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朋友问我:当了二十多年“广州女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答道:“学会了煲老火靓汤!”
作者孙博
新华社图由于平日里吃粤菜居多,我的“上海胃”变成了“广东胃”,到了三日不饮老火汤就不爽的程度。有时身体略觉不适,一碗热汤下肚,不一会儿就生龙活虎起来。
“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对广东人来说,一碗汤不仅能帮助家人强身健体,还是日子是否过得红火的象征。每个家庭主妇都会煲汤,为家人佐膳;汤料五花八门,各家有各家的秘方。
尽管内子也会煲几味广东汤,但我总觉得味道不够地道。真正对广东汤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还得拜岳母大人所赐。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儿子,她老人家曾与我们同住了八年,我们尽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福气。
因为我喜饮广东汤,加之天生爱好烹饪,每次岳母煲汤时我都会在旁边“偷师”。她一边煲汤一边讲解,我既学广东话又学煲汤,一举两得。广东人煲汤很有讲究,一锅汤的好坏全在火候上,既不是把肉丢进锅里煮煮就完事,也不是炖得时间越长越好,确切地说,要做到“三煲四炖”——汤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煨三四个钟头,煲出来的汤才会清澈、浓醇。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人煲汤除了加食材,还要加药材,如田七、玉竹、生地、芡实、石斛、当归等,食材与药材的搭配、什么季节喝什么汤,都大有讲究。难怪有人说,广东人血液里流淌的都是汤。
一次,时年四五岁的儿子大喊大闹,不吃不睡,弄得我们两口子束手无策。岳母见状立即煲了一锅西洋菜蜜枣瘦肉汤,儿子饮下一小碗后,不到半个小时脸上就有了笑容,真是胜过灵丹妙药!我赶忙向岳母打探秘诀,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个汤能够清肺热、润肺燥。
从此,我就决心跟岳母正儿八经地学煲广东汤了。几年下来,我也会煲不少广东汤,内子不止一次夸奖味道不错,但我深知那是鼓励,怎么能与岳母煲的汤相提并论呢?有时我用同样的食材和药材煲汤,味道却不如她老人家煲得纯正,大概是火候不到家的原因,要么就是尚未悟到煲汤的精髓。
岳母搬回自己的住处后,我们两口子依然坚持每周煲一次汤,有时她老人家来,还会亲自指导我们煲汤。在喝了二十多年广东汤后,我突然醒悟此汤略有瑕疵——头啖汤表面的浮油。按照岳母的一贯做法,会用勺子将头啖汤的浮油撇掉,但撇得并不彻底,即刻饮汤会有油花入口。如果当天不饮汤,也好办,将汤倒入器皿,放进冰箱,翌日可见汤表面有白色的油层。
“吃席要吃头盘,喝汤得喝头啖”,为了解决头啖汤浮油的问题,我请教了多名广东人,他们建议我去买一个“隔油壶”。此壶的外貌看似普通,却能将汤水里的浮油彻底隔离出来。岳母再次到访时,见我们用上了“新式武器”,不少浮油留在壶内,连连点头。
周六傍晚,我在家里煲莲藕猪骨绿豆汤,约一个半小时后熄火。恰在这时,内子接岳母回到家,她老人家试了一口汤,像裁判官一样说道:“生姜、蜜枣、陈皮都放了,绿豆也烂了,但莲藕不够粉,火候不够,应该再煲大半个钟。”
我马上向她解释,说新闻上讲老火汤的嘌呤高,最佳煲汤时间应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她听罢,不屑一顾地说:“多煲一阵不怕!广东人的煲汤传了几千年了,不会有问题。再说家里又没人尿酸高,也没人有痛风病。”
大家情不自禁地笑起来。我很识相,立即“开火”,继续煲莲藕猪骨绿豆汤……
(原标题:情系广东汤)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