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它是水火烫伤之要药,还是止血明珠
TUhjnbcbe - 2022/12/5 22:57:00

「本文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童年听闻

小时候,有位小茗同学突然几天没来上学,大家都很好奇,议论纷纷。

有人说他被开水烫得遍体鳞伤,有人说他从高处坠落摔断了胳膊……

时光荏苒,一个多月过去了。那天,小茗回到学校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神奇的是,他胳膊正常、皮肤完好。于是,谣言不攻自破。

在课间休息时间,我走到小茗跟前,对他表达了关心。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他说起烫伤经历时竟然丝毫没有“历劫”的难受,却有点小郎中的感觉,颇有点久病成医的味道。他告诉我,一个月前他在家玩耍,不小心打翻了热水瓶,胳膊被烫伤了一大块。还好村里有个赤脚医生,用一种草药给他治疗,才未留下难看的伤疤。

虽然他讲得很认真,但是,当时的我并没太当真。

我依稀记得,在他的描述里,那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狭而细长,叶边缘锯齿状,花如桑葚子,紫黑色,根是纺锤形的。

学药趣事

无巧不成书,我后来选择的,竟然是和草药有关的专业。

初学《中药学》的时候,一学期要记住一百多味常用中药的功效主治,颇为不易。幸得老师指点,告诉我学中药需结合《药性赋》、中药谚语、中药顺口溜、中药故事等来加深印象。于是我在课余时间常常跑去图书馆,阅读一些中药相关的书籍。

虽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是有一味药,我至今记忆犹新,它被誉为“水火烫伤之要药”,它被称为止血“明珠”,《本草纲目》写道:“宁得一斤地榆,不要明月宝珠”。民间有一句谚语,读了你就不会忘记:

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

地榆烧成炭,不怕皮烧烂。

至此,我才恍然大悟,想起来小茗的神奇“救命”草药,便是这味地榆吧。

地榆的故事

《续名医类案》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维德(清朝外科名医)曾给一位妇女治过小腿重度烫伤。首诊医生用雪水化开研细的中药冰片,调匀后涂敷到烫伤的地方,但一会儿小腿就肿大、疼痛难忍。王医生对病人说,幸亏烫伤的是小腿,才能遏制火热之毒进入脏腑,要是在腰腹部之间的话,病情危矣。王医生将地榆研成粉末,用油调之后轻轻擦到烫伤的地方,很快就止痛了。照此方法又擦涂了几次之后,妇人的烫伤便康复了。

地榆还叫什么名字呢?

由于地榆的叶子与榆树叶子相似,且刚生长时遍布地面,因此古人取名为地榆。

《本草经集注》:今近道处处有。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而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名玉豉。

《外丹方》:地榆味酸,且颜色为赭,故载为酸赭。

另外,地榆还有很多俗称、习用名:

《滇南本草》:白地榆、鼠尾地榆,

《贵州民间方药集》:涩地榆,

《河北药材》:山红枣根,

《中药志》:赤地榆、紫地榆,

《湖南药物志》:岩地芨、红地榆,

《云南中草药》:水橄榄根、花椒地榆、钱形地榆。

地榆的本草记载

药用地榆,本草多有记载,为地榆的现代研究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神农本草经》:地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主妇人乳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名医别录》:止脓血,诸恶疮热疮,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消酒,除渴,明目。

《证类本草》:主妇人乳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止脓血,诸恶疮,热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

《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本草纲目》:能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

《本草汇言》:地榆,苦寒,凉血止血之药也。达下焦,止肠风下血、痔痢之红,消热肿,治诸瘘恶疮、乳痈之疾。

《药性解》:地榆,性微寒而且味道有些苦涩,属于无毒药物,入大肠、肝二经。主下部积热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经。又主金疮,除恶肉。

《药物出产辨》:地榆产于广东北江、星子连州,湖南、湖北亦有出。

地榆的现代药理研究

地榆的现代药理研究报道较多,不但具有促进皮肤烫伤恢复、促进伤口愈合、止血作用,地榆中的化学成分还具有抗肿瘤活性。更有趣的是,上个月一位朋友告诉我,地榆可以提升白细胞、可对血小板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正在开展相关研究。

1.促进皮肤烫伤恢复的作用

研究人员用热水造成犬或家兔皮肤烫伤,外用炒地榆粉有显著疗效,可使渗出减少、组织水肿减轻,感染与死亡率降低,并使恢复加速。

2.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研究人员给大鼠造成背部皮肤伤口,每日用地榆提取物涂抹伤口,可促进伤口早期愈合作用。地榆为创面修复的常用药,局部可以促进上皮组织生长、肉芽组织增生及胶原蛋白的生成。

3.止血作用

地榆可以促进凝血,缩短出血时间,达到止血的作用。

4.抗肿瘤作用

地榆皂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肺癌、肝癌、乳腺癌、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等多种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地榆主要成分槲皮素、地榆皂苷、山柰酚等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6.其他作用

抗炎、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调节免疫、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地榆的应用

1.烧烫伤

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调成50%软膏,涂于创面,每日数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临床上,医生常常将地榆制成烧烫伤药膏给病人使用,药膏对各种烧烫伤均有良好的效果,能使深Ⅱ度烧伤不结疤,Ⅲ度烧伤不用手术植皮而治愈(尹明昌.《地榆烧烫伤药膏治疗烧烫伤例》)。正所谓“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可见地榆治水火烫伤的效果确实不错。

2.血液系统疾病

地榆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促进病人造血功能恢复,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地榆升白片可用于多种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

3.依赖性皮炎

应用黄柏地榆溶液治疗收效良好。

4.带状疱疹

选择地榆大黄寒冰散进行治疗,效果明显。

5.溃疡性结肠炎

利用地榆联合血竭局部保留灌肠,数周后黏膜愈合率增加。清肠化湿方配合地榆散加减灌肠(黄柏、地榆、白及、石菖蒲、三七粉、锡类散)治疗湿热蕴结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效果良好。

6.急性放射性肠炎

地榆汤(生地榆、石菖蒲、白及、白术)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地榆药材小知识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地榆含有皂苷、鞣质、多糖、黄酮等多种活性成分。

上面介绍的都是地榆药用方面的情况,其实,地榆叶形状美观,花朵穗状呈紫红色,甚是好看,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另外,地榆嫩叶还是一味野菜,口感很好,民间有食用的传统。还有些地方的人们有用地榆根煲猪骨汤的习惯,是一道不可多得的药膳汤。地榆真可谓是“药、食、观赏”三栖明星啊!

温馨提示:地榆苦寒,虚寒性出血证禁服,血虚有瘀者慎服。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1
查看完整版本: 它是水火烫伤之要药,还是止血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