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趣联共欣赏之一山径文士明
TUhjnbcbe - 2022/8/18 20:24:00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0465.html

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趣联共欣赏

文士明

(一)

中国的古典诗词曲赋和对联,都是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堪称国粹。它们的数量浩瀚,且又多精品佳作,欣赏起来,令人无不感到美不胜收,妙不可言,趣味深长,回味无穷。其中尤以对联最富有大众性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在民间流行最广。而且自古以来对联的作者特别地多,上至皇族高官、名人雅士,下至平民百姓,老少妇孺,各类人等、各个层次都有。所以作品也特别的丰富,足够对联爱好者们尽情地观摩欣赏。

就对联自身来说,它有很多的类别,依清代著名联家、编著《对联话》的吴恭亨先生的意见,将对联按其使用范畴分为题署、庆贺、哀挽、杂綴、谐谑五个大类别,这是对联类别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法,也还有按其他意思的分法。而每一大类别又分成很多的小类别,本节要提出的“讽刺联”就属于其中的一个小类别。惟其作用是用来讽刺,往往在内容或表现形式上显得很有趣,我把它称之为趣联。

讽刺联采用旁敲侧击与尖刻辛辣的话语,指责或嘲笑所涉及对象的错误、缺点及某种不正当表现,使人从中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压倒邪恶,伸张正义。毋庸置疑,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总是会出现某些遭到人们反感、鄙夷、厌恶甚至痛恨的人或事物,于是大家便常用一些尖刻辛辣的文学形式进行讽刺,讽刺联就是其中的一种,而由于讽刺联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同时还具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及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的特点,影响大而直接,很富有战斗力,所以最受人们喜爱,使用得最多。下面选录了他人的讽刺联作品若干,供各位赏析。

(一)、公钓乘车百里来,试问诸君,悟否饵中含钓;民心由此尺寸去,且呼同志,决非自我多心。——诫公款吃喝。

(二)、精通拍马经,无能无德升腾易;不谙关系学,有识有才畅达难。——讽官场常见现象。

(三)、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不亦山乎——旧社会人民讽刺贪官。

(四)、能烟、能酒、能扯皮,亦能勾心斗角;善吹、善拍、善蛊惑,更善舞弊营私。——讽刺官场平庸之辈与不公正廉洁者,亦讽刺社会上那些喜好吹牛拍马、阿谀奉承之类的庸俗卑劣之人。

(五)、上司开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对对对;下级陈词达千言,始终嗯嗯嗯,噢噢噢。——讽刺官僚主义者对上惟命是从,对下官气十足,漠视群言。

(六)、唉!我纵丧心,有贤妇必不如此;啐!余虽长舌,无奸夫何至于斯——岳王坟前讽刺奸臣秦桧夫妇互相推脱罪责的妙联,也是当今某些贪赃枉法夫妇的写照,即如B、G之流,所犯之事或许并不一样,而性质却何其相似乃尔。亦可送给所有贪腐官员自省。

(七)、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无须我大慈大悲——观音庙联,本是讽刺、警告作恶者的敬神之举,也适合送给一切贪官污吏与为非作歹者自省。

(八)、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殿冒烟云,堂列鈡鼎,堪笑尔拜此泥木,空费了许多钱财——城隍庙联,讽刺迷信鬼神者。

(九)、穷居闹市,伸五爪金龙,抓不住至亲好友;富隐深山,扣三眼铁铳,打不退龟子鳖孙——清朝一位秀才先穷后当大官,书此联讽刺亲朋好友的前倨后恭之态,亦是对世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控诉。

(十)、时代不同了,儿媳洞房花烛,爹娘破产忧心,问这般喜酒,是甜?是酸?是涩?世风日下矣,金钱丧伦乱志,道德扫地蒙尘,看如此家庭,可叹!可怜!可悲!——讽刺某些为儿女者不顾自身经济条件,高消费办婚事,使父母难以负担、啼笑皆非。

(十一)、咦,哪里放炮?哦,他们过年!——晚清年间,云南一个农民做此联贴在土地庙上,用土地菩萨的口吻揭示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十二)、白发萧然,看他人儿女夫妻,千般恩爱;黄金尽矣,数此日油盐酱醋,百计安排——清人王扶九是个八品官员,但到了过年时,也和穷人一样作不出安排,做联抒怀。

