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真情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赵为民
TUhjnbcbe - 2025/5/5 8:4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真情篇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话说路遥和马力是一对好朋友,两个小男孩儿从小就在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而且他们俩长得也特别像,他们很顽皮,经常开玩笑,互相捉弄,常常搞个恶作剧什么的。所不同的是他们俩的生活背景不一样,路遥家里很富有,而马力家里却是一贫如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这对好朋友都长大了,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路遥不愁哇,他家里有钱,不愁娶不上漂亮媳妇儿,可马力就不一样了,家里什么都没有,穷困潦倒,没有媒人给他提亲,为此他非常苦恼。

可是居然有一天有人向马力提亲来了,把马力高兴地不得了。虽然有媒人来提亲,但对方索要昂贵的彩礼,这可把马力愁坏了,只好找路遥去帮忙。路遥说:“哎呀……你小子艳福不浅哪,竟然有貌美如花的小姐肯嫁给你,真不知道你是哪辈子修来的福。你跟我借钱可以,但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你说。”马力很认同。

“结婚入洞房后,我得先替你三天……”

朋友妻不可欺呀!路遥竟然提出这么一个条件,这不是他要霸占马力的新娘,霸占三宿吗?这还了得!马力一听就气坏了,特别想揍他一顿。但是转念一想,自己总不能打一辈子光棍儿吧。而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无奈之下,就答应了。

大喜的日子到了,马力躲在一边,眼巴巴地看着路遥进洞房了。他心里边那个痛苦哇,生生地煎熬了三天。到第四天,该他入洞房了,他垂头丧气,天一黑,他就一头扎进洞房,蒙上被子就睡觉。新娘见状,好生奇怪,就说了:“相公,为何前三天都是通宵读书,连理都不理我,而今天你却一反常态,一进屋就蒙头大睡呢?”

“啊?”马力这一听:“你说什么?”原来路遥前三天根本就没有宽衣上床,只是伏案通宵读书。这个路遥一直是在跟他开玩笑啊!马力这心里是又喜又恼,被朋友戏耍的滋味不好受哇!

所以,从此以后,马力就发奋苦读。苍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努力,他真的考取了功名,在京城竟然还做了大官。

关于马力,咱们就暂时说到这儿,再看看路遥。路遥是个很好的人,性格豪爽、侠肝义胆、热心肠、喜欢开玩笑。前日他是看着自己的哥儿们马力因为娶不上媳妇儿,很是苦恼。于是就暗中托人给马力提亲,并且对媒人说,一切经济方面的开支有他承担。这一切马力都不知道哇!

在洞房花烛夜,路遥对新娘子秋毫无犯。这是前面的故事。后来谁知世事无常,突生变故,路遥家道败落,生活困难,他觉得自己实在无法度日,就想起了马力。他就跟老婆商量,想进城找马力获得一些资助。夫妻俩商量好了之后,路遥就进京找马力去了。马里见到路遥来找他,甚是高兴,热情款待,席间路遥说明来意,可马力却故意不当回事儿,总是毫不在意地敷衍他:“来,喝酒,喝酒,来,兄弟喝酒啊……”

又过了几天,路遥见马力不但没有帮助他的意思,还有逐客之意:“仁兄啊!你还是早点回去吧,免得嫂夫人日日牵挂。这路遥特别生气呀:“当年我虽然是戏弄了你,但我毕竟是在帮你呀!现如今你却如此这般啊,算了,回家吧……”这个路遥就悻悻地回家了。

可是,回到家里,刚一进门儿,就见家里打起了灵堂,妻子正守着一口棺材,哭呢,路遥见壮就问:“哎吆,这是怎么了?”妻子乍一见到路遥,惊恐不已,还以为诈尸了。在经过一番确认之后,夫妻俩这才又惊又喜拥抱在一起。

“这棺材是谁送来的”路遥问。

“马力送来的,来人还说你到了京城之后,生了重病,就死了,他把尸体给送回来了。”妻子回答路遥说。

路遥听了妻子的一番叙说更加愤恨马力,一脚踢开棺材盖,可是,他发现棺材里装的全是金银财宝,再一看,这金银财宝上面有一张纸条,上面写:“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原来这一切都是马力精心安排好了的。

怎么说呢?这路遥和马里都是好心人,都挺可爱,真是一对活宝兄弟,真是对对方真心的好,虽然说是闹着玩儿,可都是真心地对待对方。这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好哥儿们,有缘相聚在一起,很有意思。从这个故事,就引申出来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成语。

