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世间万事若非亲历,其过程细节总容易被忽略。后人看前人,旁观者看当局者,近乎洞若观火,因为去掉了整个过程的体验和感性,只留下逻辑和理性。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以迁之博洽,竟不能以智自全。在班固看来,司马迁的学问和品格俱全,却没有吸取历史教训而保全自身。然颇具戏剧性的是,班固看到了司马迁“不能以智自全”,自己同样也是不能自全;更令人惊奇的是,范晔在《后汉书》中同样为班固惋叹,明明看到了司马迁的下场,自己却在同一个地方又跌倒了。历史偏偏走不出这样一个怪圈,后人总难免一次次重复前人走过的曲折和泥泞,范晔后来也是在同样的问题上跌倒了。
古代文人的命运,拗不过时代大潮的冲击,也受各自性格的驱动。文章如何写,写成什么模样,大抵避不开作者的个性、志趣、气质、审美、习惯等因素的制约。一般的写作,如果太过追求细节的真实可考,那就自缚手脚了。写作是一种纯主观的精神活动,唯抒情达意、痛快淋漓而已。苏轼在殿试的作文中,竟然杜撰了尧帝为显宽仁接连三次免除一人死罪的故事,让主考官欧阳修大跌眼镜。即便是以严正而编修的史书,也不能处处臻于信而有据,鲁迅说二十四史乃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国立则修史,写啥不写啥,怎么写,是由得天下者决定的。
斯大林说,胜利者是不应受到审判的。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不能轻易地与真实的历史划上等号。当读史时,对于史家笔下的东西是要存个心眼的。
孙武画像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他钻研兵法,潜心撰著,后经弃楚奔吴复仇的伍贠推荐,带着兵书十三篇去晋见吴王阖闾,以客卿身份担任吴国的将军,在柏举战中,指挥吴军三万众,千里远袭,取得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成就。
《孙子兵法》获得了成功的实践,击溃楚军二十万之多;有兵学圣典的美誉,为华夏文明璀璨的瑰宝。那么,孙武的军事思想,为何归纳是兵法而不是战法?
兵法与战法,是有区别的,很多人往往混为一谈,包括学术上有名的李零以及民间比较有名的华杉,或许也没有说清楚。
我叫张光荣,曾在原八三四六九部队担任修理连文书兼军械员,肤浅学习过一些军事知识,简单了解过一些军事常识,写此文章,顺便寻找同连队的战友,请于评论区留言。
兵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作战用的武器,也称兵器、兵刃,如:兵戎相见、兵不血刃;手握兵器的人,是参与作战者,如:兵强马壮、兵贵神速;又引申为军事,也称兵衅、兵谏,如:战事争端、武力要挟。兵法,是用兵作战的策略,施诈于千军万马,如:用兵如神、兵不厌诈。
战字,始见于战国金文,本义指打仗,如:战斗、战机、战术、战绩,又引申为争斗,如:论战、争战,战无不胜,愈战愈勇,也指春秋时期之后,参加连年战争的强国。战法,是指战争的技能,凡战之道、既作其气,假之以色、道之以辞,因惧而戒、因欲而事,踏敌制地、以职命之,如:钳制与突击、明攻与暗袭、佯退与设伏。
兵法见人,战法是不见人的,而人,无论是战士还是将士,恰恰是战争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现在看到的《孙子兵法》,是经曹操整理注解后而流传下来的。
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大家注意看图片,兵字的甲骨文,为两只手拿着武器,手即为人手,而且是双手,甚至是对手,战争永远是双方,甚至是多方的事情。战字的金文,从造字的角度来说,是只见器不见人的。
从兵的角度来说,首先考虑的是兵源问题,包括兵源的年龄、语言、数量、战斗力等等因素;将的要点在于能够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求势得奇,一举取胜,帅则要考虑整个战局,各个战争之间的协同以及进退节奏,调动和钳制敌人,等待和创造战机。
从兵源来说,涉及士兵的招募、训练、武器、兵饷、兵服、退役、养兵这些因素,以及把这些因素统筹起来的兵制。譬如说,士兵军功的激励及惩罚,升迁及降职,荣誉等级的设定及评价,兵器的铸造及监制,士兵数量与国人的占比等等诸多因素,这是一整套的运行体系。
从将源及帅源来说,孙武曾是齐国的贵族,而齐国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虽已至春秋末期,但经伍贠推荐,进入到了吴国的决策层,而伍贠本是楚国人。
那个时候,各诸侯国之间高级人才交流,蛮频繁的,并未因身份而受到限制,孙武为吴国带来了齐国的诸多经验以及做法,他谈兵论战,说将者乃智、信、仁、勇、严也,而战在战场,决定战争以及战斗的胜利。
在主场打与在客场打,在有群众基础的地方打与没有群众基础的地方打,在山地打和在平原打,在生地打和在死地打,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有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知之胜,不知不胜。
始见于战国金文对于战场的选择以及运用,显示出了一名将领的格局与眼光,而这些,《孙子兵法》没有告之,默认读者具备了相当的知识储备量,这也是我说古代的经典难解的一个原因,孙武把大量的背景知识都给省略掉了。
如果我们从兵制去挖掘的话,可以写出很多的东西,譬如各个诸侯国人口多少,士兵所占比例,兵器铸造技艺,粮食产量,军功分配等内容。
所以,孙武前辈一上来也没扯太多兵制上的细节,劈头便是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要经过周密考察思量的。
大家注意看字形,察字的宀下面是一个祭字,合起来表示祭祀活动是大事,需要详审、细究,强调慎重,在战前准备、策略运用、作战布署、敌情研判上,做到巨细靡遗,周严完备。
兵者,诡道也;虽人数众多可以胜过天理,但天道恒常也能破坏人谋。
战这个字,始见于战国,且为后期,战国一名,取自刘向引用苏厉说的一句话: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春秋时期,没有战字,凡有战字的《孙子兵法》,都不是孙武原著。
战友题字后语:
鲁迅写文章,大气,放得开,雍容而不拘,写到哪里就是哪里,很自然。鲁迅自己也说写文章要放得开,像骑马一样,要放得开,反正有一条中线,那匹马也跑不到哪儿去,你放开就是了。
观之今人写文章,写得太像文章,循规蹈矩,小心翼翼,顺着套路走,千人一面,千文一格,让人读来乏味,全没有自己的构思和语言,更遑论个性和风神了。如此老生常谈、一板一眼的文章,就是僵化的、活不起来的文章。
真正活起来的文章,手法总是以小见大、以景入文,由实入虚、虚意实托,张弛有度、张后必弛。在表里关系上,文字要冷,情感要热;文字要平,格局要奇。在驱遣文字时,少用虚字,该转者硬转,该接者硬接,文气便朴拙有力。至表意难叙处,用一譬如,迎刃而解,既省事还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