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讲究性味、归经,归经即靶向也,《医论三十篇》云:“病有经络,药亦有经络,某药专入某经,或兼入某经,果识之真而用之当,自尔百发百中;倘辨之不明,焉能凿柄相投?”
了解和归类药物所属的脏腑之经以及升降浮沉之性,便于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组方治疗,直捣病所。
李时珍曾言:“天地赋形,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中药同样也具有望、闻、问、切四法,通过望其形色、闻其气味、尝其味道和切其质感,可推测出中药的药性归经。此法罕有人知!
望其形色,推其归经中医学认为“形同而性近”,即中药的外在性状特征相似,其药性相似,因此通过归纳总结药物的外形与人体脏腑的关系,可进一步推测药物归经。
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曰:“凡药各有形、性、味、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中医学认为,动物药可以“以脏补脏”“以骨补骨”,植物药可以“以皮治皮”“核以治丸”“心以治心”“枝达四肢”“蔓藤舒筋”。
如合欢皮,取自于合欢干燥的树皮,常于夏秋采,晒干后得用。一观其形,合欢枝干高达10米以上,笔直而立,枝繁叶茂,正如人中正直一派,开郁畅通,低调沉静。用以取象类比之法,合欢入药,益于宁心安神,解郁除烦;合欢皮之于合欢如同皮肤组织和血液组织之于人体,可疏通血道,以促进肌表水液流动,因此有活血消肿的治疗效用。
二观其色,合欢皮的黑色体现了其具有宁心安神、解郁除烦的功效。棕黑色深可以镇静安神,笔直中正可开郁除烦,合欢皮的物理表象符合心经特征,因此可以类推得知其入心经。
作为血肉有情之品中典型药物的乌梢蛇,我们入药的是剥离内脏、去皮留头尾的全体。蛇类属于脊椎动物,身体由骨骼连接。这类药材因本身结构的节段性,可类比至人体之中具有透关节、通经络的作用,从古至今的临床应用也验证了乌梢蛇的疗效。
肝脏易受风邪影响而引起筋经阻滞,因此节段清晰、可疏经通络和祛风邪的乌梢蛇与肝联系密切,推测乌梢蛇入肝经。
闻其气味,知其归经芳香燥烈之药多可化湿温里,而脾和肾多生湿寒,因此,大多芳香燥烈中药常入脾、肾二经;清凉之药具有发散清热而润燥之功效,而心、肝、肺三脏常生火热风燥,故大多清凉之药可入心、肺和肝三经。
全草入药的藿香,香气馥郁,混合着树脂和草本的清香,其中药特殊的苦涩和清凉的木制薄荷香气,虽芳香但却不燥烈。首先,芳香之性托燥化蒸腾的湿气上行,最终将邪发于体表,达到燥化水湿、和解中焦翻涌之气的效果,起到和中止呕、宣化湿浊的功效;其次,芳香之气易趋于外向,托湿气升浮于外,达到燥化蒸腾其于体表之功效。因此,可推测芳香外溢、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藿香入脾经、胃经和肺经。
麝香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入鼻可知其辛温之气,其香浓烈。《本草经疏》言:“麝香,其香芳烈,为通关利窍之上药,凡邪气着人,淹伏不起,则关窍闭塞,辛香走窜,自内达外,则毫毛骨节俱开,邪从此而出。”而《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因此,推测具有辛温之气、开窍醒神的麝香归属于心经,且麝香走窜的辛香又可治脾之胀急痞满,所以可知其入脾经。
问其味道,辨其归经问,辨其字义为入门乃须口尝,中药之五味起始于神农尝百草,依据其性味辨其经络的归属。
《素问·宣明五气》认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奠定了中药五味归经的基石,后世深入解析后总结出如下述: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止血之功,归肺经;甘,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之功,归脾经;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之功,归肝经;苦,能泄、能燥,有通便、降泄之功,归心经;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之功,归肾经。
因此,可以通过感受中草药的味道从而合理推测药物的归属经络。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入口酸味十足,略有涩味,酸涩之味多具有收敛、固涩之功,《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因此可推测出酸之乌梅入肝经。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口尝可知其性味为辛、甘。
其一,《黄帝内经》有“辛甘发散为阳”的记载,辛热之性可助肾阳蒸腾气化津液,行补火助阳、引火归元之功,归属肾经;
其二,辛能活血,甘可入血,而心主血脉,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脾可主气血生化,所以肉桂归心、脾经以温通经脉;
其三,辛味药能行、主动、主升,于五脏来言,辛味药的作用与肝的生理功能和特性最为吻合,此为辛味药与肝同气相求,所以肉桂可入肝经;
其四,辛能散寒,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腰膝冷痛等症,所以归心、肾经。
综上所述,可以推测肉桂入肾、心、脾和肝经。
切其质感,分其归经升降浮沉是中药的基本性能,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向上、下、外、内不同方向的作用趋势。通过象思维的构象、比象、抽象,通过中药的内在物理特征类象至中药作用于机体的药性趋向,即从物态之象出发,应用阴阳模型,再推衍出药物升降浮沉规律之象。
依托手的传感,采用掂量、捏弹、按压和抚摸等方式,感受中药本身轻重寒热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象思维的取象比类,类推至其药物性质的升降浮沉和寒热温凉。如寒凉的药,石膏色白、入口如雪属大寒,所以石膏属于寒性。
用手掂之,“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凡用手抚之,“温热者升而浮,寒凉者沉而降”;凡用手捏之,具黏性之中药,多有滋补厚腻之性;凡用手捻之,具粉性之中药,多有收敛之性。其次,温热药大多具有辛、甘味及升浮之性,寒凉药大多具有酸、苦、咸味及沉降之性。
因此,可以大胆推测多数温热药归肺、脾经,大多数寒凉药归肝、心、肾经;通过掂量可以感受草、叶、枝类的轻浮之性,一般大多归属于肺、脾经;通过触碰可以感受矿物、贝壳类的寒凉沉降之性,一般大多归属于肝、心、肾经。
朱砂为硫化物类辰砂,主要含有硫化汞,用手触摸可感知其寒凉之气,质地厚重且趋于沉降。“重浊沉降为阴,寒凉者沉而降”,因此朱砂质重沉降之性,可以重镇降逆以安神,其次,寒凉之气可以清热解毒除烦。而又因心主神明,神志病均与心经相关,所以可由朱砂的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推测其归为心经。
熟地黄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捏弹和按压可知其质软,断面油润,中心部往往黏性较大,有黏腻之感。“凡用手捏之,具黏性之中药,多有滋补厚腻之性。”滋补厚腻的熟地黄可以补血滋阴,又可补精益髓,而十二正经之中又以肝经与肾经精血亏虚居多,因此合理推测,质软润黏的熟地黄入肝、肾二经而滋阴补精。
结语“四诊合参法”推测其药性归经,不仅全方面、能动地反映了中医药的整体观和辨证观,完善和发展了中医药文化理论体系,而且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增加了全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