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诊脉心得数脉非仅主热,还有这8种
TUhjnbcbe - 2022/4/6 21:52:00
导读:此文立论脉诊,脉症合参,以纠正脉学中容易偏颇的绝对化观点。《论语》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学者亦应引以为戒。朱老此文理案详尽,值得反复琢磨,余韵颇为悠长。

诊脉心得:数脉非仅主热(学医需有圆融之思维)

作者/朱进忠

数脉者何?恐怕多数医家都会一致回答,曰:“数脉者,来去快速,一息六至,每分钟超过90次。”如《脉经》云:“数脉来去促急,一息六七至。”《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至论其主病,恐怕大多数医家亦会一致回答,曰:“数脉主热证。其脉理是邪热亢盛而正气不衰,气血运行加快则脉来数而有力;久病阴虚生热,则脉来数而无力。”

至于《中医诊断学》所云之“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必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则脉来数而无力。”《伤寒论》所云之“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脉大而浮数,故知不战,汗出而解也。”“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此为欲解也。”《三因方》所云:“数为热,为虚,为吐,为痛。”则多不重视。

景岳所云:“数脉有阴有阳,今后世相传皆以数为热脉,及详考《内经》则但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曰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曰缓而滑者,曰热中,舍此之外,则并无以数言热者。而迟冷数热之说,乃始自《难经》,云:数则为热,迟则为寒,今举世所宗皆此说也。不知数热之说大有谬误。何以见之?

盖自余历验以来,凡见内热伏火等证,脉反不数,而惟洪滑有力,如经文所言者是也。至于数脉之辨,大约有七:此义失真,此至相传遗害者,弗胜纪矣。兹列其要者如左(编者注:古时竖版,从右至左,故如左即如下也),诸所未尽,可以类推。

外邪有数脉:凡寒邪外感,脉必暴见紧数。然初感便数者,原未传经,热自何来?所以只宜温散,即或传经日久,但其数而滑实,方可言热,若数而无力者,到底仍是阴证,只宜温中,此外感之数不可尽以为热也,若概用寒凉,无不杀人。

虚损有数脉:凡患阳虚而数者,脉必数而无力,或兼细小而证见虚寒,此则温之且不暇,尚堪作热治乎?又有阴虚之数者,脉必数而弦滑,虽有烦热诸证,亦宜慎用寒凉,若但清火必致脾泄而败。且凡见虚损者,脉无不数,数脉之病,惟损最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岂数皆热病乎?若以虚数作热数,则万无不败者矣。

疟疾有数脉:凡疟作之时,脉必紧数,疟止之时,脉必和缓,岂作即有火而止则无火乎?且火在人身,无则无矣,有则无止时也,能作能止者,惟寒邪之进退也,真火真热,则不然也。此疟疾之数,故不可尽以为热。

痢疾之有数脉:凡痢疾之作,率由寒湿内伤,脾肾俱损,所以脉数,但兼弦涩细弱者,总皆虚数,非热数也,悉宜温补命门,百不失一。其形证多火,年力强壮者,方可以热数论治,然必兼洪滑实数之脉,方是其证。

痈疡有数脉:凡脉数身无热而反恶寒,饮食如常者,或身有热而得汗不解者,即痈疽之候也,然疮疡之发,有阴有阳,可攻可补,亦不得尽以脉数者为热证。

痘疹有数脉:以邪毒未达也,达则不数矣。此当以虚实大小分阴阳,亦不得以数为热脉。

癥瘕有数脉:凡胁腹之下有块如盘者,以积滞不行,脉必见数,若积久成疳,阳明壅实而致口臭牙疳发热等症者,乃宜清胃清火,如无火证而脉见细数者,亦不得认以为热。

胎孕有数脉:以冲任气阻,所以脉数,本非火也。此当以强弱分寒热,不可因其脉数,而执以黄芩为圣药也。

诸语则更少问津。致使寒者愈寒,虚者愈虚,病证缠绵,久久不愈,甚或不治而死。

余临证之时,非但注意数脉之主热,亦且注意数脉之主寒,数脉之主虚,数脉之主正邪交争。非但注意数脉之数,亦且注意数脉之相兼,且多以兼脉论数脉之所主。

如数脉之兼滑者则为痰热、实热;数脉之兼弦者则为肝胆之实火,数脉之兼紧者则为寒热夹杂证中的寒多热少证或寒邪凝滞证;数脉之兼细涩者,为寒凝血滞;数脉之兼细者,则为阴虚有热,或血虚有热;数脉之兼弦细者,为心阳不足;数脉之兼濡者,为湿热或气阴两虚或痰热;数脉之兼洪大有力者,为阳明实火或暑热之邪;数脉之兼弦大者,为气阴俱虚或气血俱虚或阴阳两虚;数脉之兼促者,为心肾阳虚;数脉之兼实者,为实热;数脉之兼浮者,为表热等。

例1

霍XX,女,49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手术后,全心衰竭一直不能控制。转请中医治疗。

医云:身热口渴,舌紫苔少,喘而短气,脉数时见促者,阴虚有热也。治宜养阴清热。

处方:生地、麦冬、五味子、天花粉、石斛、玉竹、沙参、元参、黄连。一剂后,病情更剧,改请余诊。

视之:全身高度浮肿,气短难续,神色慌张,口渴身热,舌质紫黯少苔,脉细数兼有促象。

余云:细数之脉非为热脉乃虚脉也。时见促象者,非热之极,乃心阳之大虚也。其身热口渴,非为火证,乃虚阳外越也。宜急投真武汤加减治之。

处方:附子、白芍、白术、茯苓、人参。服药一剂,诸症果减。

例2

苏XX,男,65岁。背部、胸胁烦热不适,气短心悸一年多。医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先以西药久治不效,改请中医治之。医查其脉数,诊为气阴俱虚,阳明实火。予补气养阴,清热泻火治之。2个月后,诸症加剧。又改请某医治之。