(十三)、自古未闻屎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学生时代的郭沫若一日在城门看到担粪出城农民向守兵交一个铜板,而作此联(一说作者为刘师亮)。

(十四)、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革命先烈郭亮讽刺伪自治局、乡公所。

(十五)、早去一天天有眼;再留此地地无皮——旧时乡人为某贪官所作的挽联,其讽刺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

(十六)、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讽刺袁世凯联。上联少“八”字,下联缺“耻”字,意为“王(忘)八”、“无耻”。

(二)

据传,宋朝名士、大文豪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一位知名才女,才学超群,聪慧过人,一点也不亚于乃兄。当时慕名前来求亲的人很多,小妹从阅看各人呈上的文字中相中了秦观(秦少游)。那秦少游亦是高才,属于满腹经纶、眼空一世的人物,他听说小妹的容貌不扬,便想找机会前去看个究竟。于是打听到小妹在某日要去岳庙进香,决定届时改换衣装,去庙里看个分晓。

是日,秦少游打扮成游方道人模样,一大早就走到庙中等候。果然见到了苏小妹,虽不是妖娆美丽,却也清雅秀气,全无俗韵。放下心后,又想试探小妹才调。便跟踪而去,并故意与小妹相遇,打个问讯:“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意为化缘。苏小妹应声答曰:“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秦少游再问讯云:“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苏小妹一边走,一边答应:“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秦少游跟到轿前,又问讯云:“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苏小妹随口又答云:“风道人恁地贪痴,哪得随身金穴!”如此应答如流,自然才情飞扬,这场亲事便水到渠成。新婚之夜,还传出“苏小妹三难新郎”的一段佳话。

这秦、苏二人相遇时的一番问答,三个回合,居然就是三副妙趣横生且符合联律的对联,两人均是信口而出,率性而为,却又合景合情,贴切自然,令人赞叹之余,分明感到有一种美的享受。其事情是否真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至少让我们明白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联在我国的确是一种非常普及而且特别大众化的文学形式,其应用相当广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作交往、交谈的一种工具;第二,对联的内容可雅可俗,可庄可谐,而且创作对联的具体方式常常是,一人出上联,一人或数人对下联,如果是“征联”的话,还可能是成百上千(万)的人应答下联。所以,人们见到的对联当中,就有不少是属于应答联,如根据内容的雅俗、庄谐而言,应答联中又有不少属于戏答联,归于谐谑类别。像上面苏小妹的回答虽然是一本正经,出自真心实情,但也应视为戏答联。

谐谑类的对联无疑都属于趣联,因为此类对联的内容显得诙谐、戏谑,甚至表现出冷幽默、黑色幽默;如若是应答联,则大都属于戏答,即双方利用对联相互戏谑、讽刺、嘲笑或进行比试。当然,这种比试一般都在彼此不伤感情的原则之下,虽然常有某种炫耀自己或不甘示弱的用意,也未必非要争出个优劣高下不可,总之无伤大雅;而这种讽刺、嘲笑亦与前面(一)中所讲的讽刺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讽刺是站在与所指对象根本对立的立场上,出于真正的愤怒和愤慨;这里的讽刺却不存在伤害对方的目的,是友好圈子里惯常有的善意嘲讽,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体现出几分戏弄而已。但这样一来,比用一般语言表达得更充分、更形象,还平添许多趣味,从而其欣赏价值更大。这也就是人们特别喜爱这类对联的主要原因,更是大家特别喜爱这样作对联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面选录了若干他人的戏答类对联作品,以与各位一块进行赏析。

(一)、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明代一位曹姓尚书与解缙对答。

(二)、鼠无大小皆称老;龟有雄雌总姓乌。——清朝某地有一个鄔姓秀才与一位年轻翰林路遇,按规矩应该称对方为“老先生”,可鄔秀才只呼叫先生,翰林不悦,严加斥责。秀才见此,乃出上联嘲讽之,年轻翰林知其姓鄔,遂以下联予以反击。“乌”谐音“鄔”。

