵贱老稚五十余口,可胜惜哉,遂遭替败。各移窜三分,永安沟流崎,黄桐珑后,各处避难。俱已绝已。惟吾军城黄廙曾孙仲杰,遯僻凤山下仓屋,独得传其宗祀。於斯之际,书至不幸也欤。而其所幸者,惟微不绝如线而已。至於淳佑间,有祖黄冗升字子高,儒林出身,承继纲常之重,不为世用,母守窠之学,自号凤山山人,又号拙翁,尝著拙翁傅山人序,世称贤隐。咸淳乙丑年,黄崇甫登榜去京,亡於官。荣甫宋朝进士,家口颇多,於斯复达矣。呜呼。亘古来今,几摧落,几风波矣。居危邦而更盛也,无有不蚤发而先倾,实繇祖宗垂统之灵也,可不念彼之艰难,虑后儿孙愈远,而愈失其传,冈知世次,故书为之志,俾后子孙知木本水源之因,当思追远向慕之意,务以承循其宗祀,丕承昭穆,入孝出悌,和睦乡*,怡悦宗族。勿分贵贱贫富强弱亲疎相答欺害,是伤祖宗之血脉也,庶几无忍於斯云。有宋咸淳乙丑年十一月书云节日。唐朝桂州刺史闽藩都镇抚莆田硕卿黄岸十七世孙黄仲杰书於凤山山珍军城留芳家堂。(注:据《莆阳黄氏宗谱》和《莆阳黄氏通书》载:十八世黄千瑞字凤山号鳌头福建莆田黄石金墩迁居南安码头黄内)
一、福建金墩黄氏源流:中国陕西黄陵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黄国黄伯益(陆终)---七十六世江夏始祖黄歇---八十五世光州固始初祖黄老----九十世入闽始祖黄元方字彦丰(福州东街口南後街黄巷)---一百零一世(唐朝莆田涵江国欢镇黄冈祠)始祖唐开国公黄岸字宗极号硕卿唐圣历戌戊年擢才德兼全科进士官桂州刺史治为天下第一疏归终养天宝末谢桂事归闽藩都镇抚入莆田黄巷---一百零五世莆田新县镇巩溪初祖唐朝处士黄巘分福州道山黄氏始祖唐御史中丞黄碣、莆田坊巷福建提刑黄国镇族、福清平南枢相族黄祖舜、永福龙溆大魁族黄定---一百一十一世兴化军城初祖文正公宰相黄中庸祀郡乡贤祠宋史通志有载(北宋莆田城西瑞龙庵西侧)-----一百一十四世南宋初莆田黄石金墩一世祖清惠公进士太师黄府(兄黄丰居莆田华亭镇山牌村、仲黄廓居莆田华亭镇山牌村、仲黄廓居白杜沙堤、弟黄廙字大正又字用孙号凤山行卅四徙安溪凤山始祖子二昭石昭堤孙四迅公速公迪公迥公长曾孙仲杰初名隽公长曾孙奋生分衍官桥山珍子四庸公复公泰公钦公孙次曾孙宗生仲曾孙岩峰徙罗岩魁田子三孝公悌公慈公季曾孙俊生析居永春华岩)---一百一十五世南宋翰林院学士黄安石字公介号文衍----一百一十六世南宋末广东新州府教授黄近(金墩本宗安石长子字士进号如轻(年农历2月11日-年农历12月14日)官广东新州府教授;以圣恩荫授长孙黄凤入太学荐辟府学征仕郎寻擢蒙古学教授,配吴(进士建康推官吴颖之长女);子五(黄松、黄权、黄槚、黄枊、黄梨))弟校书郎黄远(居莆田黄石清江境子二长黄棣五代孙文状元黄观,次黄梧)传黄石镇清江境新度下墩後墩---百一十七世宋末元初长黄松(长孙黄元寿赐名森屏文莱国王十代孙明尚书黄汝良)次黄权(潘湖本宗长元泉郡布金院蒙古学教授黄凤字仕凤传石狮崙後金墩八代孙榜眼黄凤翔文山铺开族祖莆田黄石元配洪氏夫人出;继配欧阳氏次黄仕龙传泉州城南潘湖四世学士公派下玄孙明尚书黄光升、十二代孙潘湖叟卿相黄锡衮,季黄仕虎传晋邑霞浯金霞金埭金树头季黄槚(守莆田黄石金墩十二代孙浙江杭州清大学士黄机,仙游钟山武状元明南京兵部尚书黄钺清南京大总督黄振邦)四黄枊(黄石沙堤十五代孙清探花黄叔琳)五黄梨(仙游钟山金墩)。
1、金墩黄氏祖训:
恋祖爱乡黄巷祖德巩溪儒业军城孝廉金墩宗功岸公忠义仁颖福佑顺德士俊
献公处士长行文正用藏清惠明举恭肃仪庭文简文华武英宗麟锡衮书香传家
敬祖尊宗敦亲睦族务引大体忠贞报国谦恭治学勤俭治家尊老爱幼待人以诚
教子训儿吃苦耐劳饮水思源崇儒重教敬老尊贤友善处世清白作人信实行事
2、金墩黄氏族规家风: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教子示孙端笃早暮衣勿求华食勿求美勤苦读作务求有立
学以立身忠以事君孝以事亲廉以居官行於其躬质营厚殖勤学敦书宵灯课雨
志所欲酬郁为虹绯上下尊卑纪善除恶士农共贾志在四方才德立身建功立业
克勤克俭乐善好施宽厚廉平志存高远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3、军城窦桂传芳后裔(未完全统计如遗漏发至R
QQ.COM):晋江东石檗谷(黄龙裔)、石狮永宁沙堤(黄廓南宋末学士黄桂迁入)、鲤城灶仔巷(黄廓裔)、永和菌边(黄廓裔)、度尾钟峰(黄石东井黄廓裔)、安溪凤山(始祖黄廙)、山珍(黄廙裔)、魁田(黄廙裔)、永春华岩(黄廙裔);仙游何岩、园庄霞山(黄修裔)、洋尾(黄修裔)、枫林(黄修裔)、后蔡(黄修裔)、莲墘(黄修裔)、井潭(黄修裔)、东峰下窑(黄修裔)、帽山西黄(黄修裔)、仙山白石岭(黄修裔);洋山后蒋(黄佃裔)、大济蒲山后峰(黄佃裔)、大济厚峰(黄佃裔)、枫亭东宅北塘尾(黄佃裔)、铺头锦岭(黄佃裔)、学士溪北岳帝庙(黄伸裔)、九社坝南(黄伸裔)、云头(黄伸裔)、赖店新周(黄伸裔)、黄塘(黄伸裔)、涵江岩浔山(黄颜荣裔、后黄初祖黄节甫裔)、雁阵宫山、皇安祖社、黄歧山、黄都岭、钱塘、云霄竹港、塔仔、城关;南澳县山仔顶、惠来县稔山镇、仙游孝慈里、莆田南门、永福白云、东流后埔皆其裔。
二、金墩衍派主要分布(未完全统计如遗漏发至R
QQ.COM):
1、莆田:城中金桥巷、刘桥巷、乌石、新度沟口后墩;西门巷北磨、寺山、青山(列车站附近)涵江孝义、後宫、后学、保尾、鉴後;陡门头、渠桥沟口後墩;涵西商城後墩、新度锦墩下墩、浦坂上墩、南梧塘上墩下墩;下坂後坂、渠桥横山、广业後坑、黄石金墩沙堤、沙坂、清江村、海滨村、黄园村、园头、钟山黄宅三角埕、横塘;上余上林、东源、洋埕、七境定庄、龙塘、笏石珠坑;白塘陈桥後墩、南埕上墩下墩;芳山金墩、平海东美、溪边黄厝、西天尾渭阳;前墩後墩、南日島万峰黄厝楼(明晋江霞浯黄乐吾迁入析居龙头山、山边)。
2、晋江:安海金厝、池店潘湖、旧铺金墩;青阳凌云坊黄王府(黄应甲潘湖东库迁入)、西滨、霞浯、清源拒洪;陈埭庵上(潘湖三世黄寿迁入);华洲外洲、浯漳、紫帽洋店、黄坂(由泉城南街明永乐进士黄应迁入),池店茂厝(白叶乡杏塘一德季子纯盛孙振旦曾孙柏山由同安后壁山古宅迁入潘湖西乡茂趣),旧铺、淄石黄後,大洲。
3、石狮:宝盖仑後、永宁金埭头(霞浯君章次子启运迁入)、梅林、港边、长福、厝上、市区林边、乌门桥、西墩、曾坑下角、蚶江黄厝埔、水头东山堡、大仑、东茂祖厝等。
4、鲤城:黄维坿长子黄自来居仁风门外东禅境(弟自回移居崇福寺边)、黄维坿次子黄自回徙居崇福寺隍城口、县後路、涂门灵慈、溪亭伍堡;新门井亭;新门土地公巷(潘湖临漳明进士黄琰迁入)、文山铺(石狮仑后初祖黄凤次子黄福迁入南街)、孝感巷黄门埕、东海石头街法石(奄上寿公曾孙黄邦烈潘湖六世)、美山後坑、浮桥黄石、衮绣铺仁风门内(维坿长子自来迁入)隍城口崇福寺(维坿次子自回迁入)、伍堡街(潘湖四世黄长生分衍古道桥)、浯渡、棋盘园、马路头、王宫金墩、北门、熙春铺仕曹巷、雁塔、锦江诸派等、丰泽区:东海石头街法石、欧厝,美山、後坑、後亭古塘後储等。
5、南安:马林白叶乡杏塘(即潘湖七世祖白叶乡杏塘初祖黄天伦字汝重晚号金山谥勤朴)、深丘宇雅(白叶乡杏塘一德字国萑又字存宣长子纯开迁入)、南安康美金树头(初祖启连由晋江霞浯迁入)、吉塘(白叶乡杏塘初祖天伦长子日休谥安逸房初祖国苎子魁泉孙振富迁入)、马林古道桥金田(黄振泉子恒晶孙德旺)、登洋、古井梅树、县衙金圭(国著孙振宦曾孙命衮裔孙迁入)、下都榕桥(白叶乡杏塘初祖天伦长子日休谥安逸季孙明进士国英讳文豪号龙山迁入南安杨板桥池头即柳城榕桥)、洪濑隘门内(尚德孙天爵长子心宇迁入)、柯前(潘湖五世真回孙守父墓定居此乡)仑苍园美、葵山董埔(潘湖真宝曾孙转阳迁入)、金淘凤头崎、亭川美墘(潘湖四世学士公曾孙)、后坑蔡厝、林蔗宫后、西埔西山、郭岑、梅山中埔乡(潘湖四世长生季子晃公迁入)、柳城大帽山(潘湖五世真回迁入)大坑口金山(白叶乡杏塘日休四子国萱孙光国迁入)、马林柑黄(日休次子国华孙崇泉曾孙光居迁入)、白沙坪、杨美茂、水头吴内、金厝黄君舍徙岳父家码头丰联下寮、珠渊石门山脚、丰州金鸡里、南安九都彭林等。
6、泉州郊区县:惠安峰尾奎峰(泉城熙春铺市曹巷良辅季子元修迁入)、明季由莆田金墩迁入惠安净峰金墩山中厝子东海孙三忠公信公义公仲从弟嘉应徙惠安涂岭尾厝龙山子二东潘东湖季从弟吉应徙居泉城新门铺仔巷金墩宅子东江另同族金霞黃樂吾徙莆田南日岛万峰黄厝楼析居龙头山玄孙黄颜荣徙惠安卅二都东周舖长启崇居净峰顶厝次启铭居净峰下厝;惠安螺城安琼林铺(嘉庆间初祖恭肃)、石盘、凤山;黄汝良国师长子举人黄庆增徙惠安卅一都安民铺墩中南头后寮建赠国师衣冠墓;金门黄墩、金湖、浯江金墩等。
7、厦漳:同安钟会金墩、灌口李林社黄宅、铺前街鼎尾、同安黄厝、高宅、石美、锦宅、角美金山、东山礁头、黄山雅湖。溪山临漳、海澄黎明、东泗石钟、芗城、龙溪黄山、长泰赤岭举人教谕黄光祉等。永春湖洋蓬莱(黄贵由潘湖旧铺金墩清初裔居马来西亚)、永春儒林(霞浯君章长子初祖启速号祖兴迁入)、永春桃城环翠(黄维垲明万历初迁入官田白马垄)、永春外山云峰后洋(黄道清弘治间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入善政乡桃源里山顶后洋)、永春蓬壶西昌逊边(霞浯黄元达长子德用公自水口湖坂迁入)兄黄元贤迁入永春夹际;东平文峰寨仔后(霞浯四世黄子美字文器季子廷宗四子廷统迁入)、达埔前峰(霞浯六世孙黄继富由角尾迁入);安溪凤山(莆田军城黄彻四子宋处士凤山始祖黄廙字用孙号凤山)、安溪山珍(由莆田军城徙安溪凤山开基祖宋处士黄廙曾孙黄仲杰字奋俊号山珍华岩昭石次子世称山珍派)高会山后坑;礁石、黄山、雅湖,尤溪蔡塘、台口、石圳、东星、白云庄;厦门李林社黄巷、莆田南日岛、福清同安古宅等处。外省有:江苏南京,浙江青田、温州,广东潮州揭阳。
8、福州:榕城(潘湖十四世富)台江洋中圣王庙金墩(黄石金墩十三世黄震旦迁入)、福清海口金墩(义公由惠安金墩山中厝迁入后析居南日岛金墩土名三墩中厝现属西高村)、江阴岭口下宅、沙滩;浦城县城金墩路;福安市福宁镇金墩;长溪金墩村、仙游湘溪、乌石、钟山、溪边、桃源;枫亭、度尾中岳、芦溪(黄红)、仙游龙泉瑶珑、湖坂黄畲、郊尾横洋、会仙、泉山林碑;漳州赤岭(黄俨黄光祉)、溪山、东泗石钟、漳溪、南靖金墩山、永泰台口、石圳、东星。
9、省外:北京大兴黄村李铁拐巷万卷楼、上海金墩巷、江苏大丰金墩,江陵府衙、南京金陵、金湖、金山、金墩;江宁区上元、下关金墩;浙江杭州积善巷、上虞丰惠镇武金墩、青田金墩村、温州市金墩路;云南临安、鹤庆金墩,文山州;安徽贵池县清江金墩、济宁金墩、广东南海卖麻街;汕头金墩,廉州金墩村、澎江、海丰陆丰金墩、揭阳县城、惠来县衙;广州千顷堂、惠潮金墩村。
