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张一山版《鹿鼎记》的播出,相关大陆武侠剧和香港武侠剧孰优孰劣的话题再次掀起热潮。
大陆武侠和香港武侠剧的区别是很大的,至于谁优谁劣,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恐怕需要分群体来讨论,要以九零后作为分界线来划分。
年轻人恐怕首先接受不了香港武侠剧浑浊的画质和较为简单的武打动作,他们更喜欢看电脑特效加持下眼花缭乱的动作和华丽的服化道及场景。当然,年轻人中也不乏香港武侠剧粉,但不占多数。
而九零以上的老一辈人们更钟情于香港武侠剧,有先入为主的原因,情怀和怀旧心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武侠的精华部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相当有说服力的。包括现在的大陆武侠剧,也都是依托于香港武侠而衍生出来的产品。
武侠小说以及武侠影视剧从过去的七十年代起直至新千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曾经作为中国文化非常流行的元素大行其道,武侠文化在华语文化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几年我们发现,武侠文化开始没落了,尤其受众最多的武侠剧更走到了没有市场的地步。
想起武侠剧曾经的辉煌时期,不由得令人唏嘘。
从七十年代由张彻和胡金铨牵头,武侠片成为席卷华语影视圈最具吸引力的题材,武侠剧带火了大量的影视明星,同时也带火了粤语歌。
横跨四十多年风行两岸三地的武侠文化,为什么就没落了呢?
武侠小说,曾一度被人们称之为成年人的童话,人们将在现实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寄托于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们,以他们畅快淋漓的生存方式去缓解现实中的苦闷。武侠小说中的行为规则更符合人们对成功的定义和想象——这是武侠文化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武侠文化的巅峰时期,香港武侠片成为横扫华语影视市场的王者,自年《射雕英雄传》引进至大陆后,香港武侠剧衍生出一个新词汇——武侠味。
什么是武侠味?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快意恩仇,是行侠仗义,是匹马踏青山、孤剑挂腰间的侠客所独有的洒脱和孤勇,但同样的画面,后期由大陆拍出的武侠剧又被人们诟病为没有武侠味。
到底什么是武侠味?
是气势磅礴又古韵十足的武侠剧配乐,是侠骨柔情刚中有柔的江湖儿女情怀,是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的武打招式,是节奏明快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是每个人物都如从书中走出来一样的精彩演绎……
香港武侠剧以其精彩的武打动作、演员精湛的表演、应情应景的主题插曲及背景音乐而自成一派,成为当时武侠片的领军者,台湾、新加坡、大陆武侠始终都未能超越香港武侠剧。
仅以大陆武侠和香港武侠比较,在剧本统一的情况下,究其原因,区别在于:
一、演员。从演员的表现上来说,香港武侠剧更有古典韵味,大陆演员总感觉身上缺了些快意恩仇的凌厉感,对武侠人物的表现力总是缺了一些挥洒自如的感觉,表演起来不够自然潇洒。演员的选择是内地武侠剧和香港武侠剧产生一定差距的主因之一,当然,香港演员的表演风格一定是受当时香港整体的表演体系影响的。
香港电视剧当时的制作是一边制作一边播放根据收视情况决定该剧要不要继续投资拍下去,这种制作模式是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的,每个演员在拍一部剧的同时,更像是参加了一场由观众做考官的考试,演员们都拿出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角色,在这样的制作机制下,培养出一批非常优秀的演员。同时也因为香港武侠诞生的时间较长,积累下了很深厚的表演经验,也形成了武侠剧的表演风格。
但这种制作方式下生产出来的电视剧难免会因萝卜快了不洗泥而略显粗糙。
二、音乐。香港武侠剧的武侠味多体现于其音乐。
几乎每部香港经典武侠剧的主题曲及插曲都成为传唱一时的金曲。不但主题曲插曲切合故事情节和意境,就连配乐都应情应景,这些武侠音乐恰到好处地烘托着武侠剧的气氛,所谓的武侠味,更多的指向香港武侠剧的配乐。这些武侠音乐充满古典韵味但又不失现代的节奏感,或铿锵有力,或气势磅礴,或深情款款,或哀怨婉转,无一不跟着剧情的走向而为剧情服务。
《铁血丹心》、《难念的经》、《换到千般恨》、《留下我美梦》、《世间始终你好》等至今都是脍炙人口的武侠歌曲。