3、桃花缘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以上这首诗是崔护写的《题都城南庄》(“题”:动词,“题”即题诗的意思,“都城”即唐朝的首都——长安,“南庄”,即城南的一个小村庄——编者注)。此诗脍炙人口,有目共赏,很是出名,一直流传至今。绝大多数人只是朗朗吟诵,却不知道这首诗中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中包含着才子佳人的纯真之情,情节曲折离奇,人们称之为“桃花缘”。

崔护是唐朝诗人,出生于唐朝中晚期(公元年),博陵县(今河北博野县)人,出身于书香世家。他天资纯真、善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头寒窗,极少与人交往,即使偶尔偷闲出游,也喜欢独来独往。

这一年,崔护进京赶考(当年唐朝的京城是长安,今陕西西安),考完后,到都城的南郊去游玩。一路上杨柳花飞、莺歌燕舞,暖阳和风,瑞气怡人。

苦读不知春意浓的他,顿觉身心清爽,一路慢行,看不尽的花红草绿,青山绿水。他惬意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却浑然不知走了多远,不知不觉离城已远。他忽然觉得有些口渴,想找一处乡野农家讨碗水喝,也好在日落之前赶回城去。他举目四望,发现在一片桃花园中有一茅屋,于是他就加快脚步,向美丽的桃林走去。

桃花灼灼,缀满枝桠,微风吹来,清香绕人,让人疑似误入“桃花源”中。沿着桃林间的曲径往里走,在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篱围成的小院,院落简朴雅洁。院中有一全用竹板茅草达成的茅屋,简陋却异常整齐。

崔护想:“何方高人,隐居在如此别致的地方?”崔护忽然发现在竹篱上挂着一块诗笺(jiān),上写一首“咏梅”五言绝句:

素艳明寒雪,

清香任晓风。

可怜浑似我,

零落此山中。

崔护想,这诗句一定是这里的主人所写,似乎是在借“梅花”来感叹自己的坎坷身世,抒发无奈的心境。到底是何人隐居在此?又是怎样的心情与遭遇衍出如此无奈的诗句呢?在崔护的脑海里有着一连串的问号。他对这桃花环绕的茅舍以及茅舍的主人大感兴趣,一心想探个究竟。

这时,有一少女端着茶盘从厨房中出来,她落落大方地走向崔护,她见崔护正凝视着墙上的诗句似乎在品味,姑娘会心地嫣然一笑,轻轻地唤道:“相公,请用茶。”崔护从思绪中转过神来,见少女粉白透红的脸上秋波盈盈,没有脂粉的打拌,肃静的布衣,更加衬托出少女的纯真与灵秀,宛如春风中的一朵桃花展示着生命的风采。

一时间,崔护竟然看的发愣,少女似乎也觉察到了他的心意,迅速低下眼帘,一份娇羞把她点缀得更加动人,崔护不由得心猿意马,险些难以自持。但他毕竟是饱读诗书,通情识礼之人。崔护努力稳住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不至于在少女面前失态。他礼貌地接过茶,轻轻呷(xiā)了一口,故作镇静地表明自己的姓氏和乡里,接着又十分客气地叩问少女的姓氏及家人。少女似乎不愿多提这些,只是淡淡地说:“小女绛(jiàng赤色,大红的意思)娘,随父蛰居于此。”并不提起姓氏和家事。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崔护自然也就不便多问了。

然而,墙上的联句、桌上的诗句以及眼前的人物,这一切都表明、且暗示着这茅舍的主人必有一番不凡的来历。崔护的心里形成一团迷雾,但既然人家不愿意说。也就不好意思再问了。两个人沉默了一会儿,崔护将话题转到物景上,他大赞此地景色宜人,犹如仙境,是春游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少女只听他高谈阔论,含笑点头似是赞同,却不说话。

说到春天,崔护诗情大发,又对古今著名的游春诗词品评了一番,最后他对姑娘说:“花开慎摘只需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完,他意味深长地望着这位美丽的姑娘,等她的反应。聪慧的姑娘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面对这位风华正茂、气宇轩昂,又才情逼人的少年郎,又怎不叫她情窦初开的心中春意荡漾呢?但知书识礼的少女怎敢在一个陌生男子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她坐在那里含羞不语,两片红霞染上了面颊,偶尔用含情脉脉的目光向崔护一瞥,一碰到崔护的目光就迅速收回。更加羞怯地望着自己的脚尖,显出一副楚楚动人的模样。