10、台湾:彰化花坛金墩、台中漉港、中坜金墩、鹿港埔心、台南,澎湖金屿、台中文山、基隆、高雄、台北淡水艋岬、台湾地区金墩村、金墩乡、金墩庄、金墩街、金墩路、金墩乡。及海外东南亚印尼拉森南旺古突士梭罗万隆、泰国、高绵(柬埔寨)、越南、缅甸、菲律宾番邦、岷乡拉、棉兰佬岛、马来西亚,瑞典、澳大利亚、新加坡珍珠山黄宅、文莱(从军云南腾冲卫总兵文莱开国国王黄元寿号森屏子克孙世袭总兵迁入)美国等处。
三、福建金墩黄氏祖祠联曰:
黄府进士四尚书即一世祖太师黄府派下进士中有四名尚书是潘湖金墩八世祖明刑部尚书黄光升、仑後金墩八世祖明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安平金墩十世祖明礼部尚书黄汝良(据载:国师黄汝良长子黄庆增字俞护号南淘承父汝良命为避明季战乱,徙惠安净峰南头下寮。国师黄汝良次子黄庆星字俞平号玉林,承父汝良命为避明季战乱徙南安九都彭林乡,大理寺右丞谥忠安黄庆星墓在南安九都玉林山。国师汝良三子黄庆贞字俞正号金溪,承父汝良命为避明季战乱徙南安丰州金鸡里卒子家,兵部主事黄庆贞墓在南安葵山西南金鸡山。国师黄汝良四子黄庆华字俞方号霞瑶,承父汝良命为避明季战乱徙南安卅四都珠渊石门山脚。侍讲御史黄庆华墓在南安三十四都竹洋乡)、仙游钟山金墩十世祖明南京兵部尚书黄钺。金墩入阁二相国即莆田金墩派下贤裔中有二名相国即杭州金墩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雪台黄机、潘湖金墩十二世祖清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潘湖叟黄锡衮。文武状元即金墩黄府派下有三名分别是安徽贵池清江金墩派下裔四世祖文状元黄观,仙游钟山金墩十世祖明武状元黄钺、莆田黄石前厝金墩十五世祖清武状元黄振邦。安平潘湖金墩源,沙堤钟山清江流。榜眼探花卿督及第,凤翔叔琳文武巍魁。法司宗伯宰辅安邦、光升汝良锡衮治国。
在当代有莆田金墩派下黄震旦贤裔金二十二世孙福建省长黄小晶、安平金墩二十一世孙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松禄、莆田金墩廿一世孙秀屿北高儒士黄国燧直系八世裔孙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黄文麟。在海外依然延续着金墩黄府书香世家阀阅望族的优秀基因:涌现出两名国王(总统)分别是安平金墩三世祖文莱国开国国王黄元寿(因在南海森屏滩立下战功赐名森屏)莆田金墩祖地派下二十五世孙新加坡第四任总统黄金辉。金墩黄氏在海外近代有四名部长分别是潘湖金墩二十一世孙印尼梭罗金墩总统府秘书长兼国务部长黄自达,潘湖桥头黄裕德柬埔寨王国国务部长兼商务大臣、安平金墩二十世孙菲律宾总统办公厅主任兼农业部长黄严辉(高祖君舍徙南安码头下寮);霞浯金墩廿一世孙马来西亚国际贸工部长黄家泉(胞叔朝戚樟坑黄则祥收养)、住房与农村部长对华特使黄家定。
清黄朝荷潘湖杏塘金墩黄氏谱序
溯吾杏塘黄氏初祖为潘湖七世祖金山公讳天伦派下其上远至有熊氏轩辕後裔春申君歇公为相爱贤天下门士墨客云集三千子孙散之四方古黄国者潢川江夏汉兴淮河阳夏者霸公入谷为二百石吏转迁颖川太守位至丞相封建成侯子思侯名赏继为关内都尉赏子忠侯名辅继为卫尉九卿传爵六世明帝有江夏人香公以文学孝行益名赠尚书令子琼公为尚书仆射父子名重朝庭时京师为之语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声誉江夏郡琼公孙琬公亦能以文学世其家官五官郎中将太尉晋有闽国公晋安郡守元方入闽居福唐黄巷唐有开国公谥忠义岸公之裔後唐丁亥科仁颖公荣登状元端明殿掌院学士从兄璞公一门五学士子仁泽公唐乾宁乙卯科武状元善文能武为节度判官至大宋又有岸公之後广东冈州初祖由公字居正号盘野居士江苏长洲人宋淳熙八年状元历官至刑部尚书兼直学士配胡氏巫氏二夫人居冈州者皆巫氏夫人出於南雄珠玑巷卒赠少师墓在吴县邓尉山簪缨世济有龙屿禄公裔定公道山碣公裔朴公俱登状元甲第显名系出福州晋安郡太守彦丰公哲裔北宋军城始祖侍中枢密副使谥文正宰相中庸公孙彻公登进士为平江令其弟龙公登进士为龙溪令而吾潘湖黄氏则源自江夏金墩黄氏族初祖宋进士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太师廉伯谥清惠府公翰林院学士安石公俱父子俱登进士宋潭州知府丰公子焘公勋公兄弟皆进士教授迨至明户刑二部尚书葵峰光升公榜眼南京礼部尚书仪庭凤翔公礼部尚书易庵汝良公武状元南京兵部尚书镇武钺公清乾隆振邦公南京大总督清潘湖叟锡衮公东阁大学士武英殿学士出将入相文豪一龙父子进士吾初祖天伦号金山源自泉城南卅五都之潘湖湖口尚德公次子明嘉靖初寇乱行货避居漳郡南靖嵌下金墩山俗呼金山配嵌下白石林氏俱以诗名世胤繁兴呜呼江夏金墩黄氏望族源远流长星分野处散居四海其初一人之身分而至於万人之身秀者士而朴者为农为工为贾无以穷尽若夫积也不厚则流也不远安望其散居南洋能悉世代裔孙知由一人之身而传之衍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水有源则流长木有本则枝茂人能积德子孙自蕃统集昔吾族之谱昭穆尝鉴湖西而非湖西也吾祖金墩黄氏祖谱而阅之金山天伦公派下诸裔世系明晰历历在目溯祖德缅先人继家业承家规毕生搜求讹者正之缺者补之以实传後殆不无小补也谨以为序
清乾隆乙未年仲秋之吉日南安潘湖杏塘文魁前礼部主事黄朝荷拜撰续修
据《泉郡名胜志闽海黄王府碑记》载:闽海黄王府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年)春前身金墩宫主神明兵部侍郎户刑尚书黄光升弟子青阳宫下庄罗黄徽德外裔孙黄凤翔所建,总管闽海所有黄王宫;清康熙九年(年)承旨由宫升格为闽海黄王府,由黃卿相大王爺潘湖叟锡衮公主持,本圣府奉旨濟世奉旨專責辦事之所在,鑾生會為信眾解難。主神卿相大王潘湖叟黄锡衮总管闽海所有分灵殿黄王府派金井南江大房头六姓府、东石白沙六姓宫、马坪黄王爷宫、华海石厦石龟石圳黄王府、龙玉龙埔後洋永宁黄王府。因闽海黄王府鼻祖密助圣祖主政於朝平抚三藩有功士民德之。是年秋,清康熙微服南巡在此圣府诏见颡辅(大学士)潘湖叟卿相王黄锡衮、福建总督姚启圣,水师提督施琅、泉州知府王者都、金墩侍讲黄志遴,御议台湾回归大计;增建边城固卫所敕封潘湖叟黄锡衮卿相大王;代天巡狩除妖灭寇,旧时有圣井在焉”。横披:“闽海黄王府”左联:青阳金墩黄卿相爷分四方庇民安;右联:华海石厦石龟石圳派六姓除妖魔。外联:威镇闽海,神灵远播”,大门御匾〈黄王府〉落款“钦赐卿相潘湖叟黄锡衮”。闽海黄王府祭日每年六月初五日。
池店镇
(一)池店村
池店村包括池店、皂坑、曾坑、田洋、砌坑5个自然村。
街路名
旧街
山体名
桂船山、欧祠山、对面山
水体名
六里波、金鸡南渠、九十九溪大浦
住居点地名
谢厝、大厝内、三落、八房、顶三房、下三房、顶四房、下四房
人工建筑地名
兴济亭、印度教“舞王”雕像
名胜古迹地名
李氏宗祠与李五故居
(二)大洲村
大洲村有顶乡、下乡、尾厝、徐宫、宫路等角落。
(三)华洲村
水体名
九洲、东沟、西沟、普尾
(四)新店村
新店包括小下浯、古坑两个自然村。
街路名
雁东、雁西
山体名
龙头岩、雁塔山
住居点地名
下厝坑、九房五房、顶花丘、下花丘、盛发、万盛铺行
人工建筑地名
高山亭
(五)赤塘村
赤塘村包括赤塘、高厝两个自然村。
街路名
南路、北路
住居点地名
高厝、陈厝
(六)溪头村
住居点地名
顶角、下角
(七)御辇村
御辇村包括下辇、御赐桥两个自然村
街路名
中街、官路
山体名
狮山、观音山、臭头山、南山、崎山
水体名
淹嘴(池塘)、田洋
住居点地名
棋盘、盈利、塔兜、宅内、里厝、金城
人工建筑地名
御赐桥
(八)清濛村
街路名
清濛坪、古官路
山体名
尖山、崎山
水体名
浦沟溪
住居点地名
后头张、顶街、郑厝
人工建筑地名
清龙寺、清濛宫、清濛桥
(九)钱头村
山体名
留府墓山
住居点地名
桥头、厝头、中厝、观下、过壁埕、祠堂口、蔗埔埕、尾厝、谢厝、许厝、郭厝
人工建筑地名
状元吴鲁故居
(十)潘湖村
潘湖包括潘湖、欧厝、田洋、东库、湖口、桥头6个自然村。
街路名
光升路、凤翔路、仁颖路、锡衮路、行周街、天麟街、湖口街
山体名
狮山(峰山)、狮埔山、大面山、八洋、芳山、文山
水体名
浦沟、沿江、车圳沟、欧塘浦、田洋潭、东库、卿相溪、欧潭
住居点地名
东库、典当、欧墓口、欧埔、开阳公小宗、潘湖宗祠口
人工建筑地名
恭肃堂、文简堂、仁颖书院、潘湖宗祠、欧阳詹故宅、黄中堂锡衮读书处潘湖塔、资福院文化中心
(十一)霞美村
霞美村包括霞里、金墩、新村3个自然村。
住居点地名
东头、西头、金墩、新村
人工建筑地名
朵莲寺
(十二)古福村
古福村为单独1个自然村。
住居点地名
尾厝、胡厝、宫尾、井脚
(十三)洋茂村
洋茂包括洋茂、村头两个自然村。
洋茂
街路名
顶街、下街
住居点地名
糖埔、宫口
村头
住居点地名
大埕、井脚、欧仔、隔壁、洪厝、刘厝、厝头
(十四)茂厝村
茂厝村为单独一自然村。
山体名
虎岗山、崎下
住居点地名
西头、下厝、黄厝、引顶、后头、西墘、许山头、东村
(十五)屿崆村
屿崆村包括屿崆、仕尾、上钞3个自然村。
(十六)营边村
人工建筑地名
营边大桥
(十七)柴塔村
(十八)仕春村
仕春村包括仕春、冷水井两个自然村。
街路名
店口街、徐公店
山体名
虎山、豹山、象山、猪母泉山、土地石山、窦厝墓山
水体名
冷水井、沟流口
住居点地名
仕春、尾厝、顶厝、朱厝、沟流口新村、下巷、后落、新桥陈
(十九)东山村
东山村包括东山、西宅两个自然村。
山体名
东山
水体名
猫狸埭
住居点地名
亭尾街、卢厝、田下、高尾头、后亭、西宅
(二十)溜石村
山体名
山顶
住居点地名
刺桐新村、下尾、顶新厝、店仔口、庙口埔、后新厝、前门口、车尾下
人工建筑地名
江上塔
(二十一)霞福村
人工建筑地名
宏船和尚纪念堂
(二十二)浯潭村
住居点地名
后坑、下底
(二十三)唐厝村
唐厝村包括唐厝、前山两个自然村。
山体名
顶后山、下后山
水体名
潭墘
住居点地名
下新屋、顶埔、树脚尾、三房、尾厝、大厝埕、糖埔
(二十四)旧埔村
旧埔村包括旧埔、过田、后岭、新埔4个自然村。
山体名
猪母山、虎山、豹山、黄厝山
——原载《晋江县地名志》池店卷