医云:脉滑而数尤见于寸部,乃痰热蕴肺也。治宜清化热痰。

处方:胆南星、半夏、橘红、杏仁、贝母、瓜蒌、黄芩、枳壳、生姜。始服2剂,诸症稍减,继服2剂,诸症又剧。邀余诊视。查其全身烦热,口苦口干,恶心欲吐,胸满胸痛,脘腹隐隐作痛,心烦心悸,大便稀溏,1日3-4次,小便少,四肢颜面轻度浮肿,舌苔黄白厚腻,脉弦紧数时见促象。

云:脉弦者肝胆脉也,紧者寒也结也;弦紧相合,肝胆为病,且兼寒饮凝结;紧数相合,非热也,乃寒饮凝结较甚,搏结不散也。治宜疏肝和胃,燥湿行水,温阳化饮。

处方:柴胡、半夏、人参、黄芩、甘草、干姜、大枣、苍术、厚朴、陈皮、肉桂、茯苓。服药1剂,诸症稍减,20剂后,诸症大部消失。

例3

吴XX,男,68岁。阵发性逆气上冲,冲则心悸心烦,呼吸困难。医诊冠心病,心房纤颤。先用西药治疗4个多月不效,继又请某医以养心安神,滋阴益气之剂治疗2个多月仍无效验。邀余诊治。查其两脉乍疏乍数,数时兼见细弦,疏时兼见弦涩或结。综合脉症后,

云:乍疏乍数者,阳虚也,寒盛也;弦涩而时兼结者,寒凝气滞也;又其脉见沉候,沉候者,气滞也。治宜理气温阳降冲。

处方:人参、乌药、沉香、肉桂、甘草、半夏。服药2剂,诸症减。10剂后,诸症消失。

例4

任XX,男,4岁。发热咳嗽一周。医诊肺炎。予抗生素与中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剂治疗后,诸症不减。查其脉弦紧而数,纳呆食减,腹满微喘。

乃云:弦紧之脉者,寒邪结于太阳少阳也;数脉虽可主热,然其兼弦紧之寒脉则不可尽以为热也。治宜达原饮加减。

处方:厚朴、草果、槟榔、羌活、白芷、桂枝、柴胡、黄芩、知母。一剂后,热退症减。继进2剂,诸症消失。

例5

郝XX,女,25岁。3个多月来,身热汗出,心悸心烦,双侧甲状腺日渐肿大。医诊甲状腺炎。先用西药治疗1个月其症不减,继又用中药人参白虎汤及滋阴清热诸方1个多月,诸症反剧。审其除上症外,并见脉虚弦数,舌苔白。

乃云:弦数相兼脉者,肝胆有热也;虚数相兼脉者,气阴俱不足也。治宜补气养阴,疏肝泻火。

处方:柴胡、人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白芍、半夏、黄芩、陈皮、青皮。服药4剂,诸症俱减。20剂后,诸症俱失。

例6

周XX,男,40岁。胃脘疼痛3年多。医诊溃疡病,十二指肠壅积症。先用西药久治不效,后用中药养阴清热,诸症亦不减,审其症见口干口苦,脘腹疼痛,纳呆食减,腰困腰痛,舌苔黄厚、脉弦大紧数尺脉尤甚。

乃云:脾肾虚寒也。宜理中地黄汤加减。

处方:附子、肉桂、*参、白术、干姜、甘草、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服药2剂,诸症俱减。继服10剂,诸症消失。

某医问:脉数为热,为何老师反用附、桂?

答曰:此数脉之见非数主热也,乃寒邪凝结之脉也。君不见此数与紧大之脉相兼乎?故以大辛大热之药以破阴邪也。

点此进入凤凰中医书城,更多好书等你发现!I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作者/朱进忠,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I友情提醒: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具体请咨询执业医师。·不被承认,只为救人!民间中医抗疫记:一群夹着尾巴的逆行者·深度好文!我医院校?·张伯礼:为了利益,海外跨国集团收买一些败类故意抹黑中医药!·张伯礼:美国把瑞德西韦吹为“抗疫神药”,是饥不择食!中国抗疫,全球唯一·到底是谁:把湖北省民间中医罗志昌送进监狱·仅三味药治愈慢性咽炎·学中医不可不读的六本医案·这是一张补肾鼻祖方!仲景先师将其评价的得淋漓尽致·一个好中医,医院,几千年的中医,岂能毁于一旦!·一味中药泡水喝,肝好了,胃也好了·一饿就难受,吃一点就饱,我终于找到主方了·怎样才能远离癌症?听听李可等几位名医怎么说·李可老中医: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只能自我毁灭!·李可老中医在澳洲演讲稿:谙熟药性再权衡剂量!辨证论治要谨守中医思维·大医不出,苍生可济!看看真实的李可:“救命先生”李可和他的弟子们!·袁今奇治疗抑郁症经验·脑梗塞并抑郁,经方7剂显奇效·民间点穴绝技,不用针不用药,通调全身(收藏起来慢慢学)·樊代明院士的演讲句句戳心!医学到底怎么了,为什么疾病越治越多?·凤凰卫视:回眸百年中医纪录片一(惊心动魄,潸然泪下)·凤凰卫视:回眸百年中医纪录片二(惊心动魄,潸然泪下)

喜欢中医的朋友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诊脉心得数脉非仅主热,还有这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