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
TUhjnbcbe - 2021/9/27 19:47:00

下面我们介绍具体的这一节的六种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的品种也非常多。其实我们在此之前学过的所有有凉血作用的药可能(有)十多种了吧。比如说我们解表药当中的桑叶,清热泻火药当中的栀子,清热燥湿药当中的黄芩,尤其是清热解毒药当中的象大青叶、板蓝根、青黛、马齿苋、贯众,这些其实都有清热凉血作用,只是这些是比较典型,对在温热病的营、血分阶段用得比较多的一些凉血药,那么以后凉血止血药那一类,品种更多,这些都是要联系起来学习的。


  那么在这一节里面我们首先要介绍的,第一味药生地黄,现在正名往往就简称生地,黄字可以不要。因为是地黄这种植物的块根,块根挖起来的时候就象我们现在从地下把那番薯挖起来。新鲜的时候把它切开,里面是带有一点黄色,所以地黄的黄就这样来的。那么晒干了以后,它的黄色不明显了,有的甚至完全是比较接近于黑色了。那么地黄命名按照古代的一些文献的记载,就是说他认为质量很沉重的,挖起来比较坚实、很重的,如果在水里面清洗的时候沉在最下面的,质量最好,它是用天、地、人来分轻重。比如说晒干了以后,在洗的过程当中,有的就浮在上面的,那么就相当于在上的是天,这种地黄可能不是很好。所以地黄是与来源有关,不是昨天讲的黄色的土地意思,它用天、地、人来分,(为)地的是最重的,质量是最佳的。地黄主产区主要是在河南,河南过去称为怀庆,所以有的把它叫作怀生地、怀地黄,是河南的道地药品之一。生地黄的“生”,在古代和现代它的含义有一点微妙的变化,在古代指的生地就是新鲜的地黄,指的鲜品,因为古代的地黄它(只)有干、鲜之分,一个是地里面采挖起来,或者也可以保存相当一段时间,用鲜的;一个是晒干了以后用,晒干了的叫干地黄,没有晒干的叫生地黄,生和干相对,那么后来因为有了熟地黄,唐宋以后,尤其宋代以后有了熟地黄,那么生就是和熟相对了,熟地就是我们今后补血药要学的了,如果我们还要用新鲜的,那就要写明是鲜地黄,是字面上有一点细微的区别。生地黄是很常用的一个清热凉血药,所以它的基本功效清热凉血,清热凉血我们刚才讲它的主治,一是温热病热入营血,二是血热妄行,生地黄在这两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很常用。因为它药源丰富,价廉物美,清热凉血作用比较好。那么对于温热病在营分阶段,生地黄第一可以凉血,第二可以养阴生津。因为在营分阶段之所以脉细数,也有口渴,虽然饮水不多。但是也是伤阴的一种表现。尤其是脉细数,那么它发挥了最基本的凉血和养阴两大作用,那么再配伍一些清热解毒,或者清热泻火的药物,比如说清营汤,就这样的一个用法。那么到了血分阶段,就斑疹显露,出血比较明显,那么生地黄除了凉血养阴,因为同样有伤阴,有血热,而且它还发挥了止血的作用。那么对于血分就有三个相应的有关的功效了,那个时候因为出血以后就有瘀血,所以常常就配伍活血化瘀,当然还需要配伍清热解毒,比如说过去的犀角地黄汤,现在叫解毒地黄汤。那么就用犀角或水牛角来清热解毒,加上牡丹皮和赤芍药来活血化瘀,所以在营分和血分阶段,对生地黄它本身它的临床意义有微妙的区别。因为在营分阶段,斑疹隐现,没有明显的出血,所以止血关系并不重要、不直接,那么到了血分阶段,止血就成为了一个针对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功效。