宗祠内,中厅轩廊明亮,前殿厅堂正中央挂着黑底金字匾额,上书“金墩衍派”,两边墙上挂满了许多匾额,民国间有黄锡衮“大学士匾”、黄光升黄凤翔的尚书匾及榜眼匾、光禄大夫匾、太子少保匾、正治上卿匾、尚书允敬承匾、卿相扬祖武匾;文革后仅有“奉政大夫”、“奉直大夫”、“教谕”、“成均掌教”、“贡元”等,都彰显着黄氏历代人才辈出的辉煌历史。
“这座宗祠的前殿是黄氏先祖,后殿则供奉有欧阳氏先祖的牌位,包括欧阳詹和他儿子欧阳秬。”黄先生领着记者走进鄱湖宗祠的后殿,只见屋门上嵌有“欧阳詹故宅”字样的石匾。殿内有神龛、供桌,屋檐上高挂“进士”匾额,旁边挂有对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这副对联,是宋代朱熹为纪念欧阳詹的“不二祠”所撰。周围的墙上挂满了欧阳詹的画像、生平简介、族谱摘录等。
鄱湖宗祠原为欧阳府第
“鄱湖宗祠,始建于宋天圣二年(年),原欧阳府第改建为欧阳宗祠,规模宏大,乃晋南宗祠之冠。明万历四十二年(年),吾祖接管外祖物业,集资重修前殿祀奉我宗列祖,后殿祀欧阳外祖,故易名鄱湖宗祠迨至清乾隆九年(年)拆卸遵旧制而鼎新。”《鄱湖宗祠重建志》的这段记录,道出了黄氏与欧阳氏之间的关系。
原来,隋时欧阳氏入垦肇基潘湖,仁颖书院南唐至明清“环湖四十余家,弦诵相闻,宾兴不乏,第几三十人”的潘湖欧阳氏却不断迁至外地。金墩黄氏于元代迁入,年,黄权(少名亨字本经号天麟金墩谱黄千二元配洪氏偕子黄凤少名洲先居泉郡熙春铺仕曹巷)因娶欧阳馥英为妻,遂结两姓之亲,黄权也成了潘湖黄氏的开基祖。
“欧阳氏族谱上有记载:‘元末明初,洪武二年己酉遭乌蜂之变,始由潘湖分散。’这是说元末明初的时候,欧阳氏族遭受‘乌蜂之变’,以致难以在潘湖安居立足,所以向外迁徙了。”黄先生介绍说,后来,由于潘湖没有欧阳氏居住了,黄氏裔孙不忍外祖失祀,而将宗祠分成前后两殿,分别祭祀两姓先祖。“一直到现在,我们每年到了祭祖的时候,先是祭祀过黄氏本家内祖后,接着祭祀欧阳氏外祖。”
“鄱湖”二字
是为纪念鄱阳湖
“在决定一殿祀奉两先祖后,不论是用黄氏宗祠还是欧阳氏宗祠都不合适,所以就按照地名而定,易名鄱湖宗祠。鄱湖是潘湖的古地名。”黄先生介绍说,据史料记载,潘湖村落在东晋元帝大兴年间(约年)就已经形成。潘湖村的古今地理环境变化很大,一千年前的潘湖就在海边。
最早为潘氏所居故名潘湖,隋末唐初,江西文士欧阳韶游学武荣州(泉州旧称),泛舟沿江而下,至泉州湾向西凹入之处,见此间山明水秀,似如故乡鄱阳湖一般佳丽,遂隐居于此,外人将其居住的地方叫做“欧宅”。唐建中年间(-年),欧阳氏人口渐多,而其他姓氏逐渐迁移外地,欧阳氏将其居住的村落命名“鄱湖”,并将村前的内海也取名称“鄱湖”,以此纪念故乡的鄱阳湖。唐贞元八年(年),欧阳韶六世孙欧阳詹登上龙虎榜,开闽中甲第先河,荣耀之至,村名被雅称为“金湖”,而外乡人则唤“欧湖”。村前内海平静如湖,村后有山如狮状,村名还有“狮湖”、“湖山”之称世称“潘湖”。
《故明刑部尚书荣禄大夫太子少保谥恭肃黄公墓志铭》
明赐榜眼及第国子监祭酒族年侄黄凤翔顿首拜撰文
明赐榜眼及第翰林院侍讲姻晚生李廷机顿首拜篆额
明赐进士会魁翰林院编修族年孙黄汝良顿首拜书丹
少保公殁子乔栋乔植乔棠襄事请铭曰先父有言知我者莫如吾金墩祭酒黄止庵先生呜呼盖余何忍铭哉公乃潘湖金墩黄氏初祖元处士天麟讳权八世孙也名德为世所宗其先莆阳黄石金墩人也四传为高祖讳永字长治号祖兴尝寓居永春儒林里金墩曾祖讳昶宣德举人府照磨迨公之祖父讳晟运司经历始复回晋江潘湖临漳里第公之父讳绶万载教谕皇恩浩瀚四代俱诰赠尚书母曰吴氏配留氏王氏以上四代俱赠夫人仲弟光庆季弟光霁盖余弱冠时喜文交于潘湖临漳而师于公为余族伯讳光升字明举号葵峰少就学于潘湖仁颖书院明嘉靖戊子荐于乡越年已丑联捷进士宦游四方历官至正治上卿侍经筵官资政大夫刑部尚书余以公幸会潘湖临漳里第公既殁况乎质行百貌之相贤也初授长兴令理烦治剧纪纲肃然吏民惮公严明莫敢隐蔽瑶赋为之一清薄书于余暇则延诸隽士为校艺讲业斌斌多兴起者居五年以治行冠于两浙嘉靖乙未秋奉圣书征是冬拜刑科给事中丙申遭母丧归庚子免丧还朝复补兵科时信州柄国内臣互诋公昌言大臣宜和衷共济而各分町畦日寻戈战非所以尊朝廷定国是信州衔之甲辰晋浙江布政司参议广东按察司副使四川布政司左参政广东按察使公居官皆累阀积资若循阶而登少跹躐处所至率懋声迹在浙时董水利力排众议修筑捍海塘改竣诸暨泌湖蓄泄会萧四邑诸水籍不苦甘旱涝民迄于今德之广东职巡视海道兼管市舶诸奸猾无得渔猎其间夷民均利军兴赖以饶给征得夷税十减其六而课入库银却加倍增公密授俞都督大猷方略伏兵海岛连战大挫之庚申晋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公激荐士侄选将俞大猷石邦宪安大朝等属以兵事戒侦候密按伏诸苗闻风瓦解矣事闻帝嘉公功赐宝镪文绮召入工部寻进南户部尚书严嵩窃柄政以贿成诸督抚无能徒手保位者光升自疏议外绝不为私交时光升著廉名且有督木抚苗功嵩亦采舆论以艰钜相畀意不能无望也公所戡定经略咸倬著绩效而华亭徐文贞雅相重籍公清德以风亦颇从旁推毂嘉靖壬戌改刑部尚书公慨念郡国刑狱率多冤滥由长吏不奉宣德意乃疏陈六事曰重检覆之官严诬告之罪权轻重之情详有词之讼审惩奸匿之端省于证之累疏入上嘉纳下所司焉给事中沈公束以建言遂特命释归中外快之通政司参议胡朝臣坐蔗缮司时事永戌非其罪也公力为昭雪竟得辞世宗皇帝英毅独断法官谳上词多手自裁决或持旨诘责廷臣凛凛公据经引律原情所委曲平停良亦有独苦谳杨选严世蕃海瑞三狱一为杨选失城案公审理蓟辽总督侍郎杨选因失城守坐死罪特旨杨妻流放二千里二为严嵩不法案公审理御史弹欬严嵩之子严世蕃在其母丧期内仍放任纵淫并严嵩父子不法事世宗罢严嵩相位上诏令逮捕严世蕃下狱问斩三为海瑞直谏案嘉靖丙寅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疏帝怒诏命下狱论死华亭徐公力救海瑞公则把海瑞上疏拟子骂父律以轻其罪留狱中营护海瑞甚力直帝崩穆宗即位奏释海瑞出于狱公赋性刚毅生平论学以考亭为主重实而摈玄虚故其祉身居官咸确有榘矱筮仕四十余载未尝以寸楮尺帛濡迹权门奉赐外家无它赢食不重味衣不袭帛里居约饬宗族屏绝纷嚣日惟焚香著书讫讫终其身弗懈云公归家后居乡谦退郡国守相时造谒与言国家大计及其平日历官厝履以为常晚与缙绅耆宿为洛杜之游品茶称道而不乱闭门自重有行周仁颖之风孔朱之范甲第当年龙虎榜湖山千古薜萝情公居官清介廉明不事田宅子孙至无以为衣食居家杜门以经史为业入乡贤祠我渡曰文靖厅旋马居守上世之蔽庐清献夜焚香动遵先民之遗矩盖实录也明武宗正德丁卯年十一月十五日卯时生明神宗万历丙戌丁亥年九月初七日亥时卒于临漳里第寿八十有一闽抚按官为请恤典于朝公季子乔棠方仕为光禄署正亦陈情以请圣上下其疏礼部礼官言公熏德纯懿为国名臣于令甲宜从优恤上谕之赐公祭葬赠荣禄大夫太子少保谥恭肃盖恤典册隆备焉先是公治圹于邑铁灶山之原遣其子乔栋诸业已遵治命赐公所为志藏诸幽矣配留氏王氏俱封一品夫人子三长乔栋次乔植季乔棠神宗特遣福建左布政使陈冯孜造坟安葬孙五长曰煇曰烨曰燧曰琰曰燧系之历南北户刑两部荐登入座恪修职业茂著声猷乡邦倚重为典刑部京都朝野推其风节奄临躬穸良用灵伤祭坛载殒用彰殊渥尔灵不昧性质端雅贤惠维颖制科蜚英琐兰誉望夙孚于藩臬增猷益著于乡里郡闾荐跻八方出树殿邦之绩称入朝折狱之良倚重于朝廷至潘湖临漳乡间林壑赐环未及易箦人俄闻者硕云亡雅望深重维念叔配之宜偕宁祀仪之并建幽灵铭曰曳履声高北斗边苍生雅望属林泉衡门总似悬车日华表俄鹜化鹤年满箧诗书遗旧业九重纶鋍勒新阡典型旧宿今何在一奠生刍祗惘然黄公任重职繁履薄临遑恤其瘁孝廉勤慈清德以风肃然持躬咸勤职谁与公贵予实贵之公实诲之兹惟之窆穹而巍俾益奋金墩之鹤飞
襄事孤子乔栋乔植乔棠泣血稽头期服孙煇烨燧琰炷稽首同勒石
《故皇明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南京礼部尚书谥文简黄公墓志铭》
赐进士第荣禄大夫柱国太子少保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内阁学士年期族侄黄汝良撰文
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致仕年家眷姻晚生李廷机篆盖
赐进士及第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兼掌尚书事年家晚生史继偕书丹
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十二月十一日南京礼部尚书仪庭黄公卒于郡城南文山铺里第闽抚按官为请恤典于朝公长子淳中方仕为柳州知府亦陈情以请圣上下其疏礼部礼官言公熏德纯懿素有清望钦赐四辞征召三命秩宗于令甲宜从优恤上谕之于是赐公祭葬盖恤典册隆备焉先是公治圹于邑虎头山半壑南麓之原帝请余撰铭为之圹志遣其长子淳中经业已遵治命赐公所为志藏诸幽矣黄淳中奏称补给三代诰命曾祖廷文祖继宗应赠南京礼部尚书曾祖母郑氏林氏祖母丘氏世氏王氏母薛氏应赠夫人各给诰命奉圣旨补给公兄弟有三长兄凤梧号狮山仲兄凤翊号岐山皆世氏夫人生公讳凤翔字鸣周晚号止庵王氏夫人出顷复贻黄生书曰先仪庭公溺于学问子史诗书无不涉及公讳凤翔继宗季子公耋年寓居东郊田头亭置园于虎头山之南纵广五亩池园二亩半田二亩于小斋之下生明世宗嘉靖巳亥年十二月十一日未时卒明万历甲寅年十二月十四日丑时天启初谥文简寿七十有六南京刑部尚书晋江仪庭黄公卒于郡城南文山铺里第闽抚按官为请恤典于朝公季子质中方仕为内阁中书亦陈情以请圣上下其疏礼部礼官言公熏德纯懿为国名臣于令甲宜从优恤上谕之追根溯源笃信于亲苦心追寻终获其果于是明隆庆初尝复之莆田黄石金墩黄庙见其金墩谱系详明本支并其迁徙甚兴嘱其家赐冠带茶酒馈易之生平夙志也顾不肖孤辈遏佚前人之光弗一表著不孝之罪其奚所逃兹将丐名世大笔勒铭于神道之碑以诏来许愿足于状之黄生汝良不敢辞状公讳凤翔少名凤翥字鸣周号仪庭晚号止庵别号田亭山人泉郡文山铺开族祖嘉靖辛酉四名经魁隆庆戌辰年罗万化榜赐进士及第榜眼历官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三十龄前就学于潘湖仁颖书院致仕后为购东郊山庐田池七亩半隐居著书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教习内书堂辑前史宦官行事可为鉴戒者令诵习之世宗实录成进修撰万历五年张居正夺情杖诸谏者凤翔不平诵言于朝编纂章奏尽载诸谏疏及居正二子会试示意凤翔峻却之当主南畿试以王篆欲私其子复谢不往屡迁南京国子祭酒省母归起补北监时方较刻十三经注疏凤翔言顷陛下去贞观政要进讲礼经甚善陛下读曾子论孝