(三)、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宋朝苏东坡有一好友佛印和尚,与苏家关系非常密切。此联是佛印和尚与苏小妹的相互戏谑,佛印出句,苏小妹对句。

(四)、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做王侯。——孙中山留学归国,途经武昌,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送上“学者孙文拜见之洞兄”的名帖,张之洞随即写了上联,孙中山莞尔一笑,请门官呈上自己当即所作的下联,张之洞见了暗暗吃惊,急令门官迎接这位不可小觑的读书人。(这副对联坊间有不同版本,一说求见张之洞者乃是杨度——笔者注)

(五)、门外马嘶,嘶马腹中少料;堂前犬吠,吠犬眼内无珠。——旧时一位游士去富豪家讲学,主人拒不开门,出上联想难住游士,游士见堂前犬吠,及时对出下联。此联拟可送给当今那些学问浅薄却又自命不凡、专好夸夸其谈之辈。

(六)、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你无忌我也无忌。——明代著名文人、“前七子”之一的李梦阳到江西就职督学,地方上的秀才均来拜会,其中一个衣裳褴褛、蓬头垢面者竟与自己姓名相同。李梦阳出上联奚落之,将东周列国时期某小国丞相蔺相如和西汉蜀中风流才子司马相如拉在一起,以示比较。秀才不示弱,也借两位古人名答出下联,予以有力反击,令督学大失体面。

(七)、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成都市有一座望江楼,唐朝女诗人薛涛曾住此,出此上联;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名叫李吉玉的人在城北珠市坝散步,见到一口井,有石碑刻“古印月井”四字,触景生情,答出下联。对得非常巧妙,很有趣味。

(八)、桥中有荞,风吹荞动桥不动;桑上加霜,日晒霜溶桑不溶。——员外出上联择女婿,某书生对出下联,成为乘龙快婿。此对联是利用同音字来表现其趣味,而且相当工整。

(九)、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乾隆皇帝在两名并列前茅的考生中出上联复试,联中五个字的偏旁分别为“金木水火土”,结果其中一考生对出下联,五字同样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偏旁。

(十)、座客何来,听二分明月箫声,依稀杜牧;主人莫问,借一管春风词笔,点染扬州。——清朝进士吴细麟到扬州讲学,因酒兴大发,进一间酒店喝了几杯,付账时方知身无分文。店主亦是雅士,出上联,许以诗联付账,吴以下联付之。果然是名士风流,虽然在几许尴尬之中,但随口而出的一句带几分诙谐的戏答下联,对仗工整,气魄宏大,实妙联也。

(十一)、两碟豆;一瓯油。——某日,乾隆皇帝与文官纪晓岚进酒店饮酒,乾隆出上联,纪对下联。未几,乾隆改口说:“我念的是——两蝶斗;”纪随即应道:“我念的是——一鴎游。”乾隆马上又改口:“我念的是——林间两蝶斗;”纪又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念的是——水上一鴎游。”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也就一笑了之。

(十二)、头上癞,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痒越抓,越抓越痒;世间人,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先生先死,先死先生。——某塾师出上联嘲笑头癞的人,王安石见到后代为不平,以下联嘲讽之。

再说一个民间传说:旧时有一先生在某人家作西席,学生较笨,却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姐姐,很让先生心仪。此先生比较懒惰,常常出联要学生对,一想几天,他便乐得四处逍遥。一日先生外出,给了学生一个上联: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学生怎么也对不出来,寝食不安。姐姐便代为对出:无人共枕,枉费一片痴心。先生回来后看到,知是姐姐所为,又出一个上联,想难住其姐:纸上画龙龙不动;姐姐又对下联:鬓边插凤凤难飞。

先生见小姐几次代笔,并认为所写的下联似乎有某种含意。因从前结婚要彩色绫子,三尺给新郎,三尺给新娘,便再出上联进行试探:六尺彩绫,三尺系腰,三尺坠;姐姐看后,又回下联:一床锦被,半幅遮身,半幅闲。先生以为小姐在暗暗表示爱意,很高兴,急于想见面商谈大事,立即写出上联: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小姐速回下联:山高水深,劝渔人及早回头。先生看后,回联解释:竹本无心,节外又生枝叶;小姐回联:藕虽有眼,心中不染垢尘。先生看后,以为还有争取的可能,又出一个上联:桃梅李杏,这鲜花缘何迟放?小姐见先生如此不知好歹,生气地回了下联:稻麦黍稷,此杂种哪是先生。至此,先生才彻底死心,不再纠缠。这个故事无啥意思,但其中的联语较为工整,且很有趣味,值得用心欣赏。

