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成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天府广场为原点,将城市化区域按照“摊大饼式”结构环状外扩。
那么以绕城为边界,这张“大饼”其实更像一张“馅饼”。
其中的“饼馅儿”,有着密集的路网与建筑,是典型的,指高度城市化区域;
另一部分“饼皮”,则为,指尚未开发、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非城市区域。
下图可知,成都主城范围内,绿色部分为,深色为▼
比如,桐梓林就是典型的。基于城市规划,成熟的路网交纵形成井字格,建筑密集,各种市政设施较为完善,车流与人流都形成聚集。
而像这样▼
或者这样▼
道路凌乱,明显是自发形成而非科学规划形成的路网,建筑设施缺乏的,就是典型的。
当然,“大饼”结构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转变,它没有按照环状扩散,充实每一个区域。
随着高新南区经历了崛起式、爆发式的发展,顺着天府大道这根城市主动脉,“大饼”的走向变了形状,成都(城市化区域)逐渐成了一根“棒棒糖”。
如果通过百度地图的热力图,观察人流聚集区域,显然,人们都聚集在城市化区域中,这些区域最终也形成了“棒棒糖”或者说“鸡腿”状的轮廓。
在如今的“鸡腿”结构中,绕城内的的区域,依旧大致保持饼状。而三环与绕城之间,依旧存在不少,基于种种因素,这些区域没有迅速进行城市化。
1
比如绕城内三个机场的存在,注定使其周边区域难以城市化。其分别是北三环外,凤凰山高架东侧的的凤凰山;西绕城一侧的黄田坝;西三环外侧的太平寺▼
由于机场噪音的存在,这些区域谈不上宜居,所以很长时间内,周边没有出现高密度居住区的打造。
太平寺与黄田坝的情况较好,由于周边的土地逐渐开发殆尽,机场周边也迎来了规模性的土地开发,但也尚有不少“边角余料”,成为夹杂在城市化区域中的生地。
同时机场周边物流受限,比较缺乏大型产业;中端以上的商贸业的发展,也因为商业体验大为受限,最多出现宜家、奥特莱斯、迪卡侬这类需要超大底价面积的大型集合店。
所以这几块区域,还基本属于主城中的非城市区域。
2
成都铁路与其他城市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拥有一个完美闭环。
其一面衔接成都对外铁路,一面深入城市腹地,主要火车站都形成了换乘枢纽,与地铁网一起构成了运输网。
成都铁路环线▼
但与此同时,这条环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的土地利用价值,在有其他更好土地选择的情况下,开发商不会优先考虑这里。
特别是东北与东南的2.5环与3环之间的土地,路网尚待完善,城市化打造还有极大空间。
铁路经过的龙潭寺区域▼
地铁贯穿的成都东客站区域▼
成都铁路片区的土地利率,可以向东京学习:在路网同样密集的东京,由于土地余量基本已被榨干,就算是铁路集散区域附近的土地,也基本被高负荷利用。
3
基于高速路或者高架桥,而造成人流隔绝、商气隔断,导致了城市化建设进程的缓慢。
这些区域以绕城高速两侧,和一些三环的大型跨线立交为典型。
我们能看到,在不少路段的绕城高速两侧,大部分景观大部分都是农田,道路则由不规则的乡间干道组成▼
大型的三环跨线立交,则常常出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情况。一侧已经高楼林立,建设期居住区,另一侧还是较为凌乱的城市面貌。
比如十陵立交的两侧▼
以立交桥为中心,被隔开的四个地块都容易被开发商所“遗忘”,区域的开发打造还有极大的空间。
比如成南立交的两侧▼
4
成都的奇妙操作
万亩变
其实一直以来,对于城市中高速路、铁路、机场割裂城市空间的因素,而导致非城市化区域的出现,城市一直在思考如何高效利用。
当某些区域确实难以实现经济价值与居住价值时,突出其生态价值,建设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大概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成都的“翡翠项链”——规模近万亩的环城生态带,就是充分利用价值的典型▼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成都的环城生态带打造,让不少区域即使没有城市化,也对城市产生了规避扬尘、隔绝噪音、优化空气、提高绿地覆盖率等方面的价值。
比如环球中心旁,在绕城高速两侧,锦城公园与锦城湖公园的打造▼
这样的思路在国内很多一线城市中都有采用。比如杭州,诚然高速两侧的土地难以全部进行城市化建设,但也通过绿化带的形式,将土地进行利用。
杭州绕城高速两侧打造▼
但总的来说,成都与那些由于土地余量缺乏,而拼命榨干剩余土地价值的一线城市相比,确实还有太多生地、待城市化的区域。
5
这些未城市化
意味着潜力巨大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那些还未城市化的生地,意味着巨大“想象空间”,意味着尚存“价值洼地”,意味着我们目前还远远没有触及城市建设的天花板。
那些还未城市化的区域,是成都进一步在发展的信心与底气。
对开发商而言,当我们对比国内土地利用已趋于饱和的一线城市,会发现成都还有巨大的土地储备量与开发潜力。加之最近财政部消息:“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加之房贷利率走低,很多人都说,地产市场的信心回来了。
那些生地可能确实存在先天短板,但至少土地平整,不像广州、深圳密布丘陵,开发难度不小;可能目前确实周边城市界面欠妥,但至少不像沿海城市那般地价高企。
对于购房者而言,则意味着我们还有太多上车的机会,还有太多抢占城市发展红利的机会。
那些农田、滩涂变高楼,顶级商圈拔地起的奇迹,注定会在成都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