曰敬父母遗体则当思珍护圣躬诵学记言学然后知不足则当思缉熙圣学察月令篇以四时敷政法天行健则可见圣治之当勤励绎世子篇陈保傅之教齿学之仪则可见皇储之当早建豫教疏入报闻寻擢礼部右侍郎洮河告警抗疏言多事之秋陛下宜屏游宴亲政事以实图安攘为今大计惟用人理财二端宋臣有言平居无极言敢谏之臣则临难无敌忾致命之士邹元标直声劲节铨司特拟召用其他建言迁谪如潘士藻孙如法亦拟量移而疏皆中寝士气日摧言路日塞平居只怀禄养交临难孰肯捐躯为国家尽力哉昔宋艺祖欲积缣二百万易辽人首太宗移内藏上供物为用兵养士之资今户部岁进二十万初非旧额积成常供陛下富有四海奈何自营私蓄窃见都城寺观丹碧荧煌梵刹之供奉斋醮之祈禳何一不糜内帑与其要福于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于孑遗之赤子帝不能用廷臣争建储久未得命帝谕阁臣以明春举行大学士王家屏出语礼部凤翔与尚书于慎行左侍郎李长春以册立仪上帝怒俱夺俸意复变凤翔又疏争不报遂请告去二十年礼部左侍郎韩世能去张一桂未任而卒复起凤翔代之寻改吏部拜南京礼部尚书以养母故疏乞养亲归神宗以黄凤翔素有清望不许再请许之明万历二十二年十月公复起任故官南京礼部尚书以亲老复疏力辞以新衔在籍调用公事母至孝其应命屡辞并以养母故最后母以寿终而公年且六十执丧哀毁不异少壮以养亲归再起故官力以亲老辞久之母卒遂不出赠太子少保以子润中贵晋阶资德大夫复以孙昱贵累赠荣禄大夫其榜眼坊与潘湖临漳族伯少保恭肃公尚书坊俱在阳义铺丽正门内年崖刻欧阳书院四个大字为榜眼公所书耄年寓居田头亭之南东郊山庐著有田亭草诗集七卷嘉靖大政类编四卷嘉靖大政编年纪二卷泉州府志二十四卷黄仪庭二十卷谷阳诗集五卷公年方六十自营永宅匾其棹楔曰止庵构山庐其麓自为记之营茔诗侈式司马为石廓王孙羸坐亦太薄我营坟贲冢东山阿马髭新封专半壑生身叼列瀛洲仙百岁应归华表鹤肥牛亭部我何求四贤画像终落漠聊种白杨播繁荫胜日招朋浮大酌纵然世事改沧桑樵儿牧女任踯躅在官在家以至衰老子史诗书靡不涉阅要必终其卷帙审其条贯钩其正谬删其重复每读一书辄有论著为人平易忠厚而狷介不设道学之名而体道学之实粗饭果腹革鞘纳足苍衫称身屋宇不事装饰一生溺于学问为文深淳尔雅诸胜碑记题咏无不涉腊公子八长淳中次正中季质中四浤中薛氏夫人恭懿出五瀚中六润中七灏中李氏夫人出八琦中侧室张氏孺人出及卒上讣闻神宗未及览复有旨起为南京礼部尚书明万历四十五年帝知黄凤翔殁有旨如例予赐公祭二坛仍加一坛造坟安葬茔域二坊钦赐祭葬坊三坊俱在三十七都虎头山南麓田头穴坐癸丁丑未向天启初谥文简
襄事孝男淳中正中质中浤中瀚中润中灏中琦中稽首泣血
黄仁颖
黄仁颖(—年),字福佑,一字幼卫,别字仁达,号潘湖翁,五代人;祖籍三山莆阳(今莆田涵江黄巷),迁居晋江潘湖,为潘湖人。
黄仁颖是唐朝御史黄滔(—年)之孙。其父黄珦(-年),字玉卿,官大理评事;母二夫人欧阳氏。有弟仁愿。(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滔》)
状元及第
黄仁颖家居潘湖,幼敏慧好学,善诗文。少年时自耕自作,每日清晨时常登上狮山甲第亭攻读。
五代·后梁·贞明三年(年)春闱,陈逖、黄仁颖通过会试;贞明四年(年),陈逖中状元,黄仁颖进士科落第。后唐·同光三年乙酉(年),黄仁颖以明经学究会试第一,后唐·天成二年丁亥(年)登状元(该科取进士23人)。
清·徐松《登科记考·第25卷》载:“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天成二年,进士二十三人:黄仁颖,状元,见《玉芝堂谈荟》。知贡举:礼部侍郎裴皞。按仁颖于梁·贞明中学究及第,至是年复登进士第。”
《太平广记·卷·草木2·异木》抄录宋·徐铉《稽神录·第5卷·登第皂荚》曰:
“泉州文宣王庙,庭宇严峻,学校之盛,冠于藩府。庭中有皂荚树,每州人将登第,则生一荚,以为常矣。
梁·贞明中,忽然生一荚有半,人莫谕其意。乃其年,州人陈逖进士及第,黄仁颖学究及第。仁颖耻之,复应进士举。
至同光中,旧生半荚之所,复生全荚。其年,仁颖及第。
后数年,庙为火焚。其年,闽自称尊号,不复贡士,遂至于今。
出《稽神录》。”
入仕
黄仁颖荣登状元衣锦还乡月余,又赶回后唐京都洛阳参加吏部试。初授编撰、校书郎。
其时,后唐正处于方镇叛乱、中原扳荡时代。李嗣源在河南洛阳称帝,为明宗;闻黄仁颖名,在丞相冯道荐辟下,特召入洛阳凤阁辅助,随即赐为护銮学士。然李嗣源一介武夫,目不识丁,枢密使安重也识字不多,章奏常读不通,明宗无奈,只得设置端明殿学士,黄仁颖首当其最佳人选。
黄仁颖清廉俭朴,一生信奉欧阳詹的文章德业,深得明宗赏识,也为朝臣所敬重,先后历迪功郎、四门学正。然遭宰相安重排挤,被贬为内阁中书舍人。
长兴四年(年),明宗病殁;十二月,闵帝?李从厚即位;翌年四月,李从厚义子李从珂发动兵变,攻进京城洛阳,夺取帝位,为未帝。黄仁颖迁主客郎中,累官至端明殿掌院学士,负责通读和协助处理奏章。
后唐·清泰三年(年),未帝李从珂废;石敬瑭立,为后晋·高祖,建号天福元年;黄仁颖依旧官。
黄仁颖在京都为官10年,素性清俭,门无私谒。
辞归潘湖欧厝里
后晋·天福二年(年)十二月,黄仁颖见朝政无所建言,便辞官归晋江潘湖欧厝里隐居。
北宋·建隆三年(年)十一月,黄仁颖卒于家,享年62岁。南唐主·李煜赏其才,赐谥“文杰”。其裔以欧阳为氏。
著有《黄状元文集》5卷。诗作《新都行》载于《中华姓氏诗选·黄氏卷》:“缥渺空中丝,朦胧道傍树。翻兹时间吹,惹彼花上露。悠扬丝意去,苒蒻花枝注。何计脱缠绵天长春日暮。”
北宋·大观四年(年),潘湖乡人为祀以“不二争第一”、“文章德业双馨”的黄仁颖,里人欧阳珣率欧阳族人鸩资倡建潘湖仁颖书院,以志前贤。(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欧阳珣》、《泉州学校·泉州书院·仁颖书院》)
黄锡衮
黄锡衮(年—年),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谥文僖,明末清初·晋江潘湖人;明·天启元年(年)生,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年)五月卒。
有《皇清·特进光禄大夫、东阁大学士、赠太傅、谥文僖、潘湖叟黄公墓志铭》,为“清·赐进士、巡抚、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姻晚生李光地顿首拜撰文,前乡荐中式举人、中宪大夫、广东高州知府、族年弟黄志美顿首拜篆额,清·赐进士、翰林侍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眷妹夫富鸿基顿首拜书丹。”“襄事孤子芳琮、钟源、芳环泣血稽头,期服孙志夏、志商、志周稽首同勒石。”(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光地、黄志美、富鸿基》)
《泉州府志》、《晋江县志》有载。潘湖湖口黄锡衮《家谱》有《传》。
身世
黄锡衮属糊口尚德天伦房,初祖、元处士赠征仕郎天麟黄权之12世孙。曾祖金湖黄一鲁(滨南,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一鲁》),祖(魁南),父振宇(明南)。
黄锡衮《潘湖黄氏家传总序》曰:
“潘湖去郡城十里许,东依吟啸,西倚大桥,夹九十九溪之水,舟驶波浅;北有一山,连蜷如狮,谓之狮山。欧阳先祖聚于欧岭欧祠山之趾,名曰潘湖欧厝,后渐随湖畔南移。
吾初祖处士权公,宋未元初由莆阳黄石之金墩经安平而来,徙潘湖苦梨坑黄厝。明·洪武二年(年),即移至欧厝,遂继外祖之业也。
自唐·常观察(常衮)倡学吾乡,欧阳詹首应其选,贤哲延生,代不乏人,先圣之泽,历久无躬,后之学者,举业其中,实无负于潘湖邹鲁之乡望耶!(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常衮、欧阳詹》)
祖上崇儒重道,教养并举,农耕课教,大有行周(欧阳詹字行周)、仁颖师儒之风,办塾馆修书院,不减金粟之胜。(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仁颖》)
(明)嘉靖(—年)间,倭寇犯入(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倭患》),征役追迫,曾祖一鲁公从父母与伯叔日休、日习同迁白鹤山麓,以避倭追呼之急,自是居外,占晴课雨,望杏瞻蒲。曾祖以武科登贤书,又殉于外,虽欲祭祀,然况有谱中失志,后世难免有无数典忘之讥。
祖魁南,千户世袭,孝行甚嘉,诚能无改父之志,积善行仁孝,不倦生平泯艰角喁喁,然与欧湖口(简曰“糊口”)房族人为伍,邻里爱重者。
于是天以善报,父振宇自漳郡南靖嵌下金墩山俗呼金山归籍,祖上玉桂丹青,探花荣也;众谓祖德余香之传耳。与族人汶汶交游,绝无间言,长有序,朋友有信,持躬自是。乡人敬之至、尊之至也,预知其能,克昌厥后矣。
祖虽力农,然性能嗜,遇士人而起,悉心儒学,敬课诸子孙,而勤学敦书,朝夕端笃,早暮弗遑,壮志弥坚,老不倦宜乎。寿亭遐龄年钓渭,诗曰:‘俾尔昌而炽,学能寿而富,’有如斯夫也。无奈寓居南安白叶,地薄人稀,子孙三代单丁过世,皆南安产也。遂以南安之‘南’为祖之名(即滨南、魁南、明南)记之。然曾祖一鲁武出白鹤,乡人鲜晓。潘湖世有所谓华庑高官者,乃仁颖、光升、凤翔三公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光升、黄凤翔》)
曾祖滨南公出金湖,寄居白鹤发愤敦书,武进一甲探花,鹤立鸡群;祖父魁南公千户世袭,嗣父明南公旋自返乡至余。
余稍长,即入仁颖书院,受知于塾师汤晴岭邑尊及舅父徐以任之门,宵灯课雨,后出家复拜于梨洲(黄宗羲,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宁波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皇恩在上,厚赐于余,余幸以报国也。嗣是胞弟明衮年幼多病乎,得神医幸而存也;次弟命衮则留事父母,微憾者不及曾祖一见耳,然贻厥孙谋以燕翼子。
金湖源深流远矣,彻府安石,祖、子、孙三世皆进士,而权号天麟公七、八、九世裔孙光升、凤翔、一鲁,文武巍科,蝉联三桂,显于皇明。今家馨传之,以垂永徽巍俾益奋,日孝于行,以光大先祖之遗规,志所欲酬,郁为虹绯,缵缨辈出,达之家扉。