而大陆的武侠剧音乐没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和风格,除了张纪中版《射雕英雄传》主题曲《天地都在我心中》和版《神雕侠侣》的《江湖笑》之外,能让我记起的武侠剧音乐几乎没有几个,再就是《笑傲江湖》的咿呀(我都没记住歌名)。
三、武打动作。香港武侠从六十年代形成雏形至八十年代达到顶峰,期间经历了十几年的打磨,他们形成了一套非常规范的系统,武行和武术指导成为香港影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设计的动作都是多年的拍摄经验积累而成的硕果,到了八十年代,武打动作节奏明快、动作潇洒利落,极具观赏价值。
大陆武侠剧诞生时间较晚,早期的《甘十九妹》和《白眉大侠》,剧中的武打动作更像是从戏曲里的武戏演化而来,看起来非常绵软无力,很尴尬的感觉。
直至后来大陆经济迅猛发展,请来了香港的武术指导,拍摄的武侠片从武打动作上来看基本上没有了之前的问题。
四、场景。香港武侠明显输于大陆武侠剧之处正在于此,TVB的抠门是出了名的,而大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制作单位都能找到实力较为雄厚的赞助方,取景向来都宏伟大气,《笑傲江湖》除了制作精良,更像是一部风景篇,充分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豪气冲云天的中华好儿女。
相比之下TVB的武侠剧置景简陋,最常被人拿来取笑的是塑料瀑布,但尽管如此,依旧未能影响香港武侠整体的精彩。
五、意境。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谓武侠剧的意境,也正是我在文章刚开始时提到的那三个字——武侠味。武侠味,是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展现,以及贴合的音乐、行云流水的武打动作综合形成的一种感觉,你可能很难去描述清楚,但又感觉真实存在的一种意象的感觉。
而最能唤醒武侠味的显然是香港武侠剧的音乐。古风的曲调,气势豪迈的歌词,都使江湖之气冲屏而出,气势磅礴的音乐配以节奏感超强的武打镜头,大概这就是我们用具象的方式所能描绘出来的武侠意境。
六,造型,香港武侠剧的造型其实是加入了很多时尚元素的,无论是装束还是发型,都突破历史的限制,在历史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现代的元素,根据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造型上予以表现。
83版《射雕英雄传》里曾江的黄老邪,一头黄白相间的须发和夸张的黄色眉毛更加表现出黄老邪性格中“邪”的一面,而梅超风的黑色发带对她双目失明后孤僻又狠戾的性格起到了更强的烘托作用。95版《神雕侠侣》杨龙再见时杨过鬓边半白的头发,不但增加了沧桑感,更添了几分侠士的厚重感和潇洒之意。
对大陆剧的武侠造型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好好的一部《射雕英雄传》却生生地让造型师给毁了一小半。*的黄蓉比翁美玲的看上去更冷静智慧一些,但她的造型我实在不敢恭维,不知道是不是造型师吃错药了。毫无灵动之意,反而减弱了演员本身的灵气。
值得称赞的也只剩下杨丽萍版梅超风了。
事实上,不吹不黑,我是七零后,我喜欢83版《射雕英雄传》但我也能看到这版的缺点。如果整体比较的话,83版的制作水平是不及李亚鹏版的,尤其草原部分,83版简直不忍直视,因为我是内蒙人,当然这个问题,我将另写文章加以说明,这里不再深究。
基于以上六点,大陆武侠除了在取景上整体优于香港武侠之外,其余几乎是被香港武侠碾压的,当然也有个别作品可以拿来与香港武侠一战,但整体上来说大陆武侠是差强人意的。
尽管香港武侠自成一派,风行了整个华语影视圈,但在进入年后,武侠剧作为一种影视题材已经走向彻底的衰落,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都已呈现断层态势,新拍的武侠剧虽然场景宏大服装艳丽,但演员的演技浮夸,配乐千奇百怪,剧情更是胡编乱造,近期播出的《鹿鼎记》更被网友喷成了筛子。
武侠剧辉煌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仙剑、玄幻、穿越……。
其实这并不奇怪,正所谓盛极必衰,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况且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潮流和文化产品,在大陆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今天,势必会带来文化繁荣的景象,武侠文化作为曾经香港的主流文化元素随着香港经济的衰退而没落,这实在是大势所趋。
武侠小说和武侠剧已不再是当下这个时代的主要流行元素,它只能作为一种怀旧的文化形式被人们所欣赏和怀念。而那些活在武侠剧中公平公正,武艺超群,义薄云天,锄强扶弱的侠士们,将留存于人们的心里,作为成年人的童话将一直被怀念。
大陆新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