面对少女的无措,崔护也不知如何是好,饱读圣贤书的他不可能做出更热烈、更轻浮的举动来。平时及少接触女孩的崔护自然不甚明白少女的心思,见少女长久不语,还以为自己得罪了她,于是警惕自己在语言上有所收敛。

那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一对未婚男女能够端茶递水,独处一室,已是破格之举,两颗年轻、炽热的心,在春日午后的暖阳中激荡着,彼此都被对方深深吸引着,然而“发乎情,止乎礼”,两个饱受礼节教育的年轻人,并没有再进一步的越轨行为,眼看着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崔护只好起身,恋恋不舍地向少女辞别。

少女把他送出门,倚在竹篱笆上默默地送崔护渐渐地走远,崔护也不时地回过头来探望,只见少女艳丽如花,心中暗叹:“真是一副奇妙的春景图啊!”但少女眼中对他的无限眷恋他已逐渐看不清了。

春日里的一次偶遇,在崔护和绛娘的眼中都激起了圈圈爱的涟漪。然而男女之情,对男性来说是生活的一些点缀,而对女性来说却是生活的全部。

自从崔护离开以后,绛娘一直对他念念不忘,翩翩少年郎的影子日日夜夜盘旋在她的脑海中,让她朝思暮想,魂牵梦萦(yíng),但这一切她又不能对任何人提起。而崔护回到家中,即埋头于繁重的功课之中,日夜苦读,巧遇绛娘之事,只能搁置脑后,以免心猿意马,荒废了学业。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晴日,崔护望着城中绽放的桃花,不由地触景生情,忆起去年春天城南旧事,他抱着兴奋急切的心情,一路快行来到城外,寻找往日的旧梦。一路上花开依旧,景气依然宜人,但这一切景物已唤不起崔护的兴致,他心中只有那灿灿桃花中的伊人。他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那栋茅舍,,但见一切如故,好像那次春日的艳遇就发生在昨天。

他走进院落,四下寂静无声。他隔着篱笆高呼:“小生踏春路过,想求些水喝。”他重复着去年的语言,期盼去年的那幕再次重演,但许久也不见少女出来开门。他接着唤了几声:“绛娘,绛娘!”并无人答应。再定睛一看,茅舍门上挂着一把大锁,说明主人不在。他顿时觉得如一瓢冷水浇头,火热的心凉了大半。推开篱笆门,坐在院中桃花树下静等,可到了夕阳西斜的时候,仍不见少女归来。他讪讪地从窗棂中取出笔墨,在房门上写下七绝一首,这就是开头提到的那首“题都城南庄”。

崔护城南访旧,没能见到绛娘,回家后,心里一直放心不下,脑子里不断地问:伊人究竟哪里去了呢?扫墓?探亲?郊游?或者是出嫁了?他思来想去,绛娘的倩影总是萦绕在他的心头,他无法用心读书,甚至茶饭不思。于是数日之后,他再度前往城南寻访。

他快步走到茅舍,尚未走进,就听到从茅舍里传来阵阵苍老的哭声。他向茅舍高声询问。片刻之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老汉眼泪模糊,上下打量着崔护问道:“你就是崔护吧?”

“晚生正是崔护。”崔护有些惊讶,为何老汉知道我的名字。

老汉一听,悲从中来,哭着说:“是你杀了我的女儿!”

“敢问老丈说明原委。”崔护莫名惊诧,急忙询问。

老汉涕泪横流,哽咽(gěngyè)地述说道:“爱女绛娘,年方十八,知书达礼,饱学闺中,自从去年”清明”见了你,日夜牵肠挂肚,只说你若有情,必定再度来访。她等了一天又一天,春去冬来,总不见你的踪影,他朝思暮想,怅然若失,。时过一年,本已绝望,可前几天我们到亲戚家小住,归来看到门上你所题的诗,小女痛恨自己错失良机,以为今生不能再与你见面,故此不食不语,愁肠百结,一病不起。我已老矣,只与女儿相依为命,之所以迟迟不嫁,是想寻一佳婿,好让我们父女有所依靠。现在绛娘却先我而去,难道不是你杀了她吗?”