吾祖潘湖之黄,出自三山(福州)、莆阳(莆田)金墩望族,乃平海军佥判府公派下,《谱》创自中外有声刑部尚书大宗伯光升公。余栖息之暇,纂辑权公天麟下派诸裔,搜罗故实续成焉,谋兹族人,将锲以示后,而属十二世孙锡衮顿首拜撰《序》其端。”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公讳锡衮,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其先晋江潘湖人。初祖处士天麟,讳权公十二世孙也。”
“曾祖滨南,武出南安白叶乡杏塘;配霞美油园陈氏。祖魁南,配陈君紫峰(陈琛)曾孙女。父明南,妣徐公以任妹。四代皆以公贵,妣皆一品夫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琛》)
黄锡衮直系:1世元处士、赠徵仕郎天麟黄权(宋教授黄近次子)→→2世黄仕龙→→3世黄福字均玉→→4世黄长逊→→5世黄真赐→→6世黄尚德→→7世黄天伦→→8世黄日章→→9世黄一鲁(滨南)→→10世黄(魁南)→→11世黄振宇(明南)→→12世黄锡衮。
就学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公幼颖异,七龄能诗,善属文;稍长就学于仁颖书院,受知于塾师汤晴岭邑尊及舅父徐以任之门,宵灯课雨,习经史百家,靡不废览,劬学自厉。”(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学校·泉州书院·仁颖书院》)
黄锡衮七岁能诗,日诵千言。早岁母徐氏以俪授以书,辄念不忘;父黄振宇授以语,应答如响。
就学于郡城南潘湖仁颖书院糊口乡塾(其祖父黄魁南是仁颖书院山长),受知于房师汤晴及舅父徐以任之门。后离家拜教于梨洲(黄宗羲)。
也曾就学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院”,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鹄》、《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辉书院》)
20岁弱冠为诸生,治学严谨,俭约厚道,风节高峻,诗翰清美,素有名望。
明末·广西思恩府推官巡抚
明·崇祯十二年(年)19岁,与族亲黄志美同中“钟垣榜”举人(会元)。崇祯十三年庚辰(年)20岁,与本邑霞行张潜夫同中“魏藻德榜”,联捷三甲第十五名进士。授广西巡抚,因忤马士英乱政,弃官隐读于南宁武鸣县夏黄村起凤山(又名凤凰山)东峰。今黄锡衮崖书“朝阳鸣凤”犹存;起凤山西峰合云岩临江钓台巨石上,刻有黄锡衮和黄燝的唱和诗。崇祯十七年甲申(年),李自成进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后清兵入关,黄锡衮因世乱归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崇祯十三年庚辰魏藻德榜……黄锡衮,国朝(清)历官兵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明?崇祯庚辰进士,授广西巡抚。因忤马士英乱政,遂弃官隐读于武鸣起凤山,世乱归里。”
入清为宦
入清,顺治五年(年)黄锡衮复选庶吉士,授弘文院检讨;顺治八年(年)进翰林院编修,受命典试江南,授修撰;顺治九年(年)擢浙江道监察御史,晋通奉大夫;顺治九年(年)擢浙江道监察御史,晋通奉大夫);顺治十一年(年),授弘文院侍读学士,建言撰修太祖、太宗圣训被采纳。顺治十二年乙未(年)秋丁父忧,归故里守制,3年后起复原官;顺治十五年(年)丁母忧回籍;顺治十八年辛丑(年)春服除,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后历任大理寺丞、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大清定鼎,复选庶吉士,授检讨。进编修,擢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大理寺丞,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累至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
康熙元年(年),黄锡衮迁礼部右侍郎;康熙五年(年)晋刑部左侍郎,致力整饬纲纪,澄清吏治。康熙六年(年)五月,以兵部左侍郎署兵部事,授通议大夫;康熙八年(年),奉诏清刑狱;又密助年幼的圣祖·康熙帝主政于朝,逮捕“结*专擅,勿思悛改”的顾命大臣鳌拜。康熙九年庚戌(年)十月入阁,参与机务,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加光禄大夫,充经筵讲官;《世祖实录》总裁官。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以兵部左侍郎掌兵部事。”
“康熙八年夏旱,奉诏清刑狱、释系囚,多所平反。”
“清·康熙间任兵部左侍郎,因密助圣祖主政于朝,深受圣祖倚重。”
“康熙九年庚戌十月入阁,参与机务,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加光禄大夫。时初设日讲官,入直,寻充经筵讲官,票拟或未当不轻论执,每于谈笑间婉言曲喻,其间调和匡救、保护善类有力焉。与修世祖实录,充总裁官。”
武英殿大学士兼理兵部事
康熙十年(年)二月,授武英殿大学士兼理兵部事。康熙十三年(年)二月,以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事;进柱国太傅。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十年二月,世祖亲试习国书翰林,锡衮列上等,授武英殿大学士兼理兵部事,书成赐银币鞍马。”
“康熙十三年二月,以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事。重修太宗实录,成,进柱国太傅。”
康熙十二年(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据云南叛清;康熙十三年(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不久,定南王·尚之信也在广东反清;史称“三藩叛乱”。黄锡衮出为兵部右侍郎署兵部尚书事,率军经略抵御参与叛乱的耿精忠等部。因克振军威,平寇有功,有旨复召入阁,寻解兵部事,任直讲筵官,其它兼官如故。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平抚‘三藩’,荣绩素著。”
康熙十九年(年)八月,黄锡衮赞襄机务,参知政事。此时“三藩之乱”基本平定,西北噶尔丹叛乱也暂告平息,清廷首议用兵台湾,但朝廷和地方出现剧烈争议,黄锡衮积极主张出兵收复台湾。
康熙廿年(年)七月,内阁学士李光地奏保施琅带兵征台,黄锡衮力赞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光地、施琅》)
康熙廿二年(年)年底,台湾初定,朝廷出现弃留之争。黄锡衮竭力支持施琅“设官镇守”之议。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台湾初定,提督施琅请设官镇守,廷议未决,有谓宜迁其人、弃其地者。上问阁臣,锡衮言:‘台湾孤悬海外,屏蔽闽疆,弃其地迁其人,恐为外国所据,应如琅议。’上韪之。”
辞归
康熙卅八年己卯(年)十月,黄锡衮以老谢事,疏辞归里。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十月,加五级,以老谢事,疏辞归里。得旨准,以大学士衔致仕回籍,钦赐御匾‘卿相扬祖武’。
与平素有德于郡,民之疾苦当如救焚,士民德之;继先圣之业,教养并举,儒风毓秀,无负邹鲁之乡。锡衮公位至极品,清俭师儒,慎勤敏练,宣力有年,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
帝准特遣兵部尚书、浙江秀水杜臻驰驿护送黄锡衮归里。”
“家席王宫浮桥笋溪金湖卿相东阁,余荫园林亭馆甲于郡中。黄公俭约,自奉寒素。”
“公谨奉训旨,益清慎。”
卒于家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年)五月,黄锡衮卒于家,年八十七。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明熹宗?天启辛酉年七月廿九卯时生,清圣祖?康熙丁亥年五月廿日巳时卒于家,时年八十有七。事闻,辍朝相祭,赐谥文僖。
墓在紫帽一都铁灶山法藏寺西南近处,茔朝潘湖。为圹二,坐乾山巽向观音叠座穴。”
“著有《金湖白叶黄武烈记》、《金墩黄府集传》、《肇盛炳朱诗集》、《潘湖叟起凤隐读集》、《黄大学士文集》十卷,藏于家。”
此外,还有《黄肇盛诗集》、《金湖灵鹫纪闻》、《兵法要则》、《潘湖鸣凤集传》等。
其他
黄锡衮之妻是福建总督姚启圣妹;子三。一妹嫁内阁学士富鸿基。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配柔顺,福建总督姚启圣妹,诰封正一品卫国夫人。一妹适内阁学士富君鸿基。”
“配姚氏夫人,有贤淑行,能以勤俭佐家政,公官内外自奉俭约,夫人率之也。故公无内顾忧,得以安其廉。”
“弟明衮、昙衮,笃爱有加。弟殁,抚其遗孤若己出。”
“嫡子三:芳琮,聘广东按察使杨高翔妹;继孙氏,娶举人按察佥事孙胤骥女;芳环,娶南安白叶陕西总兵林忠女。
孙三:长孙儒士志夏,聘安溪榕村李卿相(李光地)长女;次孙志商,聘南安金坑代州通判王宗岱长女讳掌娘;季孙志周,未聘。俱芳琮出。”
评价
清·李光地撰《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在位施惠政,尚清议,气节高雅,澡德浴身,器识老成,倚毗良殷。举贤才,振纲目,定国是,正人心,下念民生,力课吏材,劳绩茂著。”
“呜呼!公生于贵胄甲第故里,略韬忠勤,恪恭不渝,孚于圣主,信于同朝,书之史册,光耀无穷,公何憾乎!”
