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课堂改版了,视频可以点播看
为了方便广大杏林学苑用户观看学习课程,杏林学苑技术团队特地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在线学习课程,大家可根据自己特长选择相应课程学习,随时随地点播学习,每周一会上传新视频,祝您高效快速的提高诊疗技术。
观看方法: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系统,选择相应课程进行
⊙作者:青玲
⊙编辑:杏林君
现在仿佛一说到“肾虚”,比如腰腿疼痛,身上没力,甚至尿频尿急等等,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六味地黄丸,仿佛六味地黄丸是一种神药,可以包治百病,只要有一些疑似“肾虚”的症状,马上就想要吃上一点。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说法,首先,肾虚也分好多种,比如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肾水虚等等,在治疗病症时,我们主要以“阴和阳”来分类,分为肾虚偏阴虚、偏阳虚和阴阳两虚。
在介绍药物功效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一下肾阴虚和肾阳虚有什么不同。
其实,肾阴虚和肾阳虚各有一些特定的症状,我们只要将这些症状与自身对照,便可大概了解自己到底是偏于肾阴虚还是偏于肾阳虚了。
肾阴虚常见的症状——腰酸膝痛、头昏耳鸣、失眠多梦、精泄梦遗、经少经闭、崩漏、形体消瘦、咽干颧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肾阳虚常见的症状——腰膝酸软而痛、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久泻不、完谷不化、五更泄泻、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浮肿,腰以下为甚、面色黧黑无光泽、畏寒肢冷,下肢为甚、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头目眩晕、舌淡胖苔白,脉沉弱而迟。
在中医领域,舌脉是一个很重要的诊断依据,肾阳虚的人舌质的颜色一定是偏淡红、偏淡白或偏淡紫的;而肾阴虚的人不但没有上述症状,反而会有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虚热的症状,并且舌质的颜色一定是偏红、深红或者深红紫,有了舌质颜色这一利器,大概也就能判断得八九不离十了。
通俗的来说,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但肾阴虚和肾阳虚也有一些共性的证候,比如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只不过是肾阳虚在这方面更兼有四肢不温,而肾阴虚则在这方面兼有五心烦热;又比如性功能方面,都可能有遗精的症状,只不过肾阴虚可能会出现阳强易举或阳痿,而肾阳虚则是出现阳痿早泄。一般在临床中来说,无论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只要虚到一定程度了,就会阴损及阳,阳损及阴,也就是肾阳虚时间长了会有肾阴虚的症状,肾阴虚时间久了也会有肾阳虚的症状。
因此,在对待不同类型的肾虚时,我们的治法也大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另外,六味地黄丸也并不是“神药”,不能包治百病,但是六味地黄丸有一个“大家族”,里面的其他成员或许可以为大家的排忧解难。下面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些不同的“地黄丸”之间有什么不同,在有着不同的症状时该找那种“地黄丸”。
八味地黄丸
八味地黄丸,又称肾气丸。是由医圣张仲景所创,载于《金匮要略》中,处方由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八味药组成。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阳补火;桂枝辛甘而温,温通阳气,二药相合,补肾阳,助气化,共为君药。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生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养脾益精,阴生则阳长,同为臣药。方中补阳药少而滋阴药多,可见其立方之旨,并非峻补元阳,乃在于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取“少火生气”之义。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丹皮活血散瘀,伍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此三味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并制诸滋阴药碍湿之虞,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
本方主要针对肾阳不足证,用于缓解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或沉弱而迟,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不过八味地黄丸原方的成药在市面上比较难找到,日本汉方药中或许能找到原方配伍的成药,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下面的这一种进行替代。
桂附地黄丸
宋代的陈师文等人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对上面《金匮要略》中的八味肾气丸做了改进,将桂枝改成了肉桂,生地黄改成了熟地黄,并且加大了肉桂和制附子的量,使该药的药效得到了提高。具体功效和适应症与八味肾气丸没什么不同,也是针对肾阳虚,只是这种配伍可以有效缓解更严重的阳虚,但是,比较温燥,很容易生热上火,所以如果没那么“阳虚”的话,不应多吃。
现在市面上基本上都是这个版本的“八味地黄丸”,只是肉桂和附子的量没有加大,和仲景的肾气丸原方用量较为相似,功效和原方差别不大,所以可以作为八味肾气丸的替代品服用。但是要注意控制用量,病症缓解就应该停药,不要当做保健品一直服用,否则一定会出现新的问题。
六味地黄丸
终于介绍到我们最出名的六味地黄丸了。六味地黄丸实际上是宋代太医钱乙在八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划裁而来的,去掉了附子、桂枝两味药,其实最初的使用对象是小孩子,运用的是小儿“肾无实,必主虚”的病理特点,药性相对来说比较平和。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所以划重点啊朋友们,六味地黄丸针对的是肾阴虚!!!
肾阳虚的朋友们要吃上面两种药,不要乱吃六味地黄丸啊!
用于缓解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等。
金匮肾气丸
是的,虽然叫“金匮肾气丸”,但是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金匮肾气丸”并不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原方,这个大家要注意区别。
这是南宋医家严用和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入川牛膝(去芦,酒浸)、车前子(酒蒸),并且将山药炒用而成,收载于《严式计生方》中。
此方加入牛膝、车前子滋养肾水,并着重于强壮腰膝,可以做到阴阳双补,但是主要还是“阴中求阳”,虽然可以并补,但是稍稍侧重于补阳,因此适用于肾阴阳两虚偏重于阳虚的朋友,也就是说上面肾阴虚的症状也能见到,肾阳虚的症状也有一些,并且特别是腰酸膝盖疼明显,那么金匮肾气丸很适合。
现在市面上的“金匮肾气丸”多数都是这种配伍,而不是《金匮要略》中的原方——也就是我们上面介绍过的“八味肾气丸”呦。
济生肾气丸
实际上这就是上面的“金匮肾气丸”,只是现在市面上成药的配伍有一些调整。
现在常见的“济生肾气丸”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倍用茯苓,同时将生地黄换成了熟地黄,将桂枝换成了肉桂,并且车前子不经过盐炙。
济生肾气丸和金匮肾气丸的功效相似,只是多了利水消肿的功效,也就是说如果肾阳虚导致水湿内停,出现了肾虚水肿的时候,用济生肾气丸更加合适。
知柏地黄丸
原名“滋阴八味丸”,出自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两位药而成,加强了滋阴降火的功能。就是说如果肾阴虚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上火”的症状,这个火不是真正的“实火”,而是因为阴虚而成的“虚火”,但是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上火”是相似的。比如说手足心热、阵阵发热、睡着时出汗、遗精。
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麦冬、五味子两味药,针对的病证还是肾阴虚,而且可以更好地缓解更严重一些的阴虚。另外,这种配伍也可以缓解肺阴虚,比如说干咳少痰甚至干咳带血,喘促不宁,口干舌燥等。
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在缓解肾阴虚的基础上对于养肝清肝也有着很好的效果,因此对于眼干目涩、视物昏花甚至伴高血压的朋友是不错的选择。
明目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是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当归、白芍、蒺藜、煅石决明,与杞菊地黄丸的基本功效相似,只是养肝明目、滋养肝肾的能力更强了,适合老年人,特别是肾阴虚伴有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症状的时候。
归芍地黄丸
归芍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当归、芍药,多了填精养血的功效,对于肾阴虚伴有头晕,或者女生月经淋漓不尽等症状的朋友有着很好的效果。
本文为授权原创文章。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并注明转自杏林学苑(xinglinxy)。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