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为什么要说黄帝的源头在东北訫立史
TUhjnbcbe - 2023/10/17 18:07:00
北京哪里能治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黄帝来自东北的说法其实由来已久,红山文化被发掘后,这个观点越发有了市场,当然,严谨的考古学者们即便倾向于这样的结论也不会给出明确的态度,而现在的历史学者们通常是回避这个话题的,毕竟这是最安全的,更有甚者干脆把上古部分全部否定掉,我们称之为极端疑古派。下面的内容并非考证,而是依据现有的材料,择取其中可信的部分进行的一次侧重客观规律和逻辑的探讨。黄帝与涿鹿《史记·五帝本纪》篇里着重记载了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而通常认为,“涿鹿”就在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但凡对中国的地理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如果从北京出发,驾车往北到达延庆,再一路向西就到达涿鹿了,全程公里左右,用时2个小时左右,而涿鹿再往西北方向走就到塞外草原了,在古代,那里是北方民族牧马放羊的地方。“涿鹿”的所在其实一直都是困扰历史学者们的谜题,因为主流的关于黄帝部落的发源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黄帝发源于西北的黄土高原;另一种说法是黄帝发源于中原地区。但这两种说法都无法解释为什么黄帝和蚩尤要去大老远的涿鹿进行决战。“涿鹿”的地理位置因此就有人在“涿鹿”上动心思了,说现在的涿鹿县并不是涿鹿之战的发生地,真正的“涿鹿”应该在今河南省境内,这就为黄帝发源于中原提供了理论基础,但这显然不是理性的学术态度,更倾向于脑洞。其实像此类的脑洞并非现在才有的,汉晋学者才是开创者,他们对上古传说的整合和脑洞的影响是深远的,以至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上古传说里充满了矛盾。《史记》尽管没有明确“涿鹿”的具体地理位置,但却交代了蚩尤死在了“涿鹿”。《史记·五帝本纪》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相比于《史记》,《山海经》里更详细地记载了蚩尤之死,当然,很多人对《山海经》一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抱有怀疑态度,关于《山海经》一书的性质,我在此不做过多的讨论,仅交代一下个人对《山海经》的看法。我认为《山海经》所载的内容并非神话,而是先秦巫觋们的百科全书,当然,巫觋们的认知与我们的显然是不同的,他们会严肃认真地记载一些我们现在可以认定为错误的东西,但在历史和传说方面,错误的可能性是相对较低的,至少相比于儒家的有目的的杜撰会更可靠一些,所以在史料参考方面,我会把《左传》和《山海经》排在最高优先级,《尚书》反倒要靠后一些。按《山海经》的说法,蚩尤同黄帝是在冀州之野展开战斗,最后被黄帝的部下应龙所杀。《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此外,《山海经》也记载了应龙的去处,说应龙杀了蚩尤之后去了南方。《山海经·大荒北经》又载:“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而且这些故事都记载在《大荒北经》里,作为《山海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荒经》所记载的内容更倾向于历史和传说,并且其方位是比较准确的。除了《大荒北经》,《大荒东经》也记载了蚩尤被应龙所杀这件事,而且其方位更为具体。《山海经·大荒东经》载:“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也就是说,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发生在北方基本是确定的,具体方位就是冀州之野的凶犁土丘,其所在是“大荒东北隅”,而这与涿鹿县的地理位置基本是相合的。