所以我们说,比如说要考核大家,在治疗温热病的营、血分不同阶段,那么生地黄发挥了那些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象这一类的选择题,难度就是比较高的了,那不但你要对中药的功效要很熟悉,对于主治证的病因病机,你要分析得非常准确。那么药物怎样来针对主治证的病因病机,你才能够准确地选出正确的选项,答案才会正确。所以在治疗营分,比如说清营汤;血分比如象犀角地黄汤,只不过这犀角是不允许使用了,现在改为水牛角,我们后面要讲,根据卫生部的文件就叫解毒地黄汤。那么血热妄行,生地黄既能凉血,又能止血。所以对于血热妄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药,(其)重要性不亚于我们今后凉血止血药那一节学的那十来种药,可能比那些药使用的频率都要高,而且作用都要可靠,所以是个重要的凉血止血药,但是在很多中药著作上,对地黄的止血的功效,肯定不够,没有给予应有的
  第二味药,玄参,是玄参科的一个草本植物,用它的根,根是黑的,玄就是黑色的意思。整个从表面到里面切开,而且切开了以后颜色,黑色越深,它的质量越好。有的人写处方,老是三个字,每个药都把它凑三个字,比如说玄参本身就黑的,要写个黑玄参,多此一举,很浪费时间。比如说桂枝,没有办法加三个字,有的(写)桂枝尖,实际上不是完全用的尖本身,有这种医生好象显得很整齐、很划一,方(中)我每一味药的药名都是三个字的,没有必要。玄参也是清热凉血药。那么清热凉血,它比生地,作用要稍次一点,凉血的作用要稍次一点。所以(这)药也可以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它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它也可以养阴,这一点不管在营分、血分,它和生地黄是一样的。那么不一样的,生地黄对于血分,有止血的作用,玄参没有。但是玄参能够清热解毒,温热病需要泻火解毒。玄参有,生地没有,所以温热病,热入营血,热毒比较炽盛的,那玄参尤其是心经啊,这些热毒炽盛,经常用玄参。比如说以后的清宫汤这里面就用玄参就是道理。所以两个药有相似,又有不同,相似的,对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都可能凉血和养阴。不同的一个可以止血,一个可以解毒。当然在凉血方面,生地黄略强一点,由于生地黄的清热凉血比较强,而且又有直接的止血作用。所以杂病当中的血热妄行,是一个很常用的要药,而玄参,凉血作用不强,又没有止血的效果,所以在主治当中就没有血热妄行。一般的出血证不使用,也是与凉血有关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么玄参作为一个清热解毒药,那么它可以用于热毒疮痈,和一些咽喉肿痛,这方面都有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玄参显得很重要,是个很常用的解毒利咽的药,那民间很多民众都知道玄麦甘桔汤,咽喉不舒服了,用一点玄参来泡水喝,其实玄参利咽喉,一方面是它通过它的泻火解毒,那么火毒炽盛,咽喉肿痛可以(用),另外它又能够滋阴降火,如果是阴虚火旺,上灼咽喉而出现的咽喉干痒疼痛,它常常和麦冬这一类,它也能够利咽。所以它对咽喉的疾病,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过去(患)白喉,很多治疗白喉的方当中,从古方到今方,现在的一些临床报道,玄参可能都是一个首选的一个药物,它主要就是解毒利咽,白喉是咽喉的一个病证。从(一定)角度来说的,玄参滋阴那也是对五脏六腑的阴虚,它都有一定的滋阴作用,但不一样的,玄参主要不在于补阴,生地补阴为主,玄参主要在于降火,对于虚火,它类似于知母,它是在降火坚阴。