“铭曰:闽疆惟尔,阁臣宗麟(黄锡衮字宗麟);内弟忧庵(姚启圣字忧庵),妹夫琢公(施琅字琢公)。参赞机务,施备宿卫;平抚三藩,枢幄韬略;荐启征台,珠联璧合。文武国器,忠贞报国,益罄忠诚。斯人已去,其魂尚存。纳窀肃雍,铁灶坝头;青龙白虎,左右护卫;朱雀玄武,遥相呼应。灵气永固,谓公还魂;英彦辈出,朝拜有情,秀在后昆。”
据《印尼江夏堂黄氏家谱中心》记载:清朝嘉庆末年先祖黄高升黄伯爱父子由福建晋江潘湖行货福州嘉崇里金墩巷,鸦片战争前乘荷属东印度公司轮船往返异国他乡荷属东印度爪哇岛南旺府东北码头当搬运工。
高祖父黄兴祥(-年)讳锡来(黄伯爱长子)鸦片战争(年)时偕老五曾祖叔父黄集仁(1-年)字进铎、老二曾祖父黄集仲讳金菊携祖叔父黄渭源OeiWieGwan(-年)、祖父黄渭淦OeiWIEGwai字朝买(1-年)等亲人先居爪哇岛南望府(Sembang)华人区后居拉森(Lasem)小镇爪哇北海岸华人区街上摆烟摊做卖丁香烟和烟花鞭炮的小生意,随后开烟花鞭炮厂做小作坊生产“狮子座(Leo)”烟花鞭炮产品(故乡潘湖北畔山名狮子座LEO)。因荷兰殖民统治者禁用花炮,年8月15日移居库都斯·Kudus毕廷安Bitingan·拉嘛LAMA。自爪哇岛金墩始祖黄兴祥讳锡来,四传至大叔父黄辉祥(居库都斯·Kudus毕廷安Bitingan·拉嘛LAMA)长子黃志强(STEFANUSWIJAYAHARTONO)共五代人:
第一代高祖黄兴祥OEIKINGSIANG(—年)讳锡来,战争时为避战乱始从中国福建晋江潘湖远渡爪哇岛侨居码头唐人街华族区谋生,初当搬运工、摆地摊,葬在南旺山南麓。
第二代曾祖父辈黄集仲(OeiTjiepJuong讳金菊排行老二)黄集仁(OeiTjiepDjien字进铎排行老五小名Hartono阿弟1—年),年入荷兰殖民政府籍前五年先居Rembang南旺(别称南望)1年举家移居Lasem拉森,葬在拉森山南麓。
第三代祖父辈黄渭淦(OeiWieGwai)字朝买集仲长子三宝垄中华总商会主席,大祖叔父黄渭源OeiWieGwan(—年集仁长子)及二祖叔父黄渭清{好桥牌集仁次子}1年春随父黄集仁字进铎举家由南旺府华族区移居拉森华族区。年8月收购荷兰人即将倒闭的香烟厂NVMurup,改名为针记香烟厂(PTDjarum)。年4月21日Lasem拉森迁往库都斯·毕廷安·拉嘛成立针记公司,年黄渭源因悲伤病逝。葬在库都斯北部穆里亚山南麓。
第四代黄辉慈(年12月8医院)、黄辉祥(年10月2医院)为在印尼第1代出生及二叔黄辉聪居库都斯·Kudus毕廷安(Bitingan)·拉嘛LAMA。
第五代OEIQIMINGHARTONO(幼名黄志明医院年10月印尼因社会动乱随父回中国福建)从弟黃志强(STEFANUSWIJAYAHARTONO)年出生为第2代在印尼出生,计五代人。
Nama:OEIQIMINGHARTONOLahirpada21SeptemberdiIndonesia,JawaTengah,Semarang,KUDUSJalanBitinganLamaJLKetuaPTWWW.DJARUM.CNPadaOktober,kekacauansosialIndonesiameninggalkanLAMAJLbersamaayahnyadankembalikeFujianTIONGKOK.engkap,alamattinggal:tempattinggalsaatini,PanLake,Shili,Chengnan,KotaQuanzhou,ProvinsiFujian,(selainitu,No.,Bangunan5,WallStreet,Jinjiang)DistrikBarathubungan/kekerabatan:KakekPamandengancucu-grandhubungandengankakekpamanOEIWIEGWAN(lelakidengankakeksayaOEIWIEGWAIDarisaudara).SayamemilikitetapitidakadafacebookGolongandarahsayajugatipeOayah:OeiHwieTzu(MichaelTulusHARTONO)Ibu:ShenYuhua(YuhuaHARTONO)
《故皇清特进光禄大夫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谥文僖潘湖叟黄公墓志铭》
清赐进士巡抚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姻晚生李光地顿首拜撰文
前乡荐中式举人中宪大夫广东高州知府族年弟黄志美顿首拜篆额
清赐进士翰林侍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眷妹夫富鸿基顿首拜书丹
公讳锡衮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其先晋江潘湖人初祖处士天麟讳权公十二世孙也公幼颖异七龄能诗善属文稍长就学于仁颖书院受知于塾师汤晴岭邑尊及舅父徐以任之门宵灯课雨习经史百家靡不废览劬学自厉明崇祯庚辰进士授广西巡抚因忤马士英乱政遂弃官隐读于武鸣起凤山世乱归里大清定鼎复选庶吉士授检讨进编修擢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大理寺丞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以兵部左侍郎掌兵部事康熙八年夏旱奉诏清刑狱释系囚多所平反清康熙间任兵部左侍郎因密助圣祖主政于朝深受圣祖倚重康熙九年庚戌十月入阁参与机务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加光禄大夫时初设日讲官入直寻充经筵讲官票拟或未当不轻论执每於谈笑间婉言曲喻其间调和匡救保护善类有力焉与修世祖实录充总裁官十年二月世祖亲试习国书翰林锡衮列上等授武英殿大学士兼理兵部事书成赐银币鞍马平抚三藩荣绩素著康熙十三年二月以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事重修太宗实录成进柱国太傅台湾初定提督施琅请设官镇守廷议未决有谓宜迁其人弃其地者上问阁臣锡衮言台湾孤悬海外屏蔽闽疆弃其地恐为外国所据迁其人应如琅议上韪之在位施惠政尚清议气节高雅澡德浴身器识老成倚毗良殷以有惠政举贤才振纲目定国是正人心下念民生力课吏材劳绩茂著黄锡衮居官洁剔奸氅抻势指顾旬日间大有功德侃侃所建白多切时弊在朝官居相国克笃臣谊才猷练达勤于职守品行端庄位至极品所得俸禄常之接济族人及寒贫之士平生也不接受馈赠为官于廷不忘布衣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十月加五级以老谢事疏辞归里得旨准以大学士衔致仕回籍钦赐御匾卿相扬祖武与平素有德于郡民之疾苦当如救焚士民德之继先圣之业教养并举儒风毓秀无负邹鲁之乡锡衮公位至极品清俭师儒慎勤敏练宣力有年前进士出身广西思恩府推官巡抚因忤马士英乱政遂弃官起凤山隐读与黄燝吟诗相唱和世乱归潘湖里故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著有金湖白叶黄武烈记金墩黄府集传肇盛炳朱诗集潘湖叟起凤隐读集黄大学士文集十卷藏于家弟明衮昙衮笃爱有加弟殁抚其遗孤若己出家席王宫浮桥笋溪金湖卿相东阁余荫园林亭馆甲于郡中黄公俭约自奉寒素嫡子三芳琮聘广东按察使杨高翔妹继普角孙胤骐江南学政钟源娶举人按察佥事孙胤骥女芳环娶南安白叶陕西总兵林忠孙三长孙儒士志夏聘安溪榕村李卿相长女次孙志商聘南安金坑代州通判王宗岱长女讳掌娘季孙志周未聘俱芳琮出公谨奉训旨益清慎呜呼公生于贵胄甲第故里略韬忠勤恪恭不渝孚于圣主信于同朝书之史册光耀无穷公何憾乎曾祖滨南武出南安白叶配霞美油园陈氏祖魁南配陈君紫峰曾孙女父明南妣徐公以任妹四代皆以公贵妣皆一品夫人配姚氏夫人有贤淑行能以勤俭佐家政公官内外自奉俭约夫人率之也故公无内顾忧得以安其廉帝准特遣兵部尚书浙江秀水杜臻驰驿护送黄锡衮归里明熹宗天启辛酉年七月廿九卯时生清圣祖康熙丁亥年五月廿日巳时卒于家时年八十有七事闻辍朝相祭赐谥文僖在紫帽一都铁灶山法藏寺西南近处茔朝潘湖配柔顺福建总督姚启圣妹诰封正一品卫国夫人一妹适内阁学士富君鸿基为圹二坐乾山巽向观音叠座穴铭曰闽疆惟尔纳窀肃雍铁灶坝头潘湖鸣凤集传金湖白叶黄武士记潘湖叟金墩黄府集传潘湖叟起凤隐读集肇盛炳朱诗集黄大学士文集十卷阁臣宗麟内弟忧庵妹夫琢公荐启征台文武国器珠联璧合参赞机务施备宿卫益罄忠诚平抚三藩枢幄韬略忠贞报国斯人已去其魂尚存青龙白虎左右护卫朱雀玄武遥相呼应灵气永固谓公还魂英彦辈出朝拜有情秀在后昆
襄事孤子芳琮钟源芳环泣血稽头期服孙志夏志商志周稽首同勒石
鄱湖宗祠(一祠联黄氏、欧阳氏两姓)
鄱湖宗祠,位于晋江市池店镇西南部潘湖村。
“鄱湖”乃潘湖古村名。各族氏的祠堂一般都会在大门匾额上开宗明义地标明所属的姓氏,但鄱湖宗祠欧阳氏、黄氏两姓合一,宗祠名取自地名。
欧阳氏肇基潘湖
据明·曾衍谅重编《泉郡晋南地名探源·村落考·潘湖》等资料可知:
潘湖环湖百余里,在泉郡南门外西南十里许。
潘湖村落约形成于东晋·大兴(—年)年间。斯时因永嘉之乱,中原动荡,衣冠名族逃难入闽中,沿江河湖海边沿而卜居。时潘湖尚在海边,率先来此垦殖者潘姓,故名;后又有陈、林、郑等姓,别称此地为“浮屠宅”。“浮屠”即梵语“佛”之意。
隋末唐初,江西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鄱阳县文士欧阳韶(欧阳伯善)游学武荣州(泉州旧称,治所在今南安丰州),泛舟沿江而下,至泉州湾向西凹入之处,见此间山明水秀,宛如故乡鄱阳湖一般佳丽,遂隐居于此筑庐而居,初命其地曰“欧宅”。
及至唐·建中(-年)间,欧阳氏居者渐繁,而潘及诸姓式微,村名渐被“鄱湖”所取代,村前内海也取名“鄱湖”,以此纪念故乡鄱阳湖。
欧阳韶6世孙欧阳詹诞生于潘湖,迨唐·贞元八年(年),欧阳詹一举首登龙虎榜,开闽中科第先河;继而7世孙、欧阳詹之三子欧阳秬亦于开成二年(年)进士及第,故村雅称曰“金湖”,而外乡人则唤“欧湖”。此外,族人也纷纷把巷、道、塘、湖、山等冠上“欧”字为名,如今,潘湖村内还有古地名欧厝、欧湖、欧巷、欧塘、欧石……村前内海平静如湖,村后有山如狮状,村名还有“狮湖”、“湖山”之称。(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欧阳詹、欧阳秬》)
唐、宋时,潘湖属晋江县登嬴里辖。宋、元以后,潘湖由于泥沙的冲积,渐成沙洲,这里湖面平平整整,又有“平湖”之名。明、清属晋江县三十五都。
唐、宋乃至元代,潘湖欧阳氏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闽书》载:“潘湖环湖百余里,沿湖而居,唐、宋时弦诵相闻,科第不乏,擢第者几三十。”除欧阳詹、欧阳秬外,《族谱》中载录的还如:唐代欧阳征、欧阳衍、欧阳謩、欧阳埴、欧阳偃、欧阳復等;宋代欧阳璟、欧阳玑、欧阳震、欧阳识、欧阳宣、欧阳琰、欧阳寅等;元代欧阳至等。
欧阳、黄两姓更迭
据明·曾衍谅重编《泉郡晋南地名探源·村落考·潘湖》和《晋江黄氏通书》等载:莆田军城金墩处士、赠徵仕郎黄权(—年),少名亨,字本经,又字秀卿,号天麟,行千二,年轻饱学,有志尚,元·大德十年(年)偕子黄凤(原配洪氏所生,少名洲,字仕凤,号潘山,晚号十四)来官泉郡蒙古学教授。致政后,慕欧阳詹故里“鄱湖”(欧厝)之盛名,泰定五年戊辰(即天顺元年,年)春三月遂寄寓于泉郡城南潘湖。越年,经文友伐柯为媒,黄权入赘潘湖欧阳氏,妻欧阳仪长女欧阳馥英,生子仕龙、仕虎。因欧阳家世代称,其家乏人,即承其物业,籍隶阳图四甲。卒葬晋江廿四都布金院后教授山。
明代之前,潘湖欧阳氏桂兰辈出,簪缨相继,一派繁荣,但传至明初欧阳仪这一代,却突然举族搬迁外地,留下一个大谜团。《泉州欧阳氏族谱》有载:“元末明兴,洪武二年己酉(年)遭乌蜂之变,始由潘湖分散。”该《族谱》亦载:欧阳仪之8子在逃难后,分处泉州府城及其所属的晋江、南安、同安各县,还有漳州府所属的龙溪等县城乡。至今潘湖已无欧阳氏族人了。
欧阳仪之婿黄权留居潘湖,并没有随迁。其子也没有随女方姓欧阳,而姓黄,自此黄氏子孙于此繁衍生息,蔚为潘湖金墩黄氏一族;黄权成为潘湖黄氏的开基祖。潘湖也是台湾黄氏金墩派的祖地,今台湾有数万人;海外侨胞众多,主要分布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
欧阳氏举族迁离潘湖的原因
关于欧阳氏举族迁离潘湖的原因,有多种说法:
①《族谱》所记是“乌蜂之变”,以致难以在潘湖安居立足,如前述。有人认为这是假托之辞,因为入赘欧阳门的黄氏先祖黄权并没有一起迁离避难,后来还蔚为望族。
②潘湖村内口口相传下来的说法是,欧阳族人不少人在元朝当官,如欧阳至曾任元代知县。明朝建立后,为避朝廷迫害,欧阳氏一族才举族避祸离去。但这一说法同样令人费解,因为泉州有族人在元朝当官的氏姓很多,为何仅欧阳氏要举族避祸?