崔护听了老人这番哭诉,如五雷轰顶,一时不知所措。萍水相逢,痴心女子竟如此情深,使得崔护心痛欲碎。他呜咽着对老汉说:“去年路径貴宅,口渴求饮,承蒙小姐赐茶,昨日再来寻访,未见。故题诗而返,不料竟然出了这样的变故,小姐若死,晚生也不愿偷生了!”他边说边奔入室内,抱住断气不久的绛娘,声嘶力竭地呼喊:“绛娘慢走一步,崔护随你而来也!”

崔护一边摇晃着绛娘,一边大声哭喊,泪水流满了绛娘的脸庞,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苍天,他的真情唤醒了绛娘的心,这时绛娘竟然悠悠地苏醒过来,开始呼出一丝丝鼻息,接着双目微启,然后唇角微动,似乎认出了崔护,她把脸深深地埋在崔护的怀里。

老汉见了,惊喜万分,急忙备好米浆和姜汤慢慢给绛娘灌下,多情的绛娘居然又从黄泉路上被崔护拉了回来。

崔护回家把情况禀明父母,父母十分体谅他们的一片真情。于是以礼行聘,择一吉日,将绛娘娶进门来,绛娘的老父亲也随绛娘来到崔家,颐养天年。可这父女二人始终不愿表明自己的姓氏和身世,留下一个难解之谜。也许是老汉曾经在朝为官,因故获罪,于是隐姓埋名,蛰居都城南庄小宅,崔护一家也就知趣地不去探究。

崔护娶了绛娘这么一位深情厚意、贤淑美慧的娇妻,心中自然美不胜收。

绛娘殷勤持家、和睦亲邻,夜来红袖添香,为夫伴读,使得崔护心无旁思,专心于功课,学业日益见增。

唐德宗贞观十二年,崔护赶会试,获进士及第,外放为官,仕途一帆风顺,官至岭南节度使。在绛娘的佐助下,他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深受百姓欢迎和爱戴。

这是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一直流传至今,是人们十分喜欢的爱情诗。崔护也主要因这首诗留芳后世。

小知识:什么叫剥皮诗。

后人曾多次用这首诗做基础,进行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几个字使原意更好或失去原意,借古讽今,变成另一种意义。这种经改动的诗就叫剥皮诗。

例如,有一位文人曾去桥头斋铺卖麻花吃,看上了搓麻花的姑娘。一年后哪位文人再来斋铺买麻花,却发现那姑娘已离开了这里,于是哪位文人写了一首《再过桥头斋铺》诗:

去年今日此门过,

人面桃花相对搓;

人面不知何处去,

麻花依旧下油锅。

在宋朝有一个县的前任县令执法如山,人称“铁面”;后任县令恰恰相反,人称“糟团”,于是一读书人在前人离开一年之计,在县署门上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

铁面糟团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

糟团日日醉春风。

以上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改动一下,成为能够表达自己意思的诗就叫剥皮诗。

4、真情的、伟大的母爱,父母就是我们心中的佛菩萨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全世界非常有名的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西部。年,由于伐木工人丢弃了一个烟头,引发了一场特大森林火灾,波及面积达79万英亩和36%的公园面积。大火被扑灭后,护林员在废墟中发现了一只鸟的尸体。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尸体像雕塑一样直挺挺地站在一棵大树的根部。当护林员用木棍轻轻地敲这只被烧焦了的鸟时,看到有三只雏鸟从他们死去母亲的翅膀下钻了出来。护林员被这一景象惊呆了,三只雏鸟躲在母鸟的身下竟然安然无恙。其实这只母鸟本来可以在大火来临时立即逃走,但它却没有抛弃它的孩子,任凭炽热的火焰烧焦他的身躯,只要孩子能够活下去。伟大的母爱使它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孩子们的安全。

一个动物标本制作师在热带雨林被金钱豹袭击,咬住了右手腕儿。危急关头,制作师举起枪将一梭子子弹射入豹子的腹部,豹子倒在了地上。制作师急忙跑到大树后去包扎伤口,包扎好了之后,当他重新返回到豹子倒下的地方时,发现豹子不见了。他很奇怪:难道豹子没有死?他忽然发现了一道血迹,他沿着血迹寻找豹子的下落,在一棵巨大的松树前,他看到了垂死的豹子。鲜血染红了周围的树干,在豹子的怀里,两只幼崽在吃奶,吃到嘴里的不但有奶、还有血。那情景让他终身难忘。

