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是红楼梦中贯穿首尾的线索型人物,读者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新官上任烧的最卑劣的头把火----香菱拐卖案。在这个事件中,贾雨村在门子的怂恿下,见危不帮,把恩人家丢失的女儿生生地推进了火坑,自行贴上了忘恩负义的标签。在最后的贾府被抄中,贾雨村更是不念往昔推荐提携之恩,不递好言,反而落井下石、煽风点火,再次把他恩将仇报的卑劣嘴脸充分展示。《红楼梦》看了两遍了但还是没有看懂,为什么贾雨村要恩将仇报?
贾雨村是一个文化痞子。在处理冯渊命案的时候,为了讨好薛家而不搭救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这是忘恩负义。贾家对他是一再扶持,他最后还是告发了贾家,这是恩将仇报。贾雨村为什么敢这么不顾底线地为非作歹呢?
他有知识而无信仰,无所顾忌而胡作非为。当年他离开葫芦庙时,小沙弥叫他择日再走,他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说明了他是一个百无禁忌的人,没有任何精神束缚和思想包袱,连对天地鬼神都没有任何敬畏之心。在精神上,他也是一个彻头彻尾地无牵无挂、无拘无束的人;加上起初在物质上的困乏,他没有祖宗根基,没有了家人的关爱,也不用对家庭负责,无任何羁绊。
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路上,他是真正意义上的轻装上阵,是一个纯粹的打赤脚的,所以他不怕穿鞋的。什么事干不出?大不了回到原点。在他眼里,人尽可梯!每个人,无论谁,都是为他的升官发财垫脚的梯子。所以,他在贾府败落之际,参奏出贾府藏着甄家财产的惊天大案,贾府至此雪上加霜,被沦落为平民甚至为奴。
好一出从头到尾的官场现形记。贾雨村从一个清白有志的士子,演变成溃烂不堪的官场小丑,从苦学升官到枷锁长长,正应了他当年看见的智通寺的那两句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其次,书中许多主要角色都能在明清更替那几十年中找到他们的影子,我们谓之曰“影射”。其中最主要的角色影射关系便是:贾宝玉——传国玉玺(中华国权),林黛玉——崇祯皇帝,薛宝钗——皇太极。而全书开篇便出现的贾雨村,他影射了在明末清初鼎鼎大名,在明朝被崇祯皇帝封为平西伯,后在山海关投降满清,并充当满清入关和平定天下急先锋的平西王——吴三桂。最后,搞清楚了贾雨村的原型人物,我们就能理解贾雨村起初因投靠贾府而平步青云,最后却变成消灭贾府的关键人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