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草木凋谢,动物冬眠,种子埋藏在冰雪之下,所以叫“藏”。从五行来看,冬季属水,五脏之中,肾与水相应,这也说明冬季养生的重点应是养肾,尤其是养肾阴。正如《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季节是固护人体真阴,即肾阴的季节。今天给大家带来两个不仅是黑色,还有滋阴、补肾作用的两个药——生地、熟地。
01
什么是生地、熟地
生地,全称生地黄,是地黄挖出后,清洗干净泥土,烘焙至八成干,然后切片制成的药材,称为生地黄,表面乌黑,味甜。
熟地,全称熟地黄,是将干地黄置于蒸锅中,用黄酒进行蒸制,使得地黄充分吸收黄酒,再进行晒干,使得本来性味甘寒的生地吸收黄酒、阳光的精华药性摇身一变变成甘温,得到“黑如漆甘如饴”滋补作用强的熟地。
此外,地黄家族还有刚挖出土具有更强清热凉血作用鲜地黄,鲜地黄榨汁具有更强的生津作用的地黄汁,以及具有更强止血作用的地黄炭。
02
生地、熟地的药用价值
生地
性寒,味甘,入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
生地最著名的用处就是治疗温毒温热,其次就是治疗血热出血,如吐血、衄血(流鼻血)、妇女月经过多等属于血热出血的表现。
■养阴生津
生地还有另外一个功效就是养阴生津,对于热病伤阴或阴虚火旺导致的口干舌燥、潮热盗汗、大便秘结、口干舌燥、舌红绛,少苔或者无苔,脉细数者,有良好的作用。
熟地
性微温,味甘,入肝、肾经
■滋阴补血
熟地能大补阴血,治疗血虚所导致的面色萎黄,口唇无华,头晕健忘,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导致的头晕乏力等症状。
■益精填髓
肾藏精,主水,主骨生髓,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肾主天癸(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功能成熟的一种物质)的产生。肾精亏虚会导致全身机能减退,儿童出现五迟(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发育迟缓,身高偏矮。成人出现头发早白,牙齿松动,骨骼脆弱,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房事不行。熟地入肝肾经,能大补肾精,益精填髓,治疗以上肝肾不足的症状。
注意事项
总的来讲,生地性寒,长于养阴凉血,熟地性微温,长于养阴补血。两者功效有所差异,食用时也需要有所注意:1、生地性寒,阳虚体质患者慎用。生地甘寒滋腻,容易导致痰湿形成,凡是脾虚湿盛,腹部满胀,大便溏泄不成型的人要慎用。2、熟地虽然是滋补好药,但是过于滋腻难消化,脾胃虚弱的患者不宜大量长时间使用。如果要长期使用必须要配伍陈皮、砂仁、木香等理气助消化药一起服用。而且熟地的使用剂量不宜过大,一般单次常用剂量9-15g。生地熟地*参脊骨汤材料:生地30g、熟地30g、*参20g、陈皮5g、猪脊骨g。(2人份)做法:药材洗净,猪骨焯水,全部食材一起放入水中,炖1小时后加调味料即可服用。功效:益气补血,健脾补肾。适合阴血不足、脾肾两虚者,常见倦怠乏力,食欲减退,神疲懒言,食后腹胀,脘腹隐痛,遇劳而发,口淡不渴,面色萎黄,大便干结,排便无力,女子月经量少,男子腰酸早泄。舌淡嫩、苔少,脉细弱。生地熟地配伍能滋阴补血,*参可健脾补气生血,陈皮可健脾理气以防生熟地过于滋腻,几者搭配一同煲汤,能益气补血、健脾补肾,适合阴血不足、脾肾两虚者食用。如果你想加入阿佘靓汤粉丝大家庭,了解更多时令养生小知识,请扫码或者长按识别即可添加阿佘靓汤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