(三)

我国自古以来通用的汉语言文字非常独特,具有其它文字所没有的一些特点。其中两条,可以说在世界文字体系中是独一无二的。一条是一字一音,而且又分四个音调,即古四声的“平上去入”与今四声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二条是每个字都集形象、声音、辞义于一体,即属于一种形音意统一的表意文字。由此形成的奇特文字现象,诸如同字异音、异字同音,一字多义、一义多字、等等,并进而产生出比喻、比拟、谐音、双关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到诗词歌赋、对联等文学作品当中,便生发出了多种特别的情趣和谐趣,下面就录一些这方面的趣联,以期作一番特殊的欣赏。

(一)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云笺雁字,传来塞外九秋书。

——这是比拟,将物拟人,使之活灵活现,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二)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作盘。

——乾隆皇帝出上联,纪晓岚答下联。

(三)愿学春蚕,吐尽银丝织春锦;甘为人梯,献出碧血育人才。

——某学校联,用比喻歌颂学校作用,更赞教师情怀。

(四)稻草扎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

____明熊廷弼出上联,其友人黄某答下联。诙谐、幽默,想象奇特,佳联。

上述三联属于比喻联,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相近似的形象作比喻,使人更容易理解,更具有欣赏价值。

(五)昨日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颜回都是孔子的弟子,此处的谐音分别解为“棋子的路数”与“面目的真容”。

(六)无山得似巫山好;何叶能如荷叶圆。

——宋代佛印和尚出上联,苏东坡对下联,很妙。

(七)两舟并进,橹速不如帆快;双管齐吹,笛清哪及箫和。

——民国熊希龄(总理)应某武官出的上联作答。其中四处谐音依次为:鲁肃,樊哙,狄青,萧何。妙吧?

(八)生地人参,附子当归熟地;枣仁南枣,吴萸打马茴香。

——旧时某父子长期经商在外,有人利用若干中药材名称戏作此对联劝其返乡。此联妙在全由中药材名称组成,并全部谐音,意为:生地人生,父子当归熟地;找人难找,毋如打马回乡。不过,笔者认为原联中的“打马”可能是“大麻”(毒品,也用作中药)之谐音,用在此处很巧妙,但似乎有点不宜。但若将其改为“细辛”(中药材),谐音“悉心”,作尽心尽意、全心全意解。则变成:毋如悉心回乡,就无须为不宜词语避讳,意思还更为顺畅。

(九)二猿断木深山中,瞧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失足淤泥内,看老畜生怎能出蹄。

——“锯”谐音“句”,“蹄”谐音“题”,此是明朝解缙少时遇某大官僚以联相辱,解则以联反骂之。

(十)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需梅。

——明朝首辅李贤以上联选婿,程敏政应对。“荷”谐音“何”,“藕”谐音“偶”,“杏”谐音“幸”,“梅”谐音“媒”,出得巧对得亦巧,可谓顺畅自然,天衣无缝。上联说因为开了荷花才长下藕根,实则问“因何而得偶”;下联说幸运对上对联就不需要媒人了,即“有幸不需媒”。极妙!

以上六联为谐音双关联,利用同音异义的关系,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需要表达的意思,非常奇巧妙趣。

(十一)长长长长长长长;行行行行行行行。

——上联第一、三、五、六个“长”字读“常”音,第二、四、七个“长”字读“涨”音;下联第一、三、五、六个“行”字读“杭”音,二、四、七个“行”字读“形”音。这副对联的意思是称赞某人天天长(涨)进,而且行行(读杭)都行(读形),是个多面手。

(十二)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上联第一、三、八个“调”字读“条”音,调整的调,其余的读“掉”音,音调的调;下联第一、三、八个“种”字读去声,种植的种,其余的读上声,品种、种类的种。