前面引用了两段《山海经》的记载,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与蚩尤捆绑的居然是夸父,的确是夸父,而且这个夸父就是《夸父逐日》故事中的夸父的原型,关于夸父的来源我此前是讲过的,在这里我只给一个结论:《山海经》里的夸父对应的其实是《史记》里记载的那个同黄帝发生阪泉之战的炎帝,而我后文中涉及到的炎帝并不是夸父,而是《山海经》和《左传》里提及的那个炎帝。此外,作为黄帝之邑,涿鹿同妫水是有关联的,这个问题涉及到近代出土的一件战国文物,就是“陈侯因齐敦”。陈侯因齐敦“陈侯因齐敦”是战国中早期的齐国器物,关于战国时期的齐国我们应该是有所了解的,陈公子田完的后代取代了齐太公(姜子牙)的后代成为齐国的统治者,历史上称之为“田氏代齐”,所以战国之前的齐国国君是姜姓吕氏,而战国时期的齐国国君是妫姓田氏,“田氏代齐”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异姓篡权的先河。很多专家学者就这个器物发表过学术论文,主要讨论的就是其中的那句“高且(祖)黄帝”,有人说这是田氏出于政治目的攀高枝,把自己归为黄帝后裔,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其实在战国初期,黄帝还算不上是“高枝”,只是上古首领之一,与炎帝、太皞、少皞差不多,远没有帝颛顼的名气大,以至于好奇的宰我向孔子打听关于黄帝活了三百岁的事情时,孔子只说太久远了,不是很清楚,如此草草应付了事。另外,无论是周人的青铜器还是《诗》,至今都没有发现任何关于黄帝的记载,而之所以后来会出现“百家言黄帝”的局面,田齐可谓是功不可没,除了田齐,另一个推崇黄帝的是南方的楚国,所以黄帝传说是分为南北两派的,也就是说,黄帝热其实是由战国时期的齐楚学者们倡导“黄老之学”的结果。田氏之所以能篡权成功其实与他们的“根正苗红”有极大关系,但这个“根”并不是黄帝,而是舜。田氏出自陈国,是舜的苗裔,妫姓,在先秦,舜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即便是到了秦代,舜的知名度也是上古众帝王中最高的,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的巡游队伍到达云梦后会遥祭了葬在九嶷山的舜,而《史记·五帝本纪》用了一多半的篇幅来讲舜。其实秦始皇遥祭的舜并不是孟子所讲的那个舜,这里又涉及到舜的混同问题,简单点说就是,秦始皇遥祭的是田齐的祖先,妫姓舜,而孟子所讲的是来自东夷地区的姚姓舜,妫姓和姚姓是两个不同的上古部落,之所以会混同,是因为这两个部落都用了“虞”这个氏族符号,这个问题在此就不展开了。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显得很荒诞的事情,秦始皇为什么会遥祭田齐的祖宗呢?答案其实就在《左传》里。尽管秦人不是舜的直系后裔,但舜也算是秦人的祖先,秦人出自高阳氏,秦公一号大墓的发现证实了这件事,需要先说明的是,高阳氏与帝颛顼是不同的两个族群,二者应该是在战国末期或汉代初年被捏合到一起的。而高阳氏同舜的有虞氏是盟友,这个在《左传》中是有记载的,即舜举八恺(高阳氏后裔)、八元(高辛氏后裔)事件,而《左传》又明确地说子姓商人是高辛氏后裔,由此可知嬴姓、妫姓和子姓属于内婚制时期的分化与结盟,他们是共祖同源的,此外还有尧的后裔祁姓,合称之为尧舜集团。尧舜集团的发源地并不是晋南,而是今天的河北省北部、京津及燕山一带,其中舜部落的源头在妫水,妫水的所在就是唐宋时期被称之为燕云十六州之一的妫州,也就是今天北京延庆县的妫水河。而妫水河的源头就在涿鹿县,那么,妫姓田氏的高祖黄帝同涿鹿很难说没有关系,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涿鹿是黄帝之邑,而妫姓、子姓、赢姓、祁姓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北方族群是在尧舜的带领下沿太行东麓南下,征服了山西高原、中原地区和东夷地区,所以考古学上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白燕文化、下七垣文化、岳石文化是同源的,是尧舜集团南下的结果,现在考古学上将之归于早商是值得商榷的,但这些遗址又的确与商存在渊源,因为商族就是尧舜集团的一支,其祖先就是《左传》记载的陶唐氏的火正阏伯,而考古学上把尧舜集团的文化全部归到了商的名下。也就是说,尽管商代的建立要晚于夏朝,但这只是历史划分的结果,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夏商是并存的,并且商族的祖先到达中原(商丘)可能还要早于夏族,但那时候的商族是附庸于陶唐氏和有虞氏的,也就是传说中的唐和虞。