所以把它叫作滋阴降火,所以不是典型的补阴药。虽然它可以用于各种阴虚证,它是对于虚火亢旺,那么最为适合。那么玄参为什么能够治疗瘰疬、痰核,一方面它可以解毒消肿,另一方面,它也是因为它滋阴降火,那么就与一些化痰药(配)在一起,实际上和昨天讲夏枯草这些是类似的情况。玄参和生地,是两个比较相类似的药。所以有时候也要要求加以比较,比较其实也很容易,比较都能清热凉血,都能够滋阴,养阴、滋阴这些没有本质的区别,养阴、滋阴、补阴大同小异,那么是相同的,都可以用于温热病的热入营血,都可以用于多种阴虚火旺证,那么不同的,生地有止血的作用,所以对于温热病的血分热证,它可以收到止血的效果,也可以用于杂病当中的血热妄行,但是玄参没有止血的作用,所以对杂病当中的血热妄行一般不用,对于温热病其实用得更多的是在营分,血分用玄参相对还是比较少,但这些过细的,我们不要求了。杂病当中不用,那么在滋阴方面,那么玄参主要在降虚火,生地主要在生津液、生阴津。这是相同当中不同的,另外玄参能够泻火降毒,用于热毒引起的疮痈和咽喉肿痛,它可以和其它的清热解毒药一样地使用。玄参注意它是十八反当中的,诸参辛芍叛藜芦。另外玄参在很多医生的处方(中),把它写成元参,二横下面那种元参,主要是因为康熙皇帝他叫爱心觉罗玄晔,他的时候不准用玄字,皇帝的名字里面有,所以清朝在康熙以后,包括康熙年间,玄字在文献里面要么就没有这一点,最后的这一点有意地把它不写出来。我不是写的玄晔的玄,我不同了,我少一点。另外一个干脆就写元字,现在我们的一个成药,比如说玄麦甘桔冲剂,或者有的就是元,元麦甘桔冲剂,都不规范,我们现在其实还是要把它回到原来的本身的玄,黑色的意思,元就失掉了本意了,


  下面牡丹皮,牡丹花是一个有名的观赏植物,最有名的洛阳的牡丹。但是牡丹皮质量比较好的一般认为安徽凤阳凤丹皮,它是因为它的皮比较厚,而且粉质也比较重,认为一般质量比较好,用它的根皮,用牡丹花多年生的(根皮),它是一个多年生的小灌木状,是一种观赏的花卉植物。牡丹皮作为一个清热凉血药,它也可以用于温热病的热入营血,但是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只有在血分阶段,化瘀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所以相对来说牡丹皮对于温热病,主要用于血分,营分用得少一些,所以我们对于牡丹皮就没有笼统讲热入营血,突出重点,主要讲的温热病热入血分,主要就是因为它有活血化瘀作用,因为从温病的治则当中,到了血分才止血、凉血、散血,既要凉血,更要散血,散血就是活血化瘀,所以一般是在(治)血的方当中,比如刚才的犀角地黄汤,它和犀角、地黄配伍使用,就这种情况,在营分阶段用的不多,还很少找到它使用的这种方例,所以我们强调重点,如果说同学们初学的时候,不是分得很清楚,你笼统地说了有温热病热入营血,我想也不是原则问题,如果说在营分阶段,某一个方里面加上了牡丹皮,至少不是错误吧,不是原则上的错误。所以我们这里没有加营字是经过了考虑的,不是随便的一个简单的漏掉,是有意不写的,是告诉大家这么一个信息。所以是关于牡丹皮,清热凉血,它考虑到活血代瘀,所以主要作用在血分,另外牡丹皮对于血热妄行也是能用,但是它不能止血,所以必须和止血药,尤其是凉血止血药配伍在一起才能使用,所以在应用一里面都谈到了。另外牡丹皮活血化瘀,有的书上也说它化瘀止痛,都可以,它又有一定的止痛作用。