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接诊了一位老师,她说放暑假在家没有那么大压力了,但自从入秋后就没有一晚上能睡着的,两晚望天黑,人也很烦躁,一不顺心就容易发脾气。
除了腰有点酸之外也没有其他不舒服了,卫生院给她开了阿普唑仑效果也不明显,陆陆续续有中医师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归脾汤等失眠类方剂均未取得理想效果,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我。
一般而言,遇到病人心烦失眠,脾气暴躁,很自然就会往躁狂症,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反复颠倒不得眠去考虑。
但前面已经用过重镇安神、补养肝脾等方法,均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不禁让我反思,常规思路已经没有效果,如果不对病机的话,龙骨牡蛎用再多也是白搭。
仔细思考后,想起患者时年52岁,经期断断续续不规律,这是“更年期”的一大表现。
人到中年,正如一年之秋气,人体之阳气开始收敛沉降,肾精肾气匮乏。
“肾者,封藏之本”,沉降的阳气不能很好地封藏,便很容易浮越于上,在不同人体中表现出不同的表现,如失眠、心烦、烘热、汗出多等。
在这个病人中最典型的就是前两项,封藏不住,就算把火潜降下去都会再反弹起来,既然已经有了抓手,开出处方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
处方:肾气丸改汤加减
生地黄、淮山药、盐山萸肉、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炮附子、百合、干姜。
方子就是仲景的肾气丸基础上合上了百合地黄汤、干姜附子汤,肾气丸固肾气调阴阳、肝肾同补;
百合地黄汤治脏躁养阴血,干姜附子汤直入中下焦鼓舞阳气,阴阳同补,让更年期收敛的阳气降得下,收得住,藏得稳,升得起。
其实更年期经常碰到的失眠、烘热、多汗出等情况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就是像这个病人一样肾气衰弱封藏功能不足,相火降得下,藏不住,这种情况可见腰酸、膝软、夜尿频、晨起浮肿、一般用的是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补肾药;
一种是酉金不降,相火降不下偏亢于上,这种情况可见大便闭塞、但头汗出、腹胀满,就得顺应金气的肃杀沉降之性,考虑大柴胡汤、承气类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一种也是非常常见的木气郁闭,生发受限,郁而化火,这种情况可见口干苦、目眩、头晕,当以疏木气为首要,选用四逆散、甘麦大枣汤、小柴胡汤等等。
需要留意的是,肾气丸这个方子,我们在临床中也常用于治腰痛,但是它不是所有腰痛都能治。仲景先师提到的小腹拘急或小腹不仁,都属于下焦,是因为腰肌松弛功能不足(腰肌劳损),肌间隙增大了,沉寒积冷就容易藏进里面,导致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