有一个人从集市上买回来一大条又肥又美的鲶鱼,洗净后,和往常一样,在锅里烧水活煮,在煮的过程中,这个人发现这条鲶鱼头尾贴在锅底,极力把腹部露出水面,成为一个“弓”字型,这个人感到很奇怪,将鲶从锅中捞出来,把它的肚子抛开一看,让他惊呆了,原来肚子里全是透明的鱼子。

母爱是相同的,动物尚且如此。人类更不例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母爱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

最近,我看了一则新闻,说有一只恶狗跑过来要咬一个小孩子,小孩子的母亲看到了就不顾一切地护着自己的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让这只恶狗撕扯、撕咬了五分钟,身上被恶狗咬了十九个伤口,鲜血淋淋。这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没有被狗咬,他心里感到十分地欣慰。

什么是伟大,这就是伟大。在平时生活当中,没有谁能在第一时间不顾一切地去为别人付出这么多。孩子当然不是别人,但是,母亲的这份付出,但愿我们所有做孩子的都能懂得,所有的人都能记住。

说起关于母亲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我想,我们每一位朋友跟自己的母亲也一定有很多难忘的往事,可能非常的平凡、非常的普通。但是,却可以让我们记一辈子,我们在回顾起自己的母亲,回顾起这一份伟大的爱的时候,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在日后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如果我们的母亲不在了,想起自己的母亲可能都会心生许多感慨和怀念,不管怎样吧,我们真地希望,母亲健在时,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好好地对待。同时,我们也希望朋友们对家里的女眷要好一些,因为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我们无法不为那鲜为人知的伟大的母爱而落泪。那些母亲们为保护自己的孩子,不顾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朋友,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是终身难以报答的,父母就是我们心中的佛。

听我再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

安徽省太和县有一个人叫杨普,从小父母就十分疼爱他,在生活上对他无微不至地照顾,供他吃穿、供他念书,那是必然的。他上学念书,成绩不怎么好,外出做生意也赚不到钱,想娶个媳妇,也没有合适的姑娘跟他,可以说他是一事无成。可是他的父母依然很安心、很满意,父母觉得,儿子虽然没有做成什么大事,但毕竟是平平安安的;虽然不能光宗耀祖,但一家人过得平淡、自在就好。

可是,杨普觉得每天过这样的日子,实再令人乏味,他觉得人生无常,就有了出家修道的念头。有了这个想法,他便四处打听,后来他打听到四川省乐山市仁寿县有一位无忌大师的道行(héng)颇为高深,他就决定辞别双亲,一个人出发,到四川访师求道去了。

当他到达四川仁寿县以后,就遇到了一位老和尚,见到这位老和尚,他施礼向这位老和尚问好。

“你从哪里来?想做什么事?”老和尚问他。

“我从安徽太和县来,想找无忌大师,拜在他的门下,学习佛法。”杨普回答老和尚说。

“你要拜访无忌大师学习佛法,还不如直接找佛菩萨去学习,这样更直接、更方便。”老和尚指点杨普说。

“我是很想见到佛,可是不知道佛在哪里?”杨普恳求地问老和尚。

“那很容易,我告诉你,你赶快回家,你什么时候看到一个肩上披着棉被,脚上倒穿鞋子的人,就是你要找的佛菩萨。”老和尚告诉杨普说。

杨普一心一意想见到佛,他听完老和尚的话,就日夜兼程朝家赶,半路上,他渴了、饿了也不敢耽误半个时辰,困了就在路边儿眯一会儿。一心想见到那个披着棉被,脚上倒穿鞋子的人。可是他都走到家了,还是没有见到老和尚所指点的那个人,他有些懊悔,心想,那个老和尚是不是在骗我?

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三更,他伸手敲家中的大门,呼唤着妈妈,请她出来开门。妈妈一听是儿子回来了,高兴地从炕上爬起来,也顾不得穿衣服,把棉被披在肩上,又因为急着想见儿子,鞋也倒穿了,忙着跑出来开门。

开门之后,杨普一看母亲这个样子,肩上披着棉被,脚上倒穿着鞋子。杨普突然想起老和尚的话。哎呀,这就是我要找的佛菩萨呀!