所以广泛地用于多种瘀血证,跌打损伤、妇科或者腹内的癥瘕积聚,疮痈肿痛其实也有瘀血存在,牡丹皮都用,牡丹皮它虽然是一个清热药,其实它是偏于微寒的,而且它有明显的辛散作用,所以作为一个活血化瘀来讲,它并不凝滞,所以牡丹皮在治疗很多寒凝血瘀的方当中,并不避用,比如张仲景的温经汤,是寒凝血瘀的,里面就用牡丹皮,当然(和)一些温经的药物在一起,整个方都是温的,实际在很多这一类的方当中(都用),当然牡丹皮最适合瘀热互结,有热的瘀血证,但是如果是寒证的往往并不避忌,它的寒凝作用不明显,它是一个辛散、辛通性质相当明显的一个药。另外它能退虚热,退虚热我们下一节要讲,就是对于阴虚内热证的一种治疗作用,所以常常用于阴虚内热证。阴虚内热证的病因,是肝肾阴虚,尤其是肾阴亏损,所以常常配伍补阴的药,不单纯地用退虚热的药,和补阴药配伍在一起,所以牡丹皮,我那天讲了,因为它活血凉血,所以归心经、肝经,因为它退虚热,阴虚内热主要是肾阴虚,虚火亢旺所以又归肾经,苦是苦能清泻,辛是它能够辛能行能散。能行,活血化瘀就是行。所以这些就是比较典型的根据功效,把整个性味归经都推出来了,那它就和书上一模一样,象这类的药,那么典型的药,大家就注意一下。


  下面的一个药赤芍药,赤芍药简称叫赤芍,那么在古代,尤其象张仲景的时代,今后我们学《伤寒》、《金匮》里面没有赤芍,统称叫芍药,芍药现在分白芍药和赤芍药,就白芍和赤芍。白芍今后在补血药,这两个赤芍和白芍它的来的植物品种有一定的差异,加工炮制方法也有一点差异,那么赤芍它主要是来源于川赤芍,而且一般直接把根把它采挖起来,就一般不去皮,也不经过蒸煮,晒干了以后直接入药,那么是赤芍。那么白芍,主要是用的芍药,就第一个品种,那么一般挖了以后刮掉表皮,然后要经过蒸或者煮,然后这样子干燥了以后,所以它有些虽然品种有相似,但是其它有不同的地方,现在研究,它化学成分不完全一样,所以明显的是两个不同的药。赤芍和牡丹皮,是一个相须的药对,那么相须主要是它们在清热凉血和活血化瘀方面,它们都是苦、辛,微寒,归心肝经的,性能完全相同,功效也完全相同,都用于温热病的血分证,血热妄行也可以作为辅助的药物,另外也广泛地用于多种瘀血疼痛证,或者说瘀血证,尤其是妇科的瘀血证,使用相当广泛,而且经常一起配伍,相须。所以这两个药,常常就学了以后,也要求要进行比较,那么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牡丹皮,多了一个清虚热,可以用于阴虚内热证,那么它就有归肾经,至于说有的书上,包括我们的书上也谈到了这样的情况,就是说牡丹皮和赤芍可以用于疮痈肿痛。用于疮痈肿痛,这两个药不是清热解毒药,因为疮痈肿痛除了热毒壅滞以外,本身有血热,热毒影响了血分,加上局部有瘀滞,所以才会红肿,最后才会溃脓,这都涉及了血分,涉及了瘀血,所以在治疗疮痈的时候,它需要凉血化瘀,所以牡丹皮和赤芍药,不管内痈、外痈,都经常使用,但一定要配伍解毒消痈的药,它在这些方里面基本上是凉血和化瘀一个综合的应用,另外它(没)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所以这一点要把它搞清楚,在有的中药书上,专门用了一段文字来叙述牡丹皮治疗疮痈,或者赤芍治疗疮痈,那我们书上象的第二段那么牡丹皮下面治疗疮痈肿痛,那么就是说它是凉血和化瘀、止痛的一个综合应用,其实赤芍也可以单独分一段,但是它混在了应用二里边,都可以表述不一样,但实际上应该完全一样的表述,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这是要说明的一点,对于疮痈,基本的功效是凉血和化瘀。另外在不同的书上,对这两个药的第二个功效表述不同,比如说有的说,牡丹皮是活血散瘀,而赤芍是化瘀止痛,或者活血止痛,更强调赤芍的止痛作用。