③又说与欧阳平章案有关。
明·洪武二年(年),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要铲除原籍江右庐陵(今江西吉安)的欧阳平章一族。欧阳平章早年随徐寿辉起兵反元,元灭后,久与朱元璋相抗拒。洪武初,天下既定,朱元璋视平章为叛民,将其族列入另册。
潘湖欧阳氏确与江西吉安的欧阳氏有一定族亲关系。潘湖欧阳氏肇基始祖欧阳伯善即来自江西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而南唐·潘湖欧厝人欧阳郴曾赴吉州当推官,并在那定居,他的曾嗣孙就是鼎鼎大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但是,潘湖欧阳氏是否牵涉欧阳平章案,则于史无征。
何况,朱元璋是出了名的铁血之君,对待政敌向来不忌惮“诛九族”,依理欧阳家的女婿黄权也应一道避祸才对,然而为什么黄权会安心定居潘湖,这也给后世学者留下不解之谜。
黄氏族贤
黄光升(—年),字明举,号葵峰,明·潘湖垵边临漳人,父黄绶。嘉靖七年(年)举人,嘉靖八年(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隆庆四年(年)致仕,回归故里潘湖垵边。晚年著书立说于南安葵山董埔。万历十四年(年)卒,赐祭葬,赠太子少保,谥恭肃。子乔栋,以荫授临安知府。(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光升》)
黄凤翔(—年),少名凤翥,字鸣周,号仪庭,晚号止庵,别号田亭山人,祖籍潘湖,生于泉州城内熙春铺市曹巷黄宅。嘉靖四十年(年)举人,隆庆二年(年)榜眼及第,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以养亲归。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年)卒于泉州府城,年七十六,墓在泉州东郊田头亭下路虎头山南麓。天启初赐谥文简。(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凤翔》)
黄锡衮,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明末清初·潘湖人,属湖口尚德天伦房,为黄权之12世孙,曾祖金湖黄守魁(滨南),祖父仁颖书院山长黄魁南,父黄振宇(明南)。明·崇祯十二年(年)举人,崇祯十三年(年)联第会元、三甲第十五名进士,授广西巡抚,不赴。入清,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康熙廿五年(年)以老谢事归里。康熙四十六年(年)五月卒于家,年八十七,诰赠太子太傅、柱国光禄大夫,谥文僖,赐祭葬。墓在晋江一都铁灶山法藏寺西南近处,茔朝潘湖。(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锡衮》)
黄立本(—年),字克学,号金湖,清·台湾淡水艋岬金湖人,祖籍泉州城南三十五都潘湖湖口。黄立本是湖口长房黄志夏子,黄芳琮孙,黄锡衮曾孙。恩贡生,历官台北府学训导、大兴顺天府同知,康熙六十一年(年)任台湾知府,雍正二年(年)以中宪大夫致仕在籍调用。乾隆四十五年卒于台,寿八十五;茔在台湾淡水艋岬忠山之原。(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立本》)
此外,还如明代举人、学博黄凯、宁波同知黄鹏江;清初洪濑金墩进士黄士藻、举人黄绳武、福州府教授黄寅亮、黄朝珪等。
宗祠规制
鄱湖宗祠始建于何时无考,应为明代,为黄氏宗祠。后来,由于潘湖已没有欧阳氏居住,黄氏裔孙不忍外祖失祀,而将宗祠分成前、后两殿,分别祭祀两姓先祖。
鄱湖宗祠位于潘湖村南面,建筑面积平方米,共四落,隐匿在潘湖村的小巷民房之间。从外观看来,砖石门墙,红色琉璃瓦顶,凹形门路,中门大开,是典型的闽南式建筑。
大门匾额上书“鄱湖宗祠”四个金字。门联:“江夏传芳扬祖德,金墩衍派振家声。”
前殿三落,奉祀黄氏本家列祖列宗。厅堂轩廊明亮,正中央挂着的黑底金字匾额“金墩衍派”,两边墙上挂满许多匾额,有“奉直大夫”、“奉政大夫”、“教谕”、“成均掌教”、“贡元”等。
后殿一落,供奉外祖欧阳氏先祖牌位,包括欧阳詹及其子欧阳秬,是欧阳詹故居纪念堂。屋门上嵌有“欧阳詹故宅”字样的石匾。殿内有神龛、供桌,屋檐上高挂“进士”匾额,旁边挂有南宋·朱熹为纪念欧阳詹的“不二祠”所撰楹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周围的墙上挂满欧阳詹画像、生平简介、族谱摘录等。
每年金墩黄氏潘湖祭祖时,会先奏大乐,执事班齐,披红,然后先在主殿祭祀黄氏内祖,接着到后殿祭祀外祖欧阳氏,两边都要进宣祝文。既忆本姓先祖,又思亲家外祖,实属罕见
历史评价:明尚书葵峰黄光升撰欧阳詹故宅碑记曰“闽自唐欧阳詹始举甲第进士,文章卓然,声名籍著,为世所重,后有慕詹者继以仕进;能文者必言欧阳公詹,而能学者必言黄公仁颖”。
《闽政通考》云:“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潘湖翁状元黄仁颖撰曰“文章腾於江淮首登龙榜,声名达於京师身到凤池。理学家朱熹撰潘湖欧阳詹故宅对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潘湖八世孙尚书黄光升撰曰:行周文德青天白日,甲第儒业昭华史书。潘湖九世孙金墩文山开族祖榜眼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撰曰:甲第当年龙虎榜,湖山千古薜萝情。十二世孙清大学士潘湖叟黄锡衮撰曰:“詹为闽文祖,后贤者皆其属孙;詹为闽文宗,后贤者皆其弟子”。
据《印尼江夏堂黄氏家谱中心》记载:清朝嘉庆末年先祖黄高升黄伯爱父子由福建晋江潘湖行货福州嘉崇里金墩巷,鸦片战争前乘荷属东印度公司轮船往返异国他乡荷属东印度爪哇岛南旺府东北码头当搬运工。
高祖父黄兴祥(-年)讳锡来(黄伯爱长子)鸦片战争(年)时偕老五曾祖叔父黄集仁(1-年)字进铎、老二曾祖父黄集仲讳金菊携祖叔父黄渭源OeiWieGwan(-年)、祖父黄渭淦OeiWIEGwai字朝买(1-年)等亲人先居爪哇岛南望府(Sembang)华人区后居拉森(Lasem)小镇爪哇北海岸华人区街上摆烟摊做卖丁香烟和烟花鞭炮的小生意,随后开烟花鞭炮厂做小作坊生产“狮子座(Leo)”烟花鞭炮产品(故乡潘湖北畔山名狮子座LEO)。因荷兰殖民统治者禁用花炮,年8月15日移居库都斯·Kudus毕廷安Bitingan·拉嘛LAMA。自爪哇岛金墩始祖黄兴祥讳锡来,四传至大叔父黄辉祥(居库都斯·Kudus毕廷安Bitingan·拉嘛LAMA)长子黃志强(STEFANUSWIJAYAHARTONO)共五代人:
第一代高祖黄兴祥OEIKINGSIANG(—年)讳锡来,战争时为避战乱始从中国福建晋江潘湖远渡爪哇岛侨居码头唐人街华族区谋生,初当搬运工、摆地摊,葬在南旺山南麓。
第二代曾祖父辈黄集仲(OeiTjiepJuong讳金菊排行老二)黄集仁(OeiTjiepDjien字进铎排行老五小名Hartono阿弟1—年),年入荷兰殖民政府籍前五年先居Rembang南旺(别称南望)1年举家移居Lasem拉森,葬在拉森山南麓。
第三代祖父辈黄渭淦(OeiWieGwai)字朝买集仲长子三宝垄中华总商会主席,大祖叔父黄渭源OeiWieGwan(—年集仁长子)及二祖叔父黄渭清{好桥牌集仁次子}1年春随父黄集仁字进铎举家由南旺府华族区移居拉森华族区。年8月收购荷兰人即将倒闭的香烟厂NVMurup,改名为针记香烟厂(PTDjarum)。年4月21日Lasem拉森迁往库都斯·毕廷安·拉嘛成立针记公司,年黄渭源因悲伤病逝。葬在库都斯北部穆里亚山南麓。
第四代黄辉慈(年12月8医院)、黄辉祥(年10月2医院)为在印尼第1代出生及二叔黄辉聪居库都斯·Kudus毕廷安(Bitingan)·拉嘛LAMA。
第五代OEIQIMINGHARTONO(幼名黄志明医院年10月印尼因社会动乱随父回中国福建)从弟黃志强(STEFANUSWIJAYAHARTONO)年出生为第2代在印尼出生,计五代人。
Nama:OEIQIMINGHARTONOLahirpada21SeptemberdiIndonesia,JawaTengah,Semarang,KUDUSJalanBitinganLamaJLKetuaPTWWW.DJARUM.CNPadaOktober,kekacauansosialIndonesiameninggalkanLAMAJLbersamaayahnyadankembalikeFujianTIONGKOK.engkap,alamattinggal:tempattinggalsaatini,PanLake,Shili,Chengnan,KotaQuanzhou,ProvinsiFujian,(selainitu,No.,Bangunan5,WallStreet,Jinjiang)DistrikBarathubungan/kekerabatan:KakekPamandengancucu-grandhubungandengankakekpamanOEIWIEGWAN(lelakidengankakeksayaOEIWIEGWAIDarisaudara).SayamemilikitetapitidakadafacebookGolongandarahsayajugatipeOayah:OeiHwieTzu(MichaelTulusHARTONO)Ibu:ShenYuhua(YuhuaHARTONO)
