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的生活中有没有经常接触中医药?最近几年,反对中医的声音一波又一波,似乎中医就是“跳大神”,治不治得好全凭造化,是不值得信任的经验学科。
那么,中医药真的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看完以下这几位中医伟人的故事,咱们再来说说中医药的故事。
上溯至尚未有文字的时代,我们的第一位“老中医”便是神农氏——传说他遍尝百草,第一次记录下了草药对人体的各种作用。此前介绍过的应县木塔中,就有一副辽代人关于神农氏采药的想象绘画。↓
乱捡路边的花花草草来吃,免不了中毒,根据东汉时期总结的《神农百草经》里说,神农氏只要中毒,身体不舒服了,就会喝茶来解毒,次次都好使。但有一次,他因为吃了一种叫做“断肠草”的草药,为医学献出了生命。
断肠草是真实存在的一种植物,学名葫蔓藤,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它虽然效果骇人,但长得居然还挺好看的。↓
东汉时期成书的这本《神农本草经》,虽然是假借神农之名写的,但是却是一本货真价实的药神宝典。它共收集了种药物,介绍了它们的功用禁忌、加工方法、服药注意事项等。
《神农本草经》集秦汉时期药物学之大成,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是奠定我国古代药物学基础的著作。
第二个改变中医的人是伊尹,他的头衔很多: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厨师。你也许会问,这几个头衔怎么也和医生扯不上关系啊?这么看确实是,但是正是伊尹把中草药与当厨师的经验相结合,首次发明了中药汤剂。
长流银匜西汉河北博物院藏这是用于给衰弱得张不开嘴的病人或不肯吃药的人灌药用的。到了魏晋时期,人人都想着修仙,于是有点条件的人都开始炼丹,这时候,丹药出现了。当时的丹药,大多数是不明真相的古人制作的硫化汞,毒性非常大。吃了之后有什么疗效不知道,但是若长期服用,“升仙”是的确不远了。
也有少部分人,比如炼丹家葛洪就看不上这种把戏,他把黄岑、栀子、生姜、葱炼成一些小药丸,对付一些常见的小病,尤其是外出不便于熬药的时候,特别实用。
葛洪这个人有没有真本事,看这个例子就知道:他当时发现,把青蒿绞成汁服下,可以有效治疗疟疾——没错,这就是屠呦呦获得诺奖的发现,从青蒿中提炼的青蒿素对疟疾特效的历史依据。就在此时,古代和现代的中医学者,通过一味中草药联系在了一起。如果葛洪泉下有知,他当时的发现被今天的后人们彻底探明了原理,更高效地拯救着无数生命,他应该也会非常高兴。隋唐时期,名医孙思邈可以说是一代“药王”了,他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励志成为一个医生,毕生钻研医学,总结了许多今天依然沿用的中医发现。孙思邈像比如他发现中药的性质会随着加工工艺的改变而改变,去过药方的朋友应该知道什么生甘草、炙甘草;生地黄、熟地黄等,它们之间的疗效区别,正是由孙思邈第一个发现的。
到明代,名气最大中医,要属《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为了写作此书,李时珍先后到湖南、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并拜渔民、猎人、农民、捕蛇者等为师,向他们咨询各种药物的性状、功效等。
除此之外,李时珍还参考历代文人笔记、医药书籍等近千种,做了上千万字的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的问世,将明代的本草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末以后,此书多次刊行,不断再版。清代的许多药物学著作,实际上都是对《本草纲目》的补遗、精编和进一步研究。可以说,这是引入现代化学分析法前,中医的巅峰之作。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回头看看中医面临的争议。
诚然,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在科学思想普及的今天,它的许多理论和观点无法自洽,于是背上了一个“巫医”、“跳大神”的污名。小编相信,这些人正是被所谓“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的中医骗子欺骗过,才开始对中医有了抵触。
其实,这一说法的支持者,他们口中所说的“西医”——运用量化分析、先进仪器、主张总结科学医疗理论、全面探究病因而非治病的这种医学,应该叫做“现代医学”,与之相对的,是“传统医学”而非中医。
西方古代的传统医学,不乏有放血、锥刺等今天看来无异于杀人的“治疗手段”,原因和魏晋时期想着升仙服下硫化汞丹药的古人一样,缺乏科学的素养,这点是不分中外的。
西方的传统医学中所谓的“放血疗法”,害死的患者不计其数。今天的中医实际上也是使用了现代科技、现代分析法下的现代医学,中医的医生也使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诊断治疗,但依然没有放弃我们传统的中草药来为病人治病。
所以,借中医之名行骗者是“巫医”不冤枉他。但去伪存真、与时俱进、日益进步的中医,正如吸取了前人经验不断进步的那些古代医者一样,书写的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得以不断延续的秘密。~近期好书好物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