因为芍药自古以来,都把它作为一个止痛的要药,尤其是白芍,我们以后要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功效,所以这样历代就很强调芍药的止痛。的确不管赤芍和白芍,都有比较好的止痛作用,但是能不能因为书上的表述在牡丹皮当中,就没有提止痛,只提活血化瘀,或者活血散瘀,它就没有止痛作用了,牡丹皮的止痛作用也相当强,也是一个很好的化瘀止痛的药,那么至于单用,在等量这样的相同情况下,谁的止痛作用更强,现在还很难讲,所以我们书上,现在就为了把它尽量地能统一的统一,(为)同学们记忆的时候提供一些方便。所以过去有的同学们学的时候老是担心,书上牡丹皮写的是活血散瘀,那么赤芍写的是活血止痛或者化瘀止痛,四个字不一样,很多同学老是去死记,担心背错了,因为不理解,其实这两个药,都是活血化瘀作用很明显,而且止痛作用也很明显的,都能够止痛。现在牡丹皮,有的专门提它的有效成分来作为止痛药,作为注射剂的都有,止痛效果很明显。所以有没有必要把它这样子完全截然地把它加以区分,看来必要性不是很大,另外,就说赤芍清肝热,的确赤芍入肝经,因为是一个清热药,它肯定能清肝热,那么牡丹皮能不能清肝热,同样的它也是归肝经的清热药,只不过在临床上,因为在文献当中,对赤芍强调的多一些,医生喜欢用一些,也就是说在清肝热这方面,牡丹皮不是完全没有,所以我们在书上,就说它清肝热的力量优于牡丹皮,这样可能客观一些,如果说只在赤芍药下面强调了清肝热,牡丹皮里面只字不提,那么很容易就造成牡丹皮不能清肝热,那只有赤芍,那在我们有的考试题,我们现在出的书我翻过,有的就是以下药当中,能够清肝热的是,当然作为一个单选题,也未尝不可,因为是最佳选择题,那么赤芍药相对强一些,首选也是对的,但如果说在多选题里面,就有问题,牡丹皮同样清肝热,所以加一点说明。再下面,还说一点,赤芍也是十八反的(药),当然反藜芦。不可能用。


  下面水牛角,就是水牛,角直接拿来入药,称为水牛角。那么水牛角尽管使用的时间很长,历史也比较悠久,在汉代的末期的《名医别录》里,就是当时的《神农本草经》(中),就附在里面就已经有了水牛角,当时就已经开始作为一个常用的中药,那么当时,也是《名医别录》就把它作为治疗时气的寒热头痛,也就是外感的发热、头身疼痛,也是作为治疗外感病的,那么在宋代,也称为它有清热解毒,比如《日华子本草》,把它治疗热毒引起的壮热,认为它能退壮热。但总的说来,古代对水牛角应用非常少,在很多方里面、方书里面找不到,不用。因为当时的犀角比较多,水牛角和犀角相比,在每一种功效方面,它都没有优势可言,所以在古方大量的使用的是犀角,那么由于犀是一个珍稀的动物,濒临灭绝的这种犀、这种非洲犀,比如说亚洲犀,现在数量都不多,是急待要保护的,所以现在对犀是不准猎杀的,我们国家也在国际公约上已经签了字的,也是承诺了的,我们中医也就承诺不再使用犀角,所以现在经营和使用犀角是违法行为。所以就用水牛角来代替,水牛角就是犀角的一种代用品,那么犀角在中药里面,它既是清热泻火药,它在清肺热、清心热、清肝热,包括清胃热(方面)主要是表现在清心肝两脏,有很强的清热泻火作用,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还能够清气分热,刚才我讲水牛角也能退壮热,那么对于温热病,在气分的壮热,甚至于在卫分阶段,或者感冒的高热,其实它都有良好的退热效果,就把它作为一个退烧药使用,那么犀角的作用比水牛角还要强,所以犀角和水牛角都是比较典型的清热泻火药,能够清气分热,能够清脏腑热。所以在温热病,在气分阶段,热毒炽盛、心热盛、高热、甚至于烦燥不安等等,那么它可以使用,就作为一个清热泻火药来使用。