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燃希望之光奏生命华章
TUhjnbcbe - 2025/4/1 9:24:00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常虹长沙报道

在邵阳绥宁的一所山区学校,有这样一位女老师,从教26年来,她矢志耕耘,诲人不倦,用对教育的赤诚与热爱践行一名党员教师的初心;她关爱学生,师德高尚,用对学生的守望与关爱赢得了广大家长的尊敬与爱戴;她好学上进,潜心教研,用艰辛与汗水助自己成长为一名县级“优秀培训师”。她,就是绥宁县民族中学优秀共产党员教师曾艳萍。

曾艳萍和学生们。

敬业修德沐春风不忘初心守信仰

“用爱心赢得学生,用竞争带动管理,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这句话一直是曾艳萍老师的教学理念。26年来,她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用爱心、责任,诠释着作为一名山区教师的追求和梦想。

班是民族中学一个比较特殊的班级,全班50多个孩子,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或进城务工家庭的子女;平时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和教导,在班级里很调皮,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爱捣乱,班级的学习氛围很差,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一直提不上来。学校领导为此焦头烂额,一年里换了三任班主任。

年春季开学,学校决定将这个全校最特殊的班级交给曾艳萍来管理。那个时候,曾艳萍的二胎孩子才三岁,丈夫在企业上班,每天忙碌得没有时间照顾孩子。面对家庭和班级,一边是自己的孩子,一边是学校的孩子,曾艳萍在二者中毅然选择了接手班级管理的工作。即使她知道,这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这条路也意味着她将失去更多的空闲时间陪伴照顾自己的孩子,但是她更记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人民的教师。在特殊的时刻,不仅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更要把爱和责任奉献给更多的孩子。不管学生们是怎样地调皮捣蛋不守纪律,在她眼里,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学生的教育就是自己的使命。

就这样,曾艳萍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姐姐照顾,开始担任起班的班主任重任。每天早出晚归,每周七天全勤(寄宿制学校实行月假制),从早操到午休,晚间的查寝全年没有旷过。她坚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和信念将这些孩子们引上学习的正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开出更加绚烂的青春之花。

如何改变班级现状,培养班级孩子们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曾艳萍凭借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先是和每一个孩子都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正是这样的亲和力让孩子们对老师放下了戒备心理和抵触的情绪;接着她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谈心,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家长会、任课教师会等方式,找到了最优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小组合作管理。

有付出就有收获,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曾艳萍所带的这个“全校最特殊的班级”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班风正了、学风浓了、纪律优了、任课老师笑了。学生们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有出色表现。特别是在学科知识竞赛、篮球比赛、体操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中出色的表现令全校领导老师刮目相看,当初最差的班级竟然连续三个学期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

满腔慈爱育桃李一片赤诚为人师

在教学的过程中,曾艳萍默默耕耘,爱生如子。她任劳任怨,安贫乐教,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愁学生之所愁,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为了很好得了解每个孩子,曾艳萍给班级每个孩子都建立了个人档案,两年来,她记录了满满两大本。

在班里有一个留守孩子,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长期缺乏管教和正确引导,迷恋上了手机游戏。尽管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带手机进校园,这个孩子总能想方设法把手机带进学校,在晚上查寝完之后一个人躲在被子里玩游戏,白天上课睡觉,成绩一落千丈。学校领导老师多次约谈教育,把他的手机强制没收都无济于事。曾艳萍主动找这名学生进行谈话、用心交流,进行针对性地教育辅导。她发现,这名学生酷爱画画,每次检查他的书本、作业本,到处都画有手机游戏里面的卡通人物形象。于是,曾艳萍转变了对这名学生的教育方式,通过绘画的爱好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减少学生对手机游戏的依赖,继而达到利用学生兴趣爱好来探索未知的新知识领域的求知欲。另外,曾艳萍还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随时向学生的父母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引导学生父母协助自己做好教育引导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这名学生不仅戒掉了对游戏的依赖,还在考试中成绩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了班级的前十名。两个月以来,该生负责的班级黑板报在学校评比中四次被评为优秀。

她不仅是留守学生们的班主任更是留守学生们的“妈妈”。孩子们放假之后回不了家的就会留在曾艳萍家,免费管吃管住还负责辅导学习。孩子们有心思了都愿意和她倾诉,亲切的叫她“曾妈妈”。