如此一来,商族同黄帝也是相关的,所以说,甲骨文里涉及的“黄”、“黄尹”很可能同黄帝有关,这个还有待研究。黄帝与周族前面讲商族同黄帝有关,那么周族同黄帝又是什么关系呢?事实上,周族同黄帝无关,无论是周人的青铜器还是《诗经》,至今还未发现任何关于黄帝的记载,而且周人自己说得很明白,他们的始祖是后稷,老祖母是姜嫄,尽管周族崛起于渭水,但他们的始祖后稷却是来自晋南,而且在中原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商汤会把周人的始祖奉为“后稷”,而在此之前,夏人的“后稷”供奉的是烈山氏之子——柱。周族之所以会和黄帝扯上关系,完全是因为《国语·晋语四》里的一句“黄帝以姬水成”,以及关于黄帝二十五子的论述,也就是因为这一段,彻底搅乱了上古史的脉络,但太史公写《史记》的时候似乎并没有看到这段话,所以在《史记》里黄帝是姓公孙的,个人认为,《国语》里的该段论述应该是后插入的,汉儒所为,其目的就是要整合炎帝和黄帝这两大派系,插入的时间要晚于《史记》的成书时间。关于周族起源,《国语·周语》是有过论述的,并且还说伯陵是他们的亲族,关于伯陵,《山海经》和《左传》是有记载的,伯陵本是炎帝的后裔,他的子孙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建有方国,这个方国后来被薄姑氏取代,而薄姑氏是商的方国,也就是说,伯陵建的这个方国在商代就已经灭亡了,甚至更早。而齐太公灭薄姑氏相当于姜姓的复辟。《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昔爽鸠氏居之,季则因之,有逄伯陵因之,薄姑氏因之,而后大王因之。”那么,种种迹象表明,姬姓其实就是姜姓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姬姜联盟是建立在共同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祖先可上述到炎帝,是不同于黄帝的一个农耕族群,而黄帝似乎更倾向于渔猎和游牧,所以《史记》会讲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说姬姓是炎帝后裔,那么一定会有人说,炎帝就是来自渭水啊,说姬姓的源头不在渭水,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事实上,炎帝与渭水无关,与渭水有关的是神农氏,炎帝与神农氏原本不是一个人,两者合体是东汉时期才开始的,《史记》里的炎帝与神农氏尚且不是同体的,感兴趣的话可以多读几遍《五帝本纪》,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最早的炎帝源于东方,同考古学上的大汶口文化相关,而神农氏同仰韶文化相关。黄帝与黄土高原先讲一个历史规律吧,但凡是伟大的领袖,都不会是“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铭于斯”。远古时期的部落并不具备军队独立远征的能力,其影响力必然是源于部落的整体迁徙和征服,也就是说,黄帝之所以能声名远播,就是因为他“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那么黄帝的生地和葬地显然是不可能在一处的,在先秦文献中,关于黄帝的传说大都发生在西北地区,如黄帝同西王母的交往,黄帝登昆仑,黄帝遗珠于赤水等,基本都在今天的甘肃和青海境内,当然,这些故事不一定都是真的,但至少说明黄帝同那些地方是存在交集的,这是传说的基础,但如果黄帝这一辈子都在西北转悠也不可能成之为黄帝,那么最合理的解释就是黄帝在逐鹿和西北之间有过迁徙。问题是,黄帝部落到底是从西北迁往涿鹿还是从逐鹿迁往西北呢?按《史记》的记载,黄帝是战胜炎帝和蚩尤之后才取代了神农氏成为天下共主,也就是说,是涿鹿之战的胜利才让黄帝成为黄帝的,那么,在昆仑和赤水的黄帝显然是功成名就的黄帝,这个结论支持黄帝从逐鹿迁往西北的说法。另外,黄帝葬桥山的说法似乎也支持先逐鹿后西北的观点。当然,也可以反过来,黄帝来自于西北的黄土高原,带领族人跋山涉水几千里到达东北方的逐鹿,并且找蚩尤打了一场生死之战,胜利之后,带着族人又回去了,这在逻辑上似乎显得很无厘头,所以说,黄帝源自黄土高原的说法在逻辑上其实是荒诞的。