犀角又是一个典型的清热解毒药,对于热毒证就包括热毒的咽喉肿痛,热毒的疮痈等等,也是有效的,只不过是能够治疗疮痈的清热解毒药很多,那么这么名贵的药,在古代也是不允许把它来治疗一般的疮痈的,“用高射炮来打苍蝇”、大材小用,实际上是不用,它不是不可以用,它也是良好的清热解毒药,它有清热解毒药的共性,能用的,它又是一个很好的清热凉血药,所以清热凉血作用很强,它可以用于温热病的热入营血,同时犀牛角和水牛角都有一点止血作用,虽然不强,有止血这方面的倾向,前人同时考虑了它的止血效果,在营分它和生地一样,清热凉血或者和玄参一样清热解毒,那么对血分,除了凉血和解毒以外,它还有止血的效果。所以犀角在温热病当中,不管气分、营分、血分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药),所以水牛角作为一个代用品,在气分、营分、血分都能用,只不过它的临床意义不一样,气分包括了清热泻火,在血分包括了止血,应注意它们有微妙的区别,这是在温热病当中,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利用,你说温热病,热入营血,出现了斑疹、吐衄,壮热烦燥、神昏抽搐,那么既有血热又有心肝的热盛,又有热毒可能还有出血,那么清热、凉血、止血、泻火、解毒综合利用,在温热病每一种功效都用到了。那么至于抽搐,或者神昏在一般的书上,不管犀角或者水牛角,除了这几个功效以外,还有定惊二字。功效里面大家可以写一个括弧,写上一个定惊。那么在我们这里,就没有再保留(这一)功效,一个是水牛角作用不强,另外它是一个不重要的药,更主要的是什么叫定惊?定惊功效,有没有保留或者存在的价值。根据《内经》,惊者气乱,心无所倚,神无所附,那么当时的定惊,就是受了惊恐,出现了心悸、失眠,(那)时候的定惊,就相当于现在的定惊安神,就是种安神的功效。那么后来有了惊风,有了惊痫,定惊就是指的治疗惊风、惊痫的痉挛、抽搐,前者治疗心悸不眠,已经有宁心安神,那么定惊作为治疗心悸不眠它和宁心安神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如果说针对的是惊风、惊痫、痉挛、抽搐,那么治疗它相应的有息风止痉。那么定惊和息风止痉又有什么区别,或者定惊既包括息风止痉,又包括宁心安神。那么已经有了两个功效,把两个功效列出来,那又可不可以?所以定惊功效在中药的功效术语当中,是有待规范、有待界定。那么我们对于初学的同学,可能知识还达不到那么广泛,可能写上了以后,还带来一些负面的问题。所以基于这样子考虑,我们把水牛角的定惊二字,没有再用,但是如果说今后在考试当中,如果有的考水牛角的功效,是用其它的教科书,作为出题的(依据),有定惊,大家还是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正确的选项,把它选出来,这样子避免失误,我在这里就是把它加以说明,其实以后还有不少的药,在其它的一些书上都谈到定惊,我们在这里,我们在书上都把它回避了,原因就在于此,也是有待于研究的,因为现在正在搞中药功效术语的这些规范化的一些研究,这是中医管理局的一个要求,是国家的一个课题,是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的一个任务之一、八大任务之一,其中就包括了功效术语的规范化的研究。水牛角因为它是个角类的,所以作汤剂,一般要久煎,现在有浓缩的水牛角粉,那么使用起来就比较方便一些,所以凡是古书上使用犀角的,一般都可以用水牛角来代替,只不过量可以增大一些,我们书上在参考资料上对这些都有相应的说明。所以我们把过去的清热凉血药的第一味药,就是犀角,作为一个重点药,那么现在水牛角就放在了后面作为熟悉的药,就比较次要,就这个原因造成的。