在她的来访中有这样一位学生,因为从小是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内向自卑,不擅长和同学交流,朋友特别少。看着别人朋友成群走在一起,她为此感到很苦恼,迷惘,成绩不断下滑。曾艳萍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多次和她谈心,鼓励她勇敢一点。为此,曾艳萍还有意识地组织了多次班集体活动。在活动中特意安排这位同学担任小组长,增加她在活动中和同学们交流的机会,体验和大家一起合作交流的快乐。一个学期以后,这个学生孩子慢慢地融入了班集体,交了很多朋友,变得自信开朗,成绩也提了上来。

年秋季学期,在邵阳市“红心向党感恩资助”中小学演讲比赛中,曾艳萍的班级里荣获一等奖的学生一走下领奖台,第一时间荣誉证书送到曾艳萍手中,感谢“曾妈妈”为她在改稿、辅导演讲、服装、表情等方面付出的一切。

留守的孩子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的照顾,他们的学习和教育更需要的是一位有爱有责任的老师把他们真正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心照顾,这一点,曾艳萍一直都是默默无闻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留守孩子的们关爱和照顾,她是所有留守儿童们当之无愧的“曾妈妈”。

在医院中照顾母亲的曾艳萍。

今年5月份,曾艳萍的母亲出车祸,需要住院治疗。作为女儿的她本应该去照顾病床上的母亲,但是她想到自己的学生即将生地会考,怕请假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于是她每天白天在学校上课管理学生,晚上等到医院和姐姐换班照顾病床上的母亲;常常在深夜的病房里看书、备课,连同病房的阿姨都说“你家闺女真是个负责的好老师!”就这样母亲住院的三个月时间她没请一天假,没耽误一个早自习,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下来。但为了孩子们她从未抱怨过一句累和苦。

年秋季开学,学生报名第一天,曾艳萍不小心崴了脚,走不了路,这一肿就是20多天。同事劝她请假,但她为了抓住入校教育契机,她让丈夫清早把自己送到学校,中午就在办公室吃便当,晚上让再丈夫接自己回家,学校领导老师们对她的无私奉献称赞不已。

天道酬勤教有方耿耿丹心绩辉煌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有仁爱之心还应该具备扎实的学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曾艳萍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讲求实效,因材施教。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她还积极参加“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

在年5月全县遴选送教下乡“培训师”的时候,曾艳萍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表达能力脱颖而出。于年7月赴邵阳学院参加“培训师”集中研修。当时孩子才3岁,临走时正发着高烧,这一走就是15天。白天听专家讲课,晚上写心得体会,做课件完成作业,总是忙得连电话都顾不上打回家。经过为期15天的刻苦训练,她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拿到了“培训师”结业证书,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在年秋季学期送教下乡的示范课教学活动中;曾艳萍的优质示范课《天上的街市》获得一等奖,受到学员和领导们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她的《如何观课议课》专题讲座也荣获一等奖。年11月份,曾艳萍所参加的三人行团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分别去到9个乡镇学校实地指导年轻教师上课,辅导教师人次达60人余次。11月份的学员优质课展示,曾艳萍一对一辅导的学员共有6人获奖,在仅有的12个名额中实属难得。因为团队的认真付出,曾艳萍老师他们三名培训师所带的“初语一班”团队被评为“送教下乡优秀团队”。

第二年的教师进城考试中有四名学员因上课展示环节特别突出,被择优录取进城。学员们特别感谢送教下乡的老师们对他们教学工作的指导和帮助,曾艳萍说:“虽然在辛苦的培训工作中我们放弃了家庭,牺牲了个人休息时间,但是看到年轻老师们的快速成长,再苦也值得”。

在教育理念上,她特别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技能,她将情感—思维—目标—教育有机结合,使得课堂气氛热烈,充满活力,真正发挥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良好,每次检测,他所任教班级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她主持的《初中基础薄弱班级合作小组建设、管理和评价研究》课题获县二等奖;参加邵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比赛获市二等奖;论文《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于研究》发表在《中学生作文指导》;教案被评为县级一等奖。在指导学生征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中,都取得了优秀成绩,并在年被评为“绥宁县优秀教师”。

二十多年来,曾艳萍在教学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好、纪律优,所带班级学生成绩稳步上升,受到家长、学校领导老师的共同认可。这离不开她别具特色的教学管理方法,离不开她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她二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献身教育事业的初心;曾艳萍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在参加-年的抗疫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抗疫志愿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说:“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人生过往皆为序章,曾艳萍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教育事业。她扎根乡村,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师养,用君子之品守候着那份质朴的人生信念,用师德大爱编织着山区孩子们的美好明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燃希望之光奏生命华章