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尹亚东用尹氏理气解郁之法,如何治疗心悸,
TUhjnbcbe - 2024/3/8 17:20:00

我在临床中常常会遇到许多患者说自己心悸,心慌,但心脏做了很多检查也没什么太大的毛病,今天就在我原来一篇治疗心悸论文基础上简单的聊聊,我对心悸、心慌的治疗思路。

中医学心悸的证治认识

中医学对于心悸的认识源远流长。心悸是指因气血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灵枢》篇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则明确指出了“心动”的诱发因素以及影响。《伤寒论》、《金匮要略》始有心动悸、心下悸、惊悸等病名的记载,并指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等。

中医内科学教科书,就把心悸辨证分型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痰火扰心。现代医家,对于心悸的中医药治疗,虽做了诸多探索,但基本上不脱以上源流。

现代医学的命名:心动过速或过缓、各种早搏、房颤或房扑、心功能不全、心神经官能症而有心率不齐、自觉有心悸症状者。也都可列人中医学“心悸”范畴。

我对心悸的证治之本

现代医家,对于心悸的中医药治疗,虽做了诸多探索,但基本上不脱以上源流。如上海名老中医朱锡祺经验认为,心悸主要是气血的病变,多为寒中挟实之证,所以应通补兼施。陕西中医杨颐老先生认为,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应注重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检视古代典籍及现代临床研究资料,中医学鲜见有从气郁立论证治心悸者。祖父尹清林老先生,为家学中医第4代传人,秉承家学渊源,临证逾60载。因善于以气郁立论。治疗内科疑难杂症.被患者誉为“气先生”。在临床实践中,以气郁立论。证治心悸之有肝气郁结表现者,疗效颇著。我在临床实践中也延续祖父气郁之法辨治心悸,亦每获良效。

心悸的气郁论治

《灵枢·口问》篇明确指出“悲哀愁忧则心动”,那么“悲哀愁忧”等情志因素可以导致“心动”是有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的。“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肝之与心,肝藏血,心主血。心主神明,为人身脉之宗。肝主疏泄,主一身气机之调达。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可以说,气血俱为二者所控。所以心与肝,在气血的运行调控上,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又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微旨大论》)”,心虽为“君主之官”,亦有气机之“升降出入”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虽然历代提及心气,即引入虚实之辨,少提甚至不提心之气机,但心气的升降出入仍然是客观存在的。肝主疏泄,主一身气机之调达。那么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对心气的影响也是必然的。由肝气郁结导致心气郁结是可能的。

又“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素问·邪客》),心气郁结逆乱,扰动心神也是可以理解的。心神不宁而发心悸,也就顺理成章。《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

王安道说“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朱丹溪也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而且在朱丹溪“六郁”之中,以气郁为首。这些记载。都是论述七情、气机已及因此而致诸般病变的。

另外,从五行而论,肝属木,心属火。心肝二脏为相生关系,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亦是当然之论。综上而论,七情,尤其郁怒而致气机不调,肝气郁结导致心气郁结,心气逆乱,扰动心神,心神不宁而致心悸,是可以言之成理的。加之有确切可信的临床疗效,我认为:以气郁立论,应该是传统医学对心悸病因病机认识的拓展: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应该作为治疗心悸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补充。

现代医学认为剧烈的精神情志变化导致猝死的严重后果.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兴奋B受体,可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加强、血压升高。强烈的精神刺激可使心室纤颤阈值降低,在心肌或冠脉损害的基础上,甚至可诱发心室纤颤而致猝死。这与中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所以我认为,现代医学在此方面的研究,其实也是从分子生物水平,客观的解释、印证了中医学七情致病的部分病理机制。

中医学重视情志的调畅,如《临证指南医案·郁》就明确指出精神治疗的作用,认为“郁病全在患者移情易性”。但同时,对于心悸而有气郁表现者.则有“木郁达之”之系列成法可辨证施治,也可以收到预期的满意临床疗效。

我的证治方药

自拟基础方:柴胡15g,香附15g,枳实,青皮12g,山药30g,焦A术12g,白芍30g,炒莱菔子25g,生地黄12g,代赭石15g,珍珠母60g,甘草5g。

功效:疏肝解郁.降逆安神。主治各型心律失常有精神抑郁,胸闷肋胀,脘腹痞满,嗳气频频,纳差食少,失眠多梦等气郁表现者。

加减法:

口苦加龙胆草10g;

苔腻13黏加藿香12g,佩兰12g;

大便燥结加代赭石为30g;

舌质暗或舌有瘀斑瘀点加丹参30g。余可临证加减。

病案举隅

病案1:徐某,女性,30岁。年3月16日,气怒后觉心悸难忍,遂至某院诊治。

24h动态心电显示:

(1)最大心率次/min,最小心率44次/min;

(2)室性早搏3次;

(3)室上性早搏10次;

(4)ST段压低44次,最长时限2s;

(5)室性心动过速1次;

(6)窦性心动过速19次,最长阵:37次。

西医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

接诊医生给予安定、谷维素等药。治疗3d,患者自觉无效.心悸甚至有更频重之感,遂求治于中医。症见:精神抑郁,嗳气频频,自述胁肋胀痛,腹部胀闷,不死饮食,睡眠极差,小便可,大便秘结,舌质暗红,六脉弦细。综合脉症,中医诊断:心悸之肝气郁结证。处方:柴胡15g,香附15g,枳实12g,青皮12g,焦白术10g,山药15g,白芍30g,生地黄15g,莱菔子25g,代赭石30g,珍珠母60g,甘草3g。3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自谓服

药后诸症皆有缓解,大便已恢复至1日1行,已无嗳气,睡眠饮食均有好转.服药期间心悸未发作。患者自述于服药期间曾自行停药1d.当晚即有心悸发作持续数分钟。因患者舌尖鲜红,于上方加淡竹叶8g,生地黄加为20g,6剂,水煎服。瞩其按时服药。

三诊:患者诸症已平,纳眠俱佳,唯时感口干。瞩其服逍遥丸、六味地黄丸半月以善后。

本文源于我的年发表在《中国中医急症》上的论文《浅析从气郁论治心悸》,案例也为文中分析的真实临床案例,如有更多兴趣可以查看该论文。

非专业人士不可按方取药,有心悸之症的患者需找专业医师辨证。

1
查看完整版本: 尹亚东用尹氏理气解郁之法,如何治疗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