  然后还有最后的一个清热凉血药,紫草。紫草就是用的植物的根,这是它的根部,不管我们书上说的*紫草或者紫草、内蒙紫草,它的根部都是紫色的,外观的颜色紫色,它是作为紫色的一种染料,一种颜料,紫色,它颜色是这种脂溶性的,在植物油当中很容易把它溶出来,提出来作为一种染色,而且没有毒性,所以现在有的食品,作为一个染色剂,就用紫草的色素,应用比较普遍,那么过去我们看到了很多那种红的蜡烛,有的就是用紫草来染的,因为蜡烛就是用的油脂,把油脂里面用点紫草浸泡一下,它自然就变成了那种红的颜色了,红的或者紫红的,它根据颜色来命名。紫草作为一个清热凉血药,它的作用不强,很一般,但是它可以用于温热病的热入营血,但是作为辅助药,没有前面的那些药物那么重要,用的不多,可以用。它也可以用于血热妄行,但它也是没有止血作用,也必须和止血药配伍在一起,也是很次要的。那么它清热解毒,那么解毒的作用也不是很强,所以对于一般常见的那种疮痈肿痛啊或者温热病所以使用情况不多。那么另外一个透疹,透发麻疹,在古代的中药学,或者说不说古代,就是说二十多年前吧,紫草在临床上第一功效是透疹,因为(那)时候,麻疹经常流行,没有麻疹疫苗,是儿科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疾病,经常发生的,那么有很多麻疹,不但有外感,同时血热和热毒炽盛。那麻疹的疹点紫暗,而且疹点很少、很稀,那么就需要凉血解毒,又需要透疹,紫草不但透疹还能凉血解毒。所以热毒瘀滞比较重的这一类的麻疹患者,紫草是很常用、很有效的一个药,而且紫草对于麻疹,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所以在麻疹流行的季节,有的没有患麻疹的小儿,饮用一点紫草煎的汤,或者以紫草为主的一些单方,就会减轻症状,即使感染了,出现了麻疹,那么也是顺证,不是那么很危重,所以也是中医治疗麻疹用于预防的不多的品种之一,很常用。当然和麻疹疫苗的预防作用,不可相提并论。只是在当时的那种水平下,没有麻疹疫苗的情况下,那么它是受到高度重视的,所以成为临床第一应用最广的功效,随着麻疹疫苗的问世,那么麻疹的发病逐步地减少,应用已经降低了。那么当代的紫草,用的多的就是与解毒有关的,把它用于烧、烫伤,和婴儿的或者成人的湿疹,用得最多,可能很多有婴幼儿的家庭都有紫草油,医院,医院都有,那么就是把植物油,最好的植物油是香油、芝麻油,刺激性小,把紫草稍稍地清洗干净一下,在油里面泡一下,泡了在火上微微地加热,在刚刚油开始沸腾的时候,温度不是很高,那么整个油就变成了紫红色的,然后可以把里面的紫草去掉,也可以就泡在里面,那么对于一般的烧伤、烫伤比较轻度的,比如说一度的,烧伤、烫伤或者浅二度的(以及)湿疹、湿疮都有比较可靠的疗效,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那么现在研究发现紫草又对肿瘤可能或者一些病毒,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那么现在是研究之中,还没有成为临床应用的现实,这些我们不管它,所以紫草也是作为一个这一节里面的一个次要的药物,就了解这样一些内容。那么清热凉血药,在这一节的六味药,前面四味是掌握的重点,后面两味作为一般的药物,正如我们前面讲的清热凉血的药本身很多,应该把每一个章节的联系起来,尤其是这些药和后面的凉血止血药,在止血药那一章当中的这种关系更加密切,那么应该前后把它互相参考。

伤寒杂病论交流2群:扫码入群。1群公益,不允许发红包,广告。2群无要求,欢迎中医研究爱好者入群聊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