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效,炮制不到」,炮制是什么?为何对药效有这么大影响?
中医是中国古代先民与疾病斗争中产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诞生于混战的春秋时期,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也是诞生于贫病交加春秋战国。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又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并完善理论。我们看一看《伤寒论》中对药物的一些炮制方法,仲景先师作为医圣,在中医中的巨大贡献。
随着实践的进行,中医的临床巨著《伤寒杂病论》诞生,张仲景先师因为这部著作,而被尊为医圣,可见这部书的分量之重。《伤寒杂病论》用方简洁,疗效卓著,并且奠定了中医的辨证论治。
直到现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药方,仍然活跃在临床上,而且光芒越来越强,不得不佩服两千年前的仲景先师,居然有如此高超的临床水准。
《伤寒论》中所用的药物并不繁杂,常用的药物更是不多,但是应对临床疾病已经非常有效。新冠病毒肺炎流行,我们又看到了《伤寒论》大放光彩,清肺排毒汤中的几个组方,都是来自于《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中的药方被称为经方,每一个经方都有清楚的药物、剂量、服用方法,还有我们往往忽略的炮制方法。有一句俗语“中药不效,炮制不到”,什么是炮制呢?为何炮制对药效有如此大的影响呢?
新采摘的中药往往不能直接用于临床,当然也有直接使用的,比如生地黄、鲜芦根、鲜茅根等,但多数需要切片、矫味,有毒的通过炮制降低毒性,或者是改变药物的寒热属性,或是增强药物的功效等等,都是药物炮制的作用。也就是药物的再加工。
中药炮制,古时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再加工,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再加工不是随随便便的加工,而是有严格的要求。我们看一看《伤寒论》中对药物的一些炮制方法,仲景先师作为医圣,在中医中的巨大贡献。
1、麻黄去节
医圣张仲景使用麻黄去节,并且详细记录了炮制麻黄的方法,在《金匮玉函经》“麻黄,折去节,令通理,寸剉之”。医圣仲景认为去节可以开通人体肌肤,发汗的功效会更加突出。“令通理”,通理就是开通皮肤腠理,就是发汗的功能更强。陶弘景也有同样的论述:“麻黄用之折除节,节止汗故也”,因为节有止汗的功效,而麻黄主要用于发汗,因此用麻黄发汗的方剂,医圣仲景都要去节。因此麻黄去节实际是加强了麻黄发汗的作用。
2、甘草用炙
甘草被称为“国老”,国老为人和善可亲,有自己突出的能力。但是国老往往给人和事佬的错觉。我们读《三国演义》,知道乔国老处处息事宁人;我们知道狄国老,处世练达,人情世故洞明。没有一定的本事,怎么能担当国家耆老。
甘草能有国老之称,功效亦十分突出,能够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健脾益气。为了使甘草补中益气的作用更加突出,需要对甘草进行炮制,常用的就是密制甘草,临床上常用的炙甘草就是用火炼蜜,加入甘草。炙甘草补气作用比生甘草更强,而清热解毒的作用降低。这就是炮制改变了甘草的疗效与作用。
3、桂枝去皮
《伤寒论》中使用桂枝的方剂有很多,医圣仲景用到桂枝,皆注明去皮,前人亦少有论及。很多人考证,在唐代之前,桂枝与肉桂互称,而后世逐渐认识到桂枝与肉桂的区别。桂枝是嫩枝,去皮之后就是木质部,而肉桂去皮就是去掉肉桂的粗糙栓皮,达到净化肉桂的目的。
4、大黄酒洗
医圣仲景用大黄有酒洗与非酒洗酒洗的区别,在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中,仲景将大黄用酒洗。而在泻心汤、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中不用酒洗,一味药物炮制方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由此便可以看出仲景先师用药的精到之处。
酒有行药势的作用,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酒洗可以增加大黄在水中的溶解度。大黄苦寒,苦寒就容易伤胃,而酒辛热,可以制约大黄的苦寒,并且可以使大黄作用于上部,清心火而除烦躁,治疗大便不通引起的热毒上攻。
5、葶苈子炒
葶苈子你不知道是什么药物,可以理解。生于农村的都应该知道播娘蒿,葶苈子就是播娘蒿的种子。播娘蒿是田野间的杂草,抢夺农作物的养分,但是葶苈子却是中医手中的一味良药。葶苈子可以泻肺利水,治疗“喘不得卧”。
在同时代的《说文解字》中,将熬字解释为“乾煎也”,《方言》记载:“凡以火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秦晋之间谓之炒”,就是干锅炒葶苈子。大陷胸丸、葶苈大枣泻肺汤都是用了炒葶苈子。
葶苈子苦寒,炒葶苈子之后寒性降低,但是炮制之后,仍然有伤胃的顾虑,因此仲景又用到了大枣,补益脾气,减缓葶苈子的峻猛之性。
6、附子用炮
仲景先师是十分善于使用附子,在回阳救逆的方药中,附子都是生附子,不需特殊的制作。而在温阳的药方中,都是使用炮附子。至于附子如何炮制,仲景没有提及。
后世有许多炮制附子的方法,有用胆巴,或者是甘草、黑豆炮制附子。因为生附子有毒,因为其中的乌头碱,炮制后,乌头碱的含量降低。但是生附子回阳救逆的能力强,作用迅速,而炮制后,附子作用缓慢,因为药力降低。
炮制方法有的用水,有的用火,有的水火并用。医圣仲景用药,药物炮制的方法都已经清除标明。
如果炮制方法不对,药物的功效可能达不到预期,因此我们学习药物,既要学习药物的功效、作用,还要学习药物的搭配,当然也不能忽略药物的炮制方法,这才是真正的学会了这个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