杨普悟到了父母就是佛菩萨,突然失声痛哭起来,抱着父母说:“孩儿不孝,居然不知道你们就是我所要找的佛菩萨,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尽心尽力地服待你们二老。”

从此以后,杨普便竭力孝敬双亲,如同恭敬佛菩萨一样,全家从此过上了幸福、安静、和睦的生活。

佛家有句口头禅:“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有些人经常往庙里跑,去给佛菩萨烧香、磕头,希望佛菩萨能保佑他,实际上父母就是我们的佛菩萨!不孝敬父母的人,佛菩萨是绝对不会保佑他的。

3、人间自有真情在(小女孩儿有35个爸爸和保安老张的故事)

最近在浙江嘉兴平湖县的一个农村,有一个高三应届的女孩子名叫郑宗芳,今年(年)这个孩子参加了高考,成绩过了本科线,还没有填志愿,家里就来了35个爸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事情还要从年说起。年郑宗芳的爸爸郑俊杰还有其他35个年轻人一起参军了,这36个新兵都来自平湖县,而且被分在了一个部队,他们一起出操、一起训练,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年他们曾经在一起抗击特大洪水。守护长江沿岸的百姓,也曾经在烈日下一起苦连杀敌本领,挥洒汗水和青春。几年的时间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这样的感情一直沿袭到退伍后。可是在十几年前的一场事故,郑俊杰不幸遇难,医治无效去世了,当时郑宗芳才只有4岁。35个战友一合计,决定伸出援手每年都捐出很多钱和物给郑宗芳母女,战友们还经常搭伴过来探望,弥补失去父亲给小宗芳带来的遗憾。这次大家听说女儿高考过了本科分数线,要上大学了,就特意送来了鼓励和祝福,并且给孩子出谋划策,还给孩子带来了很多很多礼物。还跟宗芳的妈妈说,上大学的各项费用你就甭管了,我们35个人都是他爸爸,各项费用我们都安排好了,我们一直管到她大学毕业,找了工作,一直到她生活自立。

这个故事真的是很感人,每年这些战友都聚会到一起,看谁家有什么困难,这35个战友都有家室,都有孩子和老人,即使谁家有点什么困难,一般情况下也不提出,大家总是把小宗芳家的各种困难摆在第一位。郑宗芳向35个爸爸保证说:“我在大学一定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将来回报社会,报答叔叔、伯伯们这么多年对我的培养和照顾。”35个爸爸对宗芳说:“在上大学期间,有什么事情要随时跟我们联系,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帮助你,一直到你大学毕业,找到工作……”

看了这一新闻,使我深受感动,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人间自有真情在。小宗芳4岁就没有了父亲,曾经是不幸的,但他又是万幸的。在此我为这35个老兵爸爸点赞。

昨天,我又看了一则新华社播发的新闻,题目是“保安老张,为何用这种方式认识你。”一看到这个题目,我的内心就有点不安,打开屏幕一看,果然不出所料。

事情是这样的,在年8月8日的晚上,在山东潍坊的高新区有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坠入了8米深的污水井。在孩子生死的瞬间,一个身影飞奔过去,他想要拉住孩子,可惜没有拉住,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跳进了井中。最终,小孩子被奋力地托了上来,但这个身影却没有能够再上来,这个身影名叫张金亭,是一个普普通通的64岁的保安,一个普通家庭的顶梁柱,一个平凡的救人英雄。

这个老张已经当爷爷了,与她相伴40多年的老伴心脏不好,需要常年地服药,费用不少。他又是家里的老大,88岁的老母亲尚在,还有四个弟弟,其中二弟、三弟分别都是二级和一级残废,小孙子嗷嗷待哺。最近老张的工资从多元涨到了多元,他工作非常认真、卖力。他想多干几年、再努力多挣点儿,里里外外给家里多贴补点儿。可是这一切却都在8月8日晚上戛然而止了。

看完这则新闻,真地使我非常难过,平凡的老张以英雄的方式走了,他老伴儿说:“我家老张一命顶一命,希望那个孩子能够脱离危险,能够好好的,长大多为社会做点贡献。”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就这样走了,他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但我们能够从他本能地选择里读懂了他心里这份勇敢和大义。很抱歉、很难过我们用这种方式认识了这位老张。

在咱们平时的生活中,无论是小女孩有“35个爸爸”和舍身救人的千千万万个老张,恰恰是由于他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变得如此温暖。

我们每天都看到很多新闻,当我们看到很多正能量的新闻,我们会得到一种鼓励,我们在内心深处会感到非常欣喜、非常振奋、觉得非常愉悦、非常快慰。因为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便深切地感到人间有真情,感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情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赵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