关于黄帝来自中原的说法就更为荒诞了,尽管中原地区的上古首领很多,但在先秦文献中,却没有黄帝与中原联系起来的传说,在中原地区影响深远的其实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黄帝与龙但凡讲黄帝,就会想到龙,大多数人都认为黄帝与龙是对应的,事实上,仅就先秦文献来看,除了黄帝有一个叫应龙的部下外,还真找不到黄帝与龙的其它关联,而且《左传》讲得很明白,与黄帝有关的元素是“云”,而与龙对应的其实是大暤。《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有一段时间,考古学界热衷于找龙,似乎谁找到了最早的龙谁就是祖宗一样,其实,龙被神话是从汉代才开始的,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如果先秦时期讲谁是“龙的传人”,不挨骂才怪呢。那么,“云”又是什么啊?我们的考古文化中是否有“云”这种文化元素呢?其实是有的,就是红山文化发掘的勾云型玉佩。红山文化-勾云玉佩最有趣的是,红山文化中不仅有云元素,而且还有龙元素,甚至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红山文化-C型龙难不成大暤氏也同红山文化有关?很多谜题还有待发掘,但《山海经》是支持黄帝与大暤同源的。《山海经·海内经》载:“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需要说明的是,同黄帝一样,作为上古时期的重要部落首领,大暤的生地和葬地必然也不是一处,所以讲大暤氏起源于东北同大皞之虚在南方并不冲突。黄帝与玉《越绝书》强调“黄帝之时,以玉为兵”,这说明黄帝同玉元素是密切相关的,而且“黄”字的本义就是佩玉之人。我们也知道,黄帝是一位距今年左右的上古部落首领,距今五千年左右,又是玉元素,与此相符的已知的考古文化有两个,一南一北,南方的是良渚文化,北方的就是我们前面多次提及的红山文化,其实在这两个文化之外,还有一个凌家滩文化,当然,可能还有我们尚未发掘的同时期的其它玉文化,但仅就现存的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三种玉文化来看,与黄帝最相符的只有红山文化。黄帝的迁徙我们探讨的是黄帝的源头,准确地说是其文化的源头,但并不是说黄帝这个人就一定来自东北地区,而是他所在的这个部落的源头最可能来自那里,而从东北向华北平原迁徙,最佳路线就是途径燕山和太行山之间的豁口,也就是今天的张家口一带。从黄帝部落的迁徙路径来看,显然属于外来入侵者,那么,黄帝与炎帝、蚩尤的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涿鹿之战的结果就是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落入黄帝部落之手,所以那里的族群世世代代都被称之为黄帝之后,而打破这个局势的是两千年后,召公奭建立姬姓燕国,为了缓和矛盾,武王把黄帝的后裔安置在蓟(今北京市区北部),这也是陈子昂的《轩辕台》一诗的根据。《轩辕台》:“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但上古时期的冀北和京津一带并没有多少好地方,首先,上古时期的黄河要比今天的黄河河道靠北得多,其入海口在今天津境内;其次,黄河下游为黄泛区,并且今天的白洋淀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在不能治理水患的情况下,真正能供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很有限,主要还是燕山南麓的山地和太行山东边的高地。那么,黄帝要扩张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占据晋南,南渡黄河,争夺河洛,算是东线;另一个就是向西进入河套地区,占据西北,并向黄河上游扩张,算是西线,而黄帝似乎选择的就是西线,这也是后来同样发源于该区域的鲜卑人、契丹人和蒙古人的共同选择,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鲜卑的扩张也就是说,黄帝可能从来就没有到过中原,最早把黄帝文明带人中原的其实是黄帝的后裔颛顼,而颛顼为楚人之祖,这才是楚人讲黄帝传说的缘起。需要补充的是,玉文化所体现的其实就是巫文化,而巫文化的源头在北方的森林里。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为什么要说黄帝的源头在东北訫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