(十三)和尚过河,手摘荷花何处插;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

——上联的和、河、荷、何异字同音,下联的侍、市、柿、是也为异字同音,用在一块,很自然,别有一番韵味。

(十四)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某人家里的门联,态度明确,饶有趣味。

(十五)道童锅里煎茶,不知罐煮;和尚墙头递酒,必是私沽。

——明朝唐伯虎出上联,画家陈道复对下联。其中“罐煮”谐音“观主”,“私沽”谐音“师姑”,整联诙谐风趣。

上述五联是利用汉字的音和含义的一些特点,来体现它的特殊趣味,令人增加了更多的欣赏乐趣。其中第十一、第十二两联,属于同字异音联,利用汉字一字多音或四声(即平上去入)的方法组成,风味特别,颇有收益,不过此二联太过文字游戏,似乎有点不足为训。后三联是异字同音联,把一个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近或相同的字,编在一副对联内,其意与音更佳。

再录几个有关这些方面对联的小故事。

1)明朝作家邱睿幼年读书时,因教室座位漏雨,他与一位显贵的儿子争没有水滴的座位。老师说,出一个上联,能对出的坐好位。联曰“细雨肩头滴”,邱睿立即以“青云足下生”对上了,并对得非常工整,且含义贴切深刻。事后显贵闻之大怒,派人找来邱睿加以喝斥并出上联:“谁谓犬能欺得虎”,邱睿当即巧妙地对出下联:“焉知鱼不化为龙”。对答得如此快捷恰当,确实有才,使显贵狼狈不堪。

2)杭州灵隐寺,寺前有“冷泉寺”,寺后有“飞来峰”,一个亭子上面挂着一副对联,曰: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含有一种相当奇特的意思。一天,清代著名学者俞樾与老伴、女儿一起前去游玩,品味此联后,各作一副联和之。俞樾: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老伴: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女儿: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三人所作对联都为佳作,各携所长,而且皆带几许禅意。但尤以女儿的更胜一筹,气魄宏大。内中“禹”指大禹治水,“项”指项羽《垓下歌》有句“力拔山兮气盖世”,均富喻比深意。大家会意后,爽朗大笑。

3)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为人放浪不羁,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一日,他与友人对饮,喝得太多,酩酊大醉。友人戏以联难之,曰:“贾岛醉倒非假倒”,唐伯虎是何等样人,虽然酒醉熏熏,但依然才思敏捷,脱口而出下联:“刘伶饮尽不留零”。联中“贾岛”乃晚唐名诗人,“刘伶”乃西晋文人,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其人嗜酒,每饮必喝个点滴不留,据说还曾泡在酒缸里酣睡了七天。此联利用谐音,道出了史上两位名人的轶事,况且对仗工整,音韵亦基本合律,甚有珠联璧合的妙处。

4)某日,孔夫子领着颜回、子路、曾参等一干学生游学民间,来到荆州农村。一个农夫素闻孔子学问大,想测试一下,故意挑一担烂泥巴放在田间小路上面,出上联请孔子答对,联曰:“一担重泥拦子路;”孔子一听就知道这是双关语,“重泥”即他的号“仲尼”,“子路”既指他孔子脚下所走的路,又指他的学生子路。但一时想不出贴切的下联来。

颜回欲替老师解围,说:“我来吧。”农民开玩笑说:“您自己把这担泥巴挑走就了事了。”谁知泥巴装得很满,非常沉重,颜回试了几下都起不了肩。农夫们乐开了怀,大笑不已。这一笑,激发了孔子的灵感,一下子就对出了下联:“两边夫子笑颜回。”农民们一听孔子将他们泥脚杆子称为“夫子”,高兴了,说:“到底是孔夫子,行。”就把泥巴挑开,让出路来。以后,农民称自己为“农夫子”,干苦力活的称自己为“力夫子”,据说就是这样来的。此联对仗工整,又非常合律,确为妙联、佳联。(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文士明,网名文明之士。年邵阳市一中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务农。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分至湖南长沙某高校执教,后来调任学校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时兼做教学工作,退休时为该大学管理学院*委书记。作者从小爱好诗词阅读与创作,退休后常有佳作在朋友圈里流传,受到广泛好评。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1
查看完整版本: 趣联共欣赏之一山径文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