据《安平金墩黄氏大宗谱》载:中国福建军城始祖北宋宰相谥文正黄中庸九世孙、莆田金墩始祖南宋初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六世孙泉州熙春铺市曹巷黄宅黄森屏OngSumPing(-年)初名元寿字昌年号熙春。福建泉州熙春铺仕曹巷金墩黄良辅长子,天麒黄松长孙。元末明初从军,华人政权首领,文莱国的创始人之一。文莱文写作"ONGSUMPING"。中国福建泉郡市曹巷人,明洪武八年时,初任鹤庆守备。由于腾冲地理位置重要,明洪武帝朱元璋派黄森屏重兵驻守,并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任云南永昌腾冲卫总兵。率领整个家族及邻居数千人经西南部缅甸避乱航海南渡抵达婆罗洲(即现在的加里曼丹岛)。他们在东加里曼丹的一条大河河口登陆,精疲力竭之时发生了船难,有的折断了手臂。后来迁至的番人因此称此河为"支那巴唐岸河(Kinabatangan)",即"中国人断手"之意河。当时在断手河偏北的地区是国力衰微的渤泥国,南受印尼的控制,经常被要求向其进贡,东则常受菲律宾南部苏禄苏丹国不时的侵扰。在黄森屏和华人军队的奋战之下,苏禄入侵被遏制,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这也进一步巩固了渤泥国与黄森屏华人政权的同盟。元代随朱元璋起兵爱将云南总兵黄元寿黄克孙父子(均出自泉州安平金墩黄氏家庙)文莱国王(苏丹)全以男丁传位。在福建迁徙到海外的黄姓子孙中,有一位叫“黄森屏”的人非常值得一提。确是明洪武时期的戍边将领(云南总兵),本名“黄元寿”(黄松孙、黄良辅长子),因在南海“森屏滩”抗倭有功,被赐名为“黄森屏”。后来在一次海难中(外国人称中国断手河),带领余部士兵来到了婆罗国,也叫浡泥国(文莱)。应该说黄元寿的确是明代著名将军。元朝末叶从军云南楚雄府任鹤庆守备作为元朝行伍官员黄森屏(ongChunPing)年受命征调云南腾冲卫,后来奉命出使婆罗国(文莱)。到达婆罗后成为婆罗国的一名福建晋江籍华人。由于黄森屏的杰出才干,赢得了当地华侨华人的爱戴,被推为文莱华人领袖。黄森屏统治文莱时期,曾用几十艘大船载石沉于文莱河口,用土填为地基,在其上建造了一道石墙和堡垒,称为石堡(KolaBatu),至今遗址尚存于加奥朗(KayaOrang)和舍门(Chermin)二岛之间。黄森屏成为整个婆罗国的统治者,任支那巴坦加总督、总兵和苏丹,实即国王。黄森屏是文莱国的创始人之一。在婆罗国生涯里,黄元寿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得到了展现,成为浡泥国的首位国王苏丹穆罕默德沙开国君主的支那巴坦加大总督、并肩王;年春担任文莱监国摄政王、苏丹,继配文莱国王室之女拉特那蒂蔚公主(PuteriRatnaDewi)嫁给黄森屏为妻生黄克孙,到本世纪文莱国王已传26代,他们都是黄森屏的男性直系后裔。因此,历史上文莱王室便奉黄森屏为始祖,至今文莱仍有“黄总兵墓”,历代修葺,受到文莱王室的祭祀。留在文莱的儿子黄克孙(文莱名:苏丹沙里夫阿里SharifAli)年春继承王位,成了文莱皇室第三代国王(文莱国“黄总兵之墓”尚存)。文莱开国并肩王金墩黄元寿自明迄今全以男丁传位,当今文莱国王室就是其儿子国王兼总兵遐旺黄克孙(文莱名:苏丹沙里夫阿里SharifAli)与夫人(阿拉伯麦加来闺女)之后裔。史载:马合谟沙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赠与黄森屏“MaharajaLela(麻那惹加那,约相当于中国小说中常见的“并肩王”)”的称号;马合谟沙还让自己的弟弟艾哈迈德(Ahmad)娶了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赠PuteriKinabatangan(来自中国断手河的公主)的称号,赐渤泥国后山“长宁镇国山”,并亲撰碑文,命太监张谦等人南下刻石立碑。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有黄森屏路,王室博物馆中有熙春黄森屏的遗物,黄森屏儿子国王兼总兵遐旺黄克孙(文莱名:苏丹沙里夫阿里SharifAli)的墓地也一直得到王室的看护和修葺。二十世纪初,文莱仿效西方创制国旗时,还特意在国旗中加上两道斜杠以纪念开国的两位亲王,其中一条指的就是黄元寿。在云南总兵黄元寿和华人军队的奋战之下,爪哇国、苏禄等入侵被遏制,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
之后黄元寿势力迅速向东北方向拓展,在当地相继建立了中国城、中国镇等城市,即今天马来西亚东部的大城市哥打基纳巴卢和支那鲁特等城。势力扩大以后,这些地方在黄元寿的治理之下也是一片兴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渐渐自发地拥黄元寿总兵为渤泥国王(即并肩王)。黄元寿去世后葬在南京,儿子遐旺黄克孙(继王室出)葬在文莱,孙他的子孙留居于此,世代传衍,极为显赫。据文献记载,黄元寿生有一女黄桂姑,于明洪武八年(年)嫁给渤泥(Bruni,即文莱)第二位苏丹阿合曼德(-年Akhmed)死后,第三位黄元寿的儿子黄克孙(文莱名:苏丹沙里夫·阿里,继承王位成为文莱国王。在位-年)自此文莱国王全部按男丁血缘世系传递。渤泥国王苏丹遐旺黄克孙(文莱名:沙里夫·阿里SharifAli在位-年)去世后,王位世代全以男丁继位。
年,黄元寿留下自己的儿子黄克孙(文莱名:沙里夫阿里SharifAli被立为渤泥国第三代新王并娶了来自阿拉伯麦加来的闺女为王后正史与家谱均有记载)和夫人镇守渤泥。黄元寿和甥生即国王苏丹穆罕默德沙的儿子恭顺王一同前往南京。明永乐成祖皇帝朱棣非常高兴,特意下旨令使团进京沿途的每个府县都要设宴招待,让他们得以亲见家乡的变化。但年事已高的黄森屏已无精力经受沿路的舟车劳顿,这年的十月在抵达南京后于年12月因旅途颠簸劳累过度瘁然而逝寿六十八岁。去世之前他向明成祖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境土悉属职方”的,将渤泥和断手河流域的土地,归入中华版图;二是“乞封国之后山为一方镇”,请加封东南亚的最高山(今名基那巴卢山,意为中国寡妇山)为渤泥国的镇山,并赐以美名,永镇南洋大地;三是“托体魄于中华”,允许自己安葬于中国。明成祖在今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东向花村乌龟山地方为其立墓,以王礼赐葬。立他的儿子遐旺黄克孙(文莱名:沙里夫阿里SharifAli)为渤泥新王;赐渤泥国后山“长宁镇国山”之名,并亲撰碑文,命太监张谦等人南下刻石立碑。年,渤泥新王遐旺在太监张谦、行人周航等人的护送下回国。黄森屏的妻子李惠娘去世后葬在长宁镇国山,此山因此被当地番人称为“中国寡妇山”。立并肩王黄元寿的儿子遐旺黄克孙(文莱名:沙里夫阿里SharifAli为渤泥新王;继位为文莱第三代苏丹。并肩王黄森屏去世后葬在南京,儿子遐旺黄克孙(文莱名:沙里夫阿里SharifAli)国王兼总兵去世后葬在文莱。其裔世代全部以男丁传位至苏丹博尔基亚,历二十九世
据《安平金墩黄氏宗谱》及《明史》载海丝人文史迹——晋江安平水心亭西金墩黄森屏苏丹祠遗址。系云南总兵文莱开国元勋黄元寿的出生地,元末从军云南腾冲建造边陲石城。后英勇善战授鹤庆守备因在中国南海森屏滩征寇剿匪功勋卓著而被朱元璋赐名黄森屏。奉使南海渤泥国经历台风袭击的被外国称为海难断手河,帮助文莱保家卫国为开国元勋,受到文莱人民的拥戴,被推选为文莱开国并肩王苏丹。为纪念金墩黄森屏讳元寿的丰功伟绩,明永乐十五年丁酉秋,泉州知府方圆和郑和三保将军在五里桥东畔安平水心亭西倡建了晋江安平水心亭西金墩黄森屏苏丹祠明末后废于兵火。黄元寿远祖出自莆阳黄氏始祖谥忠义硕卿黄岸,其十四世孙黄府,登宋隆兴元年进士,任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太师,自兴化军城迁莆田黄石金墩村,为金墩始祖,至四世孙(莆阳十七世)天麒黄松、天麟黄权再徙迁晋江,即有晋江金墩黄氏;黄松,字本茂,号天麒,行千一,元隐士,其次子元裕四子元嗣迁安平(安海金厝),衍安平金墩黄氏家族。季子徙惠安峰尾圭峰;金墩黄元寿于元末明初从军云南边城腾冲卫由鹤庆金墩守备因战功升腾冲卫总兵成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部下爱将,后又因在南海森屏滩战功赫然派往渤泥国成为华人政权首领,文莱国开国国王创始人。闽海青阳黄王府祀事碑志
国有山川,黄王圣府,神明镇守,闽海永安。
晋邑安平,水心亭西,森屏御祠,苏丹朝拜。永乐丁酉,知府三保,方圆郑和,齐鸠倡建。疆土归华,渤泥弗忘,开国苏丹,朝阳鸣凤。森屏元寿,总兵克孙,永镇南洋,恩重如山。西南诸蕃,赐予王礼,明末庙宇,废于兵火。
卓特超逸,忠顺元寿,灵发其藏,世袭苏丹。庄罗徽德,光升一俊,克廉怀仁,志淑洪富。异禽和音,鸣拂其羽,金墩锦绣,万世恩荣。光升锡衮,凤翔燕冀,尚书卿相,日月护卫。走兽麇麇,驱邪除妖,黄庄联姻,扶助民安。待以圣礼,宴劳锡赉,臣国民逖,弟子敬祀。青阳宫下,圣井王爷,代天巡狩,威镇四方。黄王圣日,六月初五,宫下稽颡,恒妥王灵。
清康熙玄烨皇帝诰命潘湖叟黄卿相公三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君臣之笃匪躬之谊作忠以孝国家弘褒锡衮之恩尔振宇乃卿相黄锡衮之父善积于身祥开厥后教子著义方之潘湖金墩家训傅家裕堂构之遗兹以覃恩赠尔卿相扬祖武锡之诰命於密助圣祖主政於朝殊荣必逮於所亲宠命光夫有子承兹优渥永庇忠勤制曰奉职在公嘉劳之有自推恩将母宜锡典之攸隆尔卿相黄锡衮母徐氏壶范宜家夙协承筐嫩以俪国载昭尽获之芳兹以覃恩赠尔为卫国夫人於戏彰淑德於不瑕式荣麒麟服膺宠命之有赫永贲泉垆谥孝慈康熙九年戊戌十月初九日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同孝维君良臣锡衮弘昭报本教忠自祖服官敬用承家尔魁南乃卿相黄锡衮之祖父道在祝躬爰被丝纶之重志存作室式弘堂构之遗兹以覃恩赠尔为光禄大夫卿相锡之诰命於圣恩逮所生弥彰贤之美荣施益彰燕冀之庥制曰推恩将祖母弘施锡衮之仁移孝作忠均切显扬之念属东阁大学士加五级黄锡衮祖母陈氏爱孙能劳笃义方於杼柚相夫克顺端令於闺闱兹以覃恩赠尔为正一品卫国夫人於麒麟服昭荣韦荷廷纶之宠熊凡遗教永流泉壤之辉谥勤慈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锡衮推恩朝廷之大典分猷亮采臣子之天麟讳权公十二世孙尔武功大夫一鲁乃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黄锡衮之曾祖父职任卿相熏德宏才杜稷阁老清廉克彰乎庶事慈惠允著於平抚三藩平台荣绩庆典欣达新纶荣贲兹以覃恩授尔为特进光禄大夫锡之诰命於战弘敖章服之荣用励靖共之谊兹宠命懋乃嘉猷制曰恪共奉职良臣既殚厥心贞顺宜家曾祖一鲁爰从其曾孙贵尔以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潘湖叟黄锡衮曾祖母陈氏含章协德令仪凤著於闺闱黾勉同心内治相成於凤夜兹以覃恩赠尔为正一品卫国夫人战龙载德涣用褒敬之德勤钦承益励柔嘉之则谥勤惠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廿五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