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专业立场
讲述通俗中医
这是书生第篇原创文章
地黄Rehmanniaglutinosa
中药地黄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于上品,久服可以轻身不老。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以河南“古怀庆府”为道地产区,是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地黄的入药部位是地下的根茎,古代将其用作染黄的染料,因此得名。
地黄
Rehmanniaglutinosa
地黄是临床中非常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中药生熟异治的代表性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之分。
鲜地黄与熟地黄
鲜地黄就是直接取新鲜的药材洗净泥土,除去杂质,切厚片或绞汁用。鲜地黄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等。如治热入心包,血虚生烦的五汁一枝煎中用的地黄就是鲜地黄。
生地黄是取干的药材,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而得。生地黄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如治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午后潮热,咳嗽困倦的青蒿鳖甲汤中用的地黄就是生地黄。
熟地黄有两种炮制方法:
(1)取生地黄,加黄酒拌匀,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每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
(2)取生地黄,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
熟地黄炮制后要求其达到“黑如漆,甜如饴”的传统标准,也就是要使其外观和漆一样黑,和糖一样甜。现代研究发现,地黄炮制后变黑,主要是因为其所含的环烯醚萜类成分被水解生成黑色的成分导致,而变甜主要是因为在炮制过程中多糖类成分水解成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单糖。
熟地黄,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如治疗肝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中用的就是熟地黄。
毛地黄Digitalispurpurea
讲到地黄,就不得不提一下和他一字之差的洋地黄,正名叫做毛地黄。看名字大家就可以猜到了他们之间应该有着亲戚关系。的确,他们同属于玄参科,地黄属于地黄属,而洋地黄属于毛地黄属。洋地黄不仅名字起的洋气,长得也比地黄洋气,花朵既较大也非常艳丽,它原产于欧洲,主要以叶药用。但是有个有趣的现象,叫做毛地黄的花朵光秃秃的没有毛,而叫做地黄的却长着一身毛。
洋地黄虽然不是一味传统的中药,但是它在药物史上举足轻重。洋地黄类药物堪称是治疗心力衰竭历史最悠久的药物,从毛花洋地黄植物提取出的药物地高辛治疗心脏病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可用于各种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扑动等。
但是,洋地黄类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有人将洋地黄误作地黄使用。洋地黄中主要含有的强心苷类成分,其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主要中毒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大剂量误服可在短时间内即可致人死亡。
地黄与洋地黄,仅一字之差,药效却大相径庭,一个是益寿延年的补药,一个是药效峻烈,容易中毒的猛药。最后提醒一下大家,千万不要把漂